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愛人,我為什麼要拯救你?
送交者: muon 2006年08月17日16:18:42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愛人,我為什麼要拯救你?
(原文:
http://blog.????/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7990)

每當看到"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的時候,有幫人都要冷笑,其中自然也包括我。當然我們都是針對這句"俏皮話"來說的,而與火熱熒屏的電視劇無關。而今天把它拿出來說,也只不過看着"拯救"不順眼。其實仔細想想,不是拿什麼拯救的問題,而是誰拯救誰,或者說,我為什麼要拯救你的問題。

我一直覺得,在中國人,尤其是男人的思想意識里不具備那種"拯救"的英雄情結,特別是在愛情上。在中國式的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裡,你看到的就是自《詩經》傳承的"有女懷春,吉士誘之"的私奔式愛情模式。男人最值得得意的就是使一個女人看上自己,其他的不那麼重要。司馬相如鳳求凰,張生待月西廂,都是家世極好,長得漂亮有德才兼備的女人倒貼窮苦書生,這無疑反映了中國廣大男性的普遍理想。這都是女性的果敢、勇氣和對愛情執著為前提條件的,在這一點上,似乎男性是更被動的。男人含蓄而且溫文爾雅,有時候更是以弱者的姿態出現,等着女性的愛撫和關心。牛郎織女,董永七仙女,和一系列的《聊齋》故事女妖精愛窮書生,女性都是以拯救者的姿態出現,而男性是被拯救的形象。女性使她愛的男人脫離貧苦和不得志,但是當女性遭遇困境的時候,拯救者並不是直接參與愛情故事的那個男性,《西廂記》退兵的是張生的朋友,《寶蓮燈》裡救三聖母的重任交到了兒子手裡,所以在中國的文學作品裡,男性拯救者的形象、尤其是拯救女性的男性是缺席的。

當然,不排除有很多的作品中的女性無助可憐,也的確得到了所愛男性的"拯救",但這些男性也不能說是英雄式的,"賣油郎獨占花魁"是個一度被男性認同的故事,一個以男性嫖客形象出場的愛慕者,與其他見色起心的男人比起來實在高尚不了許多。而杜十娘,玉堂春的故事更是讓處於底層的女人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不要指望一個男人的愛來拯救自己。更加可悲的是,他們對於女性熾熱真摯的愛戀甚至會表現出恐懼,白娘子雖然對許仙的愛象錢塘水一樣洶湧澎湃,可是沒辦法,再好的女人,把愛慕象一盆水一樣兜頭潑過來,男人肯定會害怕,於是結果就是被壓在雷峰塔下讓所有的女人引以為戒。這種愛起來驚心動魄的女子,男人都要把她們異化為"狐仙鬼魅",別說拯救,他們根本連送上門來的愛情無法承擔。

我更加以為專制文化對女子的樣樣苛求與束縛其實是男性心底自卑的表現。在愛情上,中國男人自古就乏善可陳。西施,貂禪,昭君,關鍵時刻總有女性來拯救這個男權社會,總有被男性過度依賴的女人被稱為"紅顏禍水"。可以大膽的假設,中國文學作品中男性的"俄底普斯情節"從來都沒有結束過。自古,所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裡,男人更加依賴女人。

當然,絕對有男性的英雄,但是他們都脫離了愛情這種脆弱的情感。關雲長護送的美女是他的嫂子,趙雲長坂坡救出的是阿斗。標榜"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男人的理想,就是"舉案齊眉"而非"英雄救美"。而在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是孫悟空,他不是男人,而且還是和尚,又有扭轉乾坤的能力,可惜他所要救的是他的師傅,或者是取經為了眾生。而真正為了所愛的女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卻招致了禍國殃民。白馬王子與公主的童話,中國自古是沒有的。因為中國男人的潛意識裡壓根沒有這種情結,即使有,也在眾多"烽火戲諸侯"的前車之鑑里消失殆盡了。文弱書生的理想便是受到賞識,無論是被女人,還是被統治者。自我價值的實現都需要依靠對方的發現,而在這種對峙中,幾乎沒幾個覺得自己是可以力挽狂瀾式的英雄 人物。而我以為這麼多年以來,男性在家庭中的主導家長地位,很少是出於這個男性的力量與權威,而是出於作為他妻子的那個女性的自願。

那些有機會編寫愛情故事的古代文人,肯定是那些沒有什麼機會統治別人的失意文人。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弱小的,他們內心渴望被關注,被肯定,他們的愛情與他們也有相同的氣質。而在今天,這種心態依舊被繼承和發揚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蔣買辦的“愛國”30年: 1926-56
2005: 面子出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