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道文化之道德修養與政治實踐之關係---內聖外王論
送交者: 余東海 2021年08月24日21:48:5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道文化之道德修養與政治實踐之關係---內聖外王論

余東海

 

內聖外王之關係究竟如何,是體用本末關係,還是平等並列關係,這個問題堪稱儒學最基本問題。有多位儒家學者堅持後者,東海期期以為不可。

 

有什麼樣的文化和道德修養,就有什麼樣的政治和制度追求。內聖與外王之關係,即道德與政治、中道與王道之關係,即中道文化之內在修養與外在實踐之關係。沒有內聖就沒有外王,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沒有聖賢君子在位,中道文化在上,就不可能建設王道政治和禮樂制度。

 

五經都是內聖外王統一的,然各有側重,詩易側重內聖,書禮春秋三經側重外王。尚書之理和春秋之義,都是指導天下後世的王道禮制建設的原則義理。內聖學是道德哲學,外王學是政治哲學,包括制度哲學和法哲學。

 

內聖外王是體用關係,亦本末、主次、因果關係。唯聖人之學才能開出王學,唯聖人之道才能開出王道。外王學即政治儒學,側重政治問題,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時又與內聖學緊密聯繫,兩者依然是本末關係。如果將兩者視為並列關係,貌似特重視外王,其實輕賤了內聖。重用輕體,此之謂也。

 

《大學》教導:“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未有身不修而能齊治平者,亦未有身已修而不通先王之道者。先王之道,外則齊治平,內則格致誠正,豈能割裂為二或平列看待哉。將內聖外王平列看待,就是《大學》所說的不知本末先後,豈非不近道乎!

 

修身有賴於修道,儒家之道,不限於內聖,不限於外王,而是內外兼修,一體同仁。孔子厄於陳蔡之間,顏回說:“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道已大修,未必有機會用之;道若不修,即使有機會,也無所用也。換言之,未能明見仁性,焉能制禮治國?

 

格致誠正齊治平都是修身功夫,但格致誠正為主為本,齊治平為次為末,為輔助性功夫。也就是說,外王事業有助於內聖修養的提升,我稱之為外王對內聖反補性。這種反補無礙於內聖外王的本末關係,但對於成為仁者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仁者可以沒有外王事業,不能沒有外王思想、理想和追求。沒有這些想求,就與佛徒道士無別了。無論內在修養境界如何,都與內聖隔離了。

 

有內聖功夫,未必有外王之位和外王之業。象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那樣德位相稱,大不易。孔孟就沒有那樣的幸運,雖有其德卻無其位,沒有相應的權位和事業。但是,有內聖功夫必有王道追求,必有外王之志和外王之才。仁者愛人,仁政愛民;仁者在位,必有仁政。仁者愛人以德,仁王愛民以德治。

 

德治即王道禮制,禮制包括禮樂刑政。禮法是王道的制度基礎,禮法包括道德精神、基本義理和具體規範。禮本於天,內聖學為禮法提供道德精神;禮以義起,外王學為禮法提供基本義理即指導思想,春秋大義就是王道禮制不可或缺的指導思想。禮法的具體規範,與時偕宜,因時損益,有繼承有發展,雖百世可知也。

 

儒學有小學和大學,大學之道,內聖外王齊備。欲行大道,必先傳之。春秋戰國非行道之時,無復禮之望,但孔孟仍然孜孜不倦地推銷王道禮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做的本身就是傳道不可或缺的方式。

 

發明春秋大義,是為後世立法;宣傳大同理想,是為未來地球開萬世太平。誰敢說孔孟在春秋戰國宣傳王道禮制和大同理想沒有意義?

 

從容廳友說:“無道之世內聖通不出外王,有道之世不必由內聖通外王。”東海答:大謬不然。無道之世,儒家無位,儒學無憲位,儒者無王位,當然不能建設王道,但無礙於內聖外王之本末關係。有道之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如果有道指王道,那就必然有賴於中道文化的指導和中道君子的建設。

 

佛教沒有外王,其內在修養,得內聖之一端而已。對此,孟曉路認知有誤。他說:“自古以來,明心見性者眾。聖者盡性,儒門有,佛門道門更多,而於此間可為聖王盡制者實寡!制度和心性乃兩不同之領域,令明心見性但不通制度之人治國,定不如未能明心見性然深通先王之道者治得好。何謂內聖外王可直通乎!”

 

東海曰:儒佛皆可明心見性,然所明所見同中有異。佛教所見者佛性,儒家所見者仁性。見佛性者佛徒也,見仁性者仁者也。聖賢君子,皆仁者也。豈有仁者不通制度和先王之道,豈有“未能明心見性然深通先王之道者”?

 

有廳友認為蕭何、張良、曹參、陳平等已明見仁性。我不認同。蕭何、張良、曹參、陳平各有所學,各有所長,皆非中道;各有所得,各有其德,皆未見仁。他們有霸佐之才,但無王佐之能,也無王佐之志。故可以輔助劉邦統一併初步安定天下,但不可能建設王道政治。

 

王道政治是中華文明的支柱,唯有王道之國,才是中華正統。漢朝真正轉正---轉為中華正統,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然漢初亦有相當儒味,在沒有儒家王朝的時代,亦可代表中華。2021-8-24餘東海集於邕城青秀山下獨樂齋

首發北京之春http://www.bjs.org/轉載請註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為何不少知識分子書讀得越多人越蠢?
2020: 習蚖熊前踞後恭,禍不可補。
2019: 七絕 題照(831)愛國猶需懷鬼胎
2019: 應該從香港的事情吸取什麼樣的教訓
2018: 好在習主席無兒子,習三不會出現。
2018: 各位菜鱷肉鱷飯鱷,有沒有到白宮請願要
2017: 鄧小平:拯救中華民族的生人!鄧先聖!
2017: 新土八路的黑手毒害香港司法獨立
2016: 朝鮮遊記十:後記——說幾句閒話
2016: 南來客:說說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