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1)
送交者: 佚名 2007年06月09日15:37:39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近年來台灣教改的一變再變,以及e-世代資訊五花八門的迭起,使得國內的家長在疲於奔命之際,無不憂心忡忡。幾乎人人擔心下一代,不知他們應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未來。但從佛法的觀點來看,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只要兒女福慧俱佳,其周遭事物的發展往往是有助於他們的成長。縱然其中過程不免有些風波,但終究會化險為夷,平安順利。筆者有一位小孩,在他出生之前,曾到寺里虔誠的向彌勒菩薩祈願。當懷孕之後,每日讀誦一部金剛經以安定身心。在小兒之嬰兒期,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肚子餓了、或褲子濕了都不會哭,整天笑咪咪的’,其後成長的階段也未擔太多的心。回顧他的孩提時代,筆者尚未學佛,對於如何培育優秀的下一代,實在是懞懞懂懂所知有限,難免犯了些疏失。而今學佛多年,有幸遇到善知識,略通因果之不可思議後,深感可以整合自己種種有利經驗,來配合佛法和科學新知,提供給想孕育新生命的家庭,使其能善用自己的條件,以掌握住極高機率去迎接福慧雙美的後代。因此,不論您現前的信仰如何,希望它能或多或少能對您有所啟發,以此因緣嘗試開發新方法,以期在不久的將來,能塑造出光明燦爛的新世界。

中國人有一種很好的傳統,每個家庭中的成員,從出生到死亡,能長時間地彼此照顧,從而構成一片極為密切的親情網絡。換句話說,一個小寶寶不只是和他(她)的父母結緣而已,也同時和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及旁系血親等之關係不可分割。有道是:‘人剛一出生,他(她)的一生命運幾乎就決定了。’因此如果想要使下一代都能來報恩、光耀門楣,令家中每個人更具有福報,那麼筆者建議每個家庭中的成員,應嘗試運用您平日所學,與參考本文敘述的方法,來時時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質。或許其中的修行方法有些部份,對年輕人而言,現行不易做到,但在明了之後,先量力而為,選擇一個法門如實修行,逐步地建立起信心及長遠心,那麼對能孕育有福報、會念書的小孩,應有莫大的助益。對長者來說,只要老實地修行,也一定能如願以償地獲得優秀的孫子孫女。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假設人人都有此共識,盡心改善自己的德性和環境,那麼在小孩誕生之前,我們的社會將是一個初具雛型的人間淨土,我們自然能夠提早享受安和樂利的生活。等到了他們成長後,以其福報和天賦能力,配合大家的努力,將會很容易淨化我們的環境,順利將社會建設成為淨土,這將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美景啊!

依據經典之記載,佛陀的一千二百五十位羅漢弟子,經常隨侍佛左右,因為能在佛的身旁修行或入定,是比在其他處所更為殊勝的。又如佛陀弟子舍利弗尊者和鳩摩羅什大師的母親,在懷胎時變成絕頂聰明,異於平常。依此事實來推論,一個家庭若能牽引一個有福報、有定力的眾生來當兒女,在其胎兒和幼年時期,即能帶來不少奇妙的因緣:由於先天福慧之影響,他的言行舉止,將充滿了無形的教化,使得周遭的一切顯得平安祥和。其親友除了可因他而隨緣享福、消災解厄之外,他們的事業和修行也比較容易得力、有成就。既然有許多的好處,親愛的讀者,何不讓我們一起來努力,攜手實現這美好的願望呢!

筆者才疏學淺,於佛法的修學實離入門甚遠,在律儀方面也是時而犯戒,今以誠惶誠恐的心情,貿然執筆寫此小冊子,或有僭越不當之處。但鑑於世風日下,人心逐漸腐化,急需大家共同振衰起敝。故祈請諸佛菩薩慈悲加被,不揣淺陋地落筆,期能拋磚引玉,提供大眾不同的思考方向,使社會能早日找到正確和合宜的發展軌道。文中或有繆誤不勘之處,誠請各方先進大德、以及社會賢達不吝賜教。衷心銘感,特致謝忱。阿彌陀佛!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於肯塔基大學 Email:z6208016@email.ncku.edu.tw

本文

凡事都有其前因後果,想生兒育女當然也不例外。本文將分成寶寶投胎前、懷孕期、以及嬰兒期等階段來討論。關於懷孕期和嬰兒期,已經有極多的文章探討過,故本文只是從佛法和科學推理角度做概括性的提示。而投胎前的文章,除了印光大師的‘求子之道’以及般若文海繁體網站的幾篇文章或多或少提到以外,筆者尚不知道還有那一些類似的文章曾涉及。因此,本文將以主要的篇幅來研討這一時期。

每個人都有其天賦之能力:明辨是非與檢測真理。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意願,不論那一種事物之對錯,人人都可以應用這種本能來釐清真相。因此,希望讀者對本文所敘述的理論和方法,先以靈明和懷疑的心態去檢驗它,再考慮要不要接受。在每次應用之前,更應該配合自己和周遭的條件,時時調整。若能經常如此,則不但本文能夠對您有實質的幫助,您也有絕佳的機會創造出更實用有效的方法,以利人利己。

一、投胎前的時期

本文的主要依據是‘佛教之往生觀及因果觀’,若您對此一理論不感興趣,請將本書送給其他可能想閱讀的人。

白居易居士的發願文中有一段的大意是‘非三寶弟子,莫要降生在我家’,作為一個三寶弟子,若能發此願,未來將有希望組成快樂的學佛家庭。除了發願之外,想要生養一個有福報又會念書的孩子,筆者認為首先應當了解兩點:什麼是‘聰明智慧’以及‘物以類聚’。

記得愛因斯坦的故事中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描述,那就是他經常煩惱自己是否吃過了飯,因為他作研究太過專心,以致其它的事全部都忘記了。我們頭腦的軟體構造,依據其功能可分成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份,但意識的記憶容量很小,因此人類很難在未經訓練前,以心算處理四位數以上的乘除。相反的,潛意識則含有無限大的容量。愛因斯坦在做研究時,他的意識幾乎完全不起作用,所以專心到極點,也因此,他對世界科技發展的貢獻也是舉世皆知。我們主要的理解、推理、歸納等等的思考行為,通通由潛意識負責,而意識只負責確認工作。但是確認的動作通常和信心及安全感有關,當生病、疲倦、不安、不專心或心中畏懼時,確認的動作不明確,無法給予潛意識明確的信息,於是潛意識無法處理當下的事情而在待命狀態,只能處理以前的事情。另一種很糟的狀況是用意識思考,因意識的容量和功能都很差,無法和潛意識相比,拿它來思考也會使確認動作大受妨礙,而導致頭腦功能變遲滯。一個聰明睿智的人,通常不想什麼,但他確實能夠覺知周遭的一切(不是意識知道,而是潛意識知道),能及時對周遭的事物作出合理的反應。但是一個較笨的人,想很多,卻處處搞砸許多事情。筆者在‘正確讀書方法及考試秘技’一書中提到,我們在身心不安時的聰明智慧,遠遜於身心安祥的時候,因此應該學習維持身心穩定,以便隨時降伏意識,讓潛意識的功能可以充分發揮,當下大幅度提升智商。我們參與某一正統宗教,或學習念佛、禪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身心時時安祥,以開世間智慧。我們現在或許不算是福慧雙美,但開了世間智慧以後,自然有能力改善我們的條件,調和轉化我們周遭的人、事、地、物等環境,從而增長我們的福德,大幅度增加迎接優良孩子的可能性。

目前我們的科技知識已經了解決定小孩受胎之精確時段,但無法知道決定那一種小孩子來投胎的原則。實際上早在二千年前,佛教完整的因緣觀和因果論就已經涵蓋了這種原則。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在往生時,要到那一道去,是隨著當下那一念、平時的習氣、日常所造的業等優先次序決定往生的地方。從物以類聚的事實來說,想生那一種小寶寶,其原則也是相同的:要看我們有那些條件可以吸引他(她)。以我們目前的科技與知識,仍未能了解決定哪一種小孩來投胎之精確時段,因而,應該在那一個適當時機,產生重要的一念,很難掌握。所以在想要有小寶寶之前,除了一心嚮往生出好命又會讀書的孩子之外,養成時時修福修慧的美德,使我們的習性和因緣能夠和有福報及定力好的眾生相應,是目前比較可靠方法。根據上述的理論來說,在小孩投胎前,若我們不但時時希望能生個好寶寶,並經常隨緣行善、布施、戒殺、放生及修行等善事(但不沾沾自喜)、心中常滿懷慈悲、時時保持身心安詳,而且日後也都持續行善修慧。則我們的善業種子將會成熟,使善因緣具足,從而能夠有很高的機會,和修福修慧都有成就的他(她)在其前一世生命結束的那一念、及當時的習氣、或福業相應。那麼將可能會有令人期許之兒女來降生(注一:身心時時穩定安詳者應可強化遺傳基因,使之轉變成智商更高及身心更健康的狀態,故可能有更好的條件吸引俱有福慧的眾生來結緣。注二:若只積善修福而不修行,雖然也有機會生得好兒女。但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身心穩定的程度,遠不如修行時雖有許多困擾但平時煩惱少的修行者,更無法和修行得力的人相比,所以得到好命孩子的機率就低得多了。)。

古代高僧大德以及名人的事跡顯示,他們的父母並不一定都有極高的德性水準,這個事實表示佛教因果論的顯現是很有彈性的。因果論說明,只要因緣具足、心力夠強,一個努力的人是可以更改宿命論之框架的。換句話說,假設我們目前條件不佳,但所養成的德性(包括慈悲心、智慧、和安定力)已經到達一個可以接受的水準,一個有福有慧的人是不是來報恩(其意志力和活力是極為旺盛的),是決定於他能否在這一世之中,將我們提供的環境提升到其前世往生時應該享受的超高水平。反過來說,一個惡業眾生(其破壞力也是驚人的),會不會來討債,要看看我們能提供的環境減去其破壞力,是不是相當於他應該受的惡報。根據這一假設,會來投胎的孩子之等級,是基於他能提升環境的活力或破壞力,加上我們能對他的一輩子所提供的條件而定。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看,下一代的品質,除了和我們現在的德性、智慧、和能力有關,更和我們從今以後,是否能盡力提升我們的德性、條件和照顧孩子的能力有密切的關聯。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是否能夠一直維持著比現在更好的環境及修行態度。但是,只要現在有一份願意提升自己的心,同時開始去實行,一定可以當下改善自己,以增加牽引有福報又會念書的好孩子之機會,也減少生下忤逆孩子的可能性。由於人生的每個時刻,都是由許許多多的因緣所組成,在決心將自己往德性好的方向轉變的當下,我們就是選擇傾向於‘白業’的路。若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會走黑業或白業的機會各占一半。經常積善修福的結果,以後走向‘黑業’的機率,一定是比走入‘白業’低(註:例如我們在某一瞬間想要修善,通常可以記住數秒鐘:假設第一秒內的每一瞬間有51%的機會選則白業,再以阿爾法波大約170kHz的頻率來模擬念頭的生成速度,則在下一秒之後的數秒之內將都會往白業走,因為0.51/0.49的17萬次方是遠大於1的值。若能常常提起修善的心,則惡念發生的機會將比較少)。也就是一步一腳印,我們每一步的努力都會在因果路上留下記錄,都是種下好因緣的契機。華嚴經所說的‘萬法唯心造’和‘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就是表示:人人可以根據因果論,用心力和毅力來改變宿命。因此,親愛的讀者請不要猶豫,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思考如何擁有好寶寶吧!

由於吸引好孩子的定力、慈悲心、和智慧不一定是天生的,即使先天條件不錯,若不好好的守護,以使之增長,也會很容易消散。所以,要生下有福慧的小孩,需要從平時的習性和善業下手,其方法有下列幾點,請選擇適合您的部分參考之。

1. 無論是有形無形,當隨緣積善修德,並用正確的方法及態度修行,以維持身心穩定。

2. 和有福德的人結為伴侶。

3. 在孕育下一代之前愈早開始思考和改良生活習慣愈好,最好有三年的時間作準備。

4. 要配合生理周期,注意身心狀態。

5. 避開禁忌的嗜好和飲食。

這一些內容將在下文分段敘述之。

1.1積善修德與修行

要生福慧俱佳的寶寶,最有效的原則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積善修德及修定修慧。親近一個可靠的正統宗教道場,追隨其中的導師、善知識、及同修道友等人努力修行,或至少隨緣修學,就是一個可靠的方式。本文不詳談各種修行法門,因為每個道場都有生活化和精闢有效的教法。本文只是強調一些您可能忽略的觀念,希望能幫助您有效的應用所學到的法門,以吸引命好又會讀書的寶寶降臨。筆者是佛教徒,因此只敘述一些佛法的修行觀念,期望本段對其他宗教也能提供建設性的參考。

有些人開始修行不久後,就有很好的體驗發生,但那不一定表示修行有很好的成果。由於習氣的影響,常人在獲得這種體驗之後,會生起想長久維持這一水準,或者要求得更進一步體驗的貪心和狂熱心,這和身心平衡是有一些差異的,因此其智商穩定地增進的程度並不突出。我們親近善知識要依其教導修行,或有空就深入佛法或某一正統宗教的教理,依照一個法門努力深入修行後,到底要修行到那一程度才算有效地增長世間智慧,又不容易退轉呢?通常一旦開始學佛或修行,會在日積月累中增長福慧,因此更容易招引有福報的下一代。但若未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佛法生活化’,則只是累積資糧,有限地培福修慧。原因是定力和智慧不足,對各種誘惑很難把持得住。所以古今的大德,莫不勉勵我們,除了恭敬三寶、常供養清淨福田僧之外,應從隨緣行善、布施、戒殺、放生等做起,以逐漸轉化自己、提升品格、改善氣質,最後真正的達到日日培福修慧的目標。從北傳(大乘)佛法的觀點來說,就是談如何落實‘戒、定、慧’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修行法在日常生活之中。


至於努力修行若要達到變化氣質,以真正落實‘佛法生活化’的目標,其中最具關鍵的地方,筆者認為是修持‘忍辱波羅蜜’和‘精進波羅蜜’。金剛經的經文有一段說法:‘一切諸法無我得成於忍’和這種目標有密切的關聯。這段經文的原意是指一切的法都是依據因緣而產生作用,不會無中生有,故其本質是空性,若要證到這種‘法無我’的境界,必需在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安住於忍才能成就。將之引用到初學者如何落實佛法生活化,是指當修行碰到障礙、身心疲憊或生病時,需要體會到放下自我才有機會成就,而放下自我也等於不起分別心,心中了了分明,不起絲毫與語言文字相關的雜念。若起了‘修行有沒有用,這種法門好不好’的念頭,甚至真的不再修行或換法門等等都是不對的,要精進地‘提起修行時必須安住於法’的忍辱心。換句話說,我們在此時一定要輕鬆、安然的堅持原來的法門,不計較成果地繼續修持下去,才有機會成就。例如我們持誦某一部經,偶爾會出現身心舒暢的現象,很多人就要求自己每次都要能達到此一狀態,這就是四十二章經所說的‘見好不求難’。但這和維摩詰所說經的‘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並不相應,正確的方式是持經時一念不生,沒有舒服與否或正在持經的感覺出現,持經後也完全沒有持過或未持過的念頭。若持經持得身心舒暢,相當於在享受福報,對於無法持經時段之身心穩定不一定能夠有幫助。相反的,持經持得不好而起煩惱、妄念紛飛、或者身體不舒服,雖然也和這一經文完全不相應,但若能不計成敗、放鬆身心地堅持下去,則和‘安住於法’相應,此相當於在修持忍辱波羅蜜,又因為不向煩惱屈服,也和精進波羅蜜相應。由於種下日後可能‘得成於忍’的因,累積福德之效果是不可思議的。實際上,能夠落實佛法生活化的人,在充滿不耐煩心、妄念極多、身體很疲倦或身心很不舒服時,仍然能打起精神來念佛、誦經、持咒、打坐或祈禱,以修行方法來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這是相當於在嚴酷的條件下,已經養成怡然自得地去面對的習慣,所以能夠在平時輕易地提起心力以平衡身心,使慈悲和智慧自然地流露。筆者有兩種有趣的經驗:(1)在盤腿打坐一段時間後,雙腿陷入劇烈痛苦的時候,若記得安慰自己:‘在此刻若仍能持續原來使用的方法,則其他時段應該可以輕易地用上任何一種方法’,結果真的能使心力進一步提升,在隨後幾天的日常生活中,自動地提起修行的念頭。(2)有時到外地出差很晚才回到家時,身心經常陷入極度疲憊的狀態,若能不計較是否專心而堅持一定要做完晚課才去休息,則幾天之內,也會有法喜充滿或者身心寂靜的覺受出現。

能夠‘落實佛法生活化’的人,除了日常的行為大多能合乎戒律的規矩,他們連微細的心念起伏都能或多或少遵循道德的標準。由於習氣減少,雖然仍會犯錯,但能很快的察覺改過,並且常常檢討自己,其積善修德的行為和心態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慈悲與智慧,這不是常人經過學習、或者刻意模仿能夠達到的。除了極少數人之外,一般人要花很多時間去修行,才能達到此一階段。或許年輕夫妻沒有很多時間來修行,因此本文將如何達到‘落實佛法生活化’的原則和修行時應有的積極心態,集中於最後一章,以便您想進一步了解時,可以查閱這些方法。

在很多人熟悉的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藥師經或其他經典中,提到持誦佛菩薩聖號,容易獲得成效。筆者建議讀者採用普門品所建議的‘恭敬持念觀音聖號’法門,這是因為古來有許多念聖號得到觀音送子的神奇感應故事,可以加強我們的信心。由於要達到能在生活中應用佛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達到的,只要您自己或近親婚後想要小孩,可嘗試這種神奇的觀音法門,依據善知識的教誨,並參照本段所敘述的原則,則您將有很高的機會在未來添加命好又會讀書的兒女。


1.2 與有福德的人結為伴侶

第二個原則是和有福德的人結為伴侶,學佛的人自然是上選之一。若沒有這種機會,最簡單的方法是自己買有關相學的書來研究,並經常實地演練,以了解我們所中意的對象是否是有福報的人。可以的話,或可請在這方面有專長的長輩,幫我們留意,也是相當有效的方式。

通常有福報又會念書的人在整體上會給人穩重的感覺,其動作不快,有的甚至會動作遲緩,但眼神安定、柔和又靈活,還經常眨眼(由於其眼皮上下刷眼球的速度極快,不注意的話根本無法察覺,因此印象中反而是幾乎不眨眼)。最特別的是,在這種人身旁,身心常有輕微安詳的感覺(第一次見面,或在見面多次以後尚未對他或她動心之前,這才符合原則)。還有,這一類的人很不容易引起您的‘觸電感覺’。這種感覺其實是一種貪嗔痴三毒的激盪現象,是討債業力現前的訊號,所以不要輕易被這種情緒化的感覺所轉。


1.3 早一點準備

第三原則是在生小孩之前愈早開始計劃愈好,最好有三年的時間作準備。準備什麼?除了廣泛收集相關書籍來參考,以建立養育孩子之絕佳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應該檢討自己的生活習慣,多多行善、布施、戒殺、放生,以及進行念佛、持咒、誦經、閱藏、拜佛、禪坐等修行。同時在睡覺時也可傾聽溫柔的佛號,使佛號深入八識田中。請注意,未來孩子生長的環境是決定何種人來相應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我們應及早準備,使條件成熟,達到最好的效果。

由於年輕人需要累積財富成家立業,因此不一定要以財施和放生等為主要的布施方式,若要進行也要量力而為。對年輕人來說,最容易做的積善之事是無畏施,以解除別人的煩惱或怖畏。第一個最容易無時無刻做到的是‘面上無嗔是供養’,也就是儘量在和他人接觸時,溫柔地面露微笑。另一個可以主動做的是參與放生法會的活動。其他能夠很容易做到的是:常存好心;平時謹言慎行;隨時隨地暗中幫助他人,而且隨做隨忘;暗中希望自己不喜歡的人有好運道,常常祝福他們;常常鼓勵別人;常常讚美他人的好處和好事;表現充滿活力給同伴無形的鼓勵;經常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等等。此外,有空時多多到正統道場幫忙,參加慈善團體的正常活動(但避免參加可能失控的抗爭之舉),也是修福的好方法。在法施方面,可以委婉地勸人多多行善等。此外,即使沒有自己的創見,卻可以將所聽所學來好方法和別人分享,但要看機緣方便為之,千萬別強迫別人。

前文提到,我們的條件是決定那一種小寶寶來投胎的重要因素。從這個角度來看,假設我們的生活習慣不佳,例如我們有偏食的習慣,只愛吃大魚大肉或者垃圾食品,討厭吃青菜水果、喝水、或喝湯,因此缺乏均衡的營養,那麼就不容易和許多有福報眾生感應。根據營養學家的說法,製造胎兒和幼兒腦細胞和神經細胞的必要營養素是包括一定比例的澱粉、蛋白質、脂肪、葉酸、多種微量金屬、維他命等營養成分,若成份過多或過少都會使腦、神經細胞的發育受到影響。大魚大肉之中含有過量的動物新陳代謝毒素,垃圾食物沒有均衡的營養素(特別是葉酸和維生素等),而少喝水或湯會使我們代謝不良以致體質酸化,這一些都會使我們的身心無法時時安詳。假設您到過供應許多垃圾食品的地區,或許您會發現他們的高矮相差很多,也許遺傳會有影響,但筆者相信,決定身高差異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偏食與否。假若父母偏食,寶寶在長大過程中也容易養成偏食的習慣,其兒女之平均身高也將比不偏食者低。那麼,一個有福的寶寶要想來投胎的意願,就會受到影響。

當然偏食只是一個例子,重點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是否會使身心均衡或者不安(註:下文將再建議一些需要注意的不良習慣)。我們從小所學到的知識,幾乎都是前人的智慧結晶,尤其關於如何使身心安詳,更是不可忽視。因此,呼籲您從今天開始,檢討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朋友討論,或多多看書以充實正確的知識(註:自己極難察覺自己的壞習慣,而好朋友之間也常因習氣相似,而無法對您的不良習慣提出改進的建議)。由於不良習慣不是短時間可以改掉的,因此建議從今天起,開始努力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在各個可能的場合貼上座右銘,以隨時提醒自己。

筆者在‘正確的讀書方法及考試秘技’和‘如何使孩子聽話’這兩本書之中,引用佛教徒第三皈依頌詞的一部份,做了如下解釋:‘自從向身心清淨的人學習佛法以來,當願所有的眾生,能因為我的身心日漸清淨的影響,和周遭的互動一切都能和諧,一切都順利’。也就是說,若您身心穩定,則周遭的眾生和親友也都能夠因你而感到身心安詳又有好運道。從這一角度來看,想要為人父母的若能從這一段時間起,開始學習如何使身心安詳,並時時應用以便到了懷胎時期,能常常維持穩定狀態。則不但可使招來有福子女的機會大增,更可能有一些神奇的可能:

(1)已經懷胎的下一代福德若不夠深厚,可能會有福報更好的眾生來奪胎;

(2)可以將小寶寶的惡業因子深埋在其八識田中,以便這一世不易使惡報現前,相反的可以引發善報因子的成熟(註:若您常常身心不安或甚至一時糊塗造了大惡業也可能會反過來,而且有離胎的可能);

(3)不會記起前世的種種事物;

(4)天生不會有特異功能。

茲再對後面兩點進一步說明。絕大部份人是沒有前世記憶的,因此不知道有無前世。最近有人集結許多各地前世今生的資料成為書本,也有翻譯書本報導心理醫生採用催眠療法以幫助病人,卻意外的喚醒病人前世記憶的記錄。因此,印度教和佛教的輪迴說得到了佐證。針對我們無法記起前世這一點,佛教也有‘隔陰之迷’的說法。為什麼呢?實際上若人人都能夠記得許多世以來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親戚關係和財富所屬如何介定,將是極為複雜的事,社會也一定會變得混淆不清。因此,無法記得前世使我們出生後都能重新開始,有無窮的展望。另外,人類所以有別於其他眾生,是因為有完整的六識,其中最奇妙的是意識包含著開發世間和出世間智慧的能力。經驗顯示,從小就有突出特異功能的人,很容易被大眾有形無形的圍繞著,而無法有足夠時間自處,故其智慧的開發會受到嚴重阻礙。

有關生育小寶寶的資料,不論是醫院或者一般書店,都有許多相關的書籍,早一點去買來重複閱讀,使自己在這方面有充實的預備知識是必要的。因為需要注意之相關知識很多,平時不將之弄清楚,到時很容易忘記,而忽略許多重要的地方,那是很可惜的。例如在懷孕中要如何飲食以使小寶寶身體健康頭腦聰明;懷孕的前幾星期內,小寶寶的腦細胞總數目就決定了,應該如何飲食以使其達到極致;在懷孕中周遭的噪音品質和小寶寶的智商及E.Q.有關,因此要考慮如何改善居家環境等等,幾乎所有您能想到的,都有書本提及。因此愈早考慮到這一類問題,愈有幫助。


在般若文海繁體網站上,關於青少年的專欄中有一則印光大師的:‘求子之道’(錄自印光大師文抄),其內容極具參考價值,讀者不妨下載來仔細閱讀。


1.4、注意生理周期

第四原則是要注意生理周期,女眾可以參考基礎體溫,男女眾都要注意飲食和身體狀態。最佳的時間和飲食,都有書本介紹,可以請來參考之。因為生理上之受胎是在往後數天之內進行,因此雙方在隨後最好能維持情緒的穩定。除了繼續行善、布施、戒殺、放生之外,應該持續平時的功課,其中感恩、慚愧、懺悔、發願極為重要,當然更不可忘了睡覺時打開念佛機。在確定有了小寶寶後,這一些功課更不可少。為父母者可以考慮持誦一部經典,以增強信心及穩定度,但不要選擇太長的經文,以免造成負擔。


1.5、避開禁忌的嗜好和飲食

佛教的戒律提到不食五辛:蔥、洋蔥、蒜、韭菜等辛辣味的食物,其原因是長久食用,除了容易情緒失控,身上也會發出一股難聞的味道。常常享用大魚大肉會使體質酸化,又和許多眾生結惡緣。若我們喜好這一類食品,除了天龍八部及護法善神會遠離外,有福的眾生也不會很喜歡來結緣。其原因是:大量食用五辛食物會增長我們的嗔心,大魚大肉則會增長我們的淫念和欲望,對於保持身心平衡都有負面影響。此外,有些人好吃生猛海鮮或者現宰的放山雞等等。常常享受這種食品,容易快速耗損福報。法演禪師主張:‘福不可受盡,福若受盡,緣份必斷’,故對此類飲食,需要慎密考慮之。

再者,喜好吸煙的人士,常常在無聊時拿出來吞雲吐霧一番,不僅傷害身體,也會影響空氣品質,在公共場所中容易造成別人的困擾。由於對個人美德之培養,無形中有所損害,故在冥冥之中,也會招引惡緣眾生繯繞於周遭。若經常飲用超出您可以承受份量的酒,除了大幅度增加肝臟的負荷,干擾消化器官和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之外,容易因情緒失控,造成別人的困擾,甚至於肇事惹禍。而吸食毒品和刺激物的種種缺失,則又遠超過吸煙喝酒的害處。越來越多的醫療研究報告顯示,嗜好煙、酒、或毒品在使身心受到劇烈波動之後,可能導致遺傳因子劣化,以致得到有缺陷後代的機率比常人高出許多。總之,這一類嗜好會明顯惡化我們的福德資糧,對於吸引好寶寶來說,不論怎麼說都是很划不來的。

近年來,由於社會進步,常常可從媒體報導看到三種特別的活動:有益身心的活動,對身心平衡不利的活動,以及有害身心的活動。第一種活動包括:有偶像演出的大型演唱會,可使參與群眾得到激情享受;或者大型體育比賽,觀眾可熱情支持某一隊。偶爾到現場參加這種活動,可將心理深層的鬱積喊出來,有促進身心平衡的好處,但也不宜太頻繁的參與。第二種是建議您避免參加的激情抗爭活動。在這兩種活動之中,由於群眾互相催眠的影響,當場讓人血脈賁張,事後覺得相當過癮。但第二種活動有可能失控而造成遺憾,尤其它會大量激發潛意識底層的不穩定因子(也就是第八識中,會干擾禪定並催熟惡業種子的業因),使得您的聰明才智和判斷力大打折扣,努力修行和行善所累積的‘吸引有福報、有定力的眾生’資糧也會受到影響。第三種是有害身心的刺激性活動:例如打群架或吸毒等。假若您喜好第二和第三種活動,或甚至於熱愛招引同伴參與(註:主事者消耗福報資糧的速度,和參與的個人相比要快很多,其相差倍數和所招引的人數成某種比例關係),請從此三思而後行,或者減少參與的次數。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加拿大移民生活的風花雪月 你婚外情了
2005: 華盛頓州經濟
2005: 馬里蘭州經濟
2003: 莫喲的麻風病人(7)
2003: 也說出國後感情變化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