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六月同題“盼” - 近體詩、詞賞析(上) [續 1]
送交者: 東籬把酒 2006年06月20日15:45:45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三、詞(詞牌“踏莎行”、“念奴嬌”為主)


踏莎行 (六月同題)
送交者: 迦砦 2006年6月03日01:48:13

月下丁香,風前豆蔻,暗香柔永浮紅袖。天河漸轉對無言,溫存不覺更殘漏。
幽夢頻新,纖情依舊,伊人在水堪昏晝。歸期漫遠淚迷歌,柳楊煙里人空瘦。

評:迦兄好詞!任何人都能讀懂這首詞,但又忍不住驚嘆、欣賞其柔美。為什麼呢?因為真情、美感盡漂浮在自然流暢的詞句中!迦兄不愧有敦厚的唐詩基礎和精湛的語言技巧。情真意篤,意境美好、開闊,風格婉約,又讓我想起秦少游的婉麗深情辭令。

上闕,詩人回憶花下月前,風前豆蔻的別前幽會。豆蔻乎?少女也,境人合一。花香,而紅衣姑娘情更柔。接着一轉,寫到時間過得很快,夜深了,銀河耿耿,星斗闌干,可這對戀人依依難捨,寫得情景交融。下闕,寫如今詩人離開了戀人,夢裡常常有戀人的影子,舊情依然。想到對方一人,可堪黃昏、黑夜的孤獨?想到回去見戀人的日子很遙遠,詩人感到空空如也,不禁潸然,唉!“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結句“柳楊煙里人空瘦”棒極了!十分切“盼”題。語境渾然天成,實大家境界。

小辭令適合表達簡單卻細膩的生活片段,如相思。這首詞寫得自然,雋永不着痕跡。體現了詩人真實的情懷和高超的藝術技巧。硬要我雞蛋裡挑骨頭,唯這句“歸期漫遠淚迷歌”可以推敲。總之,詞寫得非常好!詞都該這麼寫!

====================================================

虞美人 ∙ 悠悠舊事(六月同題)
送交者: 雲中劍 2006年6月03日02:13:59

春秋往複流年改,國痛今猶在。悠悠舊事欲隨風,無奈泣歌長盪憶難窮。
自初立志爭民主,已上崎嶇路。茫茫黑夜又何愁,誓讓九州父老有自由。

評:劍兄寫得是流暢、自然。本詞主要是抒懷,“盼”字未見卻暗含於詞中。虞美人雖是短辭令,上、下片都要仄韻起再換平韻。讀後主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即知。本詞換韻換得自然、老練。

結句可斟酌,避免口號化。劍兄是直抒胸懷,如能含蓄些更好。按我帖出的詞譜,“誓讓九州父老有自由”有兩字出格:父、自。當然這是小問題,寫詞可以放鬆些。

====================================================

踏莎行 (六月同題)
送交者: 心如歌 2006年6月04日11:09:24

六月黃昏,斜陽若幔,輕風細語心依戀。舊人已去心暗然,樓中空寂輕聲嘆。
揮手無言,淚眼相看,何時相聚舊庭院。歡歡喜喜話從前,風雨同舟愛相伴。

評:讀完如歌兄的“踏莎行”,覺得寫得真切、纏綿。上闕前二句點明時間、氛圍:暮日奄奄,為憂傷情調打下基礎。“輕風細語心依戀”,個性好句。象是寫景,實是寫依戀故人的溫和言語,有如輕風徐徐。這在“舊人已去心暗然”句得驗證。“樓中空寂輕聲嘆。”寫詩人自己,更加重那份傷懷。下闕回憶相別時的情形,後三句抒發感情。

從技巧上講,可以再凝練些。有些句子過於平直,可能是“歡歡喜喜”、“風雨同舟”這兩句搗的鬼。詞中,尤其是小辭令,儘量避免成語或約定俗成語,要用些“詩眼”(亮)字表達感情的波瀾起伏。從這個角度講,上闕寫得比下闕好。

讀宋人《踏莎行〉》,上下片前兩句四字句皆對偶(也許有個別例外)。如能做到上下片前兩句對偶更佳。斜陽 改為“ 暮曛”或“斜輝”,當否 ?

此詞合韻律。但幾處出格句 (按我貼出的詞譜格式):

· 舊人已去心暗然 - 心、暗
· 淚眼相看 - 眼
· 何時相聚舊庭院 - 舊
· 風雨同舟愛相伴 - 雨、舟、愛

====================================================

踏莎行 • 漱玉泉/李清照故居 (六月同題)
送交者: 心如歌 2006年6月07日12:55:43

紗枕還涼,軒窗依舊,滿園寂寞獨消受。黃昏把酒案香盈,情絲繾綣吟詩就。
漱玉清純,翠竹清秀,一池春水輕風皺。斜陽芳草斷人腸,一懷愁緒伊人瘦。

評:這首詞寫李清照故居,也寫到清照她本人,以及作者心中的感受。詞風婉約、華麗,詞句流暢、高雅。但是,詞中意象是作者的間接體會而得,故想象居多(或是從清照詞中得意境),意境(此指詞人心中情懷)缺乏較強的真實性。從技巧上講,比上一首寫得好,尤其是上闕。然而,下闕意象有堆砌之感。

上闕“紗枕還涼”,“黃昏把酒案香盈”(“暗香”還是“案香”?都可以。)由清照詞“醉花陰•重九”中幾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演化而來。南唐馮延已<<謁金門•春閨>>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原句如絮浮水、寓情於境,不露痕跡,此詞下闕中“一池春水輕風皺”由此演化而來。讀秦觀的詞,中有“東風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畫堂春),“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虞美人)。下闕“斜陽芳草斷人腸,一懷愁緒伊人瘦。”盡取秦觀風範。然而,寫詞時不宜引用名句、字太多,否則成文字遊戲。

出格字:(按我帖的詞譜):

· 滿園寂寞獨消受 - 獨
· 翠竹清秀 - 竹

下闕“清”字重複。“人”重複。“一”重複。

====================================================

踏莎行∙六月情(六月同題)
送交者: 心蓮 2006年6月05日20:45:21

昨日今天,時空貫穿,碧水依舊戀青山。春去夏來季相連,百花園中顯清艷。
伸手不見,四目相看,遙寄真情心相連。來日方長情無限,藍天碧海愛相伴。

評:詞風委婉。上闕以“議”開場,再以景、議、景交錯寄情於詞句中,渲染作者的思戀真情。下闕幻想兩人遙遙相望,卻無法看到對方,互相思念之情溢於詞句。最後一句以“象”(既是景,也是作者自己) 和比喻作結,詞盡意盡。

這首詞格律需要推敲,但對心蓮講,這是次要的。主要是看您有沒有把想說的話以詩詞含蓄、美好、淡雅的形式表達出來?我覺得您被格律捆住了,這對初學填詞的人是正常的。心蓮君首次填詞寫長短句,自然會感到磕磕絆絆的。心蓮擅長寫自由體詩歌,這也反映在這首詞,即較散文化、較直白。如“伸手不見”句,可用更形象、含蓄的表達方式。類似“來日方長”的成語不宜用在詞裡。“散、白”是開始寫古詞必須邁出的一步。您已經邁出第一步,可喜可賀!只要您堅持寫,不出兩月,一定能寫出好詞來。可以從小辭令(如夢令、長相思等)寫起。

====================================================

水調歌頭【六月同題】
送交者: SolarBear 2006年6月06日06:38:12

暮日盡江水,春晚向垂楊。但求醉臥家院,今夕莫言商。晝有公文壓案,夜有留言不斷,終竟為誰忙?何苦計成敗,人世本無常。

棄本志,學作賈,夢鴛鴦。未圓一事、還念心史暗神傷。雖至窮途末路,幸得耶穌看顧,引我識真光。千里共團契, 同贊聖羔羊。

評:陽熊弟坦言,不是寫自己。這從上闕看出,是寫一做生意之忙人,哪是陽熊弟呢?詞以暮日、江水、晚春、垂楊景色開始,描述詞中主角多麼盼望在家裡歇一宿,不被公事所擾啊!無奈“晝有公文壓案,夜有留言不斷”(白描),自己也不知為什麼忙!生意做不好,煩惱不斷,“人世本無常”啊。上闕有景、事和議論,寫得很好。

下闕轉為敘事,略有回憶。想當年放棄專業,轉為商,一直夢想找一個心上人(此處倒是象在寫陽熊弟自己呢!)。到如今始終未遇知心人,常常傷心、失望。然後一轉,寫到詞中主角認識了神,得到神的恩惠,從絕望中看到光明(這裡“真光”指耶穌),在團契里兄弟姐妹們共同讚美神,格調由低沉轉向喜樂。

全詞講了一個故事,上、下闕均有“盼”意出現,是為六月同題矣!詞的意境真切(雖是間接的)、有起伏,格調樸實,語言流暢、自然、老練,顯示作者的文字功底。因是長詞,若能多些議、抒情,則更佳!“暮日盡江水”似乎不太通吧?“暮日沉江水”順些。可以在原意境上再練練字,再把詞寫凝練些。

====================================================

踏莎行 (六月同題)
送交者: 胖墩 2006年6月06日09:33:58

天外浮雲,堂前睡柳,清明總在春分後。離愁別恨古今同,無非於我重消受 。
綠鬢紅裙,錦心繡口,風流莫道長相守。山盟海誓夢中空,心藏何處君知否?

評:胖兄好詞!全詞風格婉柔,語言雋麗、自然如行雲流水,與詞的內容(離愁別恨)完全相容。

詞以寫景開始,“天外浮雲,堂前睡柳”,如宋人寫法(對偶),將詞人的迷惘揉入景致。接下來是抒懷,寫得敦厚:悲而不傷,還挺瀟灑的一句“無非於我重消受”。

下闕前兩句對偶以描寫詞人的戀人(綠鬢紅裙:現在的女孩誰不染髮?:)和詞人自己開始(錦心繡口:詞人自己是“胸藏錦繡文、筆掃龍蛇字”的才子麼;當然,也可以說“錦心繡口”是那位紅裙女孩,朦朧點好些),佳人才子,自然風流。接着抒情,以問結句,詞盡而意未盡,如撞銅鐘,餘音裊裊,回味無窮。硬要我挑骨頭,“清明總在春分後”可以推敲!

====================================================

踏莎行∙高考歸來 (六月同題)
送交者: 餘閒居士 2006年6月06日20:43:41

落日沉丹,碧禾浪拂,歡聲笑語輕車越。涼風一路送荷香,蛙鳴暮色聲聲悅。
高考歸來,壯懷激烈,書山絕頂攀登捷。蟾宮折桂敢爭雄,凝眸笑詠中庭月。

評:詞風屬“實景”、自然。上闕敘事,回憶高考歸來時,斜輝脈脈風悠悠,莊稼綠浪翻,大家坐在車上有說有笑。“涼風一路送荷香,蛙鳴暮色聲聲悅。”屬本詞佳句,情景交融,很親切、真實,充滿生活氣息。

下闕抒懷,表達盼望考上大學,勇攀書山巔峰之志。“蟾宮折桂”一典用得好,這裡比喻考上大學。典故:人們常用“廣寒宮中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傑出的人才,這也是蟾宮折桂的由來。唐代中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大意說“中進士先讓我得到,你名列第三也令人驚慕。”

昔人詠月句:"未離海底千山暗,行到中庭萬國明",“凝眸笑詠中庭月”句中詞人將自己融入景物以“象”結句,暗示詞人一份對“萬國明”,即國家崛起的盼望,十分美妙。
“高考歸來”似乎重複上片之意。“壯懷激烈”一句出自岳飛“滿江紅”一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本人覺得用在此處力度似乎稍稍太大。也總覺得下闕三、四兩句似乎有些“擠”,我也說不出所以然。如能再改改下闕前三句,則錦上添花。又:上、下闋一、二句要對仗。

附修改稿:踏莎行•高考歸來 (六月同題)
送交者: 餘閒居士 2006年6月08日19:25:23

紅日山吞,碧禾浪拂。歡聲笑語輕車越。涼風一路送荷香,蛙鳴暮色聲聲悅。
學子從容,壯懷激烈。書山翰海錚錚骨。蟾宮折桂敢爭雄,凝眸笑詠中庭月。

評:修改稿注意到上、下片前二句對偶的要求。

====================================================

踏莎行 (六月同題)
送交者: SANDANREN 2006年6月06日12:57:22

少年風流,中年多憂,耄耋將至添閒愁。春去秋來事不休,片語怎解去復留。
明月梢頭,繁星垂柳,夜半把酒思悠悠。思罷無言倦倚樓,詩酒相伴更何求?

評:這首詞的意境很好。詞以“議”為主,詞風“沖淡”,也很瀟灑。詞句當是信手拈來。

上片大意是說詞人少年時風流倜當,中年開始憂慮增多,如今快八、九十歲了,仍然是閒愁不斷。歲月悠悠,一言難盡啊!下片寫到詞人夜裡斟酒對明月、繁星,意境很美。結句“詩酒相伴更何求?”點明此乃詞人所盼矣,表達了詞人清心寡欲的情懷。全詞一氣呵成,表明詞人心中追求清淡的境界,完成寫詞抒懷的目的。

耄耋(mao die)兩字較僻(指八、九十歲年齡),詞句多處出律、出格。若散兄再改改,使之合律、合格達標,則是首“踏莎行”好詞。

附:踏莎行•無由(改稿)
送交者: SANDANREN 2006年6月15日16:59:54

朝慕風流,暮懷錦繡,中年憂困思脫扣。人生滋味苦熬稠,曲直片言怎解透?
傍晚風清,夜深月瘦,望星倚柳詩魂走。瑤池徑向索瓊漿,再求題盼詞一首。

====================================================

踏莎行 • 閒舟唱晚 (六月同題)
送交者: 三字經 2006年6月07日11:10:58

壯士悲歌,伊人遠渡,凌波逐水知何處? 風清浪涌戲船舷,聲輕流轉飛花露。
斜日藍蒼,殘雲白鷺,霄天展翅人間顧。多情詠志話闌姍,閒舟唱晚光陰度。

評:三老這首詞寫得瀟灑、流暢和雅致。蓋三老在船上閒釣時,突然想起古人南浦痛別時,靈感頓通,揮毫而成也!

上片以敘事開始,寫一男子與心愛之人作別,其戀人登船遠行。“凌波逐水知何處?”屬妙句,借“凌波”二字(已在評海外客七律中解釋過其含義)得飄渺、空靈意境,既寫水,亦寫美人,一箭雙鵰。後兩句也寫得很雋秀,但語氣與傷別不相容(情景不交融),倒是象寫三老釣魚的心情呢。

下片前三句寫景寄情,大意是詞人想如白鷺一樣飛天遨遊天涯海角,自然也就可以飛到心愛人的身邊(隨着上闕意境延展)。後二句以詞人自己融入“漁舟唱晚”的美景之“象”結尾,表達多情而無可奈何的心情: 時光空在閒里、船中度過。結句扣題。

覺得需要推敲的是意境的貫通一氣。如果扣題“閒舟唱晚”的話,需要“閒”調,則可重寫“壯士悲歌,伊人遠渡”二句,莫如以此二句寫寫自己吧,或是景物吧。

又:下片“霄”、“天”重複。“多情詠志話闌姍”一句可推敲。‘姍’系‘珊’之別字?

附修改完稿:踏莎行 • 凌波遠渡
送交者: 三字經 2006年6月10日06:27:03

柳岸悲歌,伊人遠渡,凌波逐水知何處?風清浪涌月隨船,聲微流轉花飛露。
斜日丹霞,晚風白鷺,雲霄展翅闌珊顧。浮塵深處隱輕身,迷津渺渺光陰度。

====================================================

踏莎行 • 祖孫同樂(六月同題戲作)
送交者: 遠方客 2006年6月08日18:15:35

樂樂調皮,琳琳乖巧,時時處處身邊繞。唱歌跳舞小園中,推車欲剪青青草。
剛學雞鳴,又裝狗叫,孫騎老馬哈哈笑。鞦韆飛盪比誰高,爺拍雙手連呼好!

評:因是戲作,全詞的風格是詼諧、白描,很接近真實生活。遠方客來美探親,與兒女、孫輩共享天倫之樂的輕快心情溢於詞句矣!

詞主要是敘事:上闕寫到,樂樂、琳琳是詞人的孫子、孫女,天天圍着爺爺轉,活潑可愛形像見於字裡行間。下闕詞人的“象”融入詞裡,富於真情、生活氣息,末句暗含爺爺盼孫子、孫女快快長大、長高的願望。應該說這首詞是遠方客的“即興創新”作品,無矯揉造作,無任何斧跡,詞句流暢、形像、抒情而又完全符合“踏莎行”的技術要求。唯一不足是藝術上的處理不夠,所謂詩詞的“月痕水影、變幻無定”的形、意、神的提升和渾然天成:從具體的“形”提高到“神”這一層次還作得不夠,所以詞味不夠而打油氣盛。因是“戲作”,未嘗不可。

====================================================

踏莎行 (六月同題)
送交者: 一小滴水 2006年6月08日01:31:22

月影珠簾,花聽更漏,相思夜夜人清瘦。朱唇難啟斷柔腸,滴滴芳淚紅紅豆。
喜獲知音,欣揮青袖,心醉舞起詩不夠。風平浪靜憶行程,柔情原在真情後。

評:好詞!小詞寫得有聲有色、典雅,屬婉約風格。

上闕以景起句,寫滴水君(權且認為是寫詞人吧!)在風花雪月之夜,於繡簾後寂靜處思念意中之人。月影、花、更漏等聊聊幾字既交代場景,也為詞增添聲色。“朱唇難啟斷柔腸,滴滴芳淚紅紅豆”更是把主人公描寫得活靈活現,好一個多情女子!

下闕一轉,寫到多情女子如今“喜獲知音”,以揮袖、起舞動作表達快樂、興奮的情懷,與上闕有鮮明對比。末二句又一轉,以“議”結束,寫出興奮之餘,再回憶愛情的旅途,發現柔情是不可矯揉造作的,詞盡意也盡,收句自然。詞句有景、有情,寓情於景,以景抒情,意境起伏自然、貫通。

總之,詞句自然流暢、格調柔美而恰到好處。總之,詞句自然流暢、格調柔美而恰到好處。一滴水君詞根很厚實呢!

幾個微小的不足之處,依宋人之習慣,上、下兩片前二句最好用對偶。此詞上片前二句“月影珠簾,花聽更漏”雖寫得好,但未對好。下片前二句對得勉強(“形”對而字不對,寬對也!)。另外,“滴滴芳淚紅紅豆”的第二“滴”字出格,似乎疊字此處太多。“心醉舞起詩不夠”的“醉”、“不”出格,這句的“詩不夠”三字似乎還可以練練。最後,可以避免“風平浪靜”之類成語。

====================================================

踏莎行 • 夢境 (六月同題)
送交者: 些許 2006年6月09日19:18:23

夢境如真,真實如夢,夢與非夢猶自怔。惱人滋味勢難驅,眉頭心上交相病。
病榻苦飲,站台甜吻,依稀夢裡似曾隱。匆匆猶恨輕離別,離別竟自此一瞬。

評:些許兄一定是初學填詞。我要是批評太多,對不起!先不說格律,談談意境。此詞立意是寫夢境,自然應是虛虛實實了。夢是潛意識在腦子裡的衍射,一部分夢境當是真人、真事錯落在三維以外的時空,在詞裡可以實寫;另一部分夢境當是虛無縹緲的意象(如在夢裡“飛”、“翻”等在現實中無法兌現的動作,以及其它朦朧景致),應虛寫。虛實相間,意境跳躍,方才象是在夢裡。當然,寫夢境要有目的、要抒懷、要用時空錯落法將意境鋪開。李清照在她的<<漁家傲>>里寫她的夢,寫得十分好,建議一讀。姑且不說清照夢境的真實性,因為“景(夢境)”總是要有選擇性地為“情”服務的,而不是機械地記流水帳。

這首詞意境太散、太直,扣題也不好。為什麼?上闕全是議論,頭三句幾乎是口水話,而後二句簡直與夢無關,沒有夢境的描述、渲染,詞句干、直,意境無色、無起伏。我想,詞人本欲表明夢與現實若即若離的關係,但未能如願。下闕開始描述二人別離場景,但描寫力度不夠,匆匆兩筆,又接着再“議”。詞句沒有感情色彩,本應是寓情於景的,卻成了白描加議論。

另外,未押韻句子有:“真實如夢/夢與非夢猶自怔/眉頭心上交相病”;此外詞句多處出格。有些句子不通。如“眉頭心上交相病”,有些句子太口語化,如“真實如夢”、“站台甜吻”。建議填詞前先在將意境布局,然後在遣詞、造句上下點功夫(字句需凝練),最後再考慮格律。

====================================================

沁園春•夏 (六月同題)
送交者: 心蓮 2006年6月12日12:21:53

南國風光,綠水青山,鳥語花香。觀天海一色,雲海蒼茫;沙灘白浪,椰樹岩礁。藍鯨傲遊,海燕飛鴻,萬物海天競自由。由衷嘆,天堂落此地,美好人間。

海天景色多嬌,引詩人傾情撰瓊瑤。明月相思寄,夜靜難眠;心濤無限,何時團圓。情來隨緣,此生無憾,凝眸向天高處看。抒長情,吟千古絕唱,還待今朝。

評:心蓮君初學填詞,有邯鄲學步之感,這個裡滋味、痛苦,想來這裡的資深詩友能夠理解的。本詞格律不符合<<沁園春>>詞牌處我就不提了,只是說說詞中那裡需要提高。

上闕首句“南國風光”當是信手取自毛澤東1936年的<<沁園春.雪>>中第一句“北國風光”改一字而得。“綠水青山”不是很切題,因為春天也是綠水青山,能否找出夏季特有的景色?如“菡萏珠翻”。“鳥語花香”是春景,且又是成語,放在詞裡太生硬、有堆砌嫌疑,莫如“岸曲浪歡”,引出下句。後面幾句好許多,有意境,但還要練字。“萬物海天競自由”來自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中“萬類霜天競自由”句,引用名句太多就失去原創的吸引力了。“由衷嘆,天堂落此地,美好人間。”可去掉 “由衷嘆”口水話,換之以更美好的詞句。千萬別硬“湊”句子或韻,要認真斟酌。

下闕頭兩句“海天景色多嬌,引詩人傾情撰瓊瑤”又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句的翻版,應該重寫這兩句,而且“引詩人傾情撰瓊瑤”不通。後面幾句雖然是心聲,但句子乾澀。“還待今朝”又套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末句。

總的說來,句子通順,但意境較散、亂。詞中抄來句子太多,建議下次填詞要先想好自己的意境後,用自己的字句寫。初學填詞,不宜填慢詞(長詞),因為那需要很長的“氣”運貫在所有句子裡,以避免詞句意境的支離破碎。初學填詞,應先從小詞填起。

====================================================

金縷曲 (六月同題)
送交者: 海外客 2006年6月08日21:03:58

別後平安否?想如今、秋風料峭,冷窗空守。芳草成灰青霜後,一夜黃花最瘦。悲斷雁,哀聲依舊。同念天涯歸客意,節日逢,猶自歡難湊。夜永晝,鼓聲漏 。

蹉跎歲月飄零久。慨男兒、樓蘭夢碎,壯心如鏽。辛苦無憑誰知我,何況家貧子幼?海角遠,情絲磨就。了付此身輕試酒,醉時酣,醒後傷心透。吾老矣!莫回首。

評:上闕寫與妻子別後內心的意象。因甚念內人,想到其妻一人對秋風,空守冷窗。“芳草成灰青霜後”寫妻子的衰老,而“一夜黃花最瘦”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陰•重九>>中的“人比黃花瘦”,用得維妙維肖,描述妻子因愁慮而消瘦。“斷雁”切自成語“斷雁孤鴻”,即離了群的孤獨大雁,比喻孤身獨處。“夜永晝”讓我又想起李清照的<<醉花陰•重九>>中第一句“薄霧濃雲愁永晝”,但似乎“夜永晝”不通,有堆砌嫌疑。 “鼓聲漏”應是“鼓漏聲”的倒置,否則不通,前人有無“鼓聲漏”例?

下闕第一句用到成語“蹉跎歲月”,總覺得可以推敲。詞中應該避免使用成語,因為成語的意境是死的,給人陳舊之感,也難讓其天衣無縫地融入詞人自己的語境裡。“慨男兒、樓蘭夢碎,壯心如鏽。”寫得蒼涼、悽然,把讀者引向古道西風斜陽暮,黃沙茫茫樓蘭空的時空錯位(古、今時空,表達現在的心境)意境。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出陽關數百餘里,在戈壁灘的深處就是著名的古樓蘭。想當年,剽悍的騎兵出沒於草原,雪山,經常襲擊絲綢之路,成為駐守在陽關一線駐軍的勁敵。在陽關和樓蘭之間,戰火連綿幾百年。當然,人們對樓蘭王國的了解絕大部分還是來自於唐詩宋詞。在唐詩中不斷提到“脫手斬得小樓蘭”,“不斬樓蘭誓不還”。歷史上記載樓蘭最多的不是它的風光景色,而是戰爭,多少樓蘭男兒血灑疆場、樓蘭夢碎。“壯心如鏽”反用曹操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下闕前四句發出感慨萬千,嘆歲月無情,壯志未酬(同感!)。接着寫到分居、家貧子幼的痛苦。“了付此身輕試酒,醉時酣,醒後傷心透”讓我想起周邦彥<<六丑>>中有“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寫得很沉鬱。“醒後傷心透”句中後三字口語化,還可斟酌。最後,“吾老矣!”當自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總之,海兄這首寫得婉轉、悲慨,意境開闊、情景交融。有高昂,也有低迷,綿綿如月輝拂起伏丘陵。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在水上
2005: 鳶之志 (也詠風箏)
2004: 戲詠星期六
2004: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