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倫敦巴黎漫記
送交者: 美新 2006年03月17日15:45:2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去年我和丈夫去倫敦、巴黎這兩座美麗的文化古城旅遊,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細細品來,回味無窮。

到倫敦的第一天早晨,就直奔溫莎堡。那裡是一個迷人的英格蘭小鎮,泰晤士河靜靜地從旁蜿蜒流過,恬靜的街道、古老精緻的小店,幾百年來踏得光滑透亮的青磚路面,充盈詩情畫意。當時我以為皇城腳下,古色古香小鎮風貌,經過了特意精心包裝;後來在倫敦看的地方多了,以及朋友介紹才知道,整個英國到處是維護完好的古老建築,他們有一種對歷史傳統的尊重、執着,不遺餘力地保全文化遺產。

女王古堡屹立在山崗上居高臨下,四周林木鬱鬱蔥蔥。這氣勢雄偉的花崗石行宮內,有眾多金碧輝煌的房間,富麗堂皇的國家宴客廳,價值非凡的王室珍藏,無處不在的貴族氣質,令人窒息。我不覺想起了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愛德華八世)的故事。古今中外歷史上,權力鬥爭如火如荼,權力對男人來說何等重要,而這位至高無上的君王與眾不同,為了心上的女人,平靜地放棄了王位。據說除了愛情還有什麼原因,無論如何,他為莊嚴肅穆的皇家增添了綣繾浪漫的氣息。

走近歌德式建築的聖喬治大教堂,外形瑰麗壯觀,塔尖高聳入雲。細緻艷麗的彩繪玻璃,閃爍着聖人故事,裡面幽暗、華麗,有沉悶感。鄰近的愛梅特紀念禮拜堂,更為經典、詭異,裡面有十位王室人員的陵墓。所謂陵墓,只是一具具白色大理石棺材,上有根據真人面貌特徵、體形大小刻制的浮雕,一個人、或是一對夫婦躺在棺蓋上。在昏暗的燈光下,陰森森的,叫人毛骨悚然。我拉着先生說快出去吧,這時許多人也在往外走。一位華人遊客大發議論說,你看,人家國王、王后死後,集中安葬在一個教堂內,不象我們的先皇先帝,如秦始皇、慈禧太后等等,一個人占用大片土地,勞民傷財,建造地下宮殿,地上配殿,還怕死後寂寞,裝進無數珍寶、陶俑,甚至活人陪葬。想想也是,大約是國情和信仰不同吧。

倫敦的唐人街比紐約唐人街規模小得多,街口設立朱色碑樓,上面鑲嵌倫敦華埠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我們去中國超市看了一下,花色品種夠豐富,價錢大致比紐約稍稍貴一點。

我們在一家粵餐館午餐後,就直奔我家先生慕名已久的大英博物館。走過門廳,眼前為之一亮,只見高高的玻璃拱頂下寬廣的空間,白色的園柱型圖書館屹立在中央,陽光透過玻璃傾瀉下來,使大廳一片明亮。

館內有一百多個展室,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品,豐富得讓人咋舌,真是世界文物寶庫。對於歷史知識淺薄的我來說,只有發出陣陣驚嘆的份。又不由想到,中國的博物館裡都是本國的東西,英國人手中怎麼會有那麼多世界各地的無價之寶?怪不得有人說,到這兒看到了大不列顛帝國的強盜史。

懷着景仰老祖宗遺物的緊張心情到了中國館,迎面一幅三位菩薩的敦煌壁畫引人注目,想必就是中國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被當年列強劫掠,漂洋過海的文物之一。三位菩薩若是有靈,不知作何感想。另外擺放着的玉器、青花瓷器、景泰藍、唐三彩、鼻煙壺、字畫等等,莫不是八國聯軍搶來的吧。聽到身後同胞竊竊私語聲,大約也有同感呢。不過,當看到人家化了大量心血,精心保存珍貴寶物、供全球民眾觀賞、學者研究,心中也就釋然了。如果仍在自己的國家,也難說是什麼命運呢。

比起中國館來,埃及館才是大手筆,特別顯眼。遊客也最多,除了石刻、石棺,最吸引人的是木乃伊及數不盡的陪葬品,好象把埃及的文物都搬了過來。因為埃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可以為所欲為吧。

大英博物館的幾個小時,就象走進了時光隧道,迷失在古代文明的海洋之中。

到了這兒,馬克思十年磨劍的的聖地必要去瞻仰一番。中央圓形的圖書館舊址,存有大量陳舊發黃的書籍,這裡桌椅寬舒,氣氛寧靜,據說還是當年原樣。馬克思就在此寫成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原來是從這兒開始的,從此改變了大半個世紀的歷史和無數人的命運。

到倫敦,除大笨鐘、西敏寺、白金漢宮等旅遊景點外,倫敦塔橋是一定要看的。歌德式的雙塔跨越泰晤士河,風格獨特,氣勢磅礴。那倫敦塔,曾經是英皇室的居所、放置武器的軍械庫,拘囚政治犯的監獄。塔內有座寶庫,存有王室無價珍寶、皇冠、權杖。顯赫的王族、后妃一旦失勢,便淪為塔里的囚犯。院中有個斷頭台,上面放着斬首用具,仿佛在訴說血淋淋的往事。傑出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其親生母親和後媽,兩位王后就是先後死在這刀口下的。這小小斷頭台也是身份的象徵,普通人是沒有資格在此見上帝的。

倫敦,宛若永遠的貴婦人,蒙着一層古老而神秘的面紗;漫步大街小巷,如同細細品味、傾聽她訴說過去。被悉心保護的古色古香的建築,舊廈、教堂、尖塔、名人雕像舉目可見,在在散發着英國風味的魅力。我們紐約家中收藏的經典設計的英國式傳統紅色電話亭鐵皮模型,如今真實地出現在眼前,身邊不時駛過幾輛老式出租車,紅色雙層巴士,恍然間仿佛時鐘撥回了一個世紀。

我們在滑鐵瀘火車站搭乘“歐洲之星”,離別華貴矜重的倫敦,穿越英法海峽,到了浪漫時尚的花都巴黎。繼鐵塔登高極目,傍晚泛舟塞納河上。夜幕下遊船倘佯河面,穿過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大橋,人們盡情逗樂呼喊,橋洞回音裊裊繚繞。兩岸各色瀛台樓閣,彩燈映襯,如夢若幻,風情萬鍾,此時高聳入雲的鐵塔霞光粲照,明暗轉換,夜空一派花團錦簇。河邊、橋上,情侶雙雙相依擁吻,還不忘向船上遊客揮手致意,大氣中迷漫着濃濃的浪漫氣息。只聽見後坐一位年過半百女士感概地說,年輕多好,想想我們好象沒有年輕過,歲月就流過去了。

對巴黎聖母院的認識,是從大文豪雨果筆下的小說和電影開始的,外表醜陋而內心純撲善良的敲鐘人和吉卜賽女郎的悱惻故事,就發生在這兒。名揚天下的巴黎聖母院,如今真實地聳立面前,心中不免激動。站在大廣場端詳這輝煌壯麗的教堂,石牆上眾多精緻浮雕,美侖美奐。外牆頂部成排猶太列王雕像,據說在大革命時被民眾誤當法國諸王砸得稀巴爛,是多年後重修復原的,令人想起了中國破四舊的盛況。走進教堂,正是星期天做禮拜,大約空間太大的緣故,覺得人不多,特別年輕人很少。據說如今西歐宗教信仰已經遠不那麼吸引人了。

凡爾賽宮是必到之地,可稱富麗堂皇,美不勝收。特別那令人眼花繚亂的鏡廊,真是別出心裁,長廊的一側對着御花園鑲嵌巨型鏡子,白天通過鏡面可在室內欣賞外景;晚宴時,幾百支蠟燭的火焰躍入鏡中,鏡內外燭光交互輝映,可以想象多麼美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在此舉行,因而引發中國影響深遠的五四運動,此地潮水般的遊人當中,中國客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盧浮宮入口,是建築大師貝律銘先生的大作-玻璃金字塔,走入地下,穿過寬敞明亮的大廳,就進入了世界頂尖的人類藝術殿堂。面對浩瀚的藝術品,在有限的時間裡,只能跑馬看花。我先生建議,不能錯過三件必看的鎮館之寶,那就是斷臂的維納斯、無頭的勝利女神、神秘微笑的蒙娜麗莎。

隨着人流穿過古希臘群雕,轉進長廊,只覺眼前一亮。展廳中央,約二米高的白色維納斯女神雕像亭亭玉立,神態優美動人,美麗的眼睛注視着熙來攘往的遊客。如果說象徵愛情的維納斯端莊典雅,那麼沒有手和頭的勝利女神則英姿颯爽,豐滿美妙,衣裙飄飄,展開了雙翅欲飛的動態。站在大理石雕像前,仿佛聽到女神為勝利吹響了的號角聲。眾人在女神們面前靜心屏息,欣賞着、讚美着。二、三千年前,古希臘藝術家把沒有生命的巨石創造出如此完美、翩翩如生的傑作,怎不叫人嘆為觀止。

驀然回首,神秘微笑的蒙娜麗莎正在畫廊盡頭向遊客招喚,驚異的是,這幅名作遠比我想象的要小。此畫曾經被盜,所以嚴加保護。蒙娜麗莎就在厚厚的玻璃框內對着大家似笑非笑,將笑未笑,欲笑還休。不知因為真的極美,還是名聲的震撼作用,魅力無窮。鎂光燈閃爍不停。心想,如果把一幅以假亂真的畫放在裡面,那又怎麼樣,至少外行如我是分辨不出來的。

油畫大廳一間連一間,多少年前從雜誌、書籍、畫報上看到的,大衛的《拿破崙加冕典禮》,德拉克羅瓦的《自由領導着人民》,倫勃朗的《母與女》,加米•柯羅的《頭戴珍珠的女郎》等等名畫,原作一一展現眼前,覺得自己在夢中一般,想想那時候,遙不可及的事,居然可以夢想成真。

從盧浮宮的夢幻世界出來回到現實,晚餐享用法國海鮮大餐。各類海鮮似乎網羅了法國所有的海產品種,還有蝸牛,鵝肝等等。當然紅酒是不可少的,可惜我的酒量實在太差,我先生更是涓滴不沾。美食過後,聞名彌遐的紅磨坊向我們招手了。

紅磨坊入場口很窄,此時人頭濟濟,摩肩接踵。規定不能帶照相機。剪票處站有好幾個保安,瞪着眼睛嚴加把關。演出大廳里,紅地毯,紅頂幔,長條型餐桌鋪着白色台布,迷離的燭光在紅色燈罩中閃爍着,仿佛走進了神話般的瑰麗夢境。大廳布局頗為別致,長桌順舞台縱列而置,觀眾就圍坐在桌邊的轉椅上,從舞台向前望去,觀眾席由前到後呈扇形漸次展開,象個超級大酒吧。

紅盈盈的劇場內,開幕前響起了糜糜之音,禁不住熱情似火的氣氛,人們在舞台前走道上一對對婆娑起舞。幕布徐徐拉開,場景輝煌豪華,音樂奔放獨特,舞娘個個玉腿修長,細腰豐乳,貌若天仙;或披着羽毛、水晶玻璃、閃光亮片的服飾,或上身全裸,只着三角褲、蓬蓬裙。隨着舞蹈動作的變化,美艷的女孩們一會兒像展翅欲飛的天使,一會兒好似開屏的孔雀;動作婀娜多姿,劈腿又快又高,不時顯露出絲襪、底褲。表演前後,無數次的更換服飾,絢麗燦爛,讓人驚嘆不已。在這場穿插少量特技表演的歌舞大會串中,始終體現着所謂康康舞的開放風格。觀眾一邊欣賞,一邊輕咂香檳、可樂,品嘗着自點的佳餚;如痴如醉,不知今夕何夕。這裡,裸而不淫,沒有色情,只有藝術,和一流美麗的姑娘亮相。

常聽說,香榭麗舍大街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林蔭大道。初見這個異國情調的漂亮名稱,還是在小仲馬的《茶花女》裡,當時瑪格麗特的馬車常在那兒出現。為了領略香街的魅力,我們把在巴黎的最後一天奉獻出來。

這一天,從久仰盛名的凱旋門開始。這座淡黃色的建築,顯得氣勢磅礴,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描繪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取名《馬賽曲》。外壁上鑲嵌着反映法蘭西革命和拿破崙戰爭的浮雕,內壁則雕刻着同拿破崙出生入死的眾位將軍的名字。

1806年,拿破崙為慶祝法軍勝利,決定在巴黎建造凱旋門,沒等造好,拿破崙已在囚禁地聖赫勒拿島上寂寞地死去。他活着不能一見凱旋門,死後,在棺材裡被抬着通過,送進陵墓。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凱旋門?失敗門?恩恩怨怨,所為何事?發人深思。
從凱旋門東望,寬闊的香榭麗舍大街配上其間高低起伏的地勢,使這條大街氣勢非凡,街道兩旁,既保留着種種聞名的歷史遺蹟,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仿古街燈以及設計新穎的報亭等等,顯得古典而時尚。行走在方石鋪成的人行道上,看着兩邊密集的名牌精品店、花店、飯店、咖啡店……,空氣中飄散着香水味、特殊的咖啡香,好象自己也淑女般優雅起來了。
每走幾分鐘路,就有一家露天咖啡店,桌椅張揚地擺放在人行道上,而且椅子都朝向大街,就像觀眾對着大舞台。我和我先生也按自己的審美觀一路擇點稍息,在陽光下,一邊品嘗香濃的法式咖啡,一邊觀望着街上來來往往的芸芸眾生,在喃喃法語聲中感受片刻悠閒。
向東走,是一派田園風光,林蔭大道兩側綠樹成蔭,濃濃密密的梧桐覆蓋下,一片片如茵草地,一張張整潔典雅的木製長椅,使你再為香榭麗舍的舒適寫意叫好。我們坐在長椅上休息,看着周圍恬靜詩意如畫的景色,自己莫非也成了畫中人。突然耳邊有了清脆的噼啪噼啪聲,原來樹上掉下好多會爆響的栗子,給你平添驚詫情趣呢。
這時看着馬路上車水馬龍,注意到法國的許多汽車這麼小,尾部少了行李箱,好象半截子車,不同於紐約的大型車,我想這是為了節約能源吧。
大街盡頭是宏偉的協和廣場。名為“協和”,卻有着一段血腥史呢。這裡最初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中間昂立路易十五的騎馬雕像,顯示着其在位時期的威勢。但到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被易名為“革命廣場”,革命人民推倒了雕像,改成了斷頭台。當時轟動世界的路易十六和皇后處決案,即在這個斷頭台執行的,同時有數千人在此被處決。後來為了迎合人民祈望和平的願望,再次改名為“協和廣場”。

從沉重的歷史中回到現實,望着夜幕下美麗的香榭麗舍,想到明天就要回紐約,我建議再往西步行走一次,在燈火輝煌的大街上,繼續領略巴黎的魅力。我想,再缺乏藝術氣質的人,長處法蘭西優雅、浪漫、豐盛的文化氛圍,也會多少薰陶出一些兒來吧。

這是我的小小雙城記。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文強口述自傳 第十七章 遭遇珍珠港事件
2005: 影片下載和播放的一些常見問題
2003:
2003: 也說臥虎藏龍和英雄:誰是給西方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