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余靖静:见证诺曼底的中国老兵
送交者: 余靖静 2005年07月05日18:08:01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见证诺曼底的中国老兵

余靖静


对87岁高龄的中国老人黄廷鑫来说,1944年6月6日永难忘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这一天在诺曼底海滩打响,同时也奏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放西欧的序曲。

61年弹指间,满头华发的黄廷鑫成了中国大陆唯一健在的诺曼底战役亲历者。目睹昔日战友一一辞世,黄廷鑫感受到了时间的急迫。尽管因帕金森综合症不得不长期卧床休养,但黄廷鑫依然坚持每天口述自己二战时期在欧洲战场的亲身经历,并要儿子黄山松为其记录并整理。黄山松说:“父亲想在有生之年,记录下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欧洲战场上的所见所闻。”

黄廷鑫与诺曼底的渊源,最早应该从1937年说起。那年,黄廷鑫19岁,从安庆高中毕业后,考取青岛海军学校。1942年,正值国民党选派年轻军官到英、美学习,专业出身的黄廷鑫和其他23位中国海军军官踏上了去英国学习、参战的征程。

1943年10月,中国军官们抵达伦敦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在完成第一阶段海军科目的学习后,1944年3月,他们被派往各个战区,到现役大型军舰上实习、参战。就这样,黄廷鑫开始了他真正的二战生涯。

黄廷鑫所在的“搜索者”号,是一艘由美国制造、1万吨级、能载25架飞机的轻型航空母舰,主要执行护航任务。在“搜索者”号上,黄廷鑫担任副值更官。“我主要负责观测航母在海上的角度是否合适,以及在编队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1944年6月5日晚,“搜索者”号静静地停泊在贝尔法斯特,然而午夜时分,却悄悄地驶出军港,绕道英吉利海峡,由北往南游弋。然而,黄廷鑫对将要参加的这场特别的海上行动却并不知情。直到6月6日早上7时,他在船舰的餐厅里用餐时,听到英国电台发布的新闻,他才得知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从而也明白了“搜索者”夜晚出行的原因。

黄廷鑫回忆,当时在舰上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十分高兴,但很快又冷静了下来,心里直打鼓:不知道盟军部队在诺曼底是否能站得住脚?几天后,当盟军向纵深推进的消息陆续传来之后,舰上人员才流露出轻松的神态。而此时,黄廷鑫所在的“搜索者”号也基本完成了海上护航和反潜的任务。

黄廷鑫回忆,和他同来英国的中国军官全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行动,“有的在航空母舰上,有的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还有的在战列舰上。”

他说:“和我相对平静和平凡的工作不同,卢东阁、郭成森、王显琼所在的军舰都在一线,任务是炮击海滩。在副炮长位置上的郭成森还指挥发射了数千发炮弹,成功摧毁了德军大量的岸防设施。”

1948年,黄廷鑫回到中国,在国民党海军司令部作战处任职。国民党撤退台湾时,他选择了留在大陆参加中国人民海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护航舰“武昌号”副舰长、华东军区海军枪炮业务长、大连海军学院教员。1958年,他转业到地方教书,直到离休。

在黄廷鑫老人已经走过的87载春秋中,他极少与人言及那段戎马倥偬的岁月。直到11年前,由于纪念诺曼底登陆50周年活动的开展,黄廷鑫的故事才随着媒体的挖掘,逐渐为世人所知。现在,黄廷鑫老人依然低调。目前照顾老人的保姆告诉记者,黄老从来都没和她提过自己的故事。

黄廷鑫的儿子黄山松告诉记者,父亲一生为人低调。此次决意口述自己的经历并由他负责整理,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他想在有生之年,记录下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欧洲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并借此表达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与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人民日报海外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