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西江月】引起的文字“糾紛”
送交者: 青萍劍客 2007年12月03日12:21:11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易中天先生在博客發【西江月】詞兩首,網友有“挑剔”者,指某字某字不合格律,一時圍觀者眾,易先生於是“申辯”,圍觀者更眾,皆欲先睹此文字“糾紛”而後快。

易先生詞一如下:

【西江月】 零六年有感

故國當年赤壁,小樓昨夜秋風。一江春水任西東,總是南柯一夢。
曲徑落英待掃,長河晚照當紅。你方衝浪我登峰,中國仍需感動。

“挑剔”者曰:字 “小,一,春,國” 不合平仄。易先生“申辯”曰:

“正確的詞譜,據王力先生《詩詞格律》(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89頁,應該是這樣:

○仄○平○仄,
○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

其中,與網友詞譜不同的三個字,小、一、春,是可平可仄的,其餘的都沒錯。容易引起誤會的只有一個字:國。這個字現在讀平聲,古時讀仄聲,是入聲字。填詞,是要按照入聲來處理的,正如“看”這個字必須視為平聲,讀如“堪”。不過,入派三聲後,北方人已經不知道入聲字了,但南方人還知道。看來批評我的這位網友是北方人。”

筆者以為,易先生所言甚是。很多南方口音里還保留着“古音”,所以南方人填詞賦詩要比北方人來得順口,往往按自己的口音先吟詠出來,個把字推敲下子,也就合律了。相對而言,北方人要想寫出原汁原味的格律詩詞,就得把美人推一邊兒,抱着韻書睡覺了。

筆者亦是燕趙之人,縱馬舞劍之餘,頗好古詩詞。習作時,最感困難的還是古聲韻。當然,要是硬着頭皮來玩兒格律遊戲,尚有步人後塵之力,可總覺得翻着韻書寫詩,頗違背即興抒情的初衷。因為翻着翻着,心頭的那點兒衝動就沒有了。所以呢,每當動筆,容易在格律上打擦邊球的五言,七言等古風形式是首選,跟着衝動直書,待那種感覺淡了,也正好駐筆。另外,對如此“創作”出來的“詩”自己也不大喜歡反覆推敲,怕推敲之後違背了當時的感覺。雖然如此,筆者還是對某幾個詞牌情有獨鍾,【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為什麼呢?你家西邊兒有江?江中有月?非也,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一,【西江月】的來歷名頭大。它的調名取自李白的《蘇台覽古》:“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套用現代術語,就是“名人效應”高。

二:【西江月】的體裁小巧足用。說它小巧,你看它只有八句。說它足用,你看它分上下兩片,每片四句。寫起來,若上下片合起來用,每兩句做一個配伍,起承轉合,剛好一篇八股文。兩片分開用時,上片敘事或寫景,下片議論或抒情,所謂“拳打臥牛之地”,也足夠詩人用武了。

三:【西江月】的格律形式簡單,比較“容易”填。一是短,只有八句,沒有長調的謀篇布局的麻煩。二是句式單一,只有六字句和七字句,格律僅平平仄仄相間而已。比較而言,【十六字令】雖然更短,共四句,但它第一句一個字,第二句七個字,第三句三個字,第四句五個字,填起來,當然更費腦細胞了。

四:【西江月】的格律渾然天成,聲韻抑揚鏗鏘,句式古穆沉雄。好的【西江月】詞作,總給人帶來一種哲理的甚至有點兒神秘的美感。這不,易中天先生有感於大,不發不快,順手就填寫了【西江月】。呵呵。

最後,咱們還得把話說回來,【西江月】的格律形式固然簡單,但真要填寫得“完美”亦斷非易事。

讓我們比較一下不同的詞譜。先看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中所述的【西江月】詞譜:

○仄○平○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表示字可平可仄;字後面又加了△的,是韻腳。)

再看一下另一位詞學大師龍榆生先生所述的【西江月】詞譜: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韻)。

(“中”表示字可平可仄;字後面又加了(韻)的,是韻腳。)

可以看出,二者有兩個區別:

一是上下片的三四句要平仄通葉,也就是說第三句最後的平聲字要跟第四句的最後的仄聲字押韻,而這一點,在易中天先生所引王力的詞譜中卻沒註明。

二是每片的第一句:

○仄○平○仄 (王力)
中仄中平平仄 (龍榆生)

按龍榆生詞譜,第五字只能用平聲,不能可平可仄。有什麼不同嗎?有。若第五個字堅持用平聲,則詞的聲調更抑揚頓挫,增加音樂“險”的美感。請見柳永的【西江月】

鳳額繡簾高卷,獸環朱戶頻搖。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厭厭難覺。
好夢狂隨飛絮,閒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

還有辛棄疾的: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事實上,既使“可平可仄”也要前後照顧,如:第一句的 ○仄○平○仄,若填成 仄仄仄平仄仄,則整句只有一個平聲字,音調就失去了美感。要是它的對句第二句的 ○平○仄平平 再填成 仄平仄仄平平,則這兩句的短促之音遠多於平緩之音,則整首詞的音調就更差了。

當然,古人也有所言的第五字用仄聲的,看來,要在音調搭配得當而已。

西江的月已經軟軟地癱倒在水底的石頭上了,它的鼾聲震得江面上浮起了一層層漣漪。我也困了,去睡了,最後,再用辛棄疾的詞給大家道聲晚安。

【西江月】 遣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關於ID“梅聞花”的通告
2005: 關於支持版主們打擊歪貼的建議
2004: 點絳唇·初冬印象
2004: ---給他的一份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