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美文化觀的差別
送交者: 塗塗 2005年07月13日14:07:09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美文化觀的差別


塗塗

雅各布斯並不擅長於高屋建瓴的宏大理論思辨,但她的相對優勢也在這裡:在這本《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一切都是從城市生活的直感出發的,分析的起點是最微觀的城市元素。閱讀中常常感受到她那生活化的思想風格,鋒芒深隱在對城市病症的搜尋中。

根據專家的調結果,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大柵欄已經開始呈現典型的貧民區景象:人均日消費8元,三口之家擠在不到5平方米的房間裡。而在房間外面,則是這一地區寸土寸金的現實——守着個金娃娃,為什麼這裡的人們會陷入貧困?

大柵欄的人們當然並不比任何其他地方的居民來得笨一點,他們貧困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整個城市生活已經規劃好了,留給個人發展的空間已經不多。專家們在調查報告的最後建議還權利於居民,讓他們自己選擇生活、改善生活。這樣的建議是否會被採納還不得而知,但至少我們可以想像,在擺脫了規劃之後,人們有可能過得好一點。

這也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帶來的結論之一,這本關於城市規劃的經典論述出版已經有50年,雖然影響巨大,卻一直未能翻譯出版。

現在這本書姍姍來遲,卻有可能恰好趕上中國大城市的又一次大規模規劃和建設高潮,雖然我們不能全盤照搬美國人(順便說一句,此書作者簡·雅各布斯已經入了加拿大籍)的經驗和教訓,但多一點東西作為參考,肯定不會錯。怕只怕我們的規劃者們就和雅各布斯筆下的那些大師和大員們一樣,自以為真理在手,全然不顧小民的實際生活境遇。

讀這本《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最讓人震驚的是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比如書的第一部分闡釋人行道的人際交往功能、安全功能、對兒童成長的功能,本來是極端理論化的問題,但在作者充滿激情的筆下,完全成為對那些失敗規劃的討伐。雅各布斯一再證明,規劃得越整齊的街區最後越沒有生氣,而那些由着人們自己去弄的所謂貧民區,最後倒成了最安全、最有生氣的地方。其中的原因無他,只不過是因為笨拙的規劃在這裡使不上力氣而已。

中國城市和美國城市完全不同,現在的情況也和50年前完全兩樣,從技術的觀點來看,雅各布斯所質疑的一些東西現在似乎已經解決了。但從根本上來看,單向度的規劃永遠解決不了城市的根本問題。一個城市,最重要的是交流,交流構成活力,當交流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的時候,城市的功能肯定要出現障礙。作為城市的一分子,人們有理由去問,我們為什麼要被規劃?每個人都有權利規劃自己的生活,或許建立在充分交流基礎之上的規劃,才是解決城市問題的鑰匙。

(新京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