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計劃經濟時代人民的環保生活
送交者: 數學 2002年03月28日16:19:0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情況是這樣,就在今年的春季,也就是最近,我認識了幾個美國人,其中有白人,有印度裔的人,有拉美裔的人。我發現了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對於環保特別地重視,對於他們在中國看到的環保情況和人民的不環保的生活習慣感到特別地反感,而且經常以身作則地干一些個環保的事情。

當我和他們談到環保的時候,我就給他們介紹了我小時候和年輕時候的環保的習慣,結果發現他們並不知道,感到非常驚奇,原來中國人民曾經有過這樣好的環保生活習慣!

因此,我此文就按我當時向美國人介紹的,也向大家介紹一下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民的環保的生活習慣。當然,有的人會罵到當時的政府不環保。這我就不打算在這篇文章中爭論了。我的這篇文章的課題是,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民每個人自己的環保生活習慣。因此你那個政府環不環保不干我事。當時政府要準備打仗,而打仗當然最不環保。可是蘇聯和美國團團包圍着我們,怎麼個環保法?

首先是每個人都產生最少量的垃圾,甚至我都想象不來每戶人家能夠產生多少垃圾。因為,衣服是一直要穿到破的,而破了就用針線補。實在補不了的也不扔,而是留着作補丁材料給其它的衣服補。還可以做抹布和拖把,還可以將破布集中起來做鞋底。

鞋子也是一樣,破了就修,就補。當時的鞋匠是很吃香的。但是如果是塑料鞋,自己用烙鐵也能夠補。如果實在補不了了,就留作給其它鞋補的材料。也可以賣給鞋匠讓他做原料。最後的穿漏的膠鞋鞋底也是可以賣給收破爛的,因為橡膠也是戰略物質,因此要送回橡膠廠再加工。

吃飯吃剩下的骨頭,那是可以賣給廢品站的,專門有一個地方加工這些骨頭。而吃飯剩下的其它東西,是要餵豬餵雞的。

瓶子和罐子從來都是好東西,屬於一個家庭的財產,當然不能夠隨便亂扔。當時如果要買油買醬油買醋,都是自己家裡拿着瓶子去打,商店裡都是散裝的,不負責提供包裝。

塑料袋也是好東西,都是財產,要反覆用的,直到用壞為止。而且塑料袋當時非常少。當時不做一次性的塑料袋。

用過的紙張也不能扔,也是每家積起來賣給廢品收購站。

即使是燒過的煤灰,也是不能夠隨便扔的,因為可以用來鋪路。

這樣一來我還真想不出有什麼垃圾可扔。不象現在每個城市的垃圾處理問題成了一個十分令人頭疼的問題。

當時人人都帶着手絹,如果要擦鼻涕什麼的就用手絹,從不用紙巾。手絹髒了也是洗乾淨再用。因此也沒有什麼東西可扔的。

沒有任何廣告,電視裡也沒有廣告,收音機里也沒有,街上也沒有,到處都沒有,報紙上都是實打實的東西,就是沒有廣告。因此當然也就沒有為做廣告而使用的包裝。大量的商品都是散裝,都要自己帶着盛器去買。買菜就要提着個菜籃子。如果要上街,少不了要帶幾個裝東西的包。如果要買米就要拿着米袋子去。沒有現成的米袋子賣,因此是自己用布做的布袋子,如果破了還要補。

後來賣醬油可以這樣,就是拿瓶子去換。

在飯店裡吃飯都沒有一次性筷子和包裝盒,只有需要永久使用的筷子和盤子碗。即使是火車上的快餐,也是永久性的筷子和鋁製的飯盒,用來了之後服務員都要收走的。

用水是省的,因為一般來講一個星期換洗一次衣服,洗一次澡,這樣一來每個人污染水的速度就很低。而且肥皂和洗滌劑供應十分緊張,要憑標配給購買,而且不夠用。因此就非常省,這樣也就減少了用化學品污染水。而在廣大農村,就更少用洗滌劑了,農民都用一些土辦法來洗衣服,比如用棒槌打。而肥皂是用象豬油這樣的有機物做的,並非化學品,因此也就不算是污染水。

這就不象現在,現在我是徹底變壞了,每天都要洗一到兩個澡,每天必換襯衣,而且用洗衣粉,這樣污染的水就特別多。

當時街上賣水的並不提供一次性水杯,而是一些賣水的自己的玻璃杯,用玻璃蓋着防止塵土進入。你喝完了水是要還人家杯子的。出外旅遊當然也沒有什麼一次性的飲料包裝,也是自己必須帶水壺,有一些人家窮,也就帶瓶子裝水,那瓶子是要帶回家的。

綜上所述,計劃經濟即使別的優點沒有,但能夠使人民養成環保的生活習慣則是一定的。

當然,人之初,性本惡,只要計劃經濟的國家旁邊靠着一個使勁糟踏大自然的市場經濟在旁邊,這人民當然會不斷地偷渡過去。誰不願意過糟蹋大自然的生活啊?誰都願意每天洗一個澡,都不願意一個星期洗一個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