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政治動盪時代有可能來臨(舊文重貼)
送交者: 侃侃 2018年03月06日17:40:4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按:此文寫於2011年,在萬維博客首發。因這段時間大家對“修改憲法任期限制”的爭論,覺得有必要重新貼出來。或許還會在這篇舊文的基礎上,再寫點東西。


標題夠聳人聽聞的,不過它卻只是一種形勢判斷而已。說“有可能來臨”其實說的不是現在,而是說將來。說“可能”,也只是對事務走向的一種把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和把握呢,且聽侃侃慢慢說明。

 

我們先看中國的封建歷史。通常說到中國的政治,不能不提提中國千年的封建歷史。這也算是老生常談,沒什麼新鮮的。我們的着眼點不放在對歷史的評價上,而是將封建歷史當作一個“事物”來看,並將目光關注於:

 

中國封建歷史中的權力結構設置及最高權力的延續

 

從秦始皇建立秦帝國起到滿清的大清帝國結束,中央集權郡縣制的皇帝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我們不談論這樣集權制度的好壞,我們關注於它的權力形式和權力轉移方式。在中央集權郡縣制體制下,國家的最高權力基本上是握於皇帝一人之手。皇帝之下有宰相或丞相(有些朝代沒有丞相)、三公、六部、九卿等等。雖然每個朝代和每個朝代的權力結構設置有差別,正常情況下,重大政策和事務的最終決策權、重大人事的最終任免權一定掌握在皇帝手中。宰相、公、卿會參與決策和人事任免,宰相處理日常事務。這是權力結構設置。當皇帝活着或有能力處理事務時,這樣一種結構還是比較穩定的。最高權力的轉移、交接或繼承,一般發生在皇帝沒有能力處理事務或死亡時。一般說來,統治集團內部權力鬥爭或者說政治鬥爭最激烈的時候,就是發生在最高權力轉移、交接、繼承之時。這種鬥爭兇險且血腥。對同一個王朝來說,正常情況下最高權力是父子相傳,至少是家族內部相傳,即所謂的“正統”。最高權力的繼承者即皇位繼承者稱之為“太子”。通常,太子的選擇有一套規則。一般說來“嫡長子”為太子首選,而皇帝指定繼承人也很常見。當皇帝病重不能理事,或皇帝年齡小無法執政時,最高權力通常由幾個大臣代為行使最高權力。這就是權力暫時轉移。當皇帝病癒,或皇帝到了執政年齡,最高權力又會回到皇帝手中。這樣就完成了權力的交接。而一旦最高權力無法再次回到皇帝手中,而落入異姓之手就形成了篡權。篡權最成功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其次是兩漢中間新朝的王莽。清朝皇位繼承人是不公開的,是將聖旨藏在“正大光明”匾額之後,臨時開啟公布的。皇位繼承人憑前一代皇帝指定產生。

 

中央集權郡縣制的皇帝制度其權力結構的基礎有三:

 

首先是它的農耕經濟。它的所有制形式,是以帝王為最高所有者的混合性的多級私有制。中國封建史中,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是重農輕商。農耕經濟需要農民穩定在土地上,常年耕作才能得到維繫、發展。這樣就形成了中國人流動性不強,人和土地融為一體,人求安穩等特性。

 

其次是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思想中的君臣、父子,齊家治國平天下,等,都是中國封建家族王朝的思想、文化基礎。

 

再就是軍隊的最高權力,通常掌握在皇帝手中。

 

皇帝制度的權力延續的特點是:最高權力掌握在一個人---皇帝---的手中,皇帝是終身制,皇帝位傳承是父死子繼,通常是嫡長子繼,也可由皇帝指定繼承人。王朝內部的政治動盪,往往發生在最高權力交接上。

 

中國封建史是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華民國的建立而結束的。

 

在中國封建歷史結束、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直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段時間,我們再看

 

中華民國國家權力設置和掌握最高權力的人的變換。

 

中華民國可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48年制憲行憲以後。

 

北洋政府時期中華民國國家權力設置是大總統和國務總理雙首長為主的三權分立制。行政、外交、軍事權歸大總統和國務總理,立法權歸參議院,司法權歸法院。大總統和國務總理皆由參議院選出。總統職務為執行法律、發布命令、統帥軍隊、任命官員、外交權等。而總統以上各種權力均需經過參議院同意。

 

北洋政府時期,大總統更換頻繁。形式上大總統是由參議院選出。而實質上,大總統靠的是自己的“實力”。而這個“實力”更多的是指“軍事實力”,看誰的“拳頭大”。這段時間,中國的最高權力受到了約束。而“大總統”名義上是中華民國的最高權力掌握者,實際上各個地都在自行其事,有槍就是草頭王,軍閥割據、軍閥混戰。可謂“怎一個亂字了得”。這個時期中國的所有制形式是私有制。民族工業在這個時期開始興起。各種政黨,各種報紙,各種民間組織在這個時期蓬勃興起。各種各樣的思想在清末民初極其活躍。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權力受到約束,權力失效,思想活躍,經濟活躍,軍閥割據。

 

以東北張學良易幟為標誌,中國真正進入國民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時期,其權力特色為“委員制”。 一般說來政府運作的主要決策者為中國國民黨黨內機構遴選出來的國民政府委員所組成的國民政府委員會。而除國民政府委員會之外,國民政府中也有許多機構採取委員制。國民政府委員會推選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立法院長、監察院長、考試院長、司法院長、及副院長。而這種委員制設置直到1948年實際行憲後才有所更動。

 

國民政府時期,國家的實際權力控制在國民黨手中。

 

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國是一個鬆散統一的中國。地方權力與中央權力相對能夠抗衡,同時存在地方割據勢力。這個時期,言論基本自由,思想也算得活躍。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的發展。所有制為私有制。

 

1947年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為中華民國建國以來首次舉行的國會議員直接選舉,各省分別於19471121日至23日舉行。中華民國總統正式選舉始於19483月底至5月初舉行的國民代表大會。由於國共內戰,485月初到491月,國民政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失去了對半個中國的控制。因此,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政治制度在中國只有短短的幾個月。

 

中華民國時期,最高權力初時混亂,後由蔣介石先生掌握。而蔣介石的最高權力遭到了地方和割據勢力權力的抗衡。

 

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進入了另一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粗略分為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權力實質上掌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手中,最高權力掌握在黨的總書記(或稱之為黨主席)手中。改革開放前,毛澤東為黨主席。毛一直掌握最高權力直至他去世。毛指定的接班人是華國鋒,而華國鋒當政時間僅有兩年左右的時間。之後就是華國鋒下台、改革開放,鄧小平實際掌握國家最高權力。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依次為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胡錦濤。雖然,胡耀邦、趙紫陽分別單人總書記職務,但當時中國的最高權力並不掌握在胡耀邦、趙紫陽手中,而是掌握在鄧小平手中。在鄧小平去世前,江澤民為總書記時,中國的最高權力還是在鄧小平手中。

 

毛澤東作為黨主席是終身制。鄧小平是實際掌權至去世。毛澤東指定了接班人。而鄧小平不僅指定了接班人,更隔代指定了接班人。這兩個接班人就是江澤民、胡錦濤。鄧小平之後中國共產黨廢除了“終身制”,黨的總書記只能連任兩屆。這當然是一個進步。江澤民已兩屆任滿,胡錦濤已然是第二屆任期將近結束。習近平作為下一屆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看來已然沒有懸念。據說習近平是江澤民指定的接班人,不知是否可靠,暫且認為是這樣。那麼習近平之後是誰當接班人呢?鄧小平隔代指定接班人成功,是因為鄧小平強大的個人威望。胡錦濤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去“隔代指定接班人”呢?回答恐怕是否定的。那麼習近平之後,中國最高權力的爭奪會將會在習近平當政時期激烈展開。

 

現在中國的權力設置和民國時期的民國政府相像,也和中央集權郡縣制的皇帝制度類似。民國政府時期,實際掌權者一直是蔣介石。在皇帝制度下,父死子繼,這種權力交接形式,隨然鬥爭激烈,但總是有制度可循,也還算的“平穩交接”。現在中國的最高權力是在一黨之內延續。而這種延續,倘若沒有很好的制度,最高權力的爭奪帶來的政治動盪將會相當激烈。這種由高層產生的政治動盪很可能引發整個社會動盪。中國的改革真真正正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用多維空博的話作為結束語:“一黨制是一個概念,一個死的概念。而政客想爬到頂端,實現自我價值和抱負,則是活的現實。當社會逐漸進入多元化階段,當政黨已經由利益、價值觀而重新被劃分時,一黨制這個外殼就開始死亡、脫落。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利用一切手段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這種情況下,一黨制就是一種束縛。我不相信今後會有什麼人為一黨制堅守,而堅信一定會有人為自己的政治抱負去拼搏。這是一種人性的回歸。中國政客已經開始向這個回歸邁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7號櫃出來了。鑰匙明天九點給。
2017: 美國和中國真正不同的地方就是有很多法
2016: 香椿樹1:七千人大會反對的是包產到戶
2016: 中國60年代的餓死人是謀殺不是失誤
2015: 社會主義民主是真正的民主,資本主義民
2015: 史以來:霧霾是大自然對改革開放的宣判
2014: 一篇跳動戰爭的博文,顯露右派的險惡
2014: 普京的帝國夢和俄國的限度
2013: 北朝鮮彈丸之地居然有獨立的工業體系,
2013: 習近平談霧霾天:小時候在北京,戴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