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當富人跟班還是乞丐頭?—中國的選擇
送交者: 潘一丁 2002年04月18日15:36: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大陸江澤民主席最近訪問了歐洲和中東五國,其中居然有兩個被美國稱為“邪惡軸心”的國家(利比亞和伊朗)。筆者對其中內情一無所知,不敢妄加論斷,但從表現上,似乎看到一點變化。

世上一切事物,都存在有相對比較的關係,如大小、輕重、高低、好壞等。比如美國電影行業,就不但有象徵最高水平的奧斯卡獎,還有代表水平最差的“金草梅獎”,就是這個道理。那麽要是根據這個道理來評選一下大陸近年來的外交政策,那個“金草梅獎”一定非“韜光養晦”莫屬!

中國的謀略是舉世聞名的,那裡很早以前就存在的兵法,至今仍被世人廣泛研究學習和重視,足以說明那種文化達到的能力程度,已經可以從本質上正確認識、總結事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社會(當然包括美國和國際社會)還沒有中華文化認識不到或解釋不了的現象。歷史必將證明任何否定這樣的事實的,都只能是無知或愚蠢。

但是,文化是一種高級而複雜的“工具”,而中華文化甚至可以認為是一種高超的“武功密籍”,需要融會貫通才能隨心所欲地運用,而不能象那一般的花拳繡腿那樣,可以隨便拿個三招兩式出來唬人的,這樣弄不好不僅不能“制敵”,反而可能傷了自己。

“韜光養晦”最有名的運用成功的實例,就是當初吳越相爭時,戰敗的越王勾踐的所謂“臥薪嘗膽”,以表面順從、討好吳王,騙取到好感和信任,然後暗地發憤圖強,重振國力,最後反而打敗並消滅了吳國。可以認為這種策略就性質而言,絕對屬於“陰謀”(這裡沒有是非的概念),運用的前提就是有絕對可靠的保密條件,否則一定功虧一簣。當初勾踐時代,國家本來就很小,沒有政策需要“公民投票”的民主和言論自由的概念,更沒有“無孔不入”的記者,只要身邊有幾個親信和忠臣知道並配合就行,很容易滿足這樣的條件。但是以後這樣整體的行為就越來越困難,而只能在個人或小集團範圍中應用了。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蔣經國時代和以後的崛起,是近代“韜光養晦”策略的又一成功實例。而他的成功背後,同樣有上述的所有必要條件,要是蔣經國和國民黨知道他後來的那些行為,恐怕他只能跑到大陸從事另外一個“韜光養晦”行動計劃了。但是即使今天集中全世界的歷史學家、用上最先進的電腦去搜索全世界發生過的事件,大概也不會找到一個違背上述條件的“成功事例”的。

但是這樣的事例卻的確在中國發生了。那裡一段時間以來,居然以一個最高領袖的名義,要國家實行 “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完全和上述要求反其道而行之,予以大張旗鼓地加以宣傳,好象生怕有人不知道,差一點讓筆者翻爛自己的詞典,以圖找到一些哪怕可以牽強附會地將其和“韜光”作聯繫的解釋。更不要說在今天這樣的信息時代條件下,一個具有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外國奸諜衛星監視着每一平方公里的國土,下面執行着鼓勵“向錢看”的政策的國家,怎麽能夠做到“韜光養晦”?當然,如果將這幾個字,換成“掏光(國家)養賄(賂)”,倒是很順理成章的。

事實正是如此,這幾年外交上的幾乎每一具體事件(大概不需要再舉例),都可以證明這種策略“陰謀陽施”的錯誤,完全等於告訴別人,無論碰到什麽情況都會“逆來順受”的。在這種情況下被人 “吃定”,也是理所當然的,否則反而是不可思議了。

其實中國人早就應該認識到“富有”和“滿足”都是相對的(《什麽是幸福?》http://home.computer.net/~pyd/clcb07.html)。當初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大多數人都處於飢餓狀態,能夠有足夠的東西填飽肚子就是最大的滿足(這是筆者的親身體會),現在糧食不愁,馬上變得食不厭精起來。當代大多數人希望擁有一輛“奔馳”,是因為還只有少數人擁有而“物以稀為貴”。要是人人都買得起,還有人會刻意追求嗎?財富也是同樣道理,其之所以有“吸引力”,完全是因為相對的巨大差距造成。否則就算每個人都有微軟蓋茨一樣多的財富,又有什麽意義呢?“保持財富永遠的差距”,是資本主義競爭的動力來源。從這樣的認識出發,就可以知道中國是永遠進不了“富國”行列的。因為全世界無論是現在的富國或窮國,都不能接受人口絕對值基數如此巨大的國家去分享或從自己身上取得財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自己設身處地想一想就知道這絕對是犯“眾怒”的。所以從理論上就可以肯定,中國根本不可能靠資本主義來達到任何富強的目的。除非故意迴避,否則現實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來了。

中國從國際現實出發,自己只有兩種選擇,當富國的“跟班”或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乞丐頭”。其實,這本來就是那裡從建立民國以來,嘗試進行過的幾次政治實踐的實質。開始時革命黨受讀書人的影響,以為只要學習西方,採用他們的制度,就能使自己的國家同樣富強起來。結果孫中山就已經發現西方沒有“平等待我”之意(他不知道人家是要你當“跟班”不是拉你來當“合伙人”的,何來平等之有?)。而蔣介石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那段期間受的屈辱和“窩囊氣”,就再明顯不過了。只是因為出於他個人和代表的集團的利益而“忍”了下來。但是如果不是後來朝鮮突然發難,打亂了美國的計劃,恐怕他也還是難免被“炒魷魚”的下場。

毛澤東以他的性格氣質特點,以及對歷史和中國人的了解,再加上他自己多年實踐的體會。在上台執政以後不久,就決定選擇了當“乞丐頭”的目標。只是他受時代和自己知識結構條件的影響和限制,在理論、策略、手段上都不可避免地犯了重大錯誤,導致必然的失敗結局。但是那個時代和中國任何其它時代,無論正反面都產生強烈的對比,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這樣的印象是走不同路線的結果,只能隨現實比較的造成的反差來減弱或增強。任何人為想它消失的企圖都是徒勞的。

筆者無意去比較或指出兩種選擇孰優孰劣?因為客觀來看,整個世界正在朝一個錯誤的方向前進(《對世界未來的探討》http://home.computer.net/~pyd/czl0312.html),在大方向錯誤的前提下,往往出現“負負得正”的數學效果,根本無所謂優劣,何況更有“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問題,不是想走什麽路就可以走什麽路的。只是看到現在有許多人,拿當“跟班”的地位,當做別人的“夥伴”來誇誇其談時,提個醒、留個“話把”,省得將來吃了虧、受了氣時,又有人為此把髒水潑到中華文化頭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