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王輝耀:為“海龜”做窩
送交者: 張春霞 2005年06月22日18:51:54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王輝耀:為“海龜”做窩


張春霞


30年前,當17歲的王輝耀在鄉下就着油燈讀外語時,他大概無論如何想不到自己今天的樣子:開着一輛舊奔馳來往於北京最繁華的大街上、在最豪華的會所里,為和他一樣的“海龜”們“做窩”。

王輝耀目前被提及最多的身份,是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

在他身上,有着太多的第一:中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文革後進入中央國家機關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國內最早一批出國攻讀MBA和工商管理的博士研究生,海龜中最早一批在大型跨國公司擔任高層管理職位;第一位中國大陸留學生出身的西方外交官;最早回國創業的留學生中之一,第一屆“中華海歸十大創業人物”之一,“新華商”概念的首倡者與優秀代表。

有着如此多輝煌經歷的王輝耀,今年不過47歲。平時走到哪裡,別人看他都覺得比實際年齡年輕。

聚攏“海龜”

“我覺得這個社會不僅需要有人埋頭拉車,也需要有人抬頭看路。我在海外呆的時間長,目前有時間、有精力,並且還有興趣來做這樣事。”每當說起為什麼會負責起歐美同學會商會的工作,王輝耀總是淡淡地解釋。

歐美同學會商會1913年創立,到如今已經有了92年歷史。它是一個民間性質的非盈利性組織,但目前在政府與海外留學歸國人員之間起着重要的橋梁作用。

建國後至90年代以前,留學生大部分由教育部公派,回國後多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工作,一直處於體制內。而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出國人員中,有95%以上都是自費留學,回國後多在外企、私企工作,或者是自行創業,形成了一個存在於體制外的龐大群體。

“目前在CBD工作的外企白領就有幾十萬人,其中‘海龜’就有好幾萬,他們不屬於任何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單位或者組織,但是他們也有歸屬的需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組織,能夠傳達這個群體的聲音。大家在一起交流經驗,彼此在精神上互相鼓舞,有的人還從中發現了商機,結識了新的團隊或合作夥伴。”

王輝耀說商會這個組織沒有明確的商業目的。他們現在差不多每個月都會在長安俱樂部舉辦一次聚會,參加者頗為踴躍,這中間有丁健、田朔寧、吳鷹、張朝陽、張維迎等一大批“海龜”名流,也包括在國內外上市的幾十家企業和大量在跨國公司擔任高層管理的海龜精英。他們在一起既暢談國家大事,也交流企業信息和個人資訊,已經成為一個良好的人際網絡平台和園地。

“能看到社會對‘海龜’這個群體更關注,‘海龜’們找工作更容易了,更多的留學人員得到社會認可,我很滿足。”

跳躍前行30年

“前30年我很忙。”他說。

王輝耀是一個目標意識非常強的人,一旦想要做到的事,總是想盡辦法加大成功的籌碼。

出生於四川的他1982年從廣州外國語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國家外經貿部工作。

“學習外語的如果沒有機會到國外的外語環境中去實踐,外語就會‘生鏽’,幾年下來甚至還會丟掉,所以出國是勢在必行的事。”

然而,本來有出國機會的王輝耀由於一個“小報告”而與約旦使館失之交臂。此時已經“鐵了心”要出去的王輝耀,打了自費留學報告。

1984年,王輝耀進入了加拿大溫莎大學,成為該校有史以來第一位就讀MBA的中國大陸留學生。於是,從外經貿部翻譯到加拿大留學生的“跳躍”,在這一年實現了。

兩年後王輝耀又成了加拿大安大略大學商學院第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工商管理博士生。在國外讀書肯定要打工,別人多半找個餐廳、家教就幹上了。可王輝耀偏不,寧可掙錢少點,也要找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因為他“不想浪費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和任何一點時間”。

王輝耀在加拿大找的第一份正式的暑期工作是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作職員。離暑假還有一段時間的時候,王輝耀就準備了一份簡歷寄給了該銀行的一位高級副總裁。“為什麼要寄給高級副總裁而不是寄給人事部門呢?我事先已經了解到,在北美這些大公司、大銀行里,招聘人都是由業務部門的經理或副總裁來定的。即使他們不做決定,通常會將你的求職信轉給人事部門;而人事經理收到高級業務部門轉來的簡歷,一般比他或她自己收到的簡歷要重視得多。這樣你獲得面試的機會就比較大。”

果然,王輝耀的求職信得到了及時回復,他獲得了去多倫多BAYSTREET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總部面試的機會。

畢業後,王輝耀順利進入加拿大最大的工程諮詢公司SNC-蘭萬靈公司工作,不到30歲就做上了蘭萬靈公司的國際市場經理和董事。1990年初又應聘做了魁北克的首席商務經濟參贊,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出生於中國大陸的加籍華裔外交官。

這個任命在當時的華人圈引起了轟動。因為這是魁北克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聘用一位華人擔任政府的高級外交代表,同時,也是在加拿大各級政府中第一次有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擔任政府的外交官。

在任期滿時,王輝耀可以留下來繼續他的外交官生活,但是,他做出了一個讓許多人很吃驚的決定:創業。

不過,也正是由於這一決定,才使王輝耀在今後的十幾年中,積累了他自認為一生都夠用的財富,也使得他現在有錢有閒,成為能一心做事的“社會活動家”。

  新華商破歷史僵局

在做企業期間,有一件事至今提起,都讓王輝耀感到驕傲和光榮。那是1994年,他陪同加拿大總理克雷第安首次訪華,說服加拿大政府支持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並且頂着美國的壓力引進了三峽工程的第一批外資。王輝耀促使加拿大政府成為支持三峽工程的帶頭羊,此後西方七大工業國對三峽的資金封鎖不攻自破,西方各國針對三峽的巨額資金紛至沓來。

1995年,王輝耀在加拿大參與接待李鵬總理訪加,又在全世界最大的三峽項目上簽訂了第一個國際工程管理合同,該合同成了中國當時最大的項目管理合同。

而另一件讓王輝耀同樣激動的事,是他的公司在幾年內把承接的武漢東湖環保治理項目、加拿大政府贈款600萬美元的南方電網規劃等項目推向了世界。“這些往事,無論從什麼方面對我來說都是財富,而且曾經經歷過,足夠。”

如今,在王輝耀身上,實職虛職加起來,總共有14項之多,除了幾個商會的會長副會長,他還是幾個大學的客座教授,兩個公司的董事長。

對於自己的公司美歐亞國際商務諮詢公司和中國項目網,王輝耀坦言,目前都在正常軌道運行,他管得並不多。

王輝耀說,對新華商、“海龜”群體的熟知為他提供了相當多的資源與經驗,因此很願意做一些梳理、總結的工作。所以這幾年他在不停地寫書,在過去的6年中,王輝耀平均一年時間就出一本書,希望對中國企業家這個群體有所幫助、有所推動。

  國際化的時尚先生

“一個人的衣食到了一定程度,日食三餐,夜眠八尺,也就足夠了。你的資產多一個零,少一個零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對於我來說,孩子的教育,家庭的支出費用都足夠了,絕不會現在還要掙錢來養家糊口。做企業十多年,財富的積累早就完成了。”

在王輝耀看來,一個人一生的花費是有限的,掙1個億也好,掙10個億也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而且,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市場經濟還不是很健全,掙100個億肯定要做很多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事,甚至是有風險的事,因為這個大環境還不成熟。比如德隆,雖然做到了上千億的規模,但最後的命運卻是垮掉。

“中國的事就是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改善與之相匹配的社會環境,也就是對企業生存環境進行改良。中國現在出不了李嘉誠,不是說中國沒有李嘉誠,而是因為中國沒有生存李嘉誠的社會環境。就如同沙漠裡是開不了奔馳的,沒有那麼好的路。要想在沙漠裡開奔馳,那麼首先就要想着怎麼改良沙質。這要一個過程。中國現在就正處於這個過程中,而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出一點力。”

實際上,一輩子不用再為衣食發愁,這個標準各不相同。王輝耀也說,他不可能說得太具體,但起碼,應有財力來支付家庭以後的生活和所需。

一位商會成員猜測,這個數字可能是1億元人民幣。光王輝耀裝飾豪華的家就有500平方米之大。

“另外,我還在做教授,公司還在運作,也還是有收入的,包括部分投資還在帶來回報。”“從目前來說,我不會追逐有10億還想有100億這種做法,做企業是一種創造財富或者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但人生價值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都要通過做企業、掙多少個億來實現。”

“如今,房地產老闆做多少多少億的大有人在,但我覺得他們是很累的,很辛苦的,一點都不值得我羨慕。比如他們會整天擔心房地產的按揭行不行,政策調控如何,土地、房價是漲還是跌等。而我的生活就不用操心這些。”

王輝耀說,他目前關心和着力的,是大學生就業不是特別好,國內國際化程度不是很高,海歸回來找不到工作,中國企業走出去還需要20年,這個時間,能不能縮短。中國改革開放是單向的,我們的觀念還停留在招商引資階段,招才引智還沒有開始,或者處於初步階段等問題。

“北京CBD很現代,上海浦東的建築超過紐約了,但樓里的人是否都達到了國際化的素質,從外到里是否都具備國際化的要求呢?”

王輝耀有一個頗為“國際化”的家庭。他的妻子畢業於外交學院,曾經工作於外交部。他的一雙兒女上小學時就出國了,先後在加拿大、法國讀書,其中一個目前已經回國,另一個在母親的陪伴下,還在國外念書。他們的英語、法語、中文都很流利。

如果把時間分做三部分,王輝耀說,他用1/3做企業,1/3做學術工作,1/3做社會工作。

而他“不喜歡做企業,想更多地擺脫一點,不介入太多事務性的、重複性的東西”。雖然這可能創造財富,但對他來說,不是第一重要的。“創造物質財富的企業家也不能一天到晚光想着賺錢,要放寬視野。”

“有些人蓋了很多房子,創造了很多物質財富,但有沒有考慮過精神家園,又為精神大廈做了多少事呢?儘管中國人剛脫離貧困,90%還在為過上好日子而忙碌,但並不等於中國就不需要有人來考慮精神方面和具有社會意義的事。”

為了做“有社會意義的事情”,王輝耀一年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時間在國際上跑,去年就去了6趟歐洲。

“在工作不是很忙時,我會與朋友在會所里聚一聚。游游泳,打打球,高爾夫球、網球,乒乓球等都打,家裡就有一個乒乓球檯,經常邀請朋友到家裡一起打。”

“中國的商人或者企業家,天天有應酬的宴會和酒會,而一旦參加這樣的應酬多了,往往就吃得特別多,他們忙了以後,運動又特別少,健康就成了問題。”

王輝耀從來不抽煙,紅酒也只是偶爾喝一點點。他說,一個人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還一定要有健康的體魄,否則,什麼事也幹不了。

去年,王輝耀被《時尚先生》雜誌評為2004年度時尚先生。

老商會新挑戰

“對我來講,能夠有幸擔任會長,為海歸群體做一些工作,為大家提供一些服務,探索一些新的模式,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兒。”

而讓王輝耀比較滿意的,是自己任會長的這二年,對商會進行了系列的改革,給商會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來會員年齡都比較偏大,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有很多年輕人,商會很有活力。原來老模式下的聚會,免費都沒有人去,而去年最大的一次國際精英聚會,300塊錢的門票還來了近1000人。”他不無自豪地說。

這種說法在一位曾經參加過聚會的林先生那裡得到部分證實。林先生在北京飯店工作,用林先生的話說,以前商會裡就是一幫老頭老太太,喝點紅酒,簡直沒意思透了。而現在就拿4月14日的聚會來說,儘管天氣不好,參加“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名家論壇”人數依然達到80多人,且年齡大都在35歲左右。

不過,在旁人看來,王輝耀因此放棄了一些很多人想要的東西,未免可惜。

“這只是圈裡圈外的問題。我曾經做到外國參贊,確實代表一定的層次、一定的地位,但做幾年後,發現給你挑戰性還是很有限的,追求新領域,嘗試新東西的機會也很少,當完全駕馭和勝任之後,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

“換工作很正常,從事三、五個工作後,就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麼。我反對這項工作沒有做好又去做另外一個工作,但當一個工作的挑戰性不夠大,能夠學習的東西不夠多時,去換一個新的領域充實也沒有什麼不好。拿我來說,到目前為止,總有一個目標,總有一個想要完成的東西。而且我覺得自己的人生越來越豐富了,朋友越來越多了。”

王輝耀曾在中國僑聯華商會,團中央全國青年聯誼會,北京市華商會等做過好幾年的理事長,朋友特別多。與朋友在一起,常常談論起彼此都感興趣的熱門話題。如今,他們對傳媒的發展比較感興趣,如IPTV,出版等。

在朋友圈裡,王輝耀與田朔寧、丁健、吳鷹、張朝陽、王中軍、王維嘉等關係都相當好。不過,一位剛參加完5月份名家論壇的會員私底下抱怨,每次吃的食物都不變花樣,已經很煩了。而對討論的問題,一位姓李的律師也表示出不屑一顧的樣子。一會不願透露姓名的會員分析說,每次就收100元而已,又必須在這樣高檔的地方,吃的標準自然會下降了。

眾口難調之下,目前商會工作對王輝耀的挑戰很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感受相同--北京白領嫁到加拿大後的煩
2004: 紀念冀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