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詩詞初探點滴(1) : 從李紳[憫農]看律詩的結構
送交者: 吳宗 2004年05月14日06:06:58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詩詞初探點滴(1) : 從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看律詩的結構

吳宗

律詩除了它對平仄對仗的嚴格要求以外,詩文的結構也是很重要的。律詩講究起承轉合。這並不是八股,而是構成詩體結構的基本條件。這樣使律詩不但附和韻律、節奏感,同時還保障了它既嚴整又不呆板。

樓下大家說得很對,唐代詩人李紳的五言絕句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朗朗上口,短小精悍,三個上聲韻,很上口,詩容易為被寫的對象接受, 更顯示作者的親民憐民等。現在我們從結構的角度來看看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如雨花小精靈所說的,寫景與抒情轉承相當自然。詩的前兩句寫意境,後兩句是寫由景生情的聯想。互為因果。景與情一起,使得這首詩達到它應有的深度,不浮於對景物的觀察。而且,即使每兩句也是因果或條件關係,這使得這首詩有血有肉的成為一個整體。“鋤禾日當午”( 起) 造成了“汗滴禾下土”( 承)。而這種情景使詩人聯想到“誰知盤中餐”(轉) ,它是由“粒粒皆辛苦” (合)而來的。這種句與句,前後兩句間的關係使得的整個詩的結構近於完美,不但上下承接,而又不呆板平淡。

在律詩中,也經常看到前兩句互補的關係,比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種效果也是很好的。這首詩的下兩句,也是由景生情,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裡後一句是前一句的條件,起到了合的作用。

寫詩,特別是律詩,切忌句句的意思平行,上半闕和下半闕意思相近。這樣浪費了有限的字句,還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