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万维读者网 > 诗词歌赋 > 帖子
闲侃:仄、上、去,还有 平 之间的区别 @秋韵兄
送交者: 曹雪葵 2017年04月20日23:41:09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古声有四,其实为五:“平、上、去、入”是为四,而平又分“阴平、阳平”,故实际为五。

古韵如《平水韵》是这样分“平仄”的,“平声”为平,“上、去、入”这三声为“仄”。平声比较柔,仄声比较刚,在诗句中同声字两两相并,平仄声相间,形成吟诵时旋律上的铿锵。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与现代的汉语拼音比较,在古韵中,“平,包括阴平和阳平”,相当于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而“入”已经在汉语拼音中消失了,只有南方同胞的地方口音中还有。

那么入声是在什么时期消失的?在蒙元时期。此时北方人涌入了政治文化的舞台,北方话占了上风,产生了元曲这个戏剧体裁,因它在押韵时全用北方话的发音,于是“入声”这个发音就消失了,因为北方人不会发这个音。发音消失了,字还得接着用。所以古韵中原有的入声字被分别“派入”了“平、上、去”其它三声之中。(为啥某入声字被派入“平”,而不是“上”或“去”?若细说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容下回分解。)反正“入声”是没了。而这样的北方话形成的韵字表,被称为《中原音韵》,是专为元曲押韵编辑成表的。当时曾住在北方的南方人也多南迁,坚持着包括有入声的南方口音,最接近古韵如《平水韵》,而且他们写元曲是还按古韵押韵,被后代文人分类为“南曲”,于是按北方口音即《中原音韵》押韵的元曲也被分类为“北曲”。南曲写得少,所以元曲主要是北曲。

“中原音韵”明确分出了四个声:阴平(相当于汉语拼音1声),阳平(2声),上声(3声),去声(4声)。此时“阴平和阳平,即1和2声”还是平仄格律中的“平”,“上声和去声,即3和4声”是仄。

因为元曲就是剧本中的唱词,是在舞台上唱的,所以根据当时演唱时吐字的习惯,有时只明确“平仄”是不够的,还得特别注明某个“仄”声字是“上”还是“去”,于是元曲的曲谱中就出现了“仄、上、去、平”同时出现的情况。如果某字规定为“仄”,则用上声字或去声字均可,如注明了上,则必须用上声字,注明了去,也必须用去声字。

另外,若整句的最后尾字用“上”声押韵,可通押“平”声。为啥?因为上声的尾字在唱腔拉长后的余音与平声非常近似。若分句的尾字押上声则习惯上不通押平声,分句因为后面还有句子,其尾字的唱腔不会拉得很长。以相同的道理反推,若押韵字已经规定为平声却大多不与上声通押。

结论:“仄,上、去” 在逻辑上的好笑就像:“男、老叟、胖小子”并列一样。哈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2016: 〈诌诗〉现译古 - 岩石上的牧羊人
2015: 2015回国绝句几首
2015: 题女王北京秃鹫照 二首
2014: 行香子.加州金罂粟--GEORGES和老冬儿一
2014: 《行香子—追花千里/加州金罂粟》
2013: 有寄 闻雅安地震
2013: 郑重申明,雨花儿入水了
2012: 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