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母親和女兒
送交者: 胡蕾 2002年09月09日00:09:0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美國電影《POST CARD FROM THE EDGE》講的是母親
和女兒的故事。母親由雪莉·麥克蘭扮演,女兒由梅里爾·斯第普扮演。電影裡,
母親是名演員。她功成名就,生活優裕,卻有酗酒的習慣。女兒也是演員,因染上
毒癮,影響生活和事業。電影一開始,女兒剛從一家戒毒中心出來。從新做人並不
容易。因為扮演在一部新片裡的角色,她必須準時上班。為了減肥,她得克服吃零
食的習慣。她交男朋友,以為找到了愛情。後來發現,男友與她約會的當天,又去
和別的女人睡覺。自己的問題已經夠多了,她還得應付情緒象颶風一樣變化多端的
母親。她回家晚了(因吸毒被醫院灌腸,保險公司指定她與母親同住,母親做她的
監護人,否則撤保),母親一人坐在黑暗中等着,問她為什麼回來這麼晚,幹什麼
去了。她的男友來訪,母親花枝招展地,過分殷勤,惹得她動氣,以為母親搶她的
男友。母女間經常發生口角。激烈的一次是母親說:“你現在條件這麼好,我就是
不明白你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問題!你唱歌的天份那麼高,為什麼不利用?想當初我
有什麼?什麼也沒有!”女兒回敬道:“是的,我應該成功,應該當明星。但我不
管幹的多好,都不能好過你!”

  這部電影點中了母女關係中的要點:母親和女兒是相互依賴的(因為有親情)
,又是相互排斥的(競爭和嫉妒)。女兒總想爭脫母親的管束,而母親又不願放棄
對女兒的控制。《POST CARD FROM THE EDGE》的結局是
大團圓:女兒終於發揮最好水平,出色地扮演了她的角色,在影片中一展歌唱才華
。母親誠心地替女兒的成功高興。母親酒後駕車,撞上一棵大樹,把頭撞破。女兒
急忙趕去醫院,親自照顧媽媽。母女互助互愛如水乳交融。

  另外一部以母女為中心的作品,結局卻完全不同。《ROAD FROM C
ORAIN》是吉爾·康威的自傳。它記述了作者一家在澳大利亞大草原上的生活
。吉爾的母親非常能幹。在丈夫和大兒子相繼去世後(前者是自殺),一個人硬是
帶着年幼吉爾和她的弟弟,經過艱苦的勞動,把家庭農場保住,並送吉爾和弟弟上
最好的大學。這位母親在外堅強理智,在家裡卻情緒多變,不盡情理。她有悲哀苦
惱,全在女兒吉兒身上撒氣。吉爾忍無可忍,經過反覆的思想鬥爭(畢竟捨不得)
,終於離家出走到美國。後來吉爾成為多倫多大學校長,之後又做了十年史密斯學
院(美國著名女子學院)的院長。在一篇叫《POINTS OF DEPART
URE》的文章里,吉爾寫到:“母親與女兒的關係在傳統上是極富情感的。但這
關係又是陷阱,對兒子對女兒都一樣。說它是陷阱,因為很少人忠實地去思考(母
親們)濫用母權的嚴重性。”吉爾說她寫《ROAD FROM CORAIN》
時,回想起許多痛苦的往事,但也記憶了不少快樂的時光。因為寫這本書,她又找
回曾經快樂的母親。

  中國文化里,母親的形象是光明正大的。母親總是寬容慈善,忍辱負重。通常
以女性為題材的小說電影,都是以她們和丈夫或情人的關係為故事中心。母親與子
女間的鮮有出現。八十年代初有一部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裡面的母親年輕時自由
戀愛,卻不得不與父母作主挑選的家境富裕的男人結婚。二十年後,這位母親得知
女兒愛上來自貧困家庭的青年,極力阻撓,完全忘記當時自己不得與相愛的人結合
的痛苦。女兒與戀人偷偷約會,被村民捉姦,跳河自盡。這時,母親才恍然大悟。
這部影片主要表現的不是母親與女兒的矛盾,而是傳統的習慣怎樣在村里一代一代
傳下去,文革怎樣給人們留下踐踏人性的後遺症,以及在貧困封閉的村莊,人是怎
樣不可自拔。

  王安憶著的《長恨歌》裡,有關於主人公王琦瑤和女兒關係的描寫。做母親的
王琦瑤比女兒薇薇漂亮,長得又比實際年齡輕。她與二十出頭的薇薇上街,總被人
認作姐妹,且眾人的注意力便自然地放在漂亮的姐姐身上。王琦瑤為人處事有成熟
女人的風味。薇薇的男友十分樂意帶着未來的丈母娘和女友一起,旅遊,下飯館,
惹得薇薇惱火。王琦瑤雖願意和年輕人一塊兒玩,卻十分有分寸地迴避薇薇和男友
。在《長恨歌》裡,母親的形象是厚道得體的,不懂事的是女兒。

  我認識的美國女性,與母親(包括父親)的關係界線都劃得很清楚。她們雖與
父母來往,節假日聚會,有困難相互幫助,但不會與父母在一個屋檐下多住一天。
她們會興高采烈地講,父母來了,玩得多高興。最後又補一句:“終於走了,不然
我家就炸鍋了!”我開始不理解,認為她們太不盡人情,好像她們是在趕父母走。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普遍中國人認為美國人家庭關係冷漠,子女對父母不報養育之恩
。後來,我發現這種印象片面。因為我們中國的習慣總認為全家在一起才熱鬧,聚
會越久越好,分離是痛苦。孰不知親人在一起時間長了,矛盾也就多起來,還不如
分開好。中國文化傳統里,母親是至高無尚的。如果用批評的精神去看待與母親的
關係,那簡直是玷污了母親的高大形象,毀壞了母親跟子女間的美好感情。我的中
國女友們,在與母親發生衝突時,常常不知所措。

  中國話有“老小孩”,“老糊塗”。做“老小孩”的人,耍脾氣,不講理,子
女卻不能象管制小孩那樣去管制父母,因為父母是長輩,要尊重。“老糊塗”不盡
情理,他也應受到原諒,因為腦子糊塗的人,你不能指望他清醒地思考,就象一個
人腿骨折,你就不能期望他跑得快。“老小孩”,“老糊塗”成了一些父母自私、
專橫的藉口。我的香港女友阿芳,與一位在美留學的大陸青年相愛結婚。她母親先
是極力反對,因看不上大陸女婿。見女兒堅決,母親只得讓步,尤其是聽說准附馬
在大公司找了好工作後。阿芳婚後買新房,她母親要貢獻一筆錢。這筆錢最多不過
屋價的百分之一、二。它不只是母親的一片心意,更要緊的是以後母親什麼時候想
來美國,就可名正言順地住在女兒家。阿芳回家探親,和母親到內地旅遊。她媽媽
逛商店時,發現掛窗簾的鐵環又好看又便宜,就鼓動女兒:“應該買一包回去。你
的新屋有多少窗子,在美國要花多少錢去買哪!窗帘布也最好在這買。你看這裡花
色多,又是論斤買,比美國論尺買不知要便宜多少!”阿芳實在不想拎着一大包窗
帘布和鐵環上越洋飛機,就說:美國也未必貴到哪去。況且用什麼窗簾,她還得跟
老公商量。母親一下光火了:“你什麼都要問老公,動不動把他搬出來。你嫁了老
公忘了娘!”

  阿芳回美後,跟我說:“我媽她是嫉妒呀!老糊塗了!”她母親也不過六十齣
頭,身體健康。按現代人長壽的趨勢看,她或許能活到八十多歲。她一生里四分之
一的時間都是老糊塗,真是太長。我不明白阿芳為什麼在買房時接受了母親的錢。
她和丈夫的工資完全供得起那棟新房。不收母親的錢,擺脫干係,她母親就沒理由
關心她窗簾的事。家庭滋養了親情、友愛,也是悲劇的根源。吉爾在《POINT
S OF DEPARTURE》寫道,母親曾是她的偶像,她從母親身上學到許
多優秀品質。但是,當母親在感情上長期虐待她後,她意識到母親毫無改進的意願
。吉爾終於下決心離開母親,離開她生長的澳大利亞。否則,吉爾等來的將是自己
生命的結束。

  為什麼人老了,反而不明智?難道這是人生的必然過程?並不是所有的人到年
老,就變得自私、狹隘,不講理。我認識的許多朋友的父母,對子女沒有任何要求
。退休後還照顧孫子孫女,為得讓子女們安心工作,鞠躬盡瘁。也有另一些朋友與
父母有深刻的矛盾。與我談家庭問題的多是女朋友,她們頂頭痛的是與母親的關係
。媽媽嫌女兒不尊重長輩,忘了本。女兒嫌母親控制心大,沒事找事。交談中,我
們曾這樣想:母親的問題是不是時代造成的?她們常說,我們是被犧牲了的一代。
的確,我們年輕時充滿理想的父母輩,經歷了三反五反,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
文革。等退休,中國己變成金錢和商業的社會。他們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享受的
公費醫療正在消失,旁邊的世界卻日新月異。子女們有比自己多得多好得多的機會
。他們一天的薪水頂自己當年一個月的工資。他們吃的穿的戴的都不同,他們的談
吐更不一樣。自己年輕的時代與子女們今天的時光,差了十萬八千里。自己怎麼就
沒趕上個好時代呢?越想越氣,這氣自然就撒在孩子身上。

  沒有一個時代是完美的。所有的時代都有它的弊病。把個人問題歸於生不逢時
,是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因為自己受過苦難,把這苦難轉嫁下一代,一代又一
代,苦難何時結束?我們提醒年輕人“可憐天下父母心”。同時,是不是也應提倡
“可憐天下兒女心”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