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胡適思想與我們(ZT)
送交者: Isadora 2003年08月21日16:54:44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首先,胡適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和個人主義者信仰自由和個人價值。他針對“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的論調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他甚至欣賞易卜生說過的,“個人絕無做國民的需要,不但如此,國家簡直是個人的大害”和“加入政黨是一件下流的事。”胡適強調個人必須有自由意志,自由選擇和個人負責任的態度。明顯有英美自由主義和其美國經歷的影響。

第二,胡適是一個實驗主義,經驗主義者。他受了實證主義科學和杜威實驗主義影響,拒絕用一個涵蓋一切的主義來解決社會危機,反對糾纏抽象的意識形態而主張依賴經驗和常識,逐個解決具體問題,做“切實的工作。” 他引用杜威的話說, “經驗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應付環境。”他概括杜威的思想說,“凡試驗不出什麼效果的觀念,不能算是真知識” “處處拿一個學說或制度所發生的結果來評判它的價值,所以最厲害。” 但是,胡適的思想如果推到極端,就成為一種自我束縛,不願接受任何超越經驗的理想主義,也沒有更高遠的精神追求。胡適提出的五鬼亂中華則顯得膚淺,因為他將社會弊病的實質忽略而列舉了一些現象當作問題的實質。

第三,文化上胡適是一個激進和堅定的反傳統主義者。堅持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主要指英美) 相比處於劣勢,必須向西方學習。他說,我們不能坐在舢板船上自誇精神文明,而嘲笑五萬噸大氣船是物質文明。因為“器物越完備複雜,精神的因子越多。” 他認為中國民族生存的出路就是要認錯。反對以復興儒學來凝聚民族精神,應付外來危機。中國的文學在胡適看來缺少結構嚴謹的長篇小說,長詩,有抒情詩但缺少敘事詩。他說,從柏拉圖,吉本,到培根,蒙田,西方文學的方法,比我們的文學,實在完備得多,高明得多。另外他認為中國文學最缺少悲劇觀念。悲劇“能發生各種思力深沉,意味深長,感人最烈,發人猛省的文學。” 而中國人虛假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決不能引人徹底地覺悟,決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

第四,胡適在政治上是保守的。由於對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迷戀。胡適對革命抱有懷疑的態度。他說, 實驗主義只承認那一點一滴做到的進步。又說,調和是社會的一種天然趨勢。另外,胡適深受嚴復所傳播的進化論思想影響,認為社會進步如同生物機體一樣,只能循序漸進,不可能跳躍式前進,不可能走捷徑。即便革命也是歷經幾代演進的結果。胡適還十分警惕假革命之名行惡的現象。

胡適談西方知識分子的部分給人以很多啟發。他在談業餘生活的文章中說,約翰司徒亞特密爾一生都作東印度公司的秘書,斯賓塞是一個測量工程師。就是說,這些知識分子,(還可以包括專利局職員愛因斯坦),都擁有足以謀生的一技之長卻又不被職業束縛,可以在業餘時間進行獨立的具有重要價值的研究。其社會經濟地位的獨立和思想的獨立都不是被科舉和仕途嚴格限制的中國仕人可以比擬。蘇格拉底在臨刑前還在和學生對話,甚至告訴學生毒藥的毒性到那裡了。這種精神上的自尊和自信令人想起走向十字架的耶穌基督的坦然,一直延續到俄國十二月黨人,這好象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缺少的。

如果上述胡適思想的幾個方面並不相互矛盾,而是有一些內在聯繫,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印象,一個在哲學上傾向自由主義和經驗主義的人往往也會在政治上和行動上選擇保守主義,而政治上的保守主義並不影響他在文化持激烈的批判態度。在當代,王小波好象正是這樣一個人。值得注意的是,王小波和胡適都有在美國留學的經歷。今天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是否也類似的兼具思想的自由主義,文化上的反傳統,和政治上追求漸進的保守主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璩美鳳光碟解說詞
2002: 在留學與幸福間劃上不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