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越南自稱“小中國”的背後,為什麼華人紛紛逃離?
送交者: 弓長貝占郎 2024年01月26日16:28:32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2024-01-02 19:51·王光之話史


如果以族群為單位來衡量,在今天的世界,華人無疑是人口最多的族群

泰國唐人街

14億中國人加上海外華人及其後代,全球華人人口接近15億。

美國華人女星陳沖

據不完全統計,海外華人人口約為7000萬,分布於全球223個國家及地區中的120個華人無疑也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族群,從炎熱潮濕的南美到冰天雪地的北美,從貧窮落後的非洲到富裕繁華的歐洲,都有華人的身影,凡是有飲水處,便有華人

馬來西亞華人慶祝新年

中國人素來是安土重遷之民族,然而近代以來隨着山河動盪,為了討生活,大量華人移民走四海、過五洲,足跡遍布世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東南亞早在中國古代便與我國關係密切,習慣上稱為“南洋”,獨占大約海外華人人口的60%,是海外華人最集中的地區。印尼華人人口超過2000萬,位列第三;泰國華人多達1000萬,位列第二;馬來西亞華人也有700萬。

東南亞華人比例圖

出人意料的是,和中國自古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聯繫最為密切的東南亞國家越南,華人人口卻只有100萬,僅占1%,屈居第九大民族,是絕對的少數。我們一直可以聽到“大馬華人”、“印尼華人”“新加坡華人”、“泰國華人”甚至是“緬甸華人”,但很少聽聞“越南華人”

馬來西亞華文學校

這種罕見現象肯定不是說華人沒有移民越南的傾向,必須要從歷史中發掘出隱情。

越南有華人血統的女星玉貞

其實,越南華人之中還有不少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人,比如香港名導徐克、男星呂良偉、女星鍾麗緹,他們都是有越南背景的華人。事實上,越南華人從越南第二大民族到第九大民族絕非自然變化的過程,而是人為的大規模遷徙所致

香港影星鍾麗緹,加拿大國籍,她的母親是越南人,父親是越南華人

細究起來,越南華人的存在感確實不強。印尼華人群體人多勢眾,曾經大力支持我國抗戰;馬來西亞華人與中國血脈聯繫極為密切,文化基本同步,也使用簡體漢字,還出過陳嘉庚先生這樣的“華僑之光”;新加坡更不用說了,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就是華人。

陳嘉庚,祖籍福建廈門集美,馬來西亞華人首富,愛國僑領,大力支持中國革命和抗戰,捐建廈門大學和集美大學

並且,不同於中國在20世紀開啟的劇烈的政治變革和文化轉型,東南亞華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最純正的漢人文化和中華習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頗有點“衣冠簡樸古風存”的意味。

1920年,新加坡一戶華人望族家庭,祖輩來自滎陽

相形之下,除了極少數有越南背景的華人名人外,越南華人群體對中國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但說起來,越南事實上一直是東亞、東南亞大中華文化圈中數一數二的存在。

越南華人模特,但凡長相姣好,面部飽滿的越南人,都有華人血統

越南在歷史上一直是中華藩屬國,以“南天小中華”自居,視自己為東南亞的“中國”。而“越南”之名來自嘉慶皇帝,意為“百越之南”,和“朝鮮”之名來自明太祖所賜如出一轍,在法國殖民之前,越南的官方文字一直是漢字,奉中華文化為正統,整個國家確實可以稱為“小中國”。

越南阮朝官員,身着明制漢服

越南的主體民族為京族,與漢族有頗深的淵源關係和血緣關係,甚至人類學界有部分觀點認為京族祖先駱越人也被認為是從中國遷居過去的。

京族,越南主體民族,約占人口85%

公元前257年,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政權文郎國建立。根據越南史書《大越史記全書》記載,越南的先祖貉龍君是華夏神農氏與嶺南婺仙女的後代,你沒看錯,為了找祖先,越南人給自己扣了“華夏子嗣”的帽子,而且這部所謂“史書”堂而皇之瞎編胡扯,貉龍君居然是涇陽王和水裡的龍女生的,越南人表達“君權神授”的方式太過小兒科,把一國史書搞得像“安徒生童話”。

越南史書也是以漢字寫就

從西漢到唐代,此外還有個明朝初年,越南北部作為中國領土長達1000多年,中原王朝派遣士兵和官員進駐,大量漢人移民前往此地拓荒紮根,因此越南早早就有了華族存在。越南最早的文郎國入貢於周,在那時便與中國建立起藩屬關係。

越南胡志明市的華人會館

即使在10世紀,越南脫離中國之後,華人仍然是越南重要的社會力量,在19世紀後人口位居第二,僅次於京族,並且掌握大部分越南社會財富,開闢出許多華埠商鎮,比如今天越南的第一大城市、經濟中心胡志明市

越南地圖

戰國末期,古蜀國侵占越南北部。前214年,秦朝一統天下後,儘管中原戰亂已息,然而南方各地仍然處於無主狀態。這些地區被統稱為“百越”,秦始皇遣趙佗率領50萬大軍南征百越,他手底下來自中原和關中地區的漢人士兵也在此紮根。


當時的越南北部地區,被稱為“駱越”,也是百越之一,是傳統的華夏地域。正是在駱越人和漢人的接觸和征服中,京族就此誕生。因而,京族並非是越南人宣稱的“土生民族”,而是更早的漢人與駱越人的後代,《漢書》載:駱人刺青,以樹皮草木為衣,扎辮結髮。

混有法國血統和華人血統的越南模特

前204年,秦朝亡於暴政,秦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楚漢相爭,天下再次大亂。坐鎮南海的趙佗趁機自立為王,號“南越王”,建都番禺。這個政權只存在了93年,就被漢軍滅亡,南方各地也被納入中原王朝統治,而不願意接受漢朝統治的越人便披髮入山林,成為山民。

趙佗,河北真定人,他的雕塑位於今廣州番禺區,趙佗被稱為是“嶺南開發第一人”

漢軍征服南海群,也就是今天的廣東後,順勢向西進入桂林郡,也就是今天的廣西,征服這兩地之後,接着南下進入交趾郡,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地區,稱為“交趾”是因為當地氣候炎熱,土人皆着交趾草鞋。此後大量漢人官員、囚犯和士兵進入此地,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文化典籍傳播於此,今天越南人的所有姓氏都是來自中國

交州

滅亡南越國後,漢武帝便設立交州,下轄今天的廣西、廣東、海南大部和越南北部,漢朝在越南地區設立三郡,分別是交趾、九真、日南,這些地區在當時是完全的漢地,主要人口都是從中原移民於此的漢人。但是今天的越南被分為北圻、中圻和南圻三部分,越往南漢化程度越低,這些當地土人便不斷襲擾交趾地區。

越南從北往南分為北圻、中圻和南圻

事實上,由於交通不便和開發程度低,中原王朝在此地鞭長莫及。大多數時間內是由當地土司自治,派遣官員監督,客觀上孕育了脫離中原統治的思想與民族主義。後來出現了如同戰國時期的楚國“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的僭越行為。

順化皇宮,完全是按照中國宮殿規範修建的

中國對越南北部的統治一直維持到唐朝末年,當時唐朝在此設置橫海軍節度使。此時的越南已經出現了許多世家大族,這些豪強和上層統治階級漢化程度極高,基本上無障礙接受中國文化,但是底層的老百姓仍然遵循越人的習俗,這些本來就是漢人的大族也漸漸“越化”

越南胡志明市的一處華人宗廟

唐朝時期甚至有一個宰相便是出身越南北部的漢人,叫做姜公輔,姜家祖籍甘肅,後遷居越南,成為當地望族,直到今天,中越兩國都有祭祀姜公輔的宗廟。

越南清化姜公祠

有意思的是,推動越南從中原王朝手下獨立建朝的貴族基本都是漢人的後代越南北部的本土世家大族往上數幾代,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遷居的漢族世家,幾乎沒有例外。這一點很像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大多是英國移民後代,反抗西班牙人的南美白人也是西班牙人後代。唐朝滅亡後,五代十國時期,趁着中原戰亂,越南人大敗南漢軍隊,建立丁朝。970年,新建立的宋朝無暇南顧,越南實質上取得獨立。

吳權廟

在此過程中,有一個名為吳權的越南貴族,他本系江蘇常州吳氏,是江南世族。南遷的一脈成為越南本土的豪強世族,世襲林州牧一職,他稱王為“交趾郡王”。但此時的越南仍然和中原王朝保持藩屬關係,而980年黎恆的稱帝打破了這一格局。黎氏非常著名,他們先秦時期遷居越南,還有一脈隱居廣西陽朔。

越南從中原王朝獨立後向南擴張

同年,宋太宗遣大軍南下平叛,結果由於不識地理,大敗而歸,終於無力南征,此時黎朝又很識相地接受宋朝的冊封,並且自此形成“外王內帝”的禮法制度。而留在越南的漢人也就融入了越南本土,後來被稱為“華族”。

從地圖上看,當時的越南北部也是被視作大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北宋時期,一直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對峙,漢人衰弱,無力南下收復交趾三郡,由於戰事頻繁,許多南方漢人便遷居越南避難。1009年,黎朝權貴李公蘊篡位,李家出身福建泉州安海,甚至也有說法認為他是唐朝宗室後代。1075年,李朝還企圖入侵大宋,因此宋越熙寧戰爭爆發,戰爭持續一年,最終李朝國王李仁宗求和,而元氣大傷的宋軍也自動撤出。

李仁宗畫像

越南人自此認清了,自己只能保有越南,終究無法和北方的中原王朝抗衡。不過儘管在政治上脫離了中國,越南上層社會和貴族階層一直保持着極高程度的漢化,也自認為也是華夏文明,供奉孔廟、關帝,全盤照搬中原王朝的政治和禮法制度,開科取士、郡縣設官,並且以漢字作為國家官方文字,後來所謂“漢喃字”,也在漢字基礎上發明的,和日文如出一轍。

越南曾經所用的本土漢字“漢喃字”

李朝晚年昏聵無度,被陳氏外戚奪權,而陳氏也是從中國福建地區遷居安南的大戶。1225年陳朝建立,由於文化典籍匱乏,越南國王取國號無法引經據典,便直接以自己傳承自漢族祖先的姓氏為國號,所以有了丁朝、李朝、陳朝、胡朝再到阮朝。

越南北部王朝不斷向南擴張,將柬埔寨、老撾的一些故地都納入統治

1273年,蒙古鐵騎崛起,南侵宋土。1279年,宋室滅亡,陳朝史書記載大量中原和江南漢人移民越南,還有許多不願意臣服蒙元政權的漢人乘船抵達今天的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在當時仍然是無主之地,但隨着越南逐步南擴,而被納入越南版圖。

胡志明市的一處華人宗祠

1280年,元軍繼續南侵,失去宗藩關係的陳朝國王浸淫儒家傳統,不願意屈從“韃虜”,便聯合流亡於此的宋朝遺民頑強抵抗元軍入侵。蒙古人的戰馬在越南施展不開,同時受不了溽熱潮濕的氣候,在占領了陳朝首都升龍,也就是今天的河內後撤退。1285年,元軍徹底放棄越南,但陳朝出於政治考量和經濟目的,還是答應了和元朝之間的宗藩關係。

蒙越之戰

就在越南北方漢人抵抗蒙古入侵的時候,湄公河三角洲也成為了漢人的天下,大量流亡於此的廣東、福建人開闢了雲屯、萬寧、會潮等市鎮,積聚了大量財富。

許多越南士紳階級本身就是漢人的後代

1368年,明朝建立,陳朝第一時間遣使入貢,接受冊封,被明太祖列為“不征之國”,並正式剝奪越南所謂“大越”之號,確立“安南”國號。越南人一直想和南越國攀關係,為的就是宣稱廣西、廣東也是越南之土,這樣的險惡用心當然被中原王朝嚴厲痛斥。

明太祖朱元璋

陳朝來使到南京覲見朱元璋的時候,還被問道:“汝南夷小國,何以自稱‘大越’也?”嚇得使者戰戰兢兢。不過此時的陳朝已經內憂外患,1400年從浙江遷居越南的世族後代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公然挑釁大明,僭越宗藩,自號“大虞”,自封華夏正統,不把真正的上方正宗明朝放在眼裡,陳朝末代國王乞求明成祖出兵復國,結果明軍打着打着就把整個越南都占了。

明軍征討越南

胡朝只維持一年便宣告滅亡,明成祖乾脆取消陳朝封號,將安南重入版圖,重設交趾郡。明朝的策略也是“換血”,從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各地招攬了50多萬移民進入越南,然而越南人的民族意識就是在和中國封建王朝的鬥爭中產生的。雖然自詡“華夏子孫”,卻不認為自己是“天朝子民”,經過了400多年的“獨立”,此時的越南從貴族到平頭百姓,都不願意再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對北稱王,對內稱帝。


1427年,在廣東世族後代黎利的帶領下,越軍大敗明軍,重獲獨立,大量漢人百姓來不及跟着明軍撤退,也成為了華族。其實,越南之所以可以在強大的中華文明的臥榻之地保持獨立,很大原因就在於內外有別的觀念和越南地區溽熱潮濕、瘴氣叢生的地理情況

越南大戶

1471年,黎朝不斷南侵,終於將整個湄公河三角洲納入版圖,越南版圖形成。1644年,明朝覆滅,滿清入關,大量不願意接受清朝統治,不願意剃髮易服的明朝遺民入越避難,足足有20萬之眾,被稱為“明鄉人”,抱他們團生存,不和越南本土社會接觸。


此時黎朝滅亡後,越南進入了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鄭朝和南方的阮朝對峙,為了獲取華人的支持,阮朝國君允許華人自治和經商,靠着華人富庶的財力,阮朝拿下了南部地區,湄公河三角洲也成為了華人自治區,大量明朝遺民湧入,建立了邊和、堤岸、春祿、會安等華埠,到1700年,越南南部的華人人口超過30萬,華人城市堤岸甚至成為了整個東南亞最大的糧食運輸中心。

結合了中國文化元素的越南奧黛

阮朝對明朝遺民禮遇有加,甚至允許他們結社祭祀,反而對當時的中原正統清朝鄙夷萬分,不容許剃髮易服的漢人進入越南。此時的湄公河三角洲是整個東南亞華人最集中的地區,遠勝馬來西亞和印尼,華人圍繞西貢(今胡志明市)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基地,一度聚集了40%的東南亞貨物,還有大量來自西方的貨物。

西貢

最不可思議的是,華人甚至在這裡建了一個國家。阮朝將廣東雷州人莫所帶領的遺民安置在河仙地區,經過數十年的建設,這裡成為一座極其發達的商貿城市,並且自備甲兵,從西方商人手裡買來大炮火器,自立為國,後世稱為“河仙國”莫氏以大明衣冠為傲,設立祠堂,祭祀明朝,延續香火。

河仙國

然而好景不長,1771年,西山之亂爆發,越南南北朝統一,大量寄居越南南部的華人遭到屠殺。西山朝是完全的越南土著建立的農民政權,對境內的漢人不是驅逐就是“監禁”,或者乾脆取消“華族”身份,併入越族,這對于越南華族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於是紛紛南遷。

綠色部分為越南華族分布區

在世家大族支持下,阮福映滅亡西山朝,建立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朝。由於華人在阮朝復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阮福映允許廣肇、福建、潮州、海南及客家五幫自治,此時的中原王朝已經是清朝,依據移民時間不同,阮朝對“明人”和“清人”的政治待遇還不一樣,但是“明鄉人”是被清王朝排斥的華人移民群體,而清朝後進入越南的華人大多是客商,他們往來中越,迅速積聚大量財富。


越南南部地區的華人被稱為“七府人”,他們主要來自廣州府、惠州府、潮州府、漳州府、泉州府、瓊州府、徽州府七府,每到一處必設“明香社”,以示對大明王朝的效忠,但是終於復國無望,許多華人大家族也併入了越南的政治生態,在越南朝廷為官。

越南華人官員

在當時,阮朝自詡是“中華衣冠”,傲視其他東南亞國家,認為明朝滅亡後,中原已經淪為蠻夷之地,自己繼承了華夏正統,認為越南是東南亞的宗主國,希望在東南亞建立宗藩關係。

越南華人富商

阮朝給其他東南亞國王的詔書裡甚至自稱“中華上國”,在史書裡也是如此,反而把清朝使臣稱為“北夷”。這種行為是僭越,最終越南還是乖乖和清朝建立宗藩關係,嘉慶皇帝賜名“越南”,直接把“大越”、“大阮”等國號取消。

山寨版越南故宮

自此,大部分越南華族都是由於戰亂或政權更替等原因進入越南,也有一部分人和越南京族通婚,併入了京族,而許多華族,仍然以中華子民自居,保留文字、服飾和語言。

越南河仙地區的莫公祠

然而時間很快來到19世紀,1830年不速之客法國人來了,他們以強大的武力打開越南國門,越南國王無奈只能同時奉法國和清朝為宗主國。在這個過程中,華商和法國人的關係極好,法國殖民者也以華人作為統治越南的中間階層

法國人在越南

在法國人的允許下,華人迅速成為越南最富有的族群,到1840年越南大部分礦場都掌握在華人資本手裡,南方四大口岸邊和、美萩、河仙、堤岸也都是華人城市,伴隨着清政府的內憂外患,轟轟烈烈的下南洋又為東南亞帶來了至少200萬華人移民,其中有許多勞工群體。

東南亞殖民地

積貧積弱的清王朝自顧無暇,因此法國人得寸進尺,1859年法國殖民者不斷逼迫阮朝割讓土地,吞併了整個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阮朝僅僅擁有中部首都順化附近的區域。

越南古裝電視劇里的“五爪金龍”,這是典型的僭越

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雖然清軍取得了軍事勝利,然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自認輸家,丟掉了越南宗主權,自此越南徹底淪為法國殖民地。有意思的是,法國人非常防範清政府在越南的滲透,卻對越南華人十分信任,因為他們足夠富裕,又不是本土民族


許多越南華人就在法國殖民政府庇護下呼風喚雨,1920年越南的華族人口加上華人勞工移民數量超過200萬人,包括今天極具地方特色的越南河粉都是華人從廣東帶過去的。

越南河粉

法國人和華人的曖昧關係引起了越南人的不滿,他們將富裕的華人也視作“殖民者”,於是這為後來的華越民族糾紛埋下了種子。

1992年法國電影《情人》,講述了一個法國女孩和一個越南華人富少的愛情故事,這名富少由梁家輝飾演

1904年,法國人牽頭,全越南出資2.24億法郎,其中接近一半來自華人財團,這讓法國人傻眼了,要知道華人在當時還沒有京族一半多,卻有如此可怕的財力。於是法國人開始降低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影響力,以拉丁文取代漢字,推廣法語,限制華人從商,華人城市西貢也被迫開放,大量越南人湧入。

華人店鋪

1930年,越南革命家胡志明在香港建立越南勞動黨,致力於獨立建國之路,可以說全盤照搬中國經驗。當時的越南名義上仍然由阮朝統治,但事實上是法國殖民地。

胡志明

二戰時期,越南淪為日軍占領區,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越南末代國王阮福晪退位,緊接着法軍在1954年重返越南。此時的越南北方由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執政,而南方則由法國人扶持的越南共和國統治。同年,在中國大力支持下,越軍大敗法軍於奠邊府,法國徹底撤軍,依據聯合國協議,越南以北緯17度線為界,南北分別建國

南北越對峙

是不是似曾相識?當然了,朝鮮半島就是如此。

中國援越部隊

西方試圖在中南半島也重演冷戰對峙局面,北越和南越分別由蘇聯和美國扶持,但對待華人的態度不一樣。北越有很強的國族意識,把大量華人直接納入越南籍,並且不做區別,沒有署上所謂“華族”身份;南越由於華人眾多且十分富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保持着高度獨立性。

吳廷琰,南越第一任總統

許多華人從北越逃亡到南越,當時的南越有足足400萬華人,是第二大民族,非常富裕。他們極力幫助吳廷琰執政政權,在1955年甚至湊出8000萬美元大興土木,南越也自此把首都定在西貢。可是,1956年,吳廷琰政府要求華人要麼加入越南共和國籍,宣布效忠越南,要麼沒收一切財產,驅逐出境,引發華人群體的強烈抗議和牴觸。

西貢華人

當時的西貢是越南華人的大本營,大量華人黑幫在此組織賭博、走私毒品、販賣人口、娼妓賣淫,其中有一個派別叫做平川派,老大黎文遠是潮州後裔。

黎文遠

南越接近1/3的銀行由華人開辦,而華人只占南越人口10%西貢多達60%的產業為華人所有或持股。

越南華人大家族的千金小姐

1957年,吳廷琰政府強行關停華人產業,沒收華人財產,致使整個南越25%的企業停擺,大約30%的社會資產消失,大量人口失業,意識到出了大問題的吳廷琰政府立刻慫了。接着,1963年,吳廷琰死於政變,繼任的阮文紹繼續和華人資本合作。越南將近一半的大型運輸船和170家運輸公司屬於華人

阮文紹

北越不想當第二個朝鮮,於是在1955年發動統一戰爭。1965年,美軍正式介入越南戰爭,這場歷時20年的戰爭,導致1000多萬越南人死傷,36萬美軍士兵死亡,卻一無所獲。

越南戰爭

1973年,美軍正式宣布撤軍,面對北越的“同化政策”和清算,超過250萬越南華人四散奔逃,流亡各地,這些人的離開徹底導致了越南華人群體的“式微”。

企圖進入西貢美國大使館的越南人

從1973年開始,到1998年結束,大量越南人以各種方式逃離越南,他們的目的地大多是西方國家。但是大部分人只逃到了其他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地區,這些人就被稱為“船民”,在今天的香港還有許多船民屋址,是當時的港英政府安置難民的地方,呂良偉、徐克的家人就是如此抵達香港的。


1982年,香港導演李鞍華拍了一部講述船民故事的《投奔怒海》,開啟了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後來成名後,也拍攝了許多越南華人在越南戰爭期間流亡的故事,比如《英雄本色3》等作品。

1982年香港電影《投奔怒海》

統一之初的越南和我國關係相對較好,越南政府對華人採取懷柔政策,越南北部的姑蘇島,基本都是華人人口。然而隨着1979年,越南投靠蘇聯,中越關係跌入谷底,越南還在蘇聯支持下侵犯我國領土,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與此同時,大量越南華人再次逃亡。

進入我國廣西口岸的越南華人

從1976年到1985年,30萬越南華人從北部邊境逃入我國雲南、兩廣和海南。我國政府對這些僑胞採取接納政策,設立了196個安置點,也就是著名的“華僑農場”。今天許多華僑農場,已經被改為華僑風情街,銘記着歷史的動盪記憶。

廣西北海的僑港風情街

越南政府在驅逐華人之後,開啟了大規模去中國化,廢除漢語教育,導致今天的越南人連自己的文化典籍都看不懂,因為都是漢字寫的。1979年,越南政府要求所有華族加入越南國籍,這對於許多只是寄居於此的華僑而言是不可接受的。1980年後,大約29萬越南華人回歸我國,他們之中還有不少廣西京族和壯族人。

越南古蹟

越南政府沒收了他們接近5億美元的財產,並且留下的華族大多數都被併入京族。回歸我國的僑胞們,中國政府則是全力幫助他們,在1980年經濟條件還是很落後的情況下,中央政府和兩廣、海南地方政府拿出總計8000萬元安置他們,到2007年我國政府正式恢復了他們的公民身份,成為了完全的中國人,95%的華僑家庭重新融入了中國大家庭。

友誼關

1995年,越南華人人口僅為89萬,占比約1.2%。不過隨着越南革新開放,華人掌控的民營工貢獻了40億美元的產值,占越南商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一。今天,越南華人人口僅為100萬左右,占越南總人口1%,大量華人事實上被直接納入了“京族”。越南華人不比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人擁有完善的文化認同和歷史記憶,他們都成為了歷史的陪葬者。

越南船民

西貢解放後,改名胡志明市,紀念越南革命先驅胡志明。這座華人開闢的城市,擁有60%以上的越南華人,如今依舊是越南的第一大城,華人僅占胡志明市人口的6%,卻擁有30%的資產。在胡志明市,粵語和越南語同樣是通用語言,得益於華人的巨大影響力。

胡志明華埠

許多去過越南的中國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越南的城建水平、消費情況和社會治安如同中國的80、90年代。越南這個國家確實是被許多中國網友稱為“白眼狼”,一方面明明需要中國幫助,一方面卻又與我們針鋒相對。

河內

1995年,越南和美國建交,更是開始親美,絲毫不記得曾經的苦難記憶,反而對大力支持他們建國的中國惡語相向。

美越建交

但對于越南華人來說,歷史的浪潮將他們帶到那片異域,又將他們帶走,他們自始至終無從選擇。不管如何,如果把身體交給了四海的他鄉,一定要記得把魂靈還給故鄉的祖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讓人無奈的北京有錢人
2020: 理工男直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