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中外差異:留學生回國後最無法忍受的五件事
送交者: 憤怒的綿羊 2009年08月30日22:05:24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1. 過路口的時候不看車:去過歐洲的幾個國家,車輛在遇見行人的時候都會主動停下,因為司機認為行人是弱勢,容易受到傷害。這種現象在中小城市更明顯,即使你闖紅燈了,司機也會很耐心的讓你先過(不過不要嘗試在巴黎闖紅燈。)所以,聽說一位朋友回國不到一個月就被車撞進了醫院,我一點兒都不覺得稀奇。北京車多人多,自己還是努力學乖一點兒。

2. 語言系統混亂:記得剛回國買地鐵票的時候,我站在售票窗口一言不發的看着售票員大概有6秒鐘後,好不容易想起來該說什麼,腦子裡轉的全是法語。在法國生活了1年多,習慣了用法語買東西,一時間還真難轉過彎來。平時想個問題的時候,腦子裡轉的卻又都是英語,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語言都是英文,所以經常和朋友們同事們談事情的時候難免的也要用英文表達自己,感覺這樣會讓別人不舒服(可能很多人都想,小樣兒,你不就是出了個國麼,顯擺什麼),便努力的抑制住使用其他語言的衝動。於是乎,很多時候,我要在腦子裡尋找上半天相應的中文,結果往往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3. 總是想把餐具擦乾:不知道歐洲人怎麼想到的,餐具洗完之後都要用布擦乾淨,很麻煩,但是感覺很好。於是自己也慢慢養成了擦餐具的習慣,不過到處也買不到擦餐具的布,我也只好讓我的盤兒啊碗兒啊自己晾乾好了。

4. 總是把價格換算成歐元:都回來多日,買東西的時候還總是習慣把價格換算成歐元,一瓶康師傅酸梅湯只要3毛錢,打一次車起價才要1歐元(比在國外坐公交還要便宜),去家樂福的時候最開心了,買啊買啊買好多才要十幾歐元。

5. 總是嫌餐廳太吵,城市太擠:似乎每家餐廳里都會有幾個人可以旁若無人的大聲講話,或是勸酒的,或是大笑的,或是感慨人生的,或是彼此恭維的,或是抱怨家常的。不管你坐在哪個角落裡都可以分享到他們的談話,以至於餐廳里的其他人不得不也扯着嗓子說話,對面的朋友才能聽見你說了什麼。在北京,不管你到哪裡,你面前都是一堆人的後腦勺,地鐵、公交車和商場是最讓人心煩的地方,你被擠被撞都是不可缺少的經歷,如果沒有人跟你說對不起,你也絲毫不必動肝火,誰讓我們都生活在這個擁擠的城市裡。吵鬧和擁擠是否是北京繁榮發達的腳註呢?懷念歐洲餐廳里嗡嗡的談話聲和細碎的餐具的聲音,永遠有座位的公交車,抬頭就可以望見的連綿的雪山,沒有幾個人的公園也沒有任何雕琢的痕跡,寬敞舒適的火車車廂里還有很多座位是空着的。

現在回國這麼久了,已經適應了過馬路的時候左看右看,儘管前面是綠燈。

現在已經習慣了碰到人的時候說對不起,不再說Pardon,沒事兒翻翻《論語》和報紙,不時的也是妙語連珠了,只是再也看不進去翻譯過來的英語文章,偶爾看了部伍迪艾倫的《午夜巴塞羅那》之後又開始了Thinking in English的壞習慣。

我晾乾的盤子放在廚房,沒多久就落上了灰塵,每次用之前,還是要用水沖一下。

猛然有一天,我想到自己的工資也才幾百歐啊,於是再逛家樂福的時候就要收斂一下,能坐地鐵就不打車了。不過法國家樂福里的奶製品和肉類似乎都比國內便宜,最離譜的是奶酪和黃油,同樣的東西,在國內要比國外貴上一倍還多。哈哈,想到在中國的法國人們,大概也會理解我在法國花15塊錢人民幣買1斤豆腐的心情了。

漸漸,我也少出去吃飯了,或者花多一點錢去人少的餐廳,誰能夠抵禦得了中華美食的誘惑呢?最近也都聽說國內食品安全的問題,我也正考慮似乎該回到農村自己種地,既可以躲避大城市的污染和吵鬧,也可以吃上放心的食品,多活幾年了。說不定種出個綠色食品的品牌來,讓大城市的人都吃我種出來的蔬菜水果,我也就發財了。
show_item("264777","iscommend");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Western media: a monkey show.
2008: 申時行:(社論)評奧運金牌在中國各族中
2006: 幸福之道即是中道
2005: 美國電視傳教士“狂言”的面面觀
2005: 神的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