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美国“锈带复兴”与沿海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送交者: mgqs 2005年06月14日14:43:11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1、高度的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美国“锈带复兴”。所谓“锈带”,是指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中西部,在上世纪70—80年代急剧衰落,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增加,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锈带”。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美国经济调整时期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也因此成为美国经济学界关注和推崇的一种经济现象。

  美国国际经济发展委员会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杰夫·芬克(Jeffrey Finkle)来自于“锈带”地区,他分析认为,高度的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是美国“锈带复兴”的成功经验。从上世纪中期到70年代初,美国的汽车工业分散发展。以底特律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的汽车生产在全国的比重中逐年下降。随着“锈带复兴”进程的开始,美国的汽车工业向底特律地区集中。通过集中生产、技术改造、分工细化、提高生产率、产品升级等措施,才使得底特律形成了三大汽车整车厂及配套零部件产业群,不但保持了原来的汽车城地位,而且成了美国名副其实的汽车工业中心。这种汽车工业集中和重组的产业集聚效应,不仅使美国工业布局更加合理,并对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高新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制造业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整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是“锈带复兴”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顾大山(Sudar shan Gooptu)认为,“锈带复兴”得益于运用高新技术对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联邦政府为加强美国中西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整体水平升级采取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一是加大产业研究开发的投入,通过增加研发资金,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二是通过抵减应税收入措施来鼓励地方和私人企业投资,实现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三是在政府采购、进出口贸易、折旧政策、政府信贷等方面给予资助,扶持传统产业实施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他们认为高新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运用完善了制造业自身的结构是“锈带”地区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之一。

  3、依托资源和地理优势促进沿海经济板块的崛起。专家们一致认为美国东西海岸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也是美国科技创新、新产业发展和金融贸易的核心区域。美国总体开发走的是一条区域递次开发、整体崛起、共同发展的道路。美国两大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和崛起,即大西洋经济带和西太平洋经济带,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成功典范,也是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得以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的基础。

  世界银行区域经济政策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刘莉莉(LiLi Liu)在分析美国“双岸”经济发展时,认为区域开发,是人口和产业向特定“自然区”极化集聚、轴向扩散、板块崛起的过程,是以产业活动为核心的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融合。资源和环境具有自然的集聚力以及吸引人类繁衍生息、从事产业活动的集聚力。临水区位带来的便利和低成本运输,是许多产业集聚的基本动因和动力。例如,波士顿和费城是美国建城和建港较早的,而大西洋经济带的极化集聚使区位优势明显的纽约先于波士顿和费城而崛起,发展成为美国的首位城市和世界大都会,而波士顿和费城始终只是地区性中心城市。

  4、交通运输体系是区域开发的先导。在分析美国沿岸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时,世界银行物流与城市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卡路斯(Robin C Carruthers)认为,后进地区的开发和经济腾飞,没有与先发地区相连接的交通运输体系,是难以实现的交通先行是联邦政府的政策重点,在美国的西太平洋经济带的建设伊始,政府就以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兴建横贯大陆的铁路。在建设联系东西部道路为先行的“西进运动”中,太平洋沿岸城市都建设了直达的高速公路。以沿太平洋铁路为主干,辅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航空和海运,支撑了太平洋沿岸经济地位的异军突起。

  5、高素质移民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人才基础。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人口构成十分复杂,却能保持很强的社会凝聚力和文化包容性,源源不断吸引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国际金融公司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司徒彦·特耐夫(Stoyan Tenev)认为;太平洋经济带的发展正是靠人才流入、技术和资金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最初带来母国技术的欧洲移民,到西进运动中寻梦的淘金者,从二战中来美避难的科学家,到战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奔新经济而来的莘莘学子和青年精英,这一代人都有着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就是他们这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给美国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在“新大陆”找到了最适于发展的沃土,在美国西海岸尤甚于东海岸。

  6、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使美国经济插上了靠科技腾飞的双翼,同时实现了企业与科研院所、国家经济发展的多赢。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路易斯·威尔斯(Louis T.Wells Jr)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128公路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就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等一些高等学府的教授带动下形成的。在麻省理工学院,如果教授有了科研成果,学校就鼓励他们去开办公司,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科技人员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使得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在128公路高科技园区先后涌现。70年代末硅谷的崛起则是得益于当地的斯坦福大学的支持。哈佛大学教授亨利·里介绍说,为支持硅谷的发展,斯坦福大学在人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变革。一是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1天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二是允许他们有1-2年的时间脱岗,搞开发和经营活动,学校保留其职位;三是教师在学校获得的科技成果,由发明者本人负责向公司转移,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学校只提取10%-15%;是学校的应用性成果在1年之后仍未向企业转移的,发明者可自主向企业转移,学校一般不再收取回报。这些举措对提高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保持创业者们与学校的联系,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大学更多的是与企业捆绑在一起进行科研开发。这样,即可以解决企业开发市场的需要,又使学校的科研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使科研在资金上得到支持和补偿。据介绍,麻省理工学院每年的经费开支80%是通过科研收入获得的,只有20%是靠学生学费。

  在谈到如何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问题时,哈佛大学国际发展学院教授约翰·查尔斯(John A.Quelch)认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如何发挥出他们的科技潜能,为区域经济的振兴做出贡献,关键在我们施以什么样的政策。在美国的各州政府,他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州内建科技园区,研发中心,并给予税收优惠和有效的服务。同时,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此举吸引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进入,形成了科研与生产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繁 忙 的 纹 路
2002: 劳工太shy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