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新能源市場格局或被掀翻!中日激戰固態電池,誰更厲害?
送交者: 弓長貝占郎 2024年01月10日21:52:26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2024-01-08 15:57·52赫茲實驗室


中國新能源車的優勢還沒捂熱,又被日本甩開20年?

據豐田官方消息,全新一代的固態電池將在2027年量產,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1500公里,搭載該技術的汽車也即將投入市場,屆時將全面超越中國產新能源車。


不少日媒得意地表示,“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將蕩然無存,再給中國20年也追不上我們!”

但最近又有新聞說,中國固態電池全球專利申請量,近5年的增速都是世界第一,當然了,專利最多的還是日本豐田。

這就有意思了,固態電池中日激戰正酣,到底誰更有優勢?


固態電池技術

當下主流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無非就是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都是以鋰作為主要介質的液態電池。

這類電池好是好,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續航不高,高端點的絕大部分撐死了只能跑500公里。


其次壽命跟安全風險,一般新能源汽車開上兩三年之後,續航能力會大大下降,就得更換新電池。

此前央視315報道,2016年河南商丘車主高先生,購買一輛電動車6.5萬元,但是因為暴雨泡水導致電池報廢,4S店告知,更換電池需要69000元。

也就是說,換電池比車本身還貴。


再加上這種電池內部的液態電解質是易燃的,一旦遇到高溫,就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能,從而引發爆炸。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工程師們正在研究一種全固態電池。

簡單來說,固態電池使用固體電解質,替代了傳統鋰電池的電解液和隔膜。


與傳統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更安全、能量密度也更高、循環性能更強。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要是突破了,電動車的造車成本將大大縮減,有研究機構認為,量產固態電池的成本僅為目前鋰離子電池的40%。

當然了,儘管全固態電池有許多優點,但在技術跟工藝方面也面臨一些挑戰。


比如在固態電解質中,離子的移動速度可能比在液態電解質中慢,與電極接觸的剛性界面接觸面積小,在充放電過程中電解質體積的變化容易破壞界面的穩定。

除此以外,電極內部還存在複雜的多級界面,電化學以及形變等因素都會導致接觸失效影響電池性能。


中日電池進展

而這次日本豐田宣布,固態電池要成了!

他們計劃於2027年向市場投放全固態電池,以用於混合動力車上,充電不到10分鐘,即可行駛約1500公里。


作為全球最早發展動力電池的國家之一,日本電池產業一度占據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

雖然日本的電動車搞得不咋樣,但在電池產業上無疑是下了狠注的。

經歐洲專利局統計,豐田曾豪擲1.5萬億日元用於技術研發,並已在固態電池上取得超1000項專利,似乎新型電池落地之日,便是反超我國的日子。


如今量產計劃已被擺在桌面上,更是讓日本底氣十足,日媒甚至直言“中國領跑新能源領域的時代即將過去”。

有意思的是,豐田隔三差五就跑出來說有重大突破,可是啥時候能夠真正量產,連個鬼影都沒看到。

再加上,日本汽車業造假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且越知名的品牌,造假越多。


特別是這段時間,豐田汽車旗下的大發汽車,被調查人員發現存在高達174處的安全實驗造假情況,就連豐田汽車自己也被爆出類似的造假。

然而在被發現造假後,他們只是鞠個躬說句“紅豆泥私密馬賽”就這麼完事了。


果然是“躬匠精神”,而且是90度鞠躬的那種,不然都表達不出最大的歉意。

那麼真到了2027年,豐田固態電池能不能量產,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如果押對寶,豐田可能立馬起飛,要是押錯,那就落地成盒了。

那麼中國這邊呢,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優勢明顯,新能源車的出口量更是世界登頂。


50年前,日本被視作燃油車時代的霸主,但一昧的堅守陣地和吃老本,讓他們沒能抓住新能源轉型的機遇。

而我國卻精準抓住時機,短短10年成長為全球新能源領軍者。

在固態電池領域,我國同樣有着大量的技術沉澱,現在全世界最強的電池企業基本全在中國,比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


據悉,寧德時代宣布已與特斯拉、豐田等公司展開合作,共同推動固態鋰電池的研發。

另一位電池大佬比亞迪也緊跟其後,在2018年,比亞迪也在推進固態電池項目商用,並將固態電池作為下一步研發重點。

還有上汽集團,投資27億元給專門從事固態電池研發的清陶新能源,深化布局固態電池技術。


並且還說,要在2025年,將實現固態電池技術“10萬輛級”大規模量產落地。

畢竟人家是專業的,肯定比我們普通人更了解。

如果這玩意真的成了,無疑將徹底顛覆新能源市場,自家的命運也會從此改變。

對了,2023年6月中國科學院也在《應用材料期刊》上發文驗證,國產固態電池能實現1400次充放電不變形、電池容量不出現明顯衰退,目前也在積極推進市場化進程。


另一邊,有專家經估算,日本固態電池製造成本為是目前鋰電池的20倍,搭載該技術的整車售價或將比目前國產新能源車貴10-20倍。

因此,有網友不禁調侃,就算日本固態電池造出來、搭載使用了,消費者也承受不起。

同時,寧德時代的首席科學家吳凱也對豐田2027年實現量產提出了質疑。


“目前全行業誰都不具備量產全固態電池的能力。至於到2027年能否量產,作為技術人員,我也很難說得準確。”

就現階段而言,豐田雖然聲勢浩大,但日媒所謂逆襲領先中國,還屬於自說自話,要進一步經過市場的驗證。


不過,面對來勢洶洶的豐田,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教授也告誡中國新能源車企和電池企業:技術是商業化的前夜,必須引起重視,謹防被彎道超車。

結尾

從現在開始算,距離豐田預估的量產之期,也就不到3年左右的時間。


而在這一段時間裡,我國車企與電池企業仍在持續發力,不斷取得突破。

所以,固態電池的科技之爭,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一切皆有可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紅紅的日本木瓜花
2023: 挪開假寐: 偉大的中華民族配得上民主制
2021: 21世紀和平新政救世主倡
2021: Strive and strife
2019: 有隻美麗的吃狐狸在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