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万维读者网 > 诗词歌赋 > 帖子
六月同题“盼” - 近体诗、词赏析(上)
送交者: 东篱把酒 2006年06月20日15:45:45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一、前言

感谢海外客、彗星、迦砦、三字经和其他诗友的支持、抬举,我有幸能在六月主持点评“六月同题:盼”的近体诗、词部分。来诗坛已经六个月了,本该尽点义务了,也想乘机好好学一下诗友们的大作。本人虽才疏学浅,但相信认真、踏实四字。本人评诗中难免有错,汉颜!幸得作者、诗友们的及时指正,实感甚幸。本人在评诗过程中,从诗友的大作里学到不少东西,在此表示感谢!

六月是丰收的六月。坛子上马甲满天飞,弄得新诗主持人吉天和我眼花缭乱。不过,诗里自有DNA供我等辨出诗人的风格:)。这里要特别感谢特邀评诗人迦砦、海外客、小金和丽江月夜,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点评我请求他们点评的几首诗词。也要感谢CHUTIAN、tenderly、沅湘及其他诗友、诗词作者们的参与、支持。非常高兴看到新来诗坛的诗友之新作频频。

下面谈谈我评诗、词的准则:

(一) 看看有无真情或情趣:意境真否?高、远否?情景交融否?
(二) 看看技巧有无斟酌之处:字句流畅否?有无病句否?如果有病句,一定要改!诗、词符合格律否?风格与内容相容否?

关于意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讲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唐代大诗人李、杜、白的作品都具有高超的艺术性,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作品的内在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或爆发。太白的一首《静夜思》毫无修饰雕琢之处,却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其强烈的、真实的感情迸发出的强烈感染力。

真情表达仅用诗、词寥寥几行是需要技巧的。至少文句要流畅、通顺吧?反之,沉溺于玩技巧上的扑朔迷离、奇巧的句子,则会造成内容空洞无力,且内容与形式的颠倒。因之,在诗词创作上要避开刻意追求博学和高深,应在平淡中见高远境界。所谓写诗“功夫在诗外”,填词“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即指词句避开陈词滥调,而应源于生活之真切感受。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把作品的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类。晚唐的司空图又以形象化的语言把诗的风格分为更细,他概括作品的风格为雄浑、冲淡、纤农、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谐、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种。初学诗词者,多为模仿,很难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过,容我暂且用那二十四招去“套”诸位的风格吧!

下面是从6月1日到6月17日截止的所有六月同题近体诗、词的点评总汇报。共计有首19诗、28首词。我没有刻意点评切题的问题,有些诗词切题不紧,但不失为佳作,或权作练习吧!


二、近体诗(七律为主)


七律 • 往事(六月同题)
送交者:海外客 2006年6月02日16:08:09
tp://www.bbsland.com
往事如烟亦是云,烟消云散失罗裙。几同漱玉吟泉韵,更忆明湖柳色纷。
半粒浮尘曾记我,千般丝绪只缘君。红烛独对清泪烬,但捧此心付一焚。

评:此诗自然、含蓄。诗人想起以前的恋人,既美好也惆怅。此诗用适中的调子将纯真的感情表达出来,平淡中显真情。诗人回忆与恋人在一起逛泉城济南趵突泉(漱玉泉在趵突泉公园内)、大明湖的情景,悠悠泉声、纷纷柳色给诗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诗人然后转入抒情,将淡淡的愁绪表达得淋沥尽致。

诗以议论开头,以“切题词”法“破题”(往事),起势明了。语言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颔联叙事,承接首联继续追忆往事,暗含诗人在内。颔联后三字用了“错综对”技巧:“吟泉韵”实是“泉韵吟”倒置,对“柳色纷”。颈联对仗工整,采用“递进”式转法,转得委婉,将思念之情深化,并以“我”字将诗人进一步融入诗中。“千般丝绪只缘君”写得委婉雅致。结句以“象”兼“比”法作结,以蜡烛比喻诗人情未了,愿意为感情付出一切代价。词尽而意不尽,表达诗人无限眷恋之情。

象海兄这样高手应忌用“往事如烟”、“烟消云散”之类成语,至少忌连用两个成语。“烟”、“云”二字在首联重复,尤其首联首句不够凝练。“云”、“裙”在首联二句中犯韵或“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字,诗家大忌。尾联出自古风(与颈联失粘,尾联内二句平仄不工对,末句孤平或“大拗”),可再推敲。

注:大明湖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大名胜。相传漱玉泉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所在,李清照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

附修改版:七律 • 往事(六月同题)
送交者:海外客 于 2006年6月05日17:11:39

往事如烟亦似云,凌波杳杳失罗裙。几同漱玉吟泉韵,更忆明湖柳色纷。
半粒浮尘曾记我,千般思绪只缘君。夜残红烛珠凝泪,将取悲心付一焚。

评:改得好!宋朝岳珂在<<孙过庭摹洛神赋赞>>中写到“凌波杳杳去无所,半幅尚能追媚妩ō(孙过庭是盛唐著名的草书书法家之一,不但文章写得好,书法非常出名,尤其精于草书。孙过庭曾作《书谱》,他的书法理论精华集中于此书之中)。“凌波”二字又见宋朝贺铸<<青玉案>>首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后多为人引用,而用到此处大增诗色。“凌波”含美人的意象,这里的美人形象很空灵飘渺,格调之高,非一般恋情词字。

====================================================

七律 • 蓝鲸出海(六月同题)
送交者:三字经 2006年6月03日03:07:23
天河飞泻蓝鲸涌,瀚墨雕龙浩渺中。纵贯五千喷细水,激扬四海跃长空。
会当击水千帆泳,敢向滔天一箭躬。翻滚卷舒凭叱诧,麟光碧浪泛苍穹。

评:按作者自己作者题记”094战略核攻击潜艇携新型巨浪II弹道导弹下海试航并潜射成功。期盼蓝水战略力量雄游四海、呼啸长空。”此事可喜可歌,亦可有更大期盼。诗情自然流露,诗风豪放。

起句以写景,用比、兴得大气且扣题,蓝鲸也,是鲸鱼?潜艇?都可以。“涌”字可推敲(鲸涌还是浪涌?)。第二句有些游离诗的主题。颔联“承”、颈联“转”(从潜艇转写导弹)皆合法度,最后以景作结。全诗押韵、平仄皆合格。又:本人认为用<<中华新韵>>都可以,不必死守平水韵,只要平仄按格律要求即可(这样保证音韵和谐、抑扬顿挫)。

颔联首句中的“千”字不妥(数词不能“工”对名词“海”,至少太牵强)。“喷细水”可斟酌,因“细”字太弱,与此联气势相去甚远矣!可改为“纵贯五洲翻巨浪”。“千帆泳”、“一箭躬”似不贴切;“躬”有凑韵痕迹。“会当击水”出自诗人毛泽东1917年的七古中残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58年批注于当年9月版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引用名人诗语可以为自己的诗增色,只要和自己的意境相融合就行。总的感觉是意象有重复、混杂,气脉不够顺,字句表达意象不够准确、凝练,如尾联描写导弹(还是潜艇?)用”麟光碧浪泛苍穹”有些牵强,似乎是一半写艇、一半写导弹,意念含混。似乎原七律可缩成首七绝,因三老亲身体会不够,可能诗情、冲动只能延展在一首七绝上?具体点,主要是尾联和颔联意象重复/混杂(不知谁是潜艇、谁是导弹?)。所以诗“收”得不够完美。三老可考虑将您对蓝鲸的更大期盼作为尾联(跳出“海”这一景,更上一层楼?)。

附修改稿: 七律 • 蓝鲸出海 (改)
送交者: 三字经 于 2006年6月05日21:34:42

天河飞泻蓝鲸涌,瀚墨雕龙浩淼中。纵贯五洲浮巨浪,激扬四海挎长弓。
会当击水千帆泳,敢向滔天一箭躬。腾跃卷舒凭叱诧,麟光碧浪曙红彤。

====================================================

七律 • 蓝鲸出海 (六月同题, 步三老雅韵)
送交者:远方客 于 2006年6月04日19:33:02
蓝鲸戏水风云涌, 跳跃穿梭巨浪中。静卧隐身藏海底, 奔腾亮剑刺长空。
潜游十日五洲访, 仰泳瞬间千岛躬。鸥燕惊飞瞠目看, 蛟龙呼啸傲苍穹。

评:此诗不好写!原因有二:首先,诗人可能没有切身体会(没亲眼看过这首潜艇雄姿),全凭想象力描写;其次,和诗加次韵,限制意境发挥。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因为次韵把“韵”放到首位,违背写诗原则。“次韵”玩玩游戏也可,不过我主张每月“同题”诗不要次韵,而是要尽力发挥诗人的意境写出好诗来。

具体回到这首步韵同题和诗,诗的意象很清晰,起、承、转、合层次分明。虽然三老的原作豪气更大,但这首描写更为细腻、准确。起句切题词,首联以比、兴写“动作”(“戏”、“涌”和“跳跃穿梭”)含宽广意境,颔联“静、动”结合描写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如果“亮剑”是指潜望镜,则不妥)。颈联一转,以叙事写潜艇列国周游。尾联以(“蛟龙”)比作结,情怀自在诗句之中。中间两联对仗可视为“宽对”(形像相对,如“海底”对“长空”),增加诗句灵活性。

全诗语言很生动、形像、流畅自然并具有韵律美。不足处是颔联“奔腾亮剑刺长空”和尾联“蛟龙呼啸傲苍穹”意象犯复。“奔腾亮剑“不通。“傲苍穹”可斟酌。尾联似乎可以引入新的意境作结。而颈联似乎过于直白(但是确实是在叙事,应该用白描),可以在“转”联上推敲推敲(如转为抒情),再加深诗意。当然尾联要作相应修改,避免和颔联意境重复。

====================================================

七律 • 蓝鲸出海 (六月同题雅韵和三老、远方客)
送交者:余闲居士 2006年6月08日05:27:28

海疆万里碧波涌,钢铁长城浩淼中。火箭蓝鲸潜浪底,水雷乌舰布虚空。
笑迎贵客倾心揖,怒缚蛟龙俯首躬。仁义蜚声新世纪,红旗猎猎耀苍穹。

浅评:前面已讲到“次韵”约束诗人意境,钉死了的“韵脚”限制诗人的意境和想象力,更何况居士和两位诗人的同题诗,更难啊!此诗意境基本是重复三老、远方客的,诗篇布局皆合章法,给人以正气耿耿、文体稳健之感觉;另外,居士的中间二联对仗更“工”和“脉顺”,而且尾联有“议”和为诗人感情所激发出的“景”:“红旗猎猎耀苍穹”(“猎猎”多用于形容风吹植物的叶子、布面而出的声音),以达直抒胸怀的目的,并跳出纯粹写景的圈套。

====================================================

同学相见 (六月同题)
送交者: 821, 2006年6月10日05:29:50

还记少年班,同学伯仲肩。轻别十六载,难辨忆中颜。
双手交相握,联心已忘言。银丝飞鬓角,岁月催华年。

评:这首是古风诗,无平仄、粘联、对仗之考究。古诗也要求叶韵。如按平水韵,班、颜、言不与“肩”在同一韵部。不过押<<中华新韵>>的宽韵亦可,不必死守平水韵。唐人李商隐的诗工,但也常常押宽韵,押宽韵应予提倡(至少不反对)。

诗的意境很简单:以追忆开头引出下文,一别十六年,回忆中的张张面孔模模糊糊。当再次碰面时,心心相印,激动得说不出话。大家又老一头了,岁月不饶人啊!诗以抒情结尾。

全诗语言倒是流畅,但句子平直如散文(如“双手交相握”),字句可以再凝练些。意境能否深化些?多些起伏?末句“岁月”好象和“年华”重叠(岁即年),“岁月”何以“催华年”?当是“日月催年华”或“银箭追年华”,不过这太陈词滥调,想想秦观的“东风暗换年华”( <<望海潮>>),要超越前人,难啊!

====================================================

七律 • 待业 (六月同题)
送交者:余闲居士 2006年6月10日18:32:48

应娉回音久未传,心如急火沸油煎。梦闻喜鹊梅梢叫,惊看银蟾柳底眠。
自信才雄魁众客,何愁担重负双肩。会当日月巡天过,普泻清辉暖朗乾。

评:从题目看属于“盼”的同题(待业盼找份工作)。这类现实题裁用近体七律诗来写难度大,如果仅仅叙事,则多半用白描而无味道。居士敢于尝试,难能可贵。关键是看描写什么(切入角度),因为是写“盼”,是描写心理活动,于是可以加入浓重感情色彩,使得诗富于浪漫风格(即用上唐诗中的“虚”来解“实”之风格)。

首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心理活动,表达着急心情。我觉得颔联有浪漫色彩,对仗很工整、雅致,富有意境。这一联的作用应该是承接首联,深化“着急”的意象:“梦闻喜鹊”理解为着急化为梦中的盼望所得到的结果:吉祥场景或皆大欢喜;而醒来后只是看到月沉柳影,令人感到郁闷沉重。“惊看银蟾柳底眠”是好句。银蟾是月亮的诗语,柳永词<<中吕调•过涧歇近>>中有“酒醒。……,洞户银蟾移影。”好词句。颈联转为抒怀,由郁愁转为充满希望。而尾联更是气宇轩昂,意境直上云霄。这里是借幻想的清光普泻环宇之“景”作结句,融情于景。“乾”是八卦之一,代表天。总之,全诗意境贯通一气,波澜起伏,算是好诗。

问题,“魁众客”中的“魁”是“众客魁(做名词)”的倒置(我认为当此,但这样就对仗不工),还是用做动词?若是动词,有无范例?按对仗解,应是作动词用,请示范例(我也学习学习呢)。

可推敲处:“应娉回音久未传”中“娉”是“聘”?“心如急火沸油煎”源于成语“心急如焚”,总觉得这句无新意,太干。

附修改稿:七律 • 待业 (六月同题)
送交者:余闲居士 于 2006年6月11日18:11:44

应聘回音久未传,信箱屡启虑怆然。梦闻喜鹊梅梢叫,惊看银蟾柳底眠。
自信才雄倾众客,何愁担重负双肩。会当丽日巡天过,普泻清辉暖朗乾。

====================================================

七律 • 咏笔(六月同题)
送交者:海外客 2006年6月11日12:57:27

心溺身耽文瀚耕,纤毫虚竹自分明。 平平仄仄人生路,浅浅深深墨海情。
半世清贫曾累我,千茎白发岂惟卿。 不堪闲夜思投日,斑泪长涟尽濯缨。

评:首联“心溺身耽文瀚耕”句,“溺”、“耽”是同意字,再加上连用三个动词,使得句子无空间、太挤。同时,这句与“纤毫虚竹自分明”在一起有点生拉活扯。也就是说意象从第一句跳跃到第二句太突兀。一般地讲,一联写一个意境足也(或相关意境,要忌意杂嘛!参见您下面的“咏砚”佳作)。“文瀚”或是“文翰”?“文瀚耕”似乎不通。只有耕田、地,而翰指羽毛、毛笔、书信等。“瀚”是形容词浩大之意,是否有别意?

颔联“平平仄仄人生路,浅浅深深墨海情。”拙见是叠字太多、太挤。反而觉得呆板、诗的味道尽失。这里倒是意境一致,写笔下字的笔划横竖起伏,笔墨痕迹深浅不一,暗指握笔人(诗人)的人生路坎坷不平,与书墨缘分由浅入深。

颈联向纵深处一转,意境提升。写到毛笔多年受累磨损,仍然清毫纤纤。“千茎白发”既是写毛笔,也是写诗人白发苍苍,图什么?不是图当官。陆游在<<对酒戏作>>中有“只言一寸丹心在,无奈千茎白发何!”之句。

尾联甚佳!以事作结,更进一步点明写“笔”的主题思想。这里“人”和“物”之“象”虚化而合二为一,写得是意境浑园,宕出远神。这里借笔毫表明诗人愿意有所作为而又保持清远的风骨,词尽意未尽;李义山在<<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中有“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又:《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濯缨”的典故赞墨笔的清毫,抒发诗人清高气节。

====================================================

七律 • 咏墨(六月同题)
送交者:海外客 2006年6月11日12:57:27

松烟隐动玉犹温,微伫秋泓凝若存。薄影恍同云晦色,玄光遥结月涓魂。
添来韵脚滋幽意,泼处浓情染碧痕。秉烛抚吟旧史册,斑斑心迹共谁论?

评:写墨也就是写墨迹,基于墨迹的游离无定形,这里把“墨”写得气象万千。首联、颔联虽是写“墨”,却虚化其“象”使之与别的“象”(如松烟、玉、云、月)浸润。可谓是月痕水影,变幻莫测,尤感其唐风十足。颈联开始加上相对“实”的的形意描写,尾联更是“实在”,以一个诗人的外形“意象”加上诗人的内在“意象”(提出问题“斑斑心迹共谁论?”)结尾。这样的先“轻虚”后“重实”的布局是比“头重脚轻”好得多。如能虚实相间则更好!

拙见“添来韵脚滋幽意”中“脚”字碍眼,“滋幽意”虽在别处诗词中可见,但读起来不是很美,而且此句有点和整体诗境不太协调。

====================================================

七律 • 咏纸(六月同题)
送交者:海外客 2006年6月11日12:57:27

清风竹韵结幽期,怜絮轻扬不自持。抚卷源思生会褚,欲书遥忆洛阳时。(注1)
情牵月梦云添色,缘寄梅魂雪作肌。质本无瑕非命薄,素心一片淡如诗。

(注1)韩愈<毛颖传>: 纸为“会褚先生”; 洛阳:洛阳纸贵之意。

评:好诗!本诗构思巧妙,语境幽雅。首联从纸的原材料“竹”写起,以拟人化手法写竹子的清、直。颔联诗人入诗境,手抚纸卷,感叹纸张之来之不易。颈联“情牵月梦云添色,缘寄梅魂雪作肌。” 极佳句也!对仗工整、隽雅,意境空玄,把纸张的白色意象揉合在月、云、雪肌的白色意象中,非常浪漫,引人入胜。尾联抒怀,赞纸的洁白无瑕、朴实无华,表达诗人自身的价值观。

====================================================

七律 • 咏砚澌(六月同题)
送交者:海外客 2006年6月11日12:57:27

补天遗石碧溪浔,隟隙连差淙脉侵。云湿初研蒙紫润,玉寒微拂起幽吟。
浅泓散墨砺清骨,薄霭濡毫滋朴心。情铸案前切切意,销磨缘是感知音。

海兄好诗!这首诗描写极其细腻,意境清奇而连绵。起句用典,传说女娲补天时,预备了几十块大大小小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力气,终于把天补好了,还剩下两块石头留在人间,当然那不是一般的石头。用典是为了诗的含蓄、耐读、耐解,用在这里含墨砚宝贵之意,否则就是“墨砚如宝石”一类空洞口号。“隟隙”二字见全唐诗无名氏的<<古砚>>中有“波涛所击触,背面生隟隙。”这里指砚台表面裂隙、纹脉参差为墨汁所浸润。

颔联“虚化”甚佳,韵味无穷,写到磨墨的境界:云湿、润、玉寒、吟等字眼用得唯妙唯肖。接着颈联意境一转,开始描写诗人的情感,由砚台、砚墨描写提升到更高层次:蘸墨汁以挥毫磨砺清风骨气和练就古朴之心。尾联第一句是诗人融入诗里的“象”,末句抒怀,句尽而意尽,点明诗人和砚台如知音般的缘分,“销磨”既是磨墨销砚石,也是诗人和砚台一起消磨时光,语境天衣无缝,写得情景交融。

====================================================

七律 • 咏印(六月同题)
送交者:海外客 2006年6月11日12:57:27

金篆方圆凭短长,斑斑岁月细思量。骨犹凹凸三分脉,魂似逶迤一点彰。
惜恐盗名权利界,尽应自爱是非场。红泥已铸悲欢错,磨尽心痕又几行?

评:如海兄所说,这首诗显得“硬”,少了飘逸之感。不过也无妨,可能是“印章”的意象本身就硬。如果多写写盖出来的印之意象,则可以多虚化一些。

首联既有写景、破题(金篆外形),也有以诗人进入画面引发的抒情,仔细看看印章,斑斑点点的红泥,记下了岁月悠悠。接着,颔联承接首联,一气贯注,入木三分地刻画印章的“形”(骨犹凹凸)、“神”(魂似逶迤),当然有拟人化手法于此“虚”写,前实后虚,相辅相成,生动空灵。颈联向更高层次一转,抒怀以婉转、含蓄的方式,借印章表达出来。落句以问作结,意味深长。

鸡蛋里挑骨头:“魂似逶迤一点彰(平仄平仄仄仄平)”是大拗(孤平),可否一救?拙见“三分脉”对“一点彰”不工,脉是名词,而彰是形容词。“红泥已铸悲欢错”的“悲欢错”有挤压之感。


====================================================

七律 • 咏散木轩(六月同题)
送交者:海外客 2006年6月11日12:57:27

结轩心畔碧云滋,犹望庄门半刻迟。 雨湿芭蕉叶下梦,月寻君子兰前诗。
红炉小雪一杯酒,醉竹清风三局棋。墨薄独吟烛影浅,但闻促织诉秋思。

评:“散木轩”取自庄子,“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满,以为柱则蠢,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此处“散木轩”乃海兄之与世无争的境界 - 心中的那片天长地久的温土。
诗歌淡雅亲切,情景如水乳交融,有宋人律诗风格。“雨湿芭蕉叶下梦,月寻君子兰前诗。”是个性亮句。从诗文章法讲,拙见是颔、颈联的意境对换后更适合“承、转”的讲究。当然,本诗写景为主,层次不必那么分明。另外,“月寻君子兰前诗”属三平调,已入古风,偶一为之也可以,但近体格律中不提倡。

====================================================

盼 • 六月同题
送交者:小柱子 2006年6月11日19:24:01

六月高天,白日一梦。吾变红仙,一天一篇。吾变吴宗,夜守花园。吾变小金,吐诗不断。吾变太白,斗洒百罐。收徒诗坛,诗册万卷。终成诗圣,诗飞满天。
评:虽然说“诗言志”,但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言志”。如这首诗,写得象个顺口溜,也“言志”。虽然口气幽默,却也读起来顺畅、节奏感强,说出了小柱子梦寐以求的愿望。只是句式机械重复(“吾变……”),句子直白而无味,意境虚假而无起伏,而且按古风诗的基本要求,第一联未押韵。小柱子要是认真写,一定能写出真情好诗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诗人最讲认真二字。

====================================================

四声 • 六月同题
送交者:垂钓翁 2006年6月12日13:08:01

平又平一声,语气轻又情。往上挑二声,阴云遮阳中。一拐弯三声,婉转又轻盈。
往下掉四声,感叹自然生。阳阴上去掉,平平仄仄笑。游戏文字里,喜怒哀乐耗。
人生莫如此,一二三四调。感叹骚墨客,凭生吟平仄。
评:“人生莫如此,一二三四调。感叹骚墨客,凭生吟平仄。”确有诗意。但口水话多了些,“骚墨客”就是“骚客”或“墨客”,字重复。顺便指出几个语句不通处:“语气轻又情”、“阴云遮阳中”、“阳阴上去掉”、“平平仄仄笑” 。

====================================================

咏瀑布(六月同题)
送交者:远方客 2006年6月13日21:18:25

喷云吐雾卷狂澜,直撞横冲乱石间。宁可粉身成碎骨,高歌猛扑向深渊。
评:绝句押宽韵。一、二两句写景。后两句是绝句的至要部位,第三句转得好,将诗人的情怀融入诗里。结句处气脉受阻而停滞,可以推敲。因为前句有“宁可……”,气势提起,所以这结句应是“也要……”更上一层楼之意,即不再是“高歌猛扑向深渊”的坠下形象,“坠落”的意象使气脉未搭上。结句应就势进一步提升意境,例如“添得琼玉满尘寰”之类豪言壮语(豪迈而不露脉)。

====================================================

中国足球 (六月同题)
送交者:红尘黑客 2006年6月14日03:21:55

上下颠翻水腰柔,英雄果然好踢球。何需阵前斗弓马,只消苑内博厘头。
娘子才知浪子媚,太尉亦有太岁愁。钦徽再练九百年,不信完颜是敌手。

评:诗语需要敦厚雅致,即使是讽刺诗,讽谏应忠厚恳恻而不失性情之正,而无怨怼之辞。讽谏一般借典之类,避免太张扬、露脉。如红尘兄自注:此诗乃昨夜一边看世界杯、一边读<<水浒>>以维持醒态之产物。“虽也是一种盼,但出语太过刻薄,有开水烫猪之嫌。若猪仍属奄奄一息,此举实非厚道。”红尘兄这首虽是写着玩的,但确实抒怀(同感!)。首联描写球员踢球姿势,“上下颠翻水腰柔”极尽讽刺性。颔联承接首联,写到球员用心不够,作风太花哨。颈联往侧面一转,道出球员太风流,以至不成气候(高太尉是<<水浒>>中的花花太岁)。尾联用典甚佳!以事作结抒怀,“盼”的意味具讽刺性而深长(“九百年”也!还盼啥?)。

典注: 南宋钦徽二宗曾被金人完颜宗望俘虏后放生回国,所以钦徽乃完颜之手下败将。

====================================================

盼 •西女古意 (六月同题)
送交者: 沅湘 2006年6月14日23:14:35

七年听子规,默默拭泪处;八载望眼穿,魂与斜阳遇。麦穗腾浪连天波,巧手挥镰快如梭。五月麦场掀流金,轻衣舞动窈窕身;迎风扬秕播彩云,播出一曲白头吟。苦也乐,愁也乐,愁云苦雨伴长歌。乐也误,喜也误,人去家乡无限路。虽然墨香染红袖,也能麦穗作流苏。家国两地夏日长,且撒麦粒遮夕阳;日下亲人若相望,化雨千行复万行。

评:沅湘好诗!沅君借用“西女露西割麦”传说中情节,作古风歌以抒发自己思念家人、盼早日重逢的感情。东篱弟才疏学浅,不知这一传说。但诗歌自己已经把传说融贯其中,无须额外注解也能心领神会。我在上大学时曾拜读过英国著名浪漫主义、湖畔派代表诗人华兹华斯的“The Solitary Reaper ” <<孤独的割麦女>>,写一孤独割麦女郎在苏格兰高地一边割麦、一边歌唱,甚是凄凉,当时读完后极受震撼。觉得这首古风是与<<孤独的割麦女>>异曲同工。

开篇好句“七年听子规,默默拭泪处”,渲染出一片愁云惨雾,定下基调;接着佳句跌出,“八载望眼穿,魂与斜阳遇”,意境由听觉向视觉延拓(由“听”转到“看”),更是回肠荡气,“盼”意已出。随视觉切入,意境变得更为开阔,有景(“麦穗腾浪连天波”)、有人(“巧手挥镰快如梭”)。随着抒怀切入,格调有所上升,如“苦也乐,愁也乐,愁云苦雨伴长歌”。接下来写的倒是象在写诗人自己,离家遥遥,胸藏绣文,但贫寒交迫,无奈“麦穗作流苏”,如果亲人看到这光景,岂不潸然泪下?结句语调下沉,词尽意长。

全诗古风清丽,信手拈来,无一涩字,流畅自如、语义贴切;画面感、音乐感和情感甚强。从我所推崇的诗美角度看,此乃佳作也!古风无格限制,用韵、转韵宽松。由于诗歌不长,用韵可以再严格点。有几处用韵、转韵上可再按古风要求推敲(如押同一平水韵部,转韵时首句起韵等)。当然,这里是吹毛求疵而已。
[沅湘自注]:后面四句的意思是如果让亲人在西边(夕阳的那边)看到麦粒遮住了天,这些麦粒就会变成雨点落下去,滋润大地。很乐观、浪漫的,不悲伤。而且是反刘阜的《长门怨》意而用之:

泪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前行更万行。

====================================================

七律 • 盼(六月同题)
--- 仿李义山“泪”而作
送交者: 海外客 2006年6月15日19:02:22

华亭碧草梦惊春,神女高唐怅望频。露泣湘魂染竹泪,笳悲汉月没胡尘。
缘思洛浦宓妃意,情悟庄周化蝶身。但借江毫书彩句,蓬山万里寄伊人。

附 <<泪>>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评:海兄点明是“仿李义山‘泪’而作”,那么诗风、技巧皆是向李商隐靠近。李商隐(字义山)身世凄惨,诗中有见。李商隐在<<泪>>中一口气写了历史、传说中六种不同性质的泪,令人黯然销魂。恰巧前段时间通读过<<李商隐全卷>>,读得爱不释手,却也汗流浃背!谈谈个人看法。李商隐继承、发展了我国古典诗的艺术技巧,其诗之艺术成就很高、内容宽广,囊括政治诗、咏史诗、写景诗和爱情诗等多方面。李商隐的政治诗代表作有《安定城楼》,咏史诗有《贾生》、《隋宫》;咏物写景诗也有惊世之作,如《登乐游原》。他的爱情诗是最出名的,常常取名《无题》,后来人们就把“无题”诗题为爱情诗的别称。以其《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刻画陷入绝境的爱情,诗情变幻迷离,难以捉摸。义山诗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又有齐梁诗歌之浓艳,仿李贺之鬼异幻想,其诗构思新巧、措词委婉、意蕴深长。义山诗最善用典,诗词较涩难懂,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回到海兄这首,是六月同题诗上半月中七律的压轴之作!也是用典频频,一口气写了典故中六个不同的“盼”。第一句是写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第十出“惊梦”,杜丽娘“盼春”之含义浓缩在一句之中!第二句取自宋玉的<<神女赋>>,乃楚襄王“梦遇神女”醒后之顾盼,盼得遥遥无期。第三句写湘妃万里寻帝舜,寻至洞庭湖,斑斑泣泪滴于湘竹后而香消玉殒,这是生离死别,盼来生再会的终及之盼。第四句写蔡文姬盼望重归汉邦。匈奴入侵中原后,蔡文姬被胡人掳去,纳为王妃,育有子女。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盼望重归汉邦。曹操得知文姬的处境甚为同情。乘汉胡和好之际,派专使带重金请胡王单于放回文姬。在回归的路上,文姬想到自己一生悲惨的遭遇,思绪万千,用泪血写下流传千古的《胡茄十八拍》。第五句取自三国曹植的《洛神赋》,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在想象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洛水女神宓妃相遇(“宓妃”二字也多次出现在义山诗中),是由盼望所生幻想。第六句写“庄子梦蝶”。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今河南商丘附近)。他一生穷困潦倒,曾做过管理蒙漆园的小官,史称他为“漆国史”。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人称二人为“老庄”。“庄子梦蝶”这一典故取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也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兮矣,此之为物化。”意思是说: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胡蝶,忘了自己原来是人,一觉醒来才发觉仍然是庄子。这究竟是庄子梦中变成了胡蝶,还是胡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此处借典描述人生无常,虚虚实实,恐二本身为一?这是现实对虚幻境界的盼。尾联当是诗人抒怀,寄托对远方妻子的思恋、盼相会。最后一句由义山<<无题>>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切词而来。

鄙人十分佩服海兄对典故了解得如此渊博,我这首诗可是读得汗流满面!此诗甚美且语工,含义山风格,但有点刻意用典而露了些堆砌痕迹;愚见是,用典太多反而不好,会让诗含蓄过度,而变成学术著作了;如海兄自己所说,用典多则诗涩。这里偶一为之,还是可以的。

====================================================

长无志 (六月同题)
送交者: 疏影横斜 2006年6月15日11:54:22

年少不言志,单骑走九国。但思运无际,急就大梦寻。寻梦望蓬莱,仙人海市升。
飞蓬呛浊浪,孤旅对小灯。灵隐觅神道,长揖恭且诚。依依苏堤柳,处处藏啼莺 。
临水羡登台,夜半惊斛兵。剑芒可映日,四顾眼未青。五洋弹指越,难眠数园缺。
落矶云气薄,卧听山风烈。塬上长草凋,朔雪挟寒啸。封门日餐二,向邻话夏钓。
缩食著蔽履,汗漓驱老车。它日御长风,翱巡几千余。 放浪流矢急,蹉跎叹鬓霜。
何时忘旧事,竞日向稻粱? 弓刀蚀锈折,琴书闲尘没。浮梁丝茶好,长安车马忽。
即得半日闲,慵困吐长酣。对镜数发少,呆坐奉茶三。兼恨世情恶,病魇缠先考。
从此音容绝,更摧哀心老。 渐忘疏狂事,前程亦不量。食作比蜂豕,觉思如木僵。
偶过翰雅苑,沐墨勾沉醉。久润生荒草,拾笈鼓旧吹。 念奴轻歌咏,江州感甚说。 注1)
临屏无一语,多少烟火灭!少年擂征鼓,命题惊老耋。句读若相忘,题思不敢阅。
诎诎得二句,惴惴示半页。且将感伤事,低头刻一碣。

注1):读吴版<<念奴娇>>有感

[特邀万湖洲小金以诗评诗]:读疏影五言诗

诗友作五古,饶有魏晋气。展卷出豪侠,倜傥情充沛。恍见陈思王,兼得陶谢味。古耶复如今,九国一单骑。方睹蓬莱阁,转登灵隐寺。情境换如梦,真幻瞬间易。最感伤怀事,亲历使心悸。我仅献愚忱,抛砖深心寄。期能接古贤,毋为微疵累。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在水上
2005: 鸢之志 (也咏风筝)
2004: 戏咏星期六
2004: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