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海外華商:中國經濟的第二種力量
送交者: 馬世領 2005年07月07日15:58:07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海外華商:中國經濟的第二種力量


馬世領


世界上幾乎沒有第二個族群像華商這樣,即使遠在海外,仍願意並能夠對其母國的經濟發展給予如此的關注和投入。

遍布於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8700多萬、手中擁有資金2萬多億美元,中國的海外華商,憑着自身實力成為世界商團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勁旅,他們不僅是許多所在國家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國經濟的第二種力量

改革開放27年來特別是近2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性突破,其中海外華商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貢獻。

長期關注海外華商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港澳僑部主任張何平至今還記得,2001年9月19日,在中國內地首次舉行的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上,時任總理的朱

基動情地說:“迄今為止,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大多數的項目和資金來自華商……中國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海外華僑華人功不可沒……你們的創業精神已經載入中國經濟發展的輝煌史冊!”

張何平介紹說,經中共中央批准、於1985年7月1日在北京創刊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是一份主要面向海外華僑、華人、台港澳同胞、海外留學人員、駐外機構工作人員的報紙。20年來,人民日報海外版一直關注華商這一群體在全球的發展,對華商的報道份量在國內媒體中一直是首屈一指的。

“華商是世界商團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勁旅”,中國市場學會分管海外華商服務工作的會長助理兼副秘書長張萍女士,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說。據她介紹,最新的權威資料顯示,遍布168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多達8700多萬人,他們手中擁有的資金高達2萬多億美元,近17萬億元人民幣,超過2004年中國國內一年國內生產總值(13.6萬億元人民幣)。其投資能力令世界各國政府刮目相看,是不少所在國家經濟的中流砥柱。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1995年起開始出版《世界華商經濟年鑑》。該年鑑前編委會副主任兼社長梁東升對《中國經濟周刊》回憶說,當時主要就是注意到華商對中國經濟的重要作用和影響,為了給國內外經濟界就此話題交流提供一個傳播平台,才開始創辦年鑑。

6月14日,第八屆世界華商大會主辦方—韓國中華總商會與韓國信息產業部組成的組委會一行親自到北京作會議籌備的說明和推介。以 “與華商共同成長,與世界共繁榮”為主題的第八屆世界華商大會,將於今年10月9日至12日在韓國首都漢城召開,華商正因其國際影響力為世人矚目。

■60%海外投資來自華商

從1994開始連續10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引進海外投資的發展中國家,而海外華商更是其中的主力軍。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秘書長王錦珍4月7日在西安舉行的中國國際投融資論壇上介紹說,1978年至今年2月底,中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1萬家,合同外資金額1.1萬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5700億美元。

中國在2003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外資引進國。2004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6億美元。目前華僑華人、港澳投資者在境內創辦的企業約占外資企業的70%,投資額約占利用外資總額的60%以上。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如果說內資是支持中國經濟的第一力量的話,海外華商毫無疑問已經成為支持中國經濟的第二力量。

被稱為世界華人首富的港商李嘉誠及其兒子李澤楷,今年以來連續大規模投資內地的動作,可謂史無前例。

中央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台,絲毫沒有減弱李嘉誠大舉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熱度。6月3日在“港洽周”簽約儀式上,香港和記黃埔地產有限公司副董事總經理徐建東與湖南望城縣人民政府負責人正式簽約,項目總投資5000萬美元;

5月25日,李嘉誠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長江實業(0001.HK)與和記黃埔(0013.HK)聯合發布公告,宣布在天津、北京同時簽下兩個地產開發項目,總投資近兩億美元;

5月21日,海南省政府在新聞通報會上透露,香港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李嘉誠、“小超人”電訊盈科總裁李澤楷父子將首次聯手,開發海南三亞五大名灣之一—海棠灣,建設高檔酒店。另外,李澤楷正在積極與中國網通合作,發展旗下擁有的1700萬平方米土地;

除了房地產投資,5月初召開的西部項目洽談會上,陝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和記黃埔已準備了10億元資金的項目,投資西部地區的中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銷售等項目的建設。

以李嘉誠等為代表的港商目前仍為內地吸引外資的最大來源,近年來更呈加速趨勢。2003年內地吸收香港直接投資項目13633個,合同港資金額40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7%和61.5%。截至2003年底,內地實際共吸收港資2231億美元,占全國的44.5%。

從海外華商在國內各地從國內各省市的投資情況看,天津2004年以來華商投資項目已占外資企業的52.74%,合同投資額占全市外資金額的48.66%;海南目前已註冊成立的7000多家外資企業中,海外華商占了80%;安徽省所有外資企業中,海外華商占70%以上;石家莊現有三資企業585家,80%以上是華商投資的……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統計資料表明,在中國內地已建立的60多個創業園區內,華僑華人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達5000多家,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對於這些數字,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楊中俠分析說,2004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突破600億美元大關,表明國際資本和跨國公司非常看好我國的市場,同時也說明華商投資國內的積極性越來越高。2004年國家出台多部有關外商投資的政策法規、指導目錄、管理辦法等,並向外商擴大開放了更多的投資領域。這就在政策層面上為外商及華商提供了進入國內市場的保障,必將吸引更多海外華人投資中國。

■扭轉外貿逆差 增加就業崗位

從1990年開始,我國扭轉了進出口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的狀況。2003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達4033億美元,居世界第2位,對防範金融風險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投資和外貿是拉動國內經濟的兩架馬車,海外華商企業對國內的外貿出口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應該說是促進國內出口的主力軍。” 6月16日,《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主編石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說。

據統計,我國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6%上升到2003年的31.1%。據測算,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約在15%-20%之間,拉動經濟增長平均在1.5-2個百分點左右。2003年,進出口稅收占全國稅收總額的13.6%,涉外企業稅收占全國稅收收入的20.4%。從1990年開始,告別了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狀況。

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國內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值已達3386.06億美元,同比增長40.89%,占全國外貿出口比重的57.07%。

華商企業在促進國內貿易發展的同時,還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2004年底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經濟學家論壇上駁斥“外資過剩論”時曾強調,“外資企業對增加國家稅收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外資進來幫助中國解決了就業問題”。

據測算,我國平均每1億美元出口可創造1.5萬個就業崗位,2003年出口4384億美元,可解決6500萬人的就業,其中加工貿易吸納的勞動力就在3500萬人以上。

“儘管海外華商企業在其中的份額沒有明確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所占比例不會少,”石淨說,“與此同時,由於華商投資企業不少是中小企業,而且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加工業,因此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和工作機會。無疑,海外華商企業對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解決就業問題作用很大”。

■為國內市場經濟啟蒙

“在打工的過程中,內地人知道了什麼是市場,什麼是市場經濟。實際上,市場經濟從來都不可能靠計劃設定的模式來實現,如果那樣,也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如果說國內惟有溫州模式是內生型市場經濟的話,我國由東南沿海逐步內擴的其他地方的市場經濟模式基本上都是外生型的。”一直對華商經濟進行專業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康榮平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道。

“這個外生,最初並非我們主動的選擇,而是因為開放政策吸引了海外華商尤其是港商三來一補的加工工業,然後不斷地傳染、滲透、蔓延、擴展、普及,使市場觀念和意識傳播給了內地。因此在實踐中,海外華商對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發揮的實質性作用,可能是華商對中國經濟影響更為深遠的內容。幾乎可以說,沒有最初海外華商的商業啟蒙和市場啟動,就沒有現在的市場經濟。”

據了解,改革開放之初,在全球其他國家對中國還猶猶豫豫抱觀望態度的時候,由於與內地的“親緣、情緣”關係,首先進來的就是港台和其他海外華商的投資,當初甚至本身只是一些“僑匯”,除個別外,主要是中小企業和小額投資,領域也以“三來一補”加工工業為主,正是這些華人華商開拓進取精神,才使閩粵地區形成許多家電城、鞋城、服裝城,從而激活了地方經濟。

“這可以說是國內市場經濟最初的星星之火,”康榮平說,“我小時的一個同學就是這麼成為現在的一個企業大老闆的,他最初南下到廣東一個港資服裝廠打工,從小工到車間主任,再到廠長,最後獨立出來自己做企業,可以說是他的老闆帶出了他這個老闆”。有消息稱,目前每年從海外匯入福建省的僑匯至少在200億元人民幣以上,已成為福建省民間游資和銀行存款的重要來源。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福建省分局統計,2001年至2004年福建省因私涉外收入共111.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920億元,相當於同期全省本外幣儲蓄存款增加額的59.2%。

“他們憑藉特有的華商網絡和適應駕馭市場的經驗,幫助和影響中國內地企業家擺脫傳統計劃經濟的束縛,實現從計劃到市場的平穩轉軌過渡。這恐怕是海外華商為中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現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作為2001年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的新聞發言人,曾對海外華商作出評價。

美國前總統經濟顧問瑟羅或許更是“旁觀者清”:“海外華商對中國大陸的改革的最大貢獻,不僅是投資,而且是教會了他們民族同胞運用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

■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梁

“21世紀,有人認為是美國世紀,有人認為是中國世紀,有人認為是歐洲世紀,我更傾向於是華人世紀,”社科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康榮平不無感慨,“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華人在世界上不僅人口最多,在全球168個國家都能見到華人,分布最廣。如果將中國大陸、港澳台,還有海外華商這幾個經濟體加起來的話,這個規模和實力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中國社科院民族所華人研究中心的單純博士也認為:“海外華商對中國經濟最大貢獻之一,是他們在中國投資,幫助國人在接受市場經濟概念上具有巨大的影響,使中國社會變革的成本最低,使中國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這也是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貢獻。”

包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內的一些外國政要,在比較了中國與俄羅斯經濟改革和吸收外資情況後,認為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海外華人華僑的積極參與,俄羅斯就缺乏這樣一批“海外俄商”。

有媒體評論說,如果在每一個存在華人社團的城市上標註一面小紅旗,那麼地圖就會變成一張紅紙。目前在全球分布着成千上萬個華人社團,星羅棋布的華人商會,既是聯繫華人社會的紐帶,也成為與國內保持血脈關係的民間橋梁。

如果說以往華商更多的是在“導入”外資,今後,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一些在海外具有較高信譽的華商將充當中介和橋梁。

據了解,方正集團在馬來西亞的分公司總經理鄭雲誠上任前是當地著名的華裔詩人和社會活動家,而日本方正的總裁管祥紅是在日本留學的前北京大學學生。由於他們都深諳兩地的市場和文化,為方正在當地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0年,日本軟銀投給日本方正1000萬美元,當時,日本方正的估值高達7000萬美元;2002年4月,馬來西亞方正在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877萬馬幣,從而成為內地企業在馬來西亞上市的第一家公司。

約翰·奈斯比特在《亞洲大趨勢》裡說過:“華人社團是宗族和同鄉組成的公司和企業網,各企業之間層層連接,規模不斷擴大,直至覆蓋全球,用個形象的比喻,它就像當今的互聯式電腦網絡。”

分析人士認為,海外華商成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深層因素是他們將中華傳統文化、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入自己的企業文化中,這種結合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和全球化提供了一個順暢而便利的通道。

在全球化時代,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支持民族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社會資本”。經濟衰敗往往是文化衰敗的前兆,而經濟崛起往往預示了文化的復興。有學者建議,中國持續的經濟發展為文化復興奠定了基礎,提高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心,通過文化重建強化民族凝聚力,同時通過文化重建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建設以華人為基礎的、超越國界的“文化中國”,並藉此提高中國的國家競爭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

600年前的1405年,明成祖朱棣詔令鄭和率領27800人,乘寶船62艘,開始了“西洋遠航”,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為世界的和平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也就是從那時侯起,“華商”作為一個專有名詞,開始見諸史冊典籍,而為今人熟知。

今年的10月9日至12日,舉世矚目的第八屆世界華商大會,以“與華商共同成長,與世界共繁榮”為主題,將在韓國首都漢城召開。可以預見,這必將促進中國的經濟文化進一步融入到世界經濟系統中去,在“中國因素”作用下吸引各國共同分享“中國機遇”,在提升中國綜合實力的同時,為世界經濟作出新的“中國貢獻”。

(中國經濟周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米國債務繼續惡化(ZT)
2003: 我為何總是愛上別人的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