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申時行: 一評劉亞洲“將軍”關於美國-伊臘戰爭的宏論
送交者: 萬蝶 2005年02月22日11:46:34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劉亞洲(劉)關於美國-伊臘戰爭發表了很多宏論,作了很多預測,今天看來,很多很多是說走了嘴.有意思的是,他的宏論發表於2003年6月.2004年4月,卻又到處流傳起來了.是否有人想看他的笑話,我們很難猜度.

不管怎麼說,有些形勢已經比較清楚了.簡單談一些.

1.劉談了很多關於戰爭成本收益的話.如:

成本一:人劉亞洲:伊拉克戰爭中我們還能看到地面部隊的行動,看到武裝直升機被擊落,飛行員被俘。下一場戰爭這些鏡頭可能就消失了。這一點,我們只需要看看戰後美國急不可耐地改進、加快無人機的計劃就明白了。據說美國的隱形無人攻擊機已基本研製成功,隱形武裝直升機早就出來了。到2010年它全部的空軍都要隱形化。精確制導武器成本大大下降,差不多相當於一枚特種炮彈。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它可以大量使用精確彈藥,而不必大量使用成本高昂的人員了。美國人寧可毫不在意地扔掉一百噸炸彈,但不肯輕易地付出一個人的犧牲。它為什麼拼命地改進技術、戰法?為什麼特別重視使用空中力量?就是這樣一個“成本”概念。

成本二:錢劉亞洲:我們要看到,技術的發展和在軍事領域裡應用的根本價值,在於降低勝利的成本。…美國作出了榜樣。靠打仗賺錢,美國在世界上是獨一家。美國人打仗賺錢是從越戰後開始的。把打仗當生意,而不為純粹的政治和意識形態。不僅賺錢,還要極力減少成本,尤其是生命成本。所以,以後我們就可以預測美國發起戰爭的手段了,它肯定要以最經濟、最簡單的手段進行戰爭,獲取利益的最大化。勝利不是唯一的目標和標準。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即勝利和代價之比,這個係數——我稱之為勝價比,這才是美國要追求的。它不僅在戰爭之前讓別人分攤戰爭經費,奪取戰敗國的資源,戰後更大規模賣武器,還有其他的手段。總之,它步入了一個戰爭的“良性循環”,越打越富,越富越打。____________________按今天的形勢,似乎美國人在損失,錢在損失,不僅沒有越打越富,反而急欲脫手,企圖在2004年6月交出一些戰爭所得,以換取一些伊臘人的支持.

但是, 伊臘人似乎沒有領美國的情.究竟有沒人出來收拾形勢,很難說.

2. 劉說了很多奚落法國的話.如:

劉亞洲:在制定戰略上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避免失誤。我給你舉個例子。在這次伊拉克戰爭前後,法國就存在着戰略失誤。從民族感情上講,恢復昔日大國榮光一直是法國政府和民眾追求的目標。法國輝煌歷史始終是激勵法國人民為之奮鬥的精神動力。任何一屆政府上台都不能不顧及這種民族自強的強烈願望。但是,法國對恢復世界大國地位的強烈願望,總是使其對自身實力的影響力作出不切實際的估計,以致戰略目標與戰略資源脫節,經常陷入尷尬境地。回顧戰後法國外交史,可用一句話概括:以二流國力充當一流大國角色。在“低位政治”上,法國的確為世人矚目;但在“高位政治”上,法國總是鎩羽而歸。進攻越南是這樣,出兵阿爾及利亞是這樣,第二次中東戰爭中武力入侵西奈半島也是這樣。此次伊拉克戰爭,面對美國的堅定決心、強硬姿態和懲罰威脅,法國不得不再次低下高貴的頭顱。在一般性事件上當“出頭鳥”,結果很多為他人所乘。在重大事件上先斗後退,結果又損害了公信力。法國剩下的只有沮喪。____________________按今天的形勢,法國似乎沒有”在重大事件上先斗後退,…損害了公信力, …剩下的只有沮喪.”相反,法國堅持了自己的立場,贏得了德國的支持,俄國和中國的一定合作以及世界的尊重.

法國也許是“二流國家”,但是,它的確”以二流國力充當了“一流大國”的”角色”。甚至從中國和很多其它國家贏得了很多商業機會.因為法國以自己的行為證明,關鍵時刻它有一定的信譽.

3. 劉還奚落了他所謂”接觸”人體的人民戰爭.如:

劉亞洲:對任何戰爭,不能做簡單的類比。如果誰真的把我們當成伊拉克,把美軍想象成未來入侵我國的敵軍,只能說這是一種弱智。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一切以時間地點為轉移。時代不同了,對手不同了,戰爭怎麼可能還是原來的樣子呢?就說人民戰爭,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軍事思想體系,…不是把人民手中的步槍換成便攜式導彈就行了的。仿佛這樣一做,傳統意義上的人民戰爭就成了高技術條件下的人民戰爭。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比如,傳統人民戰爭的前提之一是“誘敵深入”,我們現在可以“誘敵深入”嗎?傳統人民戰爭強調以空間換時間,讓敵人陷入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我敢說未來的敵人不會有一兵一卒到我們的國土上來,倒是鋪天蓋地的炸彈、導彈打向我們的首都、水庫、核電站等等。____________________按今天的形勢, 伊臘人的”步槍”和”便攜式導彈”似乎都很厲害.可惜數量還不夠多,使用還不夠熟練. 但是,憑着僅有的步槍和“便攜式導彈”, 伊臘人居然在一些要害發動了起義.

至於是否接觸,美國人可能的確企圖避免接觸,但是伊臘人卻一定要接觸他們.美國越是躲,伊臘越是跟.

比較朝鮮和越南, 伊臘人唯一缺的,是一兩個堅決站出來支持它的有力量對抗美國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不是沒有,而是沒有站出來.

4. 劉預言了美國戰爭的斯文人道.如:

劉亞洲:看看世界軍事的發展潮流,戰爭將會越趨向人道化(當然,我是從軍事意義上講的)。高技術戰爭不僅在改變着戰爭樣式,也在改變着戰爭的倫理觀念。在精確戰爭時代,因為武器的非制導化而出現的超大規模殺傷戰爭已經不再出現。不僅要強調自己低傷亡、少傷亡甚至零傷亡,也不喜歡多殺傷敵人。畢竟戰爭的目的不是殺人比賽。從這一點說,美國花買路錢瓦解伊軍高官也好,用空中力量斬首和震懾也好,有它值得研究的地方。而使用陸軍或主張攻堅戰,主要以人力對抗而不是技術和智慧對抗,只能是將更多的生命變成屍體。這本身就是違反軍事發展規律和戰爭本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戰爭是否能按美國人計劃的那麼斯文,恐怕很難說.例如,對起義者,美國必須決定是否屠殺他們.不殺他們,他們不投降.殺他們,起義的人可能會更多.然後再殺.越殺越多.

此循環美國很熟悉.在朝鮮和越南他們遇到過.美國在朝鮮大約殺了二百萬兵民.在越南殺了大約三百萬兵民.如果誰有機會到朝鮮,可以發現很多沒有丈夫的老人.在越南,三十歲左右的人占人口的一半.

5. 劉奚落領導抵抗的伊臘領導人.如:

劉亞洲:所以,應該說伊拉克戰爭主要是一場政治仗。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薩達姆的抵抗也是政治性的,從一開始他就不是在爭取勝利,而是在尋求一種體面的失敗。當然,我不能不說現在他的失敗仍是非常不體面的。…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人民完全不支持薩達姆的政權。…1840年鴉片戰爭中英國軍隊在廣州遇到的事情今天在伊拉克重演了。當時,英國艦隊突破虎門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時候,江兩岸聚集了數以萬計的當地居民。他們以冷漠的、十分平靜的神情觀看自己的朝廷與外夷的戰事,好似在觀看一場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爭鬥。英軍官兵目擊此景,十分疑惑不解。今天,我們在伊拉克看到的情景有過之而無不及。美軍一路猛進,如入無人之境。沿途路不破,橋不炸,雷不埋,有些地方甚至歡迎美軍。我們的軍事專家一再期待在伊拉克出現人民戰爭。人民戰爭固然好聽,但它的前提是人民願意為戰爭作出犧牲。現在很難說有幾個伊拉克人民願意為保衛薩達姆政權而戰、而死。人民戰爭是指人心背向,更多的是一種政治概念。得民心者才能得人民戰爭。失民心者只能進行個人戰爭。薩達姆就是進行的一場個人戰爭。兩伊戰爭如此,入侵科威特如此,兩次海灣戰爭亦如此。野心家把人民驅入戰爭。戰爭最終又毀了野心家。____________________伊臘人也許不愛某個領導人,但是,他們愛他們的國家.”人民戰爭”的確出現了.伊臘領導人的失敗體面與否也許有意義,也許沒有意義.但是,關鍵是美國人的勝利不體面.

劉拉出中國人來陪綁 ,使我們為當年的中國人感到慚愧.如果他們有今天伊臘人三分之一的智慧,勇敢和頑強,當年的中國絕對不會失敗.

野心家也許毀了.但是究竟都有那些野心家被毀,還需要觀察.

6. 劉以特殊的敏銳,深刻指出:

劉亞洲:鴉片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事實告訴我們:凡是專制政府和貪官政府,一定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人民不知情時,民心士氣尚可一用。人民一旦知情,加上外敵入侵,必定土崩瓦解。美國的心理戰就是讓伊拉克人民較早地知道了薩達姆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復興黨是個什麼樣的貨色。貪官體制必然造成本國百姓的不滿,所以貪官政府的最大任務必然是壓制國內的反抗,根本沒有對外用兵的餘力。從歷史上看,貪官政府對外用兵也從來沒有取勝的先例。我有過一句話請你記住:國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國。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我們需要提醒劉.第一,美國就是一個貪官政府.但是,它以強凌弱的時候,經常得手.第二,復興黨屠殺伊臘人,尤其是有社會主義傾向的伊臘人,是受美國支持的;第三,我們也有一句話請劉記住: 今天的中國,不是鴉片戰爭時候的中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2002: 無憂無慮(枚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