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轉貼: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着非常嚴峻的挑戰
送交者: 求真知 2014年09月14日10:06:3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本文除了對轉基因的看法,還有許多對農業的看法值得思考)


中國農大校長柯炳生五句話總結轉基因

2014-08-20 張家界市科普


柯炳生: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代表,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首先代表學校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我們這個論壇是非常有意義的,由我們的經管學院、MBA中心和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聯合承辦,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了。這樣一個活動能夠聚集這麼多相關產業著名的專家、學者、業界的精英,在這裡進行交流,我想對我們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MBA的教育培訓和相關工作都是非常難得的交流和促進的機會。剛才付主任講到了,本人是從事農業經濟研究的,但是現在基本上是一個全職的校長,沒有太多的時間從事農業經濟政策研究,偶爾看一看有關數據材料,想一想若乾重大問題,農業經濟和政策研究已經成為我的業餘愛好了。今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機會,有關農業重大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發展情況,我們非常榮幸的請到我們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中農辦主任陳錫文同志待會兒來給我們演講,他會做一個非常權威的、很全面的、很有高度的報告,這方面我就不說了。
我想從結合我現在的工作角度說一說我國農業的挑戰和應對問題。農業問題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直接地涉及到和關心我們農業的發展。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連續發了十一個號文件,我們的農業,尤其是糧食,連續十年增產。給大家的感覺,給媒體的感覺,給普通公眾的感覺,一片太平盛世,平安無事。除了偶爾有一點姜、蔥價格上漲之外,有點小的波動之外,其他的沒有大的波動。實際真實的情況,我們在座的一些專家可能比較清楚,實際上我們整個的農業發展面臨着非常嚴峻的挑戰。這種嚴峻的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在座的很多專家是清楚的,一般社會公眾並不清楚。


挑戰的存在就要應對,就要提早做好措施。從國家政策,從政府這個角度和部門的角度來說,是要及時採取有力的措施,未雨綢繆,做好對策。但是對企業界、業界來說,其實 所有的危機都是商機。如果我們像歐美國家一樣的話,農業已經發展得相當好了,商機就沒有那麼多。正因為是有危機的存在,所以對我們企業,包括我們農業大所有的老師和學生,既是責任,也是機遇。農業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為什麼這些年一直很好,就是因為農業挑戰很大,機遇也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多。
挑戰在什麼地方?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一句話,就是:如何用越來越少的耕地、越來越少的水資源、越來越少的農業勞動力、越來越高的農業勞動力價格,來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來滿足消費者和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投入方面越來越少,對產出方面要求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我國連續十年糧食大豐收,但是我們連續十年農產品和食品是淨進口,去年的農產品、食品的進口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逆差達到510億美元,如果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口徑和WTO的口徑,逆差更大。所有的主要農產品,包括糧、棉、油、糖全面進口,大量的進口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大豆進口6338萬噸,占全球出口60%以上。糧食全面進口,達到1400多萬噸,小麥400多萬噸,玉米300多萬噸,大米200多萬噸,尤其是大米和玉米,改變了長期以來的淨出口態勢。食用油進口了1000多萬噸,棉花進口了450萬噸。有些同志對這些數字可能沒有太多概念,以大豆為例,如果我們不進口,有人說我們要振興我們的民族大豆產業,說法很好,沒法實現。為什麼?我們沒有土地,6338萬噸的大豆,如果不進口,用國內的土地生產,我們額外需要5億多畝的土地面積,我們上哪找5億畝土地,找不到,所以只能依賴進口。
土地面積逐年下降,每年大概減少耕地面積五、六百萬畝,這還是官方統計數,那些瞞報的、偷偷的、地方政府以各種名目轉變成為非農用途的,肯定也是有的,道理很簡單,地方政府有較高的積極性把農業用地轉化為非農用地,這意味着土地出讓金收入,意味着就業、GDP和財政收入。我們號稱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我們要把這個政策實行得好一點,只能是減少耕地下降的速度,耕地減少的這個趨勢沒法扭轉。
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今年國家出台了一個重大的戰略部署,拿出了70億來專項整治華北地區的地下水超采問題,解決節水問題。我不久前與農大的教授們一起到地下水超采的中心區衡水市,進行了現場考察。這也是治理的重點地區,這個地方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很快的。我在現場考察了一下,有一口井,幾天前還在用,現在已經枯幹了,電動井自動抽水,一個晚上抽出來的都是沙子,噴的到處都是。每年相當數量的井,現在都沒法用了,地下水逐年下降,現在很多地下水都是來自400米以下的,都是深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基本上相當於礦產資源了。
京津冀三省,每年生產的小麥大概1400萬噸,這個地方生產的小麥,每生產一公斤的小麥需要1噸的水,1400萬噸小麥需要140億立方的水,什麼概念呢?相當於我們整個南水北調全部的水量。所以現在華北地區的水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農業的問題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將來總有一天這個地方是無水可灌,無水可采。影響的就不僅僅是農業的發展,而是這個地方的人怎麼生活。這個問題實際上十幾年、二十年前已經提出來了,但是從來沒有很認真地考慮,沒有真正採取有效的措施。怎麼辦呢?耗水最多的是小麥,現在千方百計的想把原來的灌水次數減少,或者乾脆停止小麥種植,把現在小麥種植改為其他作物的種植,等等。這涉及到複雜的技術、經濟和政策問題。
我們記得萊特-布朗當年說誰來養活中國的時候,開始講的是土地,後來就是水了,這個問題當時大家還不信,現在是越來越信了,華北地區僅僅是一個方面,西北地區、東北地區、西南地區,水的問題都很突出。
除了水的問題還有勞動力的問題,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宏觀統計我沒有,我這兒只有我們農大的數據,農大有1400多個農民工,我當校長六年多以來,不同工種不一樣,(工資)最少的、最低已經增長了70%以上,高一點已經超過了100%。這就是勞動力成本。並且勞動力成本跟化肥、農藥還不一樣,只能升不能降,是剛性的,這是很嚴峻的挑戰。所以很多地方農民為了省工錢,很多地方兩季改一季,原來南方很多地方冬天種油菜,現在不種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就是要求我們推進農業現代化,如何用更少的勞動力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像小麥跨地區收割,主要的耕種收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農業機械化有很多商機,包括種植業,包括園藝業,包括養殖業等等,都面臨這樣一個機遇。如果誰能抓住這個機遇的話,誰能得到生存和發展。我大概十年前到新疆去,一個兵團農場,一百多台全新的進口棉花收割機,每年只用一周,其餘的時間放在一個大院子裡,整整齊齊的。當時看着覺得超前,現在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人工摘棉花,當時是每公斤5毛錢,現在已經兩元錢了。機械化必不可免。
我校的老師也做了很多研究,比如機器嫁接,把黃瓜苗嫁接在南瓜苗上,長的更好,手工的嫁接一個一個很慢,我們的老師研發出來了機械嫁接,效率非常高。還有鋤草機,當然還是實驗的階段,自動的能夠把草都鏟掉,最主要就是通過光電技術能識別什麼是苗,例如玉米苗,排除法,只要識別玉米苗,其他的統統鏟掉。
應對農業挑戰,除了要做好節水和節工方面之外,第三個方面,其實很重要的就是生物技術。對於生物技術現在充滿了誤解,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樣理解。前天我接待了一個教育部的訪問團,一個100多人的培訓班,都是全國高校的幹部,我講了半天大學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實踐等等,然後有互動環節,人家不問我教育問題,問了一個轉基因問題,大家熱烈鼓掌讓我回答。轉基因問題,我是外行,那些具體的科學道理我也說不很準確,但是作為中國農業大學的校長,這個問題是迴避不開的。只要講農業科技,你就得講農業生物技術,轉基因不談大概沒有辦法,沒法迴避。我們學校其實有很多個專業,除了生物專業之外其他很多專業,都涉及到生物技術問題,包括動物、植物。轉基因技術不僅僅是轉入,還涉及到轉出,把有害基因消除掉。比方說瘋牛病,我們的科學家發現了把某個基因消除就不得瘋牛病。還有抑制生長的基因,我們把這個基因消除之後,同樣的羊、同樣的牛、同樣的豬長的就更好。
還有的是也不轉入,也不消除,而是去測定基因。東北水稻有稻瘟病,我們有一個專家,發現有一種基因可以抗稻瘟病,只要水稻種子中含有這個基因,你就不用噴灑農藥。開始在東北農場試驗,人家不信,後來試驗了幾年,信了。後來,農場場長請我吃飯,並且到處宣傳,說真的是管用。
當然最多的還是轉入的基因。今年全國政協開會,農業和經濟聯組座談,國務院領導參加,找了幾個重點發言人,我是其中農業方面的代表,講農業科技問題。我一想轉基因問題是不可迴避的,我說這個問題,我是外行,現在問題是什麼問題?轉基因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內行專家,生物科學家能夠說得清清楚楚,但是他們講的道理,老百姓聽不明白,政府官員也聽不太明白。所以老百姓相信記者,但是記者相信謠言——當然是有些記者。包括最近我剛剛接到一個朋友的微信,還在轉發兩年前央視新聞的一則報道,說法國科學家發現的,小白鼠吃了轉基因的玉米出了什麼問題等等,這已經被證明是謠言了,所報道的實驗結果,已經被國外科學家否定了。老百姓相信政府,政府應該相信誰,這是問題。
其實科學家做的科普很多,有書、有視頻、也有文章,但是沒有辦法,老百姓不願意相信。包括《讀者》雜誌,去年發了篇沒有出處的小文章,說小西紅柿、彩椒等我們傳統沒有的產品,通通都是轉基因,完全是信口開河。轉基因問題的誤解太多了,弄的我這個農大校長到哪裡開會,包括政協會、大學校長書記會,他們總是問我轉基因問題。我沒有辦法迴避。後來我總結了五句話。有一次做央視節目的時候,楊禹問我,我說了五句話,沒有想到他寫到微博上了,總體正確,當然是憑印象記憶,個別地方不夠完整準確。我在政協內部會議上講了,借這個機會,我把這五句話再說說。


第一句話,轉基因這件事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要,那你隨便去炒作,不用管。我們國家來說,怎麼樣應對資源減少等各種挑戰、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包括黃金大米,完全誤報;胡蘿蔔素,轉進去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媒體報道有很大的問題)、保護環境等等,都很重要。要不重要就不折騰了,太重要了,不展開說了。
第二句話,用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叫轉基因產品,這個產品安全性如何?不能一概而論。這有點像蘑菇,你說蘑菇能吃不能吃,蘑菇也能吃,但是蘑菇也有吃死人的。要看轉什麼基因。正因為如此,國家才要嚴格監管。
第三句話,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沒有問題。轉基因食品,相當於超市裡的蘑菇。什麼叫轉基因食品?是經過科學家們驗證的、安全的,經過政府部門嚴格檢驗批准上市的,叫轉基因食品。產品是通過這個手段出來的東西,沒有經過檢驗的。經過科學家檢驗,經過政府批准上市的這種轉基因的食品,是安全的,相當於超市裡的蘑菇,超市裡蘑菇的安全是基於經驗,吃了很多年沒有問題;轉基因的食品是經過科學檢驗的,它的檢驗比所有的食品都嚴格。
第四句話,美國是轉基因食品吃的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國家。都沒有之一,就是最大最多的國家,到現在為止,從1996年到現在,沒有發生一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事故。我們都知道,美國非常嚴格,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法律之嚴遠遠超過我們,技術手段也比我們先進吧。
第五句話,科學界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沒有爭議。最能夠誤導人的一件事,就說對轉基因的安全性有爭議。什麼叫有爭議?你說有兩個人說不同意見,就能叫爭議?我舉個例子,我說去年政協投票的時候,沒有一個政協領導人得到滿票,我沒有看到媒體報道說,對於新一屆政協領導人的產生有爭議。主流的科學界、政府部門沒有異議,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美國科學家協會、美國食品藥品局等等官方機構都沒有爭議。不是說對轉基因產品沒有爭議,而是對經過政府批准上市已經商業化種植的產品沒有爭議。事實上去年有61位科學家,都是院士,聯名上書國務院領導,呼籲推動轉基因新品種的研發和產業化問題。這代表的是我國科學家的聲音。我們很多問題的研究已經處於前沿了,但是遲遲的不能商品化,這有很大的問題。我們國家有16個重大專項,只有一個與農業產業有關,就是轉基因新品種的培育。科研經費,開始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近兩年大幅度下降,只相當於三年前的大概1/3不到。投入少了,怎樣開展科學研究呢?影響非常非常大,科研成果,不是說今年投入明年就能產出的。
有人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質疑,說歐盟和日本要求進行嚴格的標識。認為標識就是安全性有問題,這個話是沒有道理的,標識不是因為安全性有問題,標識,是給你選擇權的。我國也有標識,消費者有選擇權。


順帶說一句,崔永元的片子你們也可能看到了,很多人問我的看法,我說不太好說,最好,你去問一個科學家。不久前我說了一個說法,其實那裡講的那麼多,控訴了那麼多轉基因的危害、造成癌症等等,我就想問,美國消費者為什麼不拿起法律武器,去控訴、去起訴這些企業?在麥當勞裡面被一杯熱咖啡燙傷了都能獲得高額賠償,美國的新聞記者都去哪裡了?美國多如牛毛無孔不入的律師都幹什麼去了?這麼好的機會打官司他為什麼沒有打呢?實際講,那裡邊講的,絕對不是主流,是站不住腳的,是個人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各種各樣的人都是有的。
稍微說一句,因為這個事情,希望媒體不要報道。人民日報領導要安排採訪我,我說你別採訪我,我就這五句話,再多我也不知道怎麼說了,你讓我辯我也不知道怎麼辯。我可以給你找我們的科學家,你要是懂行,我找我們的科學家跟你討論;如果是外行的話,可以讓我們的科學家給你做科普宣傳。這沒有問題,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我想中國農業大學對中國農業的發展承擔了重要任務,今天在座的有的是承擔經濟政策的研究,也有很多是從事實體產業的。技術問題與宏觀政策和產業發展,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希望今天的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左輪同志們,當你們吃着月餅欣賞明媚月
2013: 再讀星辰兄<<誰是薄熙來事件的始作俑者
2012: 薄熙來已成政治殭屍 薄粉成祥林嫂要陪
2012: 溫家寶清華演講自稱每個細胞都愛國 95%
2011: 一個中國人熱愛他的祖國,無論在那裡都
2011: 毛澤東荒淫糜爛生活實錄
2010: 中日決戰時機已到
2010: 小常識——導彈自動調整方向和高度,尋
2009: 河南漯河一企業成功破解電動汽車電池世
2009: 河南造電動車突破世界難題 充電1次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