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张正隆:《雪白血红》节选(3)
送交者: 白劳 2003年04月06日08:43:45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张正隆:《雪白血红》节选(3)

说明:此书在大陆有很大争议,仅供参考


             第3章  海陆空并进

  9月初,冀热辽军区16分区曾克林、唐凯部两个团,两个支队,约4千7百余人①,
到达沈阳、本溪、南满各地;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三个团、一个支队,约5千人②,
到达山海关、锦州、沈阳一带。

  10月上旬,箫华率山东军区司政供卫等部,约1千余人,到达安东(今丹东);
沙克率冀中31团,约1千5百人,到达锦州地区;万毅率东北挺进纵队,约3千5百人,
到达磐石、海龙、东丰、西丰一带;吕正操率晋西一个小团,约6百人,到达沈阳。

  10下旬,吴克华、彭嘉庆率山东6师和5师两个团,约8千余人,到达营口地区;
杨国夫率山东7师,约6千余人,到达山海关地区,刘其人率6千余人,到达古北口
(第二年2月到东北);刘转连、晏福生率359旅,约3千余人,到达本溪、抚顺地区;
邓克明率冀鲁豫一个团,约1千余人,到达沈阳以西地区;文年生率陕甘警1旅,约
3千余人,到达锦州地区。

  11月上旬,罗荣桓率山东军区直属机关和警卫部队及几个独立营,约4千余人,
到达安东及沈阳地区;山东2师罗华生部,约7千5百人,到达沈阳以西地区。

  11月中旬,山东1师梁兴初部。约7千5百人,到达锦州以西地区;山东田松支队,
约1千人,到达牡丹江地区。

  11月中下旬,黄克诚率新四军3师(包括7旅、8旅、10旅、独立旅和三个特团),
约3万2千人,到达锦州以西地区。

  11月下旬,黄永胜率延安教2旅,约3千余人,到达热河。

  12月初,罗舜初率山东3师及鲁中警3旅,约9千人到达沈阳、鞍山地区。

  抗日军政大学1千人,延安炮兵学校1千余人,先后到达南满地区。

  到达东北的部队,总计为10万7千余人。

  与此同时,中央从冀热辽、延安、晋绥、晋冀鲁豫、晋察冀、山东、华中、华
东、中原等地,抽调2万多党政军干部和各种技术人员,进入东北。其中,中央委员、
候补中央委员20名,政治局委员4名。


               出关第一军

  8月13日,冀热辽区党委和军区党委,在丰润县大王庄召开紧急会议,传达毛泽
东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朱德的七号命令,特别是第二号命令。决定抽调八个
团,一个营,两个支队,约1万3千余人,并2千5百名地方干部,由军区司令员兼政
委李连昌负责,组成“东进工作委员会”和指挥部,挺进东北。先由靠近东北的14、
15、16军分区部队组成第一梯队,于8月下旬,兵分三路,出长城各口闯关东。

  16分区12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刘光涛,骑着小毛驴,到分区所在地抚宁县台
头营镇去开会。

  坐在刘光涛将军家中,望着中等身材,不胖不瘦,儒雅文静,颇有学者风度的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兼黑龙江省军区政委,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他当年骑毛驴时的形
象和神态,脑幕上总是顽固地浮现出那位幽默大师阿凡提和那只小毛驴。从冀东到
关东,那在乡道上颠儿颠儿的小毛驴,从来都是回娘家的新媳妇和赶集的老大大的
坐骑。

  冀东毛驴多。毛驴吃的少,不挑食,能负重,爬山,不爱闹病,不像马那样娇
贵。这正对土八路脾气。当时冀东团以上干部,都配只毛驴。刘光涛在冀东骑了3年
毛驴。

  1938年冀东暴动组建的12团,是16军分区主力,一直在长城内外活动。关里紧
了出关,关外紧了进关,跳来跳去,哪里方便就在哪里出击。日本投降前,12团正
在关外反“集团部落”③。团党委开会,研究把部队集中关里作战。会正开着,警
卫排战士高金诚吵儿巴火跑进来:日本鬼子投降了!大家都冲他瞪眼睛:甚麽鬼子
投降了?发神经!小高说:是区长亲口讲的,说小鬼子投降了,每人慰劳一斤肉。

  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都不知道,他区长知道个甚麽?胡说八道。小高还想争
辩,一想这话确实在理,撅起嘴,不再“胡说八道”了。

  笔老采访百余位老人,谈到听说日本投降了,没一个相信的。第一个反应就是:
哪个据点的鬼子投降了?

  8月25日上午,16军分区团以上干部,骑着在古今中外军队中都堪称一绝的小毛
驴,从各条乡路上颠儿颠儿地去分区开会时,也不知道他们就要闯关东了。

  更不可能知道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不知道他们的主要任
务是进行战略侦察,为中央制定东北战略提供依据。

  除了日本投降,“老大哥”到了关东,其他几乎一无所知。

  5天后,司令员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凯,率领12团、18团、朝鲜支队和临抚昌支队
踏上了关东的土地。

  是夜里从山海关西边的九门口绕过去的。

  月亮又大又圆,给雨后清新的田野,重叠的远山和巨齿似的长城,镀上了一层
温润的银白。快成熟的粗大的玉米棒子和沉甸甸的谷穗,在夜风中轻柔地摩掌着,
隐隐透出庄稼人才能嗅到的馨香,一阵阵撩拨着本是庄稼人的士兵的心。队伍的山
路上拖出10多里,月光下像条灰色河流悄无声息地涌动。偶尔有只夜宿的鸟儿飞走
了,翅膀朴啦啦扇动着,愈发增添了山野的静寂。

  过城豁子时,都觉着有些憋气。

  打了8年,好歹胜利了,去关东还得偷偷摸摸的,可老蒋是正牌,鬼子伪军向人
家投降,不认咱土八路,硬闯又闯不过去,不绕着走,又能怎样?

  上午9点多钟到达前所车站,先头连报告,一队苏军正迎面开来。

  “老大哥”来接咱们了!队伍一下子沸腾了。

  三尺半长,用颜料染得灰不灰、黄不黄、紫不紫的土粗布军装上的泥巳。汗渍
和皱褶,抠了又抠,抻了又抻。同样颜色的军帽,军帽上的瓷质青天白日帽徽,正
了又正,擦了又擦。湿漉漉没了模样的绑腿,几乎全部重打一遍。枪和刺刀更是擦
呀擦呀。怎麽擦也是那些破烂家什,为的是让“老大哥”见出个精神头儿。收拾停
当,部队在路边排成4路纵队,演练呼口号。又抽调20多名司号员组成一支“军乐队”,
站在队列前边。

  来的是支50多人的苏军,分乘5辆汽车,拖着3门炮。

  老远就军号齐呜,口号震天:红军万岁!

  斯大林万岁!

  中苏友好万岁!

  离休前是长春警备区参谋长的高秀成老人,当时是12团2连指导员。

  老人说:8年抗战,部队政治教育没少讲苏联。苏联出兵东北后,好像还发了本
教材,专门进行教育。讲苏联是列宁的故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是支援
我们的“老大哥”。讲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里已经消灭了阶级,
消灭了剥削和压迫。讲中国革命胜利后就要走苏联的道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
明天。大伙儿可爱听了,觉得苏联就像传说中的天堂一样美,一心朴实地和“老大
哥”好。

  在冀东出发前搞动员,说去解放东北兄弟,和“老大哥”会师,大家那个乐呀。
那时候那人心肠热,心眼实。

  过去光听讲,这回真的看到了,原来“老大哥”都是大鼻子,蓝眼睛,头发甚
麽色的都有,还带卷儿。看这是好奇,最眼馋的是那转盘枪和大炮。当兵的就爱这
个。咱一个团才1门82迫击炮,还是主力团。人家这麽几个人就这麽多汽车大炮,怪
不得人家打败希特勒和小日本呢。

  光高兴了,喊了半天曰号,才发现人家没应声。一个个抓着转盘枪,警惕地打
量我们,连车也不下。大家心里犯起嘀咕:这“老大哥”怎麽不热乎,也不下车认
亲呢?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弄不明白我们的身份,怕我们是国民党,甚至是土匪甚
麽的。

  嘀咕是嘀咕,多少年培养起来的感情可是一点儿也不减,到底把“老大哥”的
热乎劲儿也煽起来了,也喊起口号来。就像看不明白人家那军衔一样,他们喊些甚
麽也听不憧。到沈阳又见到些“老大哥”,才寻思出来好像有个“毛泽东乌拉”。

  前所会师,土八路胆气壮了,建议联手攻打山海关。“老大哥”不置可否。再
三交涉,才请示上级,同矣噤合行动。

  在城外一栋房子里和日军谈判,并递交通牒:“中国八路军和苏联两国强大军
队已兵临山海关城下,着派中苏两军代表向驻山海关日军司令官送出通牒,命令驻
山海关的日军和伪满洲国军,接到本通牒后,限于本日下午2时,率部于山海关南火
车站无条件向中苏军队投降。”落款也够气派的:“中国八路军司令官代表,苏联
红军司令官代表。”④。

  苏军代表命令日军打开城门,让红军和八路军进城。日军代表说,山海关归国
军接收,贵军要进城,我得请示。苏军代表说,我们不是占领,是走到头了,要和
城里中国军民联欢。你们立即出城,把枪架好,联欢完了再还你们。日军代表仍说
得请示。苏军代表火了:限你们半小时答覆,不然就不客气了!

  高秀成担任翻译。他曾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过日语,学得半生不熟,又扔4年
多了,只能听出个大概意思。苏军带的翻译是个蒙古人,也是个“二百五”。高秀
成嗑嗑巳巳把日语译成汉语,那蒙古人再接力似地译成俄语。日军代表一个劲儿说
好话,一口一个“贵军”。苏军代表是个有点二杆子味儿的副连长,几句话就一个
“混蛋”。

  时间过了,两国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分3路发起冲击,18团首先突入城内,12团
攻下车站和桥梁厂。日军无心恋战,争相逃命。伪军纷纷投降:我们早就想缴枪了。

  16军分区离开驻地后,一路克樊各庄、海阳、柳门和石门寨,枪声不断。但堪
称战斗的,要算土洋八路攻占山海关。

  攻占山海关,使16军分区闯关东没了后顾之忧,也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扇大门。

  日本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的第二天,
16军分区部队乘坐一列客货混编火车,从山海关到达锦州。

  第二天,12团和朝鲜支队,闯入东北最大城市沈阳。

  一星期后,又相继进入鞍山、辽阳、抚顺、本溪等城市。

  至此,16军分区不仅完成了战略侦察任务,而且为共产党人挺进东北抢夺了先
机之利。

  某军干休休所离休干部标兵,原作训处长吕效荣老人,一提到本溪,话匣子就
打开了。

  山西人讥讽闾锡山这位五台县人:“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

  一口五台话的吕效荣,16岁参加共产党做地下工作,第二年被叛徒出卖被俘。
正赶上木溪煤矿瓦斯大爆炸,死亡2000多劳工。一列闷罐从山西咕咚咕咚到了本木
溪,把他和一些被俘的八路路军和在中条山被俘的国民党官兵,赶进茨沟涛煤矿矿
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把有“危险倾向”的1000多人,编为“特殊工人”
(日本人称为,“直辖夫”)。每顿两个橡子面窝头,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上井
就关进有两层电网的棚子里。大小便要报告,有人看着。睡觉时,麻袋片衣服都给
抱走。一年365天,能动弹就得下井。伤了,病了不能干了,拖去万人坑喂狗。如今,
本溪老人还常念叨:甚麽叫十八层地狱?那“特殊工人”就是十八层地狱中人呀!
那小鬼子才叫歹毒呢!

  日本要投降的迹象,先是监工不打人了,伙食也好了些,还给发衣服鞋子。接
着,一些民愤大的日本人,一些比日本人更可恶的“二鬼子”,都不见了。留下来
的直讨好中国人:日本的快快的不行了,将来你们掌柜的干活,我们苦力的干活。
大家以为鬼子又耍甚麽花样。形势明朗后,都担心鬼子撤退前搞大屠杀,自动组织
起来,准备和鬼子拚命。

  领头的,是个国民党少校贺觉民,新四军一个副团长邢方银,胶东解放区一个
区长陶守崇。8月14日夜,大雨瓢泼,“特殊工人”冲出茨沟,去市里抢了一个军火
库。第二天,暴动工人编成一个大队,贺觉民任大队长,邢方银任副大队长,陶守
崇任政治部主任。

  当他们戴着涂有特殊红色标记的矿灯,同为十八层地狱中人时,从磨洋工到暴
动起义,大家抱成团,同仇敌忾和鬼子斗。当地狱不复存在时,这一切也就不复存
在了。

  收音机收到的都是国民党广播。今天讲熊式辉快来了,明天讲马占山到了,让
保护工厂、矿山,等待国军接收。国民党的人越听越高兴,有的激动得边哭边喊:
咱们的军队来了!他们本来没把共产党放在眼里,人又多,摩拳擦掌想动手。没几
天,本溪纷纷传说中国军队开进了沈阳,他们更加有恃无恐了。一天夜里,突然袭
击,把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5中队的枪缴了。

  形势一触即发。吕效荣所在的清一色是共产党的3中队,荷枪实弹,随时准备应
付不测。这时,派去沈阳的侦察员回来了,说到沈阳的是冀东束八路军。共产党欢
呼雀跃,士气大振。国民党的人一下子全蔫了。

  曾克林派人来改编,把缴5中队枪的特务中队中队长枪毙了。罪名是“破坏国共
合作”。

  吕效荣老人说,暴动成功后,双方都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
了。若不是咱们的人先到了,我们这些人不死无葬身之地,也得垮了,散了,哪还
有后来3纵队8师那个23团呀?

  9月16日,中央在《我东北现况通报》“中,这样写道:

    (一)曾克林部队现已发展二万余人全为新式装备,从山海关到沈阳各城
  均有曾部。曾率四个连到沈阳一星期,即发展成四千人,并收编保安队万余人。

    (二)原在东北做苦工我八路军之俘虏约一、二万人,已组织八路游击队,
  若干股并进入长春。

    (三)国民党员从监狱释出后,甚为活跃,到处成立国民党部。

    (四)在沈阳及各地堆积之各种轻重武器及资材甚多,无人看管随便可以
  看到,曾克林已看守沈阳谷重要工厂及仓庠,据说有枪数十万支大炮数千门几
  弹药布匹粮食无数。武器资材落于民间者甚多。

    (五)扩乒极容易,每一号召有数百人,并有大批伪组织武装均待改编。⑤

    ……

  12月初,东北局给中央的一封电报,谈到进入东北后兵员、装备迅速扩大、发
展时,挺有趣地使用了一个很准确,但通常都带有贬意的名词:“暴发户”。

  冀热辽军区出关时三个分区:1万3千余人,两个月左右就发展到10万余人。这
种发展很难说是正常的和可靠的。这已为历史证明了。

  但是,无论后来发生了甚麽,也无论人们对此说了些甚麽,“八·一五”后的
出关第一军,冀东部队,特别是16军分区部队,功绩却是不朽的。

  那是战略上的成功与不朽。


            “原东北军……”

  就在延安电台广播朱德第二号命令(8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载
朱德的七号命令,并发表消息:《接获总部命令后,我百万雄师纷纷出动,贺龙将
军所部分路进击太原,吕正操等军星夜向东北进发》的同时,精明的共产党人又发
了个内部指示。

  晋绥分局晋察冀分局山东分局:

    本日延安广播总部命令第二号系为对外宣传,抢先取得国内外公开地位而
  发,除李运昌部队外,并非要吕、张、万等部马上开住东北四省,而应依中央
  灰夜指示,动员全军执行当前任务勿懈。唯山东万毅部,应准备侍命出发。

                                中央
                                8.11

  以万毅为司令员的“东北挺进纵队”,是9月24日由山东黄县乐家口码头分批登
船,月底陆续到达东北的。


  42年后笔者采访时,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万毅老人,刚渡过80寿辰。约定
8点到,挤车换车晚几分钟。听到门响和脚步声,已在客厅等候的老人,从椅子上立
起,头微微仰着,向前伸出双手。临走也是如此。

  3年前患青光眼双目失明的老人,1。70米以上身材,穿一件黄色将军呢大衣,
白发秃顶,清雇瞿铄,硬硬朗朗。老人乡音不改,讲话极有条理,张口脸上就露出
笑意。笑得慈祥,笑得温暖,笑得真诚。

  他是大连金县人。用他自己的话讲,“生下来就当了亡国奴”。那时大连叫“
关东州”,是日本的附属地,学校上算术课都用日语。15岁到奉天(沈阳),见到
“张大帅”的奉军。“中国也有兵?”后来就不觉奇了,他也当了“中国兵”。

  1938年春,东北军57军627团团长万毅,率军在连云港抗击日军登陆,血染征衣,
歼敌百余。同年秋,627团团长万毅,率部在合肥佯攻守敌,烧了日军机场,毁敌机
9架。1939年初,667团团长万毅,率部破袭津浦路,生俘日军少将原山方雄,同年秋,
333旅旅长万毅,率部袭击鲁东南大店,亲临山头指挥,歼灭日军两个中队。
一些日伪军据点中流传一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

  可在生养他的黑土地上,骁勇善战的热血男儿,却无用武之地。

  “九·一八”事变时,他是105师卫队营长。事变前一天,上级命令部队从市内
开到郊区,说是演习,“打野外”。当晚在新民上火车快进关了,才听说日军炮轰
北大营。官兵扼腕顿足,痛哭流涕,要求打回沈阳去。长官不同意。大家说,那就
在长城上决一死战。长官说立即进关,这是蒋委员长的命令。

  老人说:那14年,我最听不得的一支歌,就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国土沦丧,百姓背并离乡,军人拿着枪是干甚麽的?那时候,我们这些扛着枪
的流浪汉,真想把乡音改了。丢人哪!却硬是不改!不是不是男子汉硬充男子汉,
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耻辱,不要忘了根和家,要打回老家去,最听不得的歌,
唱得最多最响——用心唱,用血唱,用生命去唱!

  接到中央要我部“准备待命出发”命令后,那种心情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从
那时起到东北解放,我们这些人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同样做为共产党员和军人,
无论能力大小,我们应该出更多的力,流更多的血。因为我们是黑土地养大的。

  9月2日,“东北挺进纵队”分别从胶县、诸城。博山等地出发,20多天后到达
乐家口。

  “东北挺进纵队有两个支队。1支队即万毅任支队长的滨海支队。2支队是临出
发前,由鲁中、滨海、胶东三个军区各抽一个营组建的。全纵队3千5百人,东北人
不到30人,全是营以上干部。另一支挺进东北的”原东北军“由吕正操率领的一个
小团6百人中,东北人不到10人。9月24日上午挺进纵队首批部队一个连,由万毅率
领,乘只汽艇,一路搜索前进,第二天上午到达兴城钓鱼台。上岸后,尖兵班与驻
守当地的冀东部队发生误会,不打不相识地打了几枪。


              “接收武器”

  自有“闯关东”一说后,豪爽、强悍、富于开拓精神的山东人,就是世代川流
不息的闯关东大军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方面军。这不仅因为山东人多地少,土地占有
极不合理,还因为山东与东北毗邻。特别是海路,逢上顺风,一昼夜就到了。笔者
家乡一些老人,至今仍固执地称山东人为“海南人”——从大海南边来的人。

  “八·一五”后闯关东的共产党军队,一半多来自山东。


“打败日本好回家”

  战斗英雄、某军原副军长瞿文清家楼后,有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菜地。葱,蒜
,茄子,辣椒,芸豆,大头菜,西红柿,7月辽西大地上生长的一切蔬菜,这里几乎
都能见到,绿油油长势喜人。敲门进去,老人正在地里拔草,那模样神态,就像母
亲抚侍婴儿。

  他父亲是煤矿工人,他自己也从未在地垅沟里刨过食。土改时,工作队和农会
却给他家画为雇农。其实这也不无道理,上海。沈阳那隐蔽战略、战役、战斗企图
,对行军路线、目的严格保密,这是一般军事常识。

  这里还有一个更广阔的政治背景。

  9月2日,中央在给各中央局的电报中说:“因各地动员干部和部队去东北,规
模很大,传播很广,容易暴露企图,刺激国民党美英与我不利,望各地告诉所有前
进部队和干部不要声张,少说多做,住意隐蔽,切实完成任务。”

  还有一个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

  出关时是班长,进关时是指导员的瞿文清老人说:战争年代,管理教育的一个
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巩固部队。战争是需要士兵进行的,没
有兵怎麽打仗?拿破仑若没有士兵,还不如阿尔卑斯山的一块石头。

  那时当干部,特别是当连长、指导员的,平时最操心,最头痛,压力最大的,
就是怕出逃兵。防止逃亡,要发动群众,主要是帮助教育重点人。党员,正副班长,
战斗小组长,一般都有个“巩固对象”。站岗,值勤,出公差,都在一起,睡觉也
挨着,醒了摸一把。“巩固对象”要上厕所,“我也来尿了”,马上跟去。有的就
说:你别跟着了,我不能跑。谁不高兴了,谁发牢骚了,谁想家了,都是“思想苗
头”,要随时掌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一仗下来,特别是打了败仗,更要瞪
大眼睛。

  “八·一五”后逃亡比较多的时期,一是闯关东,二是四平保卫战后,三是东
北解放后进关。逃亡原因,一是苦,二是死,三是离不开家。那年头不打仗的时候
像节假日一样少,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怕苦怕死就想家,家里再苦没有死的威胁。
一些打仗很勇敢的人也开小差,就是舍不得离乡离土。中国农民的传统心理是看家
守业。过去闯关东是无路可走,逼上粱山。抗战打了8年,好歹胜利了,活过来了,
能过安稳日子了,谁还爱离开家?

  一般地说,行军打仗路过谁家,谁就成了“巩固对象”。

  同样意思的话,大多数老人都谈过。

  大都是宿营后趁机跑掉的。每到一地,除正常岗哨外,还在村外放几处暗哨。
有的怕自己睡得死醒不来,用根绳悄悄把自己和“巩固对象”拴在一起,一动就拉
醒了。逼急眼了,有的甚至用鬼子对付劳工的办法,晚上睡觉把裤子都收到连部去。
据说,有的还把手榴弹弦接得老长,像绊马索一样横拉在路口上。一响就报警了。

  山东闯关东部队,除去1938年秋由晋西进入鲁南的115师343旅,和以后陆续调
派的少数干部,士兵和、以下干部基木都是本地人。每次动员参军,都有这样的话:
不离乡不离土的,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嘛。“子弟兵”三个字的贴切和生动性,是一
点也不含糊的。

  过去,日本人常到山东招劳工,连抓带骗,当场给40块大洋,我们就针锋相对
宣传日本人如何压榨劳工,“下关东就是跳火坑”,去的人都死了。又讲关东多苦,
多麽冷,冰天雪地冻掉鼻子耳朵。

  现在要离乡离土闯关东了,就宣传关东多麽好,地大物博,小日本苦心经营14
年,工业发达,大城市多,铁路多,楼房多,“楼上搂下,电灯电话”。

  据说,新四军3师闯关东路过临沂时,军长陈毅接见3师、以上干部,讲了这样
一段话:我离开延安时,毛主席让我告诉你们,你们要到一个好地方去。那个地方
是个花花世界,有电灯,有楼房,出金子,出银子,那是个甚麽地方呢,毛主席没
告诉我,我也没法告诉你们(哈哈大笑)……

  对于闯关东路上可能发生的逃亡,山东军区和东北局是有比较充份考虑的。

  9月25日,还在闯关东路上的林彪,和箫劲光一道发出一封电报。

罗黎萧⑥并军委请转新四军:
    在中央新战略方针下,十余万大军进行北大(原文如此。似应为“进军北
  上”——笔者),希转移时,防止逃亡,应视为一个重大问题,提议各部须为
  此召集会议,要真实研究动员的内容,与方式,及各种具体的保证方法,并互
  相通报,交换经验。动员方式不可仅限于首长讲话,而要开班、排小会,使战
  士人员讲话,通过自觉与互相动员,内容可勿在报上发表,但内部可以说明北
  上目的,在加强装备保卫抗战果实,取得保卫家乡的更好工具,及为了发动与
  解放北面群众,此种说法是否有碍秘密,请中央指示。

                                林萧
                               二十五日

(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ZT:爱情物理学简史
2002: 不忠与本份 (by 渡边淳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