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万维读者网 > 诗词歌赋 > 帖子
说说【水调歌头】这个词牌
送交者: 曹雪葵 2013年10月14日05:49:01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说说【水调歌头】这个词牌
(曹雪葵 2013.10.14)

 

说起【水调歌头】,也许很多人都没啥印象,要是说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熟悉的人就多了。苏轼这首“明月几时有”,就是按照【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写的。看到“歌头”这个两个字,细心的读者不禁会问:“难道这个词牌还有啥典故吗?”是,确有典故:隋炀帝是个耽于玩乐的人,他开通汴河游幸江都时居然自制了一篇“水调歌”,轰动坊间,以致到了唐代,人们还是接着唱,竟慢慢地演变成分章节的大曲。顾名思义,【水调歌头】就是这套大曲的第一章。

【水调歌头】这个词牌流传到现在,其格律经过历代词家的创作实践和整理收辑,平仄搭配合理,章句排列自然,音节铿锵流畅,为后人喜爱。其格律如下:

以龙榆生词谱为例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龙榆生【注】道:“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处颇多,须善掌握调配。”

逐句分析,不难发现,这个词牌虽共有十九个句子,但按格律形式分,只有十二个句式,而且其中的三字句虽有六个句式,但每首词只选用其中三个句式。这十二个句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细看这些句式都符合律诗的格律:分别以两字或三字为一个音步,每句由一、二或三个音步组成,音步要平仄相间。所以按这个词牌填写出来的词,总有些许诗的味道。现在按每一个整句来分析全篇:

第一个整句: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 其中第二个分句与诗律的 中仄仄平平 完全相同,不用多说。而第一个分句的 中仄仄平仄 来自 仄仄平平仄。按诗律,平声不可打单,而仄声可以打单,故第一个仄可以平,如此就成了 中仄平平仄。既然平声不可打单,哪为啥词谱里成了 中仄仄平仄 了涅?而且谱里居然标定为仄,而不是可平可仄的“中”涅?其实这就是龙榆生谱死板的地方:有时该谱只依前人词的平仄照抄,而不遵循声韵的原理来变通。请见陈亮【水调歌头】第一句:

中仄“仄”平仄
不见“南”师久

那个“南”字不是读平声吗?所以强行标示成“仄”并不全面。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一是词律总比诗律灵活,二是诗律出句的格律本身也较宽松,甚至五连仄也并不罕见,而古人这句第三字用仄的又比用平的多,也许这就是龙榆生谱把它标示为“仄”的原因吧?但这丝毫不妨碍它是来自 仄仄平平仄 的推断。

第二个整句: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

其中第一个分句的 中平中仄平中 来自 诗律的 平平仄仄平平,分三个音步。其第一个平声可仄,因为在句首;第一个仄声可平,因为仄可以打单;可为啥句末的最后一个音步成了“平中”了涅?因为第一个分句相当于律诗的出句,本身格律颇宽松,而相当于对句的第二分句的尾字是平声,所以即使第一个分句的尾字用仄,整句的声调也不会冲突。注意了:当把整句变成 4+7 句式时,还是这个“平中”就只能或最好用作“中平”了。请看变成 4+7 之后的句式: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

此时,如果“平中”写成“平仄”,则第二分句成了 平仄中仄仄平平;若剩下的“中”也用“平”,就成了 平仄平仄仄仄平,第三字成了“孤平”;若它用“仄”则又成了 平仄仄仄仄平平,不像话了。所以最后按

中平中仄仄平平

来填最恰。其实古人最心知肚明,在改作 4+7 句式时,多数如此填写。如贺铸的【水调歌头】,上下片都是 4+7,句子如下:

上片: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台城游冶,擘笺能赋属宫娃。

下片: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

多读古诗词,知道古人使用的是啥格律,对记忆词牌固然有助。但:弄懂古人为啥用那样的格律,才能真正理解那个词牌的妙处。诗坛风月兄转帖过来一个依照毛滂的【水调歌头】定出来的谱,谱里的 4+7 的句式居然标定为:

上片:
中平平仄,中中平仄仄平平
千年清浸,先净河洛出图书。

--- 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的第三字都标定为平,就是因为毛滂的用字是平,除此之外,毫无道理可言;而第二分句的前两个字标定为“中中”更是可笑,因为完全相同的句式,下片却标定成“中仄”!

下片:
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仄平平
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

如上文所说,该谱如此标定平仄,其大病就是能导致

平仄平仄仄仄平 或
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类不符合汉字声韵特点,吟诵起来很拗口的句子在词里出现。

第三个整句: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整句的格律均与诗律相同。前面的两个六字分句,古人多用对偶为最后的分句蓄势。

第四个整句: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也完全与诗律相同,不再赘述。

下片的第一个整句,由三个三字句组成: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按排列组合的原理,这个整句居然有“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这么多句式供选择,格律自然非常宽松。因为这个整句肩负着全篇承上启下的任务,只有给予填词者较多的自由,才能更好地为下片“提神儿”。它句短声促,具有推波助澜的功能。

再下面的三个整句因与上片相同就不重复了。

【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古今填写的人颇多,所据之谱也很繁杂,笔者以为,龙榆生谱最为完美。俺最后再按该词谱闲侃几句填写心得,以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为例:

上片: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 第一个整句乃立意所在,至关重要。,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立意,东坡这首词不会名扬天下的。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
--- 第二个整句必须跟进,力点第一句成金。东坡一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读者陡然带入一个古旷肃净的境界!紧扣那个“问”字。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 第三和第四个整句补充渲染,“我欲乘风归去”,既回答了问的原因,又渲染了自己的情感。还是“问”的继续。

下片要借上片的烘托,推进到更新颖的境界。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 第一个整句里的三个分句,短而急促,节奏随着胸中的诗意激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诗人开始追逐月的脚步。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 情感继续宣泄,诗人一把抓住月亮的衣袖,质问道:“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 月转过身来,从容地答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然后转身,自己心里笑道:“俺的圆缺不过是给你们希望,你们的离合又关俺甚事?”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 听完月亮的话,东坡似乎大悟,喃喃自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句也很难写,比较全篇的第一句要陡然把人带入奇境,而最后这一句却要让人对这奇境恋恋不舍,离而复返。

龙榆生谱另一个特点是变化多:

上片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
--- 上片维持6+5句式,到下片才变为4+7。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 两个六字句上片不要求对偶,下片则要对偶。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下片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 把上片的6+5变成4+7句式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 两个六字句要对偶。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可见上下片句式的不同,让这个词牌包容了更多的变化。

俺也别光说不练,前几天俺们这儿老下雨,心烦,就在诗坛步风月兄韵写了首【水调歌头】,润如下:

万里黑云满,冷雨乱清秋。
一杯烈火独饮,沸海腹中流。
冷眼人间如蚁,槐树爬成国度,梦里窃神州。
笑醒贩茶客,兴废价沉浮。

望月诗,踏霜剑,共谁游?
依栏醉倒,仰观散雁掠山头。
好勇奉先射戟,得意曹公挥槊,今日作荒丘。
牧竖鞭牛去,遗矢草中留。

(奉字出,任之)

有东坡一首大作挂在上面,估计俺这陋作会遭遇拍砖的。呵呵。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醉歌自嘲:画兰 (updated)
2012: 绿岛骑驴:《幽兰梦》
2011: 七律 答: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2011: 忆外婆
2010: 五律:秋游遇老友,长谈甚欢,归来有作
2010: 【渔家傲】六十二字 《天地共此时》(
2009: 【南乡子】 秋感三
2009: 【七绝】彩虹桥
2008: [五言新绝]于VERMONT洲登山远望而感
2008: 闲居纳奈莫·动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