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七言絕句作法舉隅》,每天學寫一首:56法之4
《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4法
此法,第一句寫“昔”,第二句寫“今”,先鋪墊出一個“今昔對比”的意境或氛圍。而第三句最關鍵,要針對前面的“今昔對比”找到一個切入點,從而把第四句推向高潮。從今昔對比這個特點看,這第4法最適合寫懷舊題材,如舊地重遊,舊友重逢,舊事重溫;也可以詠史、詠古蹟。也不外乎把它們先來個今昔對比,然後用第三句切入,渲染出自己的論嘆。
標識“昔”的常見字眼是:“昨日、昨夜、昔年、昔歲、昔日、昔、前日、前年、當年、頃年、自小...”,標識“今”的常見字眼是:“今朝、今日...” 請看下面的例詞,“---”號後為曹評。
【例詩】
唐•白居易•對酒五首
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 昨曾問疾,今人已去,營造出淒切氛圍
眼前流例君看取,--- 此第三句的切入點是:靈前酹酒
且遣琵琶送一杯。--- 此第四句必須借第三句的切入點“酹酒”發揮,怎麼酹?讓人奏一曲琵琶伴酹!非常感人!把悲情推向高潮。
唐•韋莊•姬人養蠶
昔年愛笑蠶家婦,今日辛勤自養蠶。
--- 昔日瞧不起養蠶的,今天自己倒養蠶了,說明啥?說明“姬”已經變成了普通婦女。氛圍有了,且看下面第三句如何切入:
仍道不愁羅與綺,
--- 用“仍道”二字的嘴硬來渲染這“姬”果非等閒婦道之輩,看得開:沒人寵養了,我就自己養活自己。哈哈
女郎初解織桑籃。--- 尾句隱含感嘆!:人其實啥罪都能受,就看境遇如何了,這不“姬”因生活所逼都學會編採桑用的竹籃子了。
唐•韋莊•江上別李秀才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這兩句的“今昔”情節是遞進陳述
莫向尊前惜沈醉,--- 用“莫惜”作切入點
與君俱是異鄉人。--- 為啥“莫惜”?人在異鄉,舉目無親,不醉又能何如?
唐•杜荀鶴•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今昔對比看出小松個頭長高了,哈哈
時人不識凌雲木,--- 切入點是“不識”,故意惹讀者好奇
直待凌雲始道高。--- 直到長入雲際,才驚見英雄真本色。世上伯樂本來就少麼。
宋•陳與義•二十一日風甚明日梅花無在者獨紅萼留枝間甚
--- 介題目倒像篇序。
昨日梅花猶可攀,今朝殘萼便斕班。--- 用花開、花殘的變化鋪墊出今昨對比
群仙已御東風去,--- 用誇張比喻惹讀者注意作切入點
總脫絳袂留林間。
--- “袂”是啥?是袖口,詩中比喻落花。(沒聽說過仙子臨行有把袖口揪下來扔地的習慣。哈哈)
唐•劉駕•郪中感懷
頃年曾住此中來,今日重遊事可哀。--- 用舊地重遊的經歷鋪墊出今昔對比
憶得幾家歡宴處,--- 從“憶得幾家歡宴處”切入
家家家業盡成灰。--- 而這幾家都已“家業成灰”。覺得遠沒有杜牧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有感染力。
唐•李商隱•寄在朝鄭曹獨孤李四同年
--- 題目涉及四個人:鄭、曹、孤獨(姓“孤獨”也夠怪的)、李四(唐人喜歡在姓後面加序列號來稱呼某人,不為失禮。如杜甫的“崔九堂前幾度聞”的“崔九”)
昔歲陪游舊跡多,風光今日兩蹉跎。
--- 昔,陪游很風光;今,兩蹉跎。氛圍有了,且看第三句如何切入?
不因醉本蘭亭在,
--- 介第三句啥意思?腫麼扯上了“蘭亭”?大家知道李商隱的玩意兒都很燒腦費讀,哈哈。介得從“蘭亭序”說起:王羲之他們為啥到蘭亭聚會?王羲之在序里說得明白:“修禊事也”。啥叫“修禊”,就是到了這天,大家到水邊聚會一番,以祓除不祥。“這天”是哪天?三月三。此日乃三國時曹公所定。想象一下,曹公乃建安風骨之首,英武絕倫,倜儻風流,大家都到河邊聚會來了,只往水裡倒幾杯祭奠下子就走?腫麼可能啊?一定得藉機找個臨水秀麗之處,與群僚吟詩暢飲一番才行!哈哈。
介風俗傳到晉代,那王羲之他們又是何人?都是風流才子們,能不飲酒作詩?估計還會比曹公他們講究(曹公他們當年老準備打仗,顧不上排場),比如要挑選有“曲水”的地方,水曲則流慢,大家沿河坐,把大荷花杯放水裡往下游流去,到誰面前被水草擋住,誰就得先飲此杯,再吟一首。天啦,太好玩兒了。不過天然的曲水不好找,且遊戲也不好操控,乾脆就在大青石板上鑿出一彎曲水,還專門多整出幾道彎兒,讓荷花杯停下來的可能性加大,喝酒吟詩的機會就更多了。大家知道王羲之親筆寫了多少本“蘭亭序”嗎?在蘭亭就醉寫了一本,這大家都知道。可他回家一看,天啦!這字寫得腫麼超出自己尋常功力好多倍呀?於是再寫,而且寫了很多本!可哪一本都沒有在蘭亭醉寫的那本好!於是他自己竟然把“醉本”珍藏起來,不讓人看!想看的只給他們看“清醒本”。(其實俺不敢渴望“醉本”,要是能得到個“清醒本”俺也會供它起來。哈哈)
話說着可就到了大唐,大家想一下唐代詩人有多麼風流,沒節日只要天晴就算節日,也要喝酒吟詩的,豈能放過“修禊大事”這個好機會?“三月三”正日子就不說了,只要看見“曲水”,無論哪天都是“三月三”,要不腫麼唐詩傳世有六萬多首涅。大家再想想,李商隱何人?更是大風流才子,要不怎麼會跟“花間詞”創始人溫庭筠一起,被後人稱為“溫李”涅。可以這麼說,李商隱題目中介四個人沒少和李商隱一起參加過“曲水”吟詠。介奏四“昔歲陪游舊跡多”的由來。所以,
不因醉本蘭亭在,兼忘當年舊永和。
--- 這兩句連起來看的字面意思是:“要不是還有醉本的《蘭亭序》常被人贊,俺連“永和”是哪年都忘了。” 介“永和”其實是晉代的年號,王羲之在《蘭亭序》開篇即寫道:“永和九年...”(可見在李商隱活着的時候王羲之的“醉本”《蘭亭序》還存在人間。而此時武則天已經死了百年,與《蘭亭序》被陪葬進武則天墓里的傳說有根本矛盾)
唐•元稹•酬樂天三月三日見寄
當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銷。
--- 當年花前醉,得意;今日花前病,失意。今昔對比烘托出淒涼氛圍。
獨倚破簾閒悵望,--- 此第三句的切入點是“悵望”,望啥?自然還是望花。可結果涅?且看尾句:
可憐虛度好春朝。--- 今春的花依然美好,可惜病人不能再到花前求醉了。
--- 余略
唐•竇群•春雨
昨日偷閒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人間盡似逢花雨,莫愛芳菲濕綺羅。
唐•孟郊•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施肩吾•嘆花詞
前日滿林紅錦遍,今日繞林看不見。空餘古岸泥土中,零落胭脂兩三片。
唐•施肩吾•春日美新綠詞
前日萌芽小於粟,今朝草樹色已足。天公不語能運為,驅遣羲和染新綠。
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海上昔聞麋愛鶴,山中今日鹿憎龜。愛憎止竟須關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唐•蔣吉•次商於感舊寄盧中丞
昔年簪組隘丘門,今日旌幢一院存。何事商於淚如雨,小儒偏受陸家恩。
唐•張賁•酬襲美先見寄倒來韻
近年已絕詩書癖,今日兼將筆硯焚。為有此身猶苦患,不知何者是玄纁。
唐•薛濤•摩訶池贈蕭中丞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舊仙舟。淒涼逝水頹波遠,惟有碑泉咽不流。
唐•伍唐•上蘇使君
江西昔日推韓注,袁水今朝數趙祥。縱使文翁能待客,終栽桃李不成行。
唐•施肩吾•越中遇寒食
去歲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鏡湖西。信知天地心不易,還有子規依舊啼。
唐•樂府•雜曲歌辭•入破第三
昨夜遙歡出建章,今朝綴賞度昭陽。傳聲莫閉黃金屋,為報先開白玉堂。
跋:《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的作者是馮振心。簡介:“馮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號“自然室主人”,素有“廣西才子”之稱的。他17歲學詩,是我國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類拔萃的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傑出的近代現代詩人,有《自然室詩稿與詩詞雜話》等著作傳世。當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任教於上海大夏大學時,著《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就七言絕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異者,略分如干類,先博舉其例,而後綜籀其法”,授於門生,周振甫、馮其庸鹹得其惠。”
《舉隅》從古人七絕中歸納出56種寫法,雖然拘於構思形式,習作純熟後,也能悟出作七絕的精神追求。俺記不清什麼從網上搜到這篇好文,自己也沒有興致跟着學寫。今日又看到,想起以前曾在詩壇介紹過,但沒介紹完。可又記不住介紹過多少,乾脆從頭來,陪着大家再來學寫。一天一到兩首,一個月,學完。俺吧,每天從《舉隅》中摘錄一兩種寫法貼來,大家讀完古人例子後,自己找題目寫一首。多寫不限。要求:一定要嚴格按照《舉隅》所介紹的方法來寫,否則就毫無意義了。諸位詩友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