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TAKE ME TO CHICAGO/密爾沃基的雪和WISCONSIN大街
送交者: ll11 2004年04月22日11:01:48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瞎 子·

TAKE ME TO CHICAGO

  芝加哥離MILWAUKEE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如此方便以至於我們深信
過去一趟不過是舉手之勞。因此,等到發覺時間所剩無幾的時候,芝加哥之行
便註定是一次走馬觀花式的造訪。
  去的那個早晨有紛揚的雪花,在踏上I-94號高速公路後,我只說了一
句:“當心點兒開,兄弟”,然後便在鄭鈞百無聊賴的歌聲中昏昏欲睡。路上
唯一比較清醒的時候是友人喚醒我看馬路邊若干架軍用直升機和坦克,據說那
是私人的收藏品。
  再次醒來我們已經抵達芝加哥的邊緣,從I-94公路遠遠望去,鬧市區

  摩天大樓從周圍低矮的房屋以及環繞的高架橋公路中間拔地而起。可惜在
公路上無法停下,否則我可以把這種突然而猛烈的衝擊保存到膠片上,而不是
拙劣地費盡口舌卻無法形容。只能說這種震撼讓我瞬間清醒過來。
  望着黑色的SEARS TOWER和它周圍傲然的大廈,我聽見友人喃喃地說這
就是芝加哥。
  公路上的車逐漸增多,車速變緩,帶來一種喧鬧嘈雜的氛圍,提醒我已經
進入這座大都市的懷抱。
  首先去的是唐人街。很早就聽說芝加哥的唐人街很不錯,但是華埠廣場給
我的感覺如同國內的小商品市場——狹窄的店面,兩層的樓房,圍成一個封閉
式的區域。在門口的一家叫“老四川”的中餐館吃的午飯,朋友說味道還行。
記得迎接的是個北京口音的中年男子,服務員一個是湖北的,一個是廣東的,
據說還有南京和浙江的,真是一種奇怪的感覺。裡面的裝修和服務生的打扮極
類似深圳的大排擋,在上茶的那會兒我恍若置身於上步工業區503棟樓下的
百樂餐廳中。
  吃完一頓口味偏甜的川菜後,穿過一條馬路,來到老唐人街(他們稱之為
北TOWN,新移民居住在南TOWN,相隔甚遠——這也許代表了新生代的一種
心態)的另一部分。這部分主要居住着台灣人,他們和大陸人聚集的那片隔街
相望。友人在這麼介紹的時候,我們正好走過了懸掛着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的
台灣駐當地機構。一瞬間希望橫穿北TOWN的那條街沒有什麼親痛仇快的象徵
意義。
  這裡的布局的確比那半邊好得多。街口有古色古香的牌坊,上面是莊肅端
方的四個楷體大字(印象中是燙了金的),內容好象是“禮義廉恥”。走過它
的時候心中暗想,這也許並不僅僅是一種標榜,而同時是一種堅持?
  大概是因為走的人多的緣故,人行道上的雪已經化去,露出鏤刻得很好的
圓形盤龍陰文圖案,形狀古樸簡潔。道路兩邊的樓房擁擠,都不高,雖然時時
看見傳統的雕梁畫棟卻並不覺得協調,在寸土寸金的地方,總是不可避免地要
顯露出侷促和寒磣。店鋪掛着的招牌參差相見,透露出唐人街或者香港殖民地
般中國傳統贗品的特有氛圍。
  唐人街的地段應該不差,離繁華而高樓密集的商業區很近。芝加哥的中心
區靠近湖邊,我們很快就拐上了寬闊而繁忙的湖濱大道,一邊是一望無垠的
GREAT LAKE,一邊是參天聳立的寫字樓。
  汽車在大道上飛馳的時候,我望着窗外的風景,猛然想起了上海的外灘和
香港的維多利亞灣:它們驚人地相似,特別是這種景色中漫溢着的繁榮和商業
氣息。但是,芝加哥的湖濱大道無疑要規模龐大得多,氣勢宏偉得多。
  雪已經停了,天上彤雲密布,在這種陰沉寒冷的天氣中那些建築物越發威
嚴。我們把車開到突出到湖中的天文館附近,以摩天大樓群為背景照了幾張
相,據說那裡是把它們留在膠片上的最佳攝影點。不遠處,湖中的浮冰在風中
緩慢起伏。
  把車開入這些高樓中間則又是另一種味道,林立的高級專賣店燈火閃爍,
陳設優雅。似乎所有的商品都在努力營造它們自然屬於的奢華氣氛。這種奢
華,我想,應該是與高貴,冷漠,虛偽,做作密不可分的。
  還是讓我說說那些讓你在視覺上無可逃避被衝擊的摩天大廈罷。它們絕大
多數誕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有着那個時期簡潔明快的現代風格,黑色的鋼
鐵和閃亮的玻璃幕牆是顯著特徵。很奇怪,幾個出名的高樓都是黑色的,包括
最高的SEARS TOWER。一千七百英尺高的它仿佛由許多黑匣子堆砌起來,直
沖雲霄。四方的形狀稜角分明,乾脆利落。而建造於三十年代的早期大廈則古
朴謙遜地散落在這些現代的鋼架之間,以其大理石般的典雅營造着自身的厚重
與持久。它們之間的區別有如老派與新銳的紳士。
  很奇怪這些截然不同風格的建築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西北大學坐落其
間,校園內,街道這邊,銀灰色與黑色的鋼筋造型延伸過馬路,和對面上個世
紀初的雕刻着精細花紋的大廈渾然相接,使得這座著名學府魅力獨特。鬧市中
央,1837年那場最慘痛大火的倖存者——一個有着西哥特式尖頂的水塔聳
立在馬路中間,保存完好。
  其實,在這段旅行的日子了,一直習慣看到同樣的景象了,無論是
MILWAUKEE的WISCONSIN和WELLS大街上古老教堂與現代商業樓宇的共
存,還是芝加哥中心地帶不同風格寫字樓的交融,好象百年以來,這些古老的
建築似乎從來沒有喪失過青春和風采。忽然想起,國內的城市鮮見這樣的景
象。我們的房子,不是太新而濫俗不堪,就是太老而殘破不堪。
  那麼,我們百年前的建築到哪裡去了呢?猛地意識到:是了,那時候正是
中國最黑暗最軟弱的時期。那時,我們是被侮辱與被損害者。顛沛流離中如何
能奢談保持區區幾座建築的風采?而這時候,正是大洋這邊的世界飛速繁榮的
時代。事實上,這百年來,這個國家,一直幸運地未被打擾,戰火從來沒有蔓
延到這塊富饒的北美平原上。
  的確,一個有着乏味歷史的國家是幸福的。
  在一個陰冷的冬天中,我們穿行在芝加哥高聳入雲的大樓中間,它們的屋
頂,白氣蒸騰。
  在以後的旅程中,我一直處於略顯陰鬱的沉靜狀態,也許可以歸咎於天
氣,也許歸咎於灰暗的建築外表。即便置身於103層的SEARS TOWER,俯
瞰全芝加哥的燈火的時候,也並沒有如何激動。事實上,那些綿延沒有盡頭的
燈火是非常壯觀的,公路上汽車游動的燈光可以說是流光溢彩,相形之下,在
上海東方明珠上看到的景色就有些小家子氣了。
  和所有行色匆匆的旅行一樣,對芝加哥走馬觀花之後大家都異常疲憊,即
便如此,這座大都市的氣息卻一直延伸到我們消失在逃回MILWAUKEE的I-
94公路之後。它是如此不容置疑地讓你覺察出它的存在,難怪友人嘆息着說
生活在這裡才是真正生活在美國。
  TAKE ME TO CHICAGO,我在疲倦中迷迷糊糊地喃喃自語。
  第二天醒來,竟然是一個艷陽天。我坐在窗前,發覺窗外的景色其實還不
錯:藍色的天空,沒有渣滓。遠處,WISCONSIN大街上著名的GESU天主教堂
的尖頂歷歷在目。屋前高大的樹木上沒有葉子,樹冠每根枝條的頂端都蹲着一
只烏鴉,它們油亮的羽毛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我數了數,一共十七隻。


密爾沃基的雪和WISCONSIN大街

  這是美國北部的一個中等城市。在到達這裡之前,對於它的印象僅限於N
BA中的一支弱旅——密爾沃基雄鹿隊。
  一下飛機,撲面的飛雪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華氏9度,相當於零下12
攝氏度,雖然早有準備但還是哆嗦不已。已經習慣了在南方的生活,無論是在
太平洋的哪一邊。
  但是第二天早晨醒來,窗外明媚的陽光和湛藍的天空還是讓我覺得意外。
在沒有直接處身室外前,是無法體會到這種明亮耀眼下的刺骨寒冷的。更令人
詫異的是天上竟然還紛紛揚揚飄着細小的雪花,我無法把這和赫然的晴日聯繫
起來——直到過了很多天,又經歷了幾次這樣的情形我才意識到這些雪花並非
來自天上,而是建築物的屋頂和樹枝上。
  在我遊覽了廊橋(據說,就是《廊橋遺夢》那個“麥迪遜大橋”)以後,
更覺得這裡的雪和南方是如此不同,即便和北京的相比也不一樣。它們很乾
燥,細得象沙一樣,輕易就被風從表面颳起,於是就揚起一陣煙霧。在高速公
路上親眼見到大貨櫃車頂的積雪在疾速奔馳中被吹起,在後面的車輛擋風玻璃
前瀰漫,然後迅速消散。
  廊橋在密爾沃基不遠的地方,靠着一條公路,一片樹林一條小河。河水居
然沒有完全封凍,在白色的雪地中窄窄而蜿蜒地潺潺着,清澈見底。樹林裡到
處是厚厚的積雪,沒有人踩過,於是象一床被子一樣安靜平緩地起伏。陽光在
雪地上折射出無數細小的亮點,在一片白色中光彩熠熠,非常美麗。忽然一陣
風吹過,就有雪花被無形的手揚起,很象沙漠中的旋風,不過,這種白色的旋
風讓我覺得靜謐和精緻。
  曾經試着想捏個雪球,但是沒有成功,它們太乾燥和細小了。攤開手,很
快就隨風散去,而不會融化。在穿過這座百年的木橋的時候,除了踩在雪上清
脆的咯吱咯吱,周圍一片安靜。
  這種聲音在我停留密爾沃基的日子裡,常常聽到。住在DOWNTOWN,離
ISCONSIN大街不遠,很喜歡散步過去。兩邊是MAQUETTE大學的建築,還有
很多教堂。
  這裡的教堂幾乎都是羅馬天主教堂,大多有上百年的歷史,那些厚重古老
的磚牆和濃郁的西哥特式建築風格是我流連的原因。很喜歡那些高聳陡峭的尖
頂,十字架在遙遠的頂端,仰頭看去,在碧藍的天空中遙不可及。
  在去廊橋的路上要穿越一個密爾沃基附近的小鎮,那裡有一些路德教派的
教堂,和天主教的有很大不同,沒有俊逸的尖頂,而很象一座敦實的堡壘,屋
頂是平的,塔樓上甚至有城垛。印象中那教堂好象並不是用磚砌起來的,而是
用米色的岩石搭建起來的。
  除了教堂,大街附近還有很多其他古老的建築物,比如那座巴洛克式富麗
堂皇的中央圖書館。裡面有拱型的天花板,高貴的大理石扶手和樓梯,至於牆
壁上的裝飾,可以說是雕梁畫棟。法院的建築則有些象雅典衛城,古希臘的風
格,至少那些莊嚴的羅馬柱很象。整個樓方正地坐落在那裡,讓人肅然起敬。
下午三點半,太陽就已經要落山了,金色的餘暉照射在WISCONSIN大街兩邊
這些優雅的建築上面,賦予了它們班駁幽深的陰影。
  從南方來這裡的友人家做客,平安夜請了一些中國同學來涮火鍋,大家邊
吃邊聊,倒也熱氣騰騰。吃完已經是深夜了。大家驅車去街上轉轉,沒想到如
此冷清,湖邊也沒什麼活動,也許,平安夜是舉家團圓的日子,而這裡的人們
並不善於聚眾狂歡。
  在街上轉悠了許久,連車都很少見到一輛,鬧市區的大樓張燈結彩,但是
空空蕩蕩的,大樓之間連接的彩燈在寒冷寂寥的風中一搖一晃。
  我們在一個路口的紅燈停下,一輛公交車從我們面前飛速駛過,短暫的一
瞥中,我發覺車廂里燈火通明,空無一人。


Milwaukee,在湖邊

  Great Lake比我想象的還要大得多。坐在Michigan湖邊,眼前的水一望無
際,在晴日下波瀾不驚。
  這天是Milwaukee難得的好天氣,天空湛藍如洗,沒有厚重的雲團,只有
偶爾一絲絲如同煙嵐般極淡的幾抹。往常狂風凜冽的湖邊日暖風輕,覺察不出
冷意,只有LakeShore大道與岸邊之間白皚皚的雪地提醒我正是隆冬季節。近
岸的湖面上有浮冰,白色不透明,而遠處的湖水則是碧綠碧綠的,遠遠望去,
我覺得自己仿佛坐在海邊。
  LakeShore Ave翻譯過來就是湖濱大街,它沿着Michigan湖,迤邐而行,
一邊是山坡,一邊是湖邊的公園,裡面是成片的樹林,以及沙灘。現在,平緩
的沙灘都隱藏在連綿的雪中了。
  坡上的建築是我所喜愛的那種,富於維多利亞時代古典的優雅和雍容。房
子都不是很高,門邊,窗沿以及牆面上的大理石雕刻卻精細嚴謹。這些都是年
代久遠的建築物了,此刻,它們不顯得蒼老,卻很高貴,仿佛上了年紀卻風采
依然的貴婦人。
  湖岸綿延很長,這條大街也就婉轉延伸,於是我們路過一個又一個公
園——當地人對於美麗湖景的眷戀是顯而易見的。今天是新世紀的第一天,在
岸邊的某處,聚集了不少人,還有若干帳篷和烤架,看來,這些人們在湖邊跨
越了兩個百年。我們被陽光下晴朗的熱鬧所吸引,走過去,和他們說笑,餵從
更北邊飛過來的過冬的成群水鳥,那些並不害怕友善人類的水鳥靜靜地棲息在
湖面,慢慢從岸邊游遠了。
  忽然,我們看見一個白人小伙子脫得只剩一條褲衩,往湖裡走去,於是饒
有興致地看他下水冬泳。岸邊爆發出一陣鼓勵和善意調笑的口哨及喝采,我聽
見有人笑着說:“嘿,你會成為一座浮動的冰山的!”
  我們都笑了起來。
  更讓我們好笑的在後頭。他下水後並沒有游泳,而是站在水裡,讓岸邊的
朋友照了張相,就哆嗦着上來了。這番用意真相大白後讓我們樂不可支。不
過,話說回來,為了誇耀自己是訓練有素的冬泳者而敢於在冰天雪地里在寒冷
刺骨的湖水中泡一會兒,何嘗不是一種勇敢?
  這也許是美國人的稟性罷,我想。
  山坡上的積雪成了居民玩耍的好去處,很多人(居然是成年人)坐着個紙
箱板就滑下來,玩得樂此不疲。看見他們少年人一般大呼小叫的樣子,忍不住
站着看了會兒。忽然發覺絕大多數玩的都是成年人和很小的小孩子,有個連走
路都不穩的小胖子,白皙的臉蛋紅彤彤的,跟着媽媽坐特製的塑料滑板興致盎
然,到坡底了還意猶未盡地用腳一蹬一蹬,媽媽也興高采烈的,母子倆好象都
不害怕。
  不知道中國的母親會不會帶着自己這麼小的小孩玩這個,小孩又會不會
哭?
  冬天這裡天色暗得很早,下午三點多鐘,太陽已經西斜,明亮的光線也慢
慢柔和,天色的藍更加幽深。抬頭看看,兩三架很高遠的飛機緩緩在藍天劃
過,噴出的白色氣流是一條細細筆直的長線,經久不散。友人說只有澄淨清澈
的天空,才會有這樣的氣流。
  我沒有答話,專注地望着前方:藍色的天,綠色的湖水,以及白色的雪。
這些顏色都很乾淨純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情調--沒有王子的灰姑娘 zt
2002: 有感於“mm不愁沒人接”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