SISILY注:
三月, 听琴心之语.听过南岭和蔷薇版的琴心, 各有千秋. 南岭唱的摇曳且有风姿感, 蔷薇唱的沉静且有雅致感,着实诱惑不浅.能将唱引升成风花雪月和黯影流岚两种境界的,在我看来各是造化.
初时,我的理解为这段琴心,是涟旖荡漾在心, 水莲花般娇羞在口,更兼有大家闺秀的种种分寸,然那一叠声的”莫不是”又把女儿家的种种不便明言的忐忑不安流与锦心, 自问自解的方式不过是至深的情丝在教养,矜持与爱情之态度的纠结,搓揉了.黯然了,后释然了.
不知道王实甫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写下了那些词的. 后来去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这曲未终意已通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元剧早就将历史故事改的面目全非,且将那赶考定为圆满爱情前双方的妥协. 这是文学创作的片面理想化,也淡薄了人物的性情.
纵观写下那首: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的崔莺莺,1200年前, 如置身此时此景,心理绝对没有十足的艳丽和热切. 她过于聪明,”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她多情又城府极深,欲拒还引,欲引还拒,不做喧嚣奔放之态. 她反复无常又不喜被人识破,她即便心理柔肠千转,也始终幽邃隐秘.她身上有一种悲剧情怀, 以至元稹去长安赶考, 她也死不肯说一句要求承诺的话,连隐蔽的一点暗探之意都要封锁起来,似乎,说出来就是偏差. 在她抱枕会元稹时大概就抱定了愿赌服输的态度, 伤就伤在这种气节!对男人而言自由始于正名,女人不言语,不强制,男人就当是自由的放手, 挥一挥,马上清绝而去. 恼的是,了结就了结吧, 几年后又不展眉了,华丽的想再来流连忘返一下,好在”为郎憔悴却羞郎”, 崔莺莺不再给暧昧的机会了, 与痛心中也算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 无情与多情都是相对的, 他一味薄情与人,终也会自取其辱,被人以牙还牙.
乱乱写了一通,回归主题.咱这版不赘述弄情浮意,强调的是最后一句: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
借曲送高山所有的知音, 特别是点缀,祝你下山FB成功,早日回归大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