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北京摇滚、商业、小资 (ZT)
送交者: 蓝点 2002年01月31日16:25:45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作者:蓝昕美   发表时间:2002年1月23日 11:20

--------------------------------------------------------------------------------


从那个开始:平路的那张脸开始,突然产生一种不信任感,突来的眩晕。

耿乐、舒琪、吴彦祖,加上导演--张婉婷,去演绎北京的摇滚现状。


在北京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里,聚集着一拨搞摇滚的人,我知道,在不久远的将来,这儿可能会消逝的,在那个时候,也许会有已经混出名堂来的乐队牛B的人,站在村口的桥上,说:“当年老子在这混的时候……”


我并不懂摇滚,我只是觉得,这片子,讲的不是那么回事情。


许多年轻人在选择摇滚的同时,选择的也是贫穷、混乱、无序的生活状态,当然,所指的不是商业的摇滚乐队,那个臭屁的音像公司老板的话还是正确的,摇滚乐队在外面看着都反叛,在家里可听话了,这点,我信。他们无奈的听话。


我同意摇滚是种精神、是种思想,所有精神和思想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荆棘,凤凰涅磐和耶苏的再生都是经历了浴火的洗礼。


中国摇滚的生和死,可能就盘在北京西北部的这个小村落里了,当地的农民可能计算的只是房租和收成,不会知道,他们付出的和某种一部分人看起来事关重大的事业有什么关联,反正中国摇滚的命运不会和音像公司有什么关系的。


《北京乐与路》的原名好像是《北京乐与怒》,我更喜欢些原来的名字。

北京摇滚村落必须和一定需要有些影像来记述,否则,这段历史只会有文字和音乐的记载,太可惜了,我所期盼的,是部像《The Door》这样手法记述北京摇滚,而不是女性化的、商业的,小资的摇滚,摇滚的精神本质也不该允许这样对摇滚的剪贴。


我想,站在香港的角度去看,可能会这样“啊,这就是中国的摇滚。嗯。”那个“嗯”是该带有肯定色彩的。


中国摇滚在哪儿呢?是在大棚里吗?可能吧,所以出了名所谓摇滚歌手和西北风和乡村有着密切的联系。

摇滚究竟该是本吵闹的乐章呢,还是部安静的哲学呢?都可以的。

张婉婷对大棚的解释也是表面的,在吴文光的《人在江湖》折磨了我两个多小时忍耐不下去之后的逃离逸夫,我对大棚的认识和洗礼不是张导的认识了。老板和歌手的关系、摇滚歌手是否会去大棚这样的问题,最后我只好这么想,香港人不知道大棚,新奇的、东西总是会比较好吸引人的。


耿乐、舒琪、吴彦祖之间那点点的三角关系,变成最滥的一个情节,其实完全可以让吴成为一切的旁观者,为什么要让他和舒琪的爱情要在影片里出现呢?还有那个更糟糕的另外一个结局。最可怕的还是不知道为了票房还是为了什么的,张导用了舒琪,舒琪那一口国语的说自己是个安徽小姑娘的时候,我所做的,就是把片子倒了回去,再听一遍,是不是听错了。


当然,应该有吴彦祖爱上舒琪的情节,都是香港演员,他们不相爱还能怎么办呢?

最后的吴彦祖终于放手舒琪,这个情节又算什么呢?嗯,本少爷北京一游的一点点缀。有点淡淡的惆怅,比较适合小资情绪。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有港方投资,真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