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入乡随俗 (zt)
送交者: joe13 2003年02月27日18:00:47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公司里的一位中国同事这几天特别敬业,早到迟走不说,周六竟还主动去办公室加班,真是令人大跌眼镜。一问之下,才知是婆婆来美探亲,互相合不来,为了避免吵架,就躲办公室了。她老公已办成公民,正考虑替她婆婆申请绿卡呢。“婆婆如果长期在我们家待下去,这日子我可真没法过了”,她一脸无奈地说。

  另一位朋友也是从国内来的,嫁了个老美。结婚两年后父母来美探亲,她的洋人先生原以为岳父岳母只是来家小住数日的,怎么也没想到他们这探亲是要探上一年半载的。结果当即翻脸,和太太大吵特吵,吵了个“不亦乐乎”,差点没吵散伙了。

  中国人讲个“孝”字,老美不是不孝,只是方式不同。两代人之间怎么处,各有各的学问。既然在人家的国度过日子,那何不琢磨一下他们的风俗人情、借鉴一下他们的处事艺术呢?

  想起从前在国内过春节,看多了成了家的小俩口,每年为去哪家过年伤透脑筋。尤其是那些跟双方父母都不在一个城市的小家庭,更是一个头两个大,怎么也摆不平。来美以后,虽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家想得心痛,可也暗自庆幸可以免却此类烦忧,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过大年了。难怪一位性喜幽默的朋友将此列为出国八大好处之首。

  其实在美国我们也过年过节,不过基本上过的是洋节。洋人的节日还花样繁多,不信你随便去商店逛逛。美国的商店最能告诉你接下去要过什么节了。你瞧,“万圣节”的面具、南瓜糖还没撒完,“感恩节”的火鸡、“圣诞节”的各色礼品已经摆得琳琅满目了;“情人节”的玫瑰依然鲜活,“复活节”的彩蛋已经上架……至于中国人的节日,小的不说,大的如春节、中秋节,身在海外的我们却也还是一样惦记着的,中秋吃月饼,过年穿了唐装上街看游行的彩车、给小朋友派红包……当然,比起国内过年过节时那份传统的热闹、欢腾劲儿,在这里过中式节日顶多只能算是应个景儿,聊慰思乡之情而已。两者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话又说回来,虽说此间中式节庆的气氛寡淡,可毕竟你也享受了这里四时八节的喜乐,这又是国内的亲友想尝也尝不到的滋味,所以你大可不必哀叹可怜了,不是吗?

  又想到最近几年,每逢选举,号召华裔出来从政的呼声越来越响,这无疑是极具远见的举措。不知你可曾注意到,真正有资格出来参政、议政的都是办了公民的,确切点讲,他们是美国公民,是美籍华裔,如果仅用“华人”来统称之,似乎并不合适。试想,若还只是华人,那么你连选举权都没有,还谈什么从政呢?

  同样地,我们也常常提出要“融入主流社会”。怎么个融法?把英语练熟了,把老美的橄榄球看明白了,是不是就融入人家的主流社会了呢?好象不见得。我以为恐怕只有等你的思维方式、你骨子里的文化气蕴统统都换成美式的,那才有可能真正“融”得“入”吧。

  俗话说,“入境问俗”,“入乡随俗”。不管你是来美国看一看、暂时落一下脚,最后终要归去的,还是你准备在此扎根、活出华裔美国人应有的水准,这两条似乎都还管用。

  曾经听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当时颇不服气。可是看了、听了不少这里的华人圈子的故事,不由气短。搞个活动,先为了谁来当头吵不休,倒把正事给搁一边了。很想进一言 —何不忘了从前争职称、争房子、争先进、争出国、争权位……的习惯,且多学些此地做义工、捐钱捐血、做实事的精神?

  谨记“入乡随俗”,也许能助你把在美的日子过得更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流氓 (ZT)
2002: 摩吻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