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美国华人的成功例子
送交者: 曼哈顿2 2002年12月26日16:14:39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美国华人的成功例子


欧洲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成功:一种靠的是自己的勤奋
,一种靠的是他人的愚蠢。

对于一些善于钻营的“名人”来说,利用中国大众对美国某个方面情
况的不了解来虚构或夸大自己在美的“成就”不失为一种在华捞取政
治资本、确立自己地位及形象的捷径。在大陆出版《曼哈顿的中国女
人》一书的周励便是一例。在这本自传中,作者对自己竭尽吹捧之能
事,从自己掌握英语的神奇速度到自己的“商业成功”而成为“巨富
”的经历,侃侃而谈。作者称自己在短期内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并经营
着上千万美元的贸易公司。一时间,在当时鼓励致富的中国,她的书
十分走红。她成了在美华人的骄傲;她成了华人在美的新富。有多少
中国女子视其为楷模而对其成功趋之若骛。“我也要到美国去,走周
励的道路!”一位上海的女大学生曾对笔者激动地说。随着时间的推
移,在美的华人们渐渐了解到,周励与其美国丈夫当时租借着一个纽
约较好的公寓套间,她自己在家办公并做些贸易生意,仅此而已--
既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也没有雇员。在一次自沪返美的航班上,一
位同座的、熟悉情况的纽约华人对周的自诩嗤之以鼻。他告诉笔者:
周的经济状况常常捉襟见肘;甚至有拖欠房租的时候。

众所周知,学外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种语法现象都得逐步掌握;
每一个单词都得认识、记住。就像是造楼房:砖头是要一块快地垒上
去的。即使你是天才也无法发明窍门对大量词汇进行闪电式“集体突
破”而无须跟这些单词一个个地打交道。诚然,学语言有快慢之分。
但我们知道,对一个单词的全面了解是通过经历很多不同场合才达成
的。至于其上千万美元的生意也是纸上说说而已。

另一个例子是荆羽西女士(其英文名字叫 Kang Yue-Sai)。她是一
位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中国的报刊媒介把她说成是美国新闻界的明
星和著名电视主播,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中方认为她在美电视台
上不断介绍中国的进步,使美国社会对中国有了全面的了解。因此,
她也成了中国政府的嘉宾。当然,从思想自由的角度而言,对荆的选
择和思想我不想干涉、也不必干涉。但中国大陆不了解的是:她只是
在纽约的一个华语电视台当节目主播。美国主流社会根本就不了解她
主持的节目内容,也不认识她本人。可以这么说,你在任何美国城市
问老美:你知道 Kang Yue-Sai 是谁?我敢说,10个老美中会有10个
说不知道。荆的技巧就在于把华人社区和美国主流社会相提并论以混
淆概念。她与房地产商马明斯的婚姻更是被国内媒体吹得天花乱坠:
什么名门嫁富豪啦;什么马明斯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啦;什么“他
风度翩翩地走过来了,这位美国的房地产巨头、亿万富翁”等等。笔
者当时颇为惊讶,忙去查阅福布斯杂志富人榜,连马明斯的影子都没
看到。对荆的吹捧尽管是中国媒体所为(当然,世界各地的媒体都有
炒作新闻的趋势),我尚未发现荆直接用语言吹捧自己,但她自己应
该向中国公众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而不是享用。此后,她利用此名人
效应在中国大力经营自己,开发了“羽西”化妆品系列,其它业务也
越做越大。此种“名人效应”对他人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我希望有更多的华人成功,如谭恩美、马友友、何大一等。对他们我
毫无妒意,反而感到欣喜。但对弄虚作假的人必欲加以揭露,以建设
一个公平竞争的人文环境,制止投机行为。因为他们在以某种狡猾的
方式嘲弄大众。对某些“名人”的打假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1: 暖暖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