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在美國大學得全“A”的十大精準絕招
送交者: 憤怒的綿羊 2009年09月08日19:56:40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以下10點訣竅來自書中特別有用的部份,除了能幫助你的成績在未來雇主面前顯得更加好看,這些建議本身也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一、在第一堂課準時出現,並且全神貫注,如果你不喜歡這門課路線,請快速退選換成另一門。“讓你的暑假或寒假再延長個幾天,這當然很好。” Jacobs 和 Hyman說,大學生在開學第一天一定要到校。他們強調,“你必須嚴正以待,並且特別注意教授告訴你的事情,尤其是他怎麼打分數,以及這門課究竟關於什麼。如果教授的授課內容很難理解或特別無聊,或者他假設學生什麼都會了,那麼你應該快點離開這教室,找尋更適合的課程。”

二、不要為了拿更多的A,而選了一堆簡單的課程。作者特別指出,對於一些很好過關的課程,學生在選擇的時候應該有個上限,因為你的主修未來會逐漸要求你進入更深奧的領域,因此打好基礎是重要的。

三、不要逃避寫很多報告的課程。許多人在上大學之前,事實上沒有好好學過寫作,但這是人生中相當重要、且不應逃避的技能,不過作者提出了一個更實用的原因:拿一些要交報告的課程,可以讓你的時間更有彈性,並且分散掉你的工作量,不會讓所有事情都集中在考試期間。

四、你想要的課已經額滿了,也不要輕易的放棄。Jacobs和Hyman提供了非常精確與聰明的法則,敎你與教授或助教協商的時候,你該怎麼說或不該怎麼說。想要進入已經額滿的課程,你可以說的理由包括:這是你最後上這門課的機會了、你一直都很希望上這門課、你已經上了先修課程並且非常喜愛、或者就單純地告訴教授你聽說了許多好評;但千萬不要說:我需要選一些星期二及星期四個課,尤其下午兩點的最好。

五、經常且聰明地利用教授的辦公室時間。在多數的大學中,規定教授和助教必須每週提供辦公室時段,讓學生可以自由前往提問,如果你適時地出現,教授會認為你對課程充滿了興趣,而不是漠不關心或者還在狀況之外。因此想要得到好成績,在你私下的認真學習之外,不如也使用這種“明顯”的方法與教授對話,絕對能帶給你立竿見影的效果。

六、親自去上課與做筆記。這是作者最強調的重點,他們認為,不必介意你用什麼方式做筆記,也不必擔心你有沒有抄下每一個字句,但是請特別注意授課的內容結構以及技術名詞,千萬不可依賴你在書店就能買到的上課筆記,也不要試圖以替室友洗衣服來交換他的筆記。

“意識到自己必須做筆記,這是敦促你不要逃課的最大動力。”作者指出,做筆記能讓學生保持警醒,你必須知道,不管是教授發的、或是你室友寫的筆記,通常都會遺漏掉一些重要的內容。

七、參加討論的目的,不僅是去認識可愛的異性同學。這些討論或會議有助於了解課程內容,也能幫助提升你的成績,在討論的過程中,請對主題專注,如果你總是在發言,那麼請試著少說一點,事前做好充分準備,如果這個話題是你不清楚的,請你就跳過它,不要把課堂討論當成運動競賽,也不要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更不要蠻不在乎地宣稱你沒有準備好。

八、找出考古題。Jacobs and Hyman用“雙手入寶山”來形容這個竅門,他們指出,這並不是要你闖入教授辦公室竊取真正地考題,相反地,學生必須瞭解,教授有可能提供以前的考題,圖書館、讀書會、宿舍、或是曾經拿過同一門課的朋友,也可能擁有你需要的考古題。

九、在開始寫報告前,先用腦子做好分析。這應該是這本書最棒的建議了,許多大學生認為,在他們開始思考之前,最好先去一趟圖書館,事實上,最好的報告是在學生個人的想法中發展出來。試著回想與主題相關的個人經驗,在晚餐時與朋友來點腦力激盪,或是探索那些你覺得不合理的說法,教授通常會把A評給原創的內容,而找尋新鮮想法的絕佳去處就是你的腦子!

十、如果你對成績有疑問,請小心處理。作者認為,多數關於成績的爭執都是沒有意義的,你不如把時間花在跟教授討論改進辦法上,但如果你真的想要要求一個更好的成績,請使用正確的原因。Jacobs和Hyman認為好的理由包括:教授算分錯誤、教授漏看了一頁答案、或是錯認了你所回答的問題。但下面這些理由就相當地糟:考試不公平、給分標準太嚴厲了、你的朋友溫習的時間與你差不多卻得到更好的成績、或是你需要一個C才能留在壘球隊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申時行: (社論) 評CNBC限制主播支持左
2006: 《魔法保姆》和《孫子兵法》;以暴易暴
2006: 福在每一天
2005: 從風災看美國的黑人
2005: 老中家庭從這次美國天災人禍得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