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色,戒》-艺术与误区
送交者: 宏欣 2007年11月15日15:11:08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色,戒》-艺术与误区

新科大片《色,戒》,由著名导演李安改编自张爱玲的短篇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为大背景,描述了青年女学生王佳芝扮贵少妇,施美人计,勾引并欲刺杀汉奸特务头子易先生的故事。本片推出以后,引起了华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从艺术上讲,是个好片。如龙应台所述,易先生对战事早有坏的预感,知道自己前途堪虞。王佳芝更是自知走在火烫的刀山上,命提在手里。缠绵的色和肃杀的戒尖锐对立,又互为连环。这里戏剧的张力被拉到接近断裂边缘。整个电影情节紧张,激烈,展现了李安对作品,对艺术高超的把握能力,荣获“金狮奖”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

至于那几场所谓床戏,与情节发展基本适应,并不显得突兀,时间也仅几分钟而已,不占什么篇幅。某些文章标题渲染说长达半小时,完全是为了耸人听闻,哗众取宠。

电影是这样开始的:沦陷时期的大上海,几位太太在易先生家打麻将。王佳芝即推说有事,向众人告辞后,几经暂转,最来到凯司令咖啡馆,进去等人-等易先生。

影片一改张爱玲小说的意识流风格,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较为容易理解的简单倒叙。

回忆多年前,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至香港,王佳芝的同学邝裕民得知汉奸易先生随汪精卫来到香港,决定设下圈套谋刺易先生,最终选定王佳芝施展美人计靠近易先生。

为了勾引易先生,王不得不提前与不喜欢的人发生关系,培养“性经验”。不曾想易先生突然返回上海,暗杀计划流产。王在心灵受到了很大打击。三年后,邝裕民却再度向她发出召唤,让她到上海完成未竟的暗杀事业。

王佳芝要在今晚把易先生骗到暗杀地点:珠宝店。在咖啡馆里等候易先生时,她惴惴不安,徘徊不定。毕竟不是职业间谍。

易先生终于来了,他尽管心狠手辣、老谋深算,却也想不到眼前这个跟自己暗渡陈仓了两年的小情人儿会是刺客的布局。

在珠宝店,易先生主动提出要给佳芝买个钻戒做纪念,印度老板挑出一个六克拉的耀眼钻戒让王佳芝试戴。就在那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一刹那间,王佳芝突然感受自己是不是爱上(可能只是不那么恨)易先生了,于是在紧要关头示意他快走。大汉奸心领神会,脚底抹油,拔腿就跑。

未了,易先生回来了,即命令封锁,把抓到的人,包括王佳芝,统统枪毙。。。

电影增加了几处内容,都有独到之处,而且并且不违原著。首先是增加了王佳芝的身世,这些铺垫绝非可有可无,它使观众更好地明白王佳芝为什么肯用自己的色相和身体作代价来为国除害,而她为什么又会临阵变卦。

第二是几个大学生杀人那场戏,十分血腥,但也不可或缺。面对突如其来的“汉奸老曹”,他们不知所措,杀不得法,一刀一刀乱刺。更重要的是,让王佳芝看到他们这样一个非常恐怖的行为,她又一次受到了惊吓和刺激。而当这样的事可能再次发生一次时,她能不迟疑吗?

其次就是很多人谈论过的那几场床戏,李安让易和王的交往以暴虐始,以温柔终,完全符合易这种权贵的占有心态。至于王佳芝,她是在殉国,殉情,和捐躯。她是在忍受。

大陆“洁版”基本上删光了床戏的表现力。于是就变成了老汉奸还搞婚外恋,着实可恶那么简单了。邝裕民杀人的镜头也不再是一人一刀还死不了,而是王立宏啪嚓一下,手起刀落,从头就是一名战士,效果上由震撼转为搞笑。这使人们联想到八十年代的有关《望乡》的剪辑。

最后一点就是,王佳芝对中统领导(老吴)那一大段说得最多、最重的话,这使她把感受清清楚楚地表达给观众。当她希望一切尽快结束的时候,老吴却说留着易更有价值,希望王继续与易来往,收集情报。当王痛苦叙述她心里不能再承受的压力时,老吴却佛手而去,没有体现任何关怀。这些对人性感受的细微刻画入木三分,因此在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然而,艺术不等于真实。《色戒》完全属于虚构,与真实历史可以说是相去甚远。作品中处处可见张爱玲与汉奸文人胡兰成之间种种爱恨和恩怨的影子。这些影子被巧妙地影射到美女特工郑苹茹刺杀汉奸丁默村之真人真事的外壳之中,貌似神离,很容易迷惑观众,歪曲历史。

当年在郑苹如被杀后, 有一种传说:她对丁默村动了感情,因而在服装店里的关键时刻情不自禁,暗示丁默村有危险,让他得以逃脱。张爱玲根据传说,加以发挥,写成《色戒》。但事实上,若果真如此,郑绝不会决定再次深入虎穴,孤身杀敌(见文后附录)。

也有消息称:丁默村虽然他恼恨郑参与对自己的谋杀,但又着实迷恋她的美色,因此他并没想要置她于死地,只是想关她一阵子,再把她搞出来。但丁默村的老婆赵慧敏悄悄找到丁的手下林之江,并对他面授机宜,于是郑苹如被暗中转移、杀害,连丁默村也不知道。这,也不太可信。总之,都是些野史。

有人据此认为,《色戒》是让中国人民在银幕上观看到七十年前为国捐躯的烈士,身后在大汉奸的身下婉转求欢,是一部宣传无耻投降的电影。对此,我到不这么看。首先,本片并不是如有些人渲染的那样,是歌颂汉奸和“叛徒”的影片,而且更不等于与真人真事有关。其次,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一般不会明确突显立场,而会是留下许多联想空间。

不能因为李安这么拍,就说他是亲日,是汉奸等等。王佳芝最后一念之差的动摇不值得宣扬,但也不应该成为她的一生的终极评语。我想,如果王佳芝有时间思考,她会想到后果,会想到不但自己送命,还连累那么多同学,那她就不会动摇了。

然而,观众是必须有立场的。艺术作品与真实往往是不一致的。而且,艺术品的定位是观赏,而不是使用。艺术总是夸张的。正如过去革命电影夸张塑造人物高大的英雄形象(埋没了人物的普通生活)一样,现在的大片作品则又过分突出人性,感情等情调(不去塑造人物的英雄性格)。

在长期处于和平年代的今天,人们可能吃着日餐,看着日剧,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已经表现出极度的遥远感和苍白感,对民族存亡的问题已经缺乏感受。如果仅仅以影片中一两个个体的不幸为例子,以和平时期的现代人性观来为历史行为(如特务,暗杀,美人计等等)定位,甚至‘反思’,那么我们一方面是对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者的不敬,更麻烦的是为我们自己的前途设置迷茫。

通过本片,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一两个人的悲哀,而应该看到战争时期全民的悲哀。不应该仅仅看到一两件可选择的悲哀,而更应该看到是战争时期整体上无选择的悲哀。

在国之将亡的危机中,谁都没有选择,谁跳脱不了命运的旋涡。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无论你是选择参战,或者逃避,都只是在命运的赌盘上投赌而已。影片中的王佳芝也许有少许选择,但她选择并不多。而对大众而言,可能连这点选择也没有。在南京沦陷后不足六星期的时间里,就有三十万同胞被日寇屠杀。要是早知道如此,他们绝对会拿起武器,拼死到底。

就算暂时不论立场,汉奸们也有他们的悲哀。汉奸头目汪精卫的绝命是这样写的: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易先生的最后结局在影片中未直接给出。真人丁默村在暗杀事件后,被排挤出上海76号特工总部。抗战胜利后,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枪决。

依我看,本片表现的正是中国人民在被压迫时期无从选择的悲哀。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我们的祖先在国力鼎盛的时候,故步自封,没有学会侵略扩张这些入流的杀人手段,到头来,在被人侵略,甚至被人宰割。当他们被迫拿起武器的时候,就只有一些所谓不入流的斗争手段了。但,正是他们这些所谓不入流,但极具自我牺牲的斗争,才为我们保住了今天赖以生存的基本家园。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对此予以充分理解和肯定才是。


附录:抗日英烈郑苹如
郑苹如,浙江兰溪人,1918年生。父亲郑越原,母亲木村花子(日本人,中文名:郑华君)。郑苹如从小聪明过人,会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她风姿绰约,曾是上海滩上有名的美女(曾为《良友画报》封面女郎)。抗战爆发后,19岁的郑苹如在沦陷区秘密加入了中统。

郑苹如她凭借母亲的关系,周旋于日寇的高级官佐中,她曾计划绑架日本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但被上级制止,近卫文隆才在不知不觉之中逃脱了政治肉票的命运。

她还曾骗取到当时日伪共用的电报密码和编译方法,后来密电码通过包括新四军,中统组织,和忠义救国军在内的地下交通网转送到达大后方,为盟军共享。

郑苹如还曾探到汪精卫“可能异动”的重要情报,通过秘密电台直接上报重庆,可惜当时政府并未重视。后来,中统又把刺杀大汉奸丁默村的重要任务交给她。

丁默村,1901年生,湖南常德人。1934年,丁由陈立夫推荐出任中统第三处处长,曾主持接待中共中央要员张国焘从延安叛逃武汉。丁失宠后,转而投靠日本侵略者,与另一汉奸李世群合组特工总部(又称76号),大肆捕杀抗日志士。日本记者称之为婴儿见了都不敢出声的人,国人则称为“丁屠夫”。为此,中统组织决定施美人计,除掉他。

郑苹如在明光中学读书时,丁默村是这个中学的校长。因此两人先已有师生之谊。丁默村原本是个好色之人,交到如花似玉的郑苹如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郑苹如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与丁默村时断时续,若即若离,逗得丁默村馋涎欲滴,神魂颠倒。中统见时机成熟,布置下手。

第一次行动在静安路。在他们路过西伯利亚皮货店时,郑苹如提出要去买件皮大衣,并让丁默村同她一起下车,帮她挑选。丁默村的职业反应是到一个不是预先约定的地点,停留不超过半小时,不会有危险。但丁默村突然发现窗外有形迹可疑的人,正向他打量。丁一看情形不对,转身向外奔跑,与电影类似。此时徘徊在店外人行道上的中统特务,稍为踌躇了一下,竟让丁冲过马路,只好放弃,没有开枪。

郑苹如心存侥幸,决定深入虎穴,孤身杀敌。于是她继续与丁默村虚与委蛇,暗中身藏一支小型布朗宁手枪,准备伺机下手。但此时丁默村早已布下罗网,当郑再次出现时,就被丁的亲信扣住,关进76号的囚室。

被捕后,她始终未承认自己的中统身份,一口咬定为情所困,才企图杀人。一九四○年二月,郑被处决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中,年仅23岁。

在郑苹如被杀后,有一种传说:她对丁默村动了感情,因而在服装店里的关键时刻情不自禁,暗示丁默村有危险,让他得以逃脱。但事实上,若果真如此,她绝不会决定再次深入虎穴,孤身杀敌。

也有消息称:丁默村虽然他恼恨郑参与对自己的谋杀,但又着实迷恋她的美色,因此他并没想要置她于死地,只是想关她一阵子,再把她搞出来。但丁默村的老婆赵慧敏悄悄找到丁的手下林之江,并对他面授机宜,于是郑苹如被暗中转移、杀害,连丁默村也不知道。这,也不太可信。总之,都是些野史。

郑苹如1945年在重庆被定为国民革命烈士,牌位供于国家忠烈伺,后转至南京,台北。郑苹如之父郑英伯因不愿以出任伪职而保释女儿,一病不起,于1941年抱恨而终。一直支持中国人民抗日事业的郑华君女士1966年以八十高龄病逝于台湾荣总,党国政要送别。

1983年,大陆落实政策,正式追认郑萍如为革命烈士称号,并移进龙华革命烈士墓,与中共烈士蔡和森,恽代英,柔石等在一起为人们清明祭奠和瞻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美国文化八大特征
2005: 心惊肉跳的空中之旅
2005: 略论明心见性
2004: 犹太人的昨天就是华人的明天(1、2)
2004: 相忘于江湖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