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林奕华:才女情战美女 张爱玲VS林黛
送交者: ZT 2002年05月18日07:23:26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才女情战美女 张爱玲VS林黛

  作者:林奕华

  假若编剧就是裁缝,手工要好之余,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在明星的表现跟影片的整体之间取得比例上的平衡。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教材,就是《情场如战场》(岳枫,1957年)。

  该片开头,首先被放大的,乃导演最想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女明星林黛,而不是她
扮演的纬芳。为了有此效果,他加入了剧本中并未描述的视觉元素——林黛头上戴着闪亮的皇冠,绑马尾的丝带也是闪的,耳环晃来晃去是闪的,身上那袭占去了四分之一个舞池的大伞裙,也是从胸前闪到裙裾。为了不抢去女明星的光芒,配角们只能一律“粗衣麻布”!而她才是那株挂满灯泡的圣诞树。

  在《情场如战场》面世的20世纪50年代香港,明星是片厂制度的“经济支柱”,其他岗位的人们,则鲜会分享到同等分量的光芒。只有演员才是明星,而不会有明星制片、明星导演,更不会出现明星编剧———除非,这个人带着明星身份来写剧本,像《情场如战场》的作者:张爱玲。

  张爱玲:在星群里也放光

  张爱玲当然是明星,还是明星中的明星——她的家世,作品受欢迎和拥戴的程度,还有烘托着她的成就的城市———上海,足以使她“在星群里也放光”。只不过属于张爱玲的光芒,随着她离开原居地而来到中途站似的香港,似乎已在减弱之中。

  今非昔比的原因,可能是“电影媒体能给她的发挥空间,到底不似散文和小说”,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个理由。事实上,这是张爱玲以香港为背景的第一个剧本,但它并非完成在她住在香港期间,而是在赴美定居之后。当时的她,面对着前景的许多未知之数和身份的不确定,为了谋生,不得不把现实给她的压力转化成像《情场如战场》里的脱离现实:俊男美女在豪华大别墅里谈情说爱,。纵然他们的话语仍带着“张爱玲式”的机智、俏皮,但论及戏剧力量,《情场如战场》明显追不上同是出自她手笔的《太太万岁》(桑弧,1947)。

  《太太万岁》的女主角由蒋天流饰演,但当这部片走进了《名气殿堂》,毫无疑问,它所造就的明明是张爱玲。到了《情场如战场》,“张爱玲”尽管仍旧享受着“挂头牌”式的待遇,然而唯有通过真正雪亮的眼睛———历史,我们才会清楚看见表象和事实有着相当大的出入。

  当张爱玲遇到林黛

  翻开1956年11月号的《国际电影》(国际电懋的官方画报),有篇标题为“张爱玲编剧,林黛主演《情场如战场》”的宣传稿,内文如下: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以写《传奇》、《倾城之恋》等小说名驰文坛……她的写作才能是多方面的,所写的舞台及电影剧本,另有她的独特风格。去年国际公司成立剧本编审委员会,她被邀担任编审委员之一。

  介绍张的这段文字,看似只是开场白,后面,应该还有更多她与电懋渊源的交代,不料笔锋一转,她却成了铺排林黛出场的台阶:

  林黛的演技,她是非常欣赏的,本来她预定专程给写一剧本,恰巧美国某出版公司聘她担任编辑,立即要她赴美就任,于是编剧的事,因她突然离港而耽搁了下来。直至前月,张爱玲自美国寄给国际公司一个剧本,她说是在百忙中写好的,并且一再叮嘱,这个戏无论如何要由林黛主演,因为女主角的个性与外形,她是以林黛作对象来创作的。……岳枫接受这任务后,常约林黛共同研读剧本,他们觉得张爱玲的故事剧本、人物创造,果然不同凡响……

  电影公司可以说已做足本分———给予张爱玲一定的面子。但是在这礼待的背后,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委屈张爱玲的地方,甚至可以说,门面上是肯定了张爱玲的影响力,实际是把她当绿叶,而林黛才是牡丹。

  这当然也可以被视为互相辉映。只不过历史自会把真义告诉我们——以张爱玲和林黛在彼时彼地的名气来较量,前者多少有点落难才女的况味,她所拥有的只能算是虚名,后者却是实实在的“前途无可限量”。张爱玲的处境之所以使人感喟,乃在于她愈是被摆上神台,愈是明升暗降。而这一切又跟她的不在状态是那么地不谋而合。皆因连“写作”这拿手好戏,她都忽然生手起来——起码在片厂制度下作业的电影人眼中是这样。

  张爱玲遭遇不署名人士

  《情场如战场》初时叫《情战》。为此,戏未开拍,在一份电影公司内部传阅的审稿意见书上,受到某位不署名行家的弹劾:片名《情战》发音不亮,末字不属平,难于响亮有劲。而且本片为流线型轻松喜剧,应改一流线型新型片名,庶几一见即知内容大概,较可吸引观众。

  片名之外,尚有对编剧技巧的贬多褒少。在表现形式方面,不署名人士的批评是:

  最大毛病在于各剧中人之性格、心理刻划均欠明朗。叶纬芳(林黛)即爱史榕生(张扬),剧中毫无线索交代。……本剧既以此两人与纬芳之谈情说爱为主要之穿插,如无变化差异,必难有戏剧性之效果。……纬芳对文炳应有主动争取之轻微描述,否则过于平淡,不能在本片占一席之地。

  场面设计方面,不署名人士干脆越俎代庖:

  陶文炳、何启华之开打,史榕生劝架之遭殃,均宜以别出心裁之形式出之(例如柔道、拳击之相互出现)。……本片季节为自圣诞至夏季,游泳服装出现机会不少。开首之跌入游泳池,拍摄上借景困难,改拍冰鞋仰开跌交等亦可应付过去(当然溜冰鞋要有一伏线)……化装舞会一场中何启华之寿相、陶文炳之多情……叶纬苓之情场失决,均可藉此表现,穿插新式舞蹈,目下电影之歌唱俗例,亦可乘机加入。”

  仅供内部参考的“备忘录”,除反映出行内人士对技术配合的考量,还包含了对剧本缺点的分析和评价。最终,《情场如战场》从故事大纲到人物性格、对白,以至细节上的粗糙,确与张爱玲之前的作品大有出入。

  把张爱玲全集中的《情场如战场》剧本拿来跟电影一对照,立刻发现颇有一些不同之处。不影响大局的不去说它,改动最大的有两点,一是删掉了林黛与秦羽两姊妹的两场对手戏,二是把原著中林黛对张扬从不动声色的暗恋改成不断对他高呼:我恨你!我恨你!

  在《情场如战场》被删掉的戏中,有一段是林黛饰演的妹妹拿着针,为姐姐秦羽身上的衣裙缝补,二人继而开展一场近乞讨争男友的谈判。秦羽忽然单刀直入,毫不讳言地对陈厚有意;而一直还在吊住陈厚胃口的林黛,便在此刻不小心地把针戳入了秦羽的腰部。“嗳呀,针戳了你一下,是不是?疼不疼?”剧本里的妹妹说。电影版本把这一幕整个抽起,我怀疑是导演担心无法说服观众那一针只是“意外”,如果照拍不误,便会令人觉得妹妹的角色太过工于心计,又或那份不好惹已超出了“淘气”、“俏皮”的范围而进入了“狠辣”、“狡诈”的禁区。届时若因角色不讨好而引起观众反感,不单会招致公司蒙受损失,更会令林黛从热门资产降级为负资产。

  正如制片先生所言“剧中人之性格,心理刻划均欠明朗……”偏偏在电影中被删去的一场,却是对女主角有着最立体的描写。

  至此,林黛在诠释纬芳时,再没有需要作出任何冒险或没有把握的探索,所以《情场如战场》于1965年面世至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仍是片中那娇嗔、瞪眼、眯眼和皱鼻子的“可爱”的林黛,而不是张爱玲所创造的叶纬芳。

  洋洋洒洒背后的张爱玲

  这部片子多少让我想到张爱玲作为编剧与作家所得到的不同待遇。作为作家,,她笔下每个人物都有充足的篇幅去发展自己的生命,而她的文字亦永远主宰着读者的想象,是以每次当她的小说搬上银幕,饰演者都面临挑战。这时候,你可以说她是一个神。但当她作为电影编剧,特别是要为某个特定演员来创作时,她的身份和地位便有了很大的逆转——暂不论在一干的宣传稿上,她是被怎样的吹捧和抬举。

  《情场如战场》之后,张还替电懋陆续编了6个剧本。每次,官方宣传刊物上仍会把她的名字加以突出,如“电懋掌握了今日最佳剧作者之一的张爱玲”、“由名女作家张爱玲执笔写成剧本,内容质素的丰富,不失为此时一幅世纪风情画”、“出自张爱玲手笔……其成就的惊人,非庸俗者所可望其项背。”光看文字,她的“明星”地位仍是相当牢固。不过,读宣传稿更是一次解码,读者必须有着不被文字牵着鼻子走的决心,才能从中发掘到较为接近事实的一鳞半爪。

  在本文的尾声,让我们分享刊登在1962年9月号《娱乐画报》中有关《南北一家亲》的一段报道:“故事大纲由秦亦孚执笔,编剧由名女作家张爱玲执笔。这是电懋当局早与张爱玲取得默契者,但张爱玲侨居美国多年,对香港现实环境有了生疏,所以迟迟未能下笔。电懋当局俯候再三,张爱玲决定来港编撰,抵港之后,张爱玲即深入各阶层实地观察,搜集素材,准备充分,才开始动笔……”

  洋洋洒洒的背后,其实藏有多少隐衷?若要把它拍成电影,剧本该由谁来写?哪一位演员可以出演张爱玲?抑或时移世易,张爱玲编剧一角,今天谁敢问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