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毛澤東的傑出貢獻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20年02月27日20:05:1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毛澤東對外交理論創新的傑出貢獻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有助於團結和聯合具有共同利益的不同國家,分化瓦解對手甚至其營壘內部,找准打擊目標。分析和工作對象包括美國與蘇聯霸權主義、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不同性質矛盾,甚至包括堅決支持美國國內黑人爭取權利的抗暴鬥爭和青年反對越南戰爭的反戰運動,從而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中美戰略僵持局面,在全球鬥爭—團結的運動中贏得主動國際戰略地位。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傑出成果,是在突破“兩分法”基礎上升級為“三分法”並具有開創性的理論成果

  毛澤東早年在國內鬥爭中,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第一句就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這一重要命題,這個命題具有顛撲不破的真理性。毛澤東同志從個人和集團利益出發,通過分析中國社會尖銳、複雜、曲折和不平衡的矛盾,論證紅色政權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客觀依據,初步揭示了中國革命走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在中國革命中的具體和傑出的運用。

  中國古代哲學與西方古代哲學認識論的異同。數千年西方古典哲學思辨和宗教思維,始終不能真正突破和摒棄二元論的對立、直線、機械、非此即彼的原始認識論方法論。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在《道德經》中建立了超前、後現代主義的複雜系統化哲學:陰陽哲學,表述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對事物發展彼此聯繫、彼此影響、環環相扣的分析,沒有如西方古典辯證法表述為“黑白分明”和二元對立,也就是單純“兩分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中國哲學認為當混沌天地和陰陽兩極互相重合,在黑與白之外又出現了重合部分:灰色就是黑白之間的混沌邊緣地帶,而對黑白相互重合地帶的表達,就構成了哲學意義上“三分法”的認識論和分析法。老子提出的陰陽辯證的道家哲學,並不是如同二元論那樣涇渭分明,它們之間既不絕對二元對立,也不是各自絕對一元中心,彼此之間包含着灰度的“中間地帶”。不僅如此,他們在時空運動中還可以互相影響和轉化,從而避免西方單純二元論和“二分法”絕對觀點的一成不變、非此即彼的重大弊端。前者被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總結為二進制信息社會的語言體系和基礎;後者在實踐上往往演變為極端化思維和行為方式,沉痛教訓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的哲學思考。首先,在中國古代陰陽辯證體系基礎上,從西方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以來辯證法體系的二元對立概念模型結構中作出重大突破,以三元細分或稱“三分法”來分析國際鬥爭領域。其次,抓事物主要矛盾,從政治概念到經濟利益運動規律中尋找深層次答案,即從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陣營意識形態對立的政治矛盾,轉變升級成超級大國霸權主義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壓迫與被壓迫的經濟政治矛盾。最後,尋找主要矛盾的突出方面:反對世界霸權主義。只有打出這面旗幟,才可以在共同利益和共同呼聲下團結儘可能多的大多數國家,形成國際統一戰線,孤立和打擊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開創新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新局面。

  毛澤東同志和中國共產黨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哲學集大成者,中國共產黨創立之初就着眼於世界大勢和歷史發展,致力於全人類的解放和幸福。具體到“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傑出成果,即把西方文明下的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古老陰陽辯證哲學體系和國際形勢發生的巨大變化相結合,是在突破“兩分法”基礎上升級為“三分法”,具有開創性的理論成果,標誌着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論方法論在哲學意義上的升級,具有重大的世界歷史意義,“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所運用的“三分法”的分析方法和分析體系,為世界哲學和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發展軌跡及在其框架下“一條線、一大片”的外交戰略

  從美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開始,毛澤東便首次提出了“中間地帶”概念。1946年8月,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話中,分析二戰後蘇美關係和美國對外戰略並指出:“美國和蘇聯中間隔着極其遼闊的地帶,這裡有歐、亞、非三洲的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在當時,美國對外戰略的目標是奪取這些“中間地帶”。“美國反動派在沒有壓服這些國家之前,是談不到進攻蘇聯的”。而“美國反蘇戰爭的口號,在目前的實際意義,是壓迫美國人民和向資本主義世界擴張它的侵略勢力”。就是說,未來首先受到侵略的不會是蘇聯,而是廣大相對貧窮和落後的“中間地帶”國家。這樣闡述“中間地帶”理論,同樣覆蓋了西方地緣政治理論,國際形勢發展也充分驗證了毛澤東的戰略預判。

  最初國際學界也存在不同意義的“三個世界”理論概念,它是按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來劃分。由於民族解放運動開始興起,西方學者傾向於把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些新獨立國家加入進來。1952年法國人口學家和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索維在《觀察家》雜誌發表文章,第一次使用“第三世界”概念。20世紀50年代後期,人們認識到需要一個術語來描述正在出現的與北美和歐洲舊國家在政治上有質的差異的國家,這一概念很快流行起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舊有意義的“三個世界”理論。其中,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是第一世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是第二世界,而兩大陣營之間則是一大批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剛獲得獨立的新興國家。

  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正式而完整地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蘇聯當時蛻化為社會帝國主義,與美國的金融霸權帝國主義並列爭霸全球,因此,當時蘇聯與美國都屬於第一世界。

  1974年4月,鄧小平同志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並於4月10日在聯合國全體大會上發言,全面闡述了“三個世界劃分”理論並闡述了中國的對外政策。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遵循毛主席的教導,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鬥爭,這是我們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這是自1953年12月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問世之後,推出又一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再次引起世界各國廣泛關注。

  毛澤東在“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框架下,將中國外交戰略具體歸納為“一條線、一大片”。1973年2月17日,毛澤東同志會見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明確“一條線”合縱聯橫的外交戰略構想:“我說要搞一條橫線,就是緯度,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歐洲。”毛澤東同志在“一條線”外交戰略構想中提出,從中國、日本經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歐洲再到美國這一條線上的國家聯合對抗蘇聯,最終形成國際反霸統一戰線。緊接着1974年1月5日,毛澤東在會見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時,繼而又提出“一大片”的外交戰略構想:意指“一條線”周邊其他國家,最終目的是團結“一條線”和“一大片”的所有國家來共同對付蘇聯社會帝國主義世界霸權的擴張主義。

  20世紀70年代中國聯美反蘇,是在“一條線”和“一大片”戰略構想指導下,建立甚至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反霸統一戰線,大大緩解和遏制了蘇聯對中國的北、西、西南的三面威脅,從1960年代相對孤立國際地位中一躍擺脫出來,為改革開放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國際安全環境基礎。中國外交“一條線、一大片”的戰略構想和方針從七十年代初一直堅持到八十年代初期。

  戰略形勢催生“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打破中美堅冰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促進中美關係正常化。該理論的醞釀早在1946年就出現雛形,在指導國際鬥爭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和完善。新中國成立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長期進行封鎖,毛澤東告誡說:“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中國與美帝國主義進行了長期堅決鬥爭,既包含冷戰也包含大規模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熱戰和軍事對峙。在蘇聯蛻變成社會帝國主義之後,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中國與當時第一世界兩大霸主同時進行鬥爭。

  當美國因越南戰爭而疲憊不堪進行戰略收縮之時,蘇聯對中國愈發採取咄咄逼人態勢,毛澤東判斷蘇聯威脅比美國更加嚴重,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國家兩條道路的矛盾,而是世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的矛盾,毛澤東同志果斷打破單純以政治概念和政治立場劃分的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二分法”意識形態桎梏,升級為從經濟利益和經濟集團出發來考察和分析的“三分法”區分國際陣營,重新劃分“三個世界”並迅速調整中國外交戰略,在“小球推動大球”開展乒乓球外交促成中美接近之後同意尼克松訪華,一舉突破中美僵局,為下一階段中美關係正常化和反對蘇聯霸權主義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

  中美關係改善是在既鬥爭又團結,在鬥爭中求團結的框架下進行的。中國在“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指導下,立足於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爭取第二世界國家,建立起廣泛的國際反帝反霸統一戰線,美國阻止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努力最終失敗。這是中國在正確理論指導下進行的國際鬥爭,發展壯大朋友圈,孤立分化對手,迫使美國在與中國較量中逐漸認清形勢和調整對華政策。“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的外交實踐促使冰封二十餘年的中美關係解凍,促進中美關係正常化,並為改革開放埋下伏筆。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指導下的國際反霸統一戰線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戰略思想內涵豐富,指導意義重大。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對當前世界範圍內階級鬥爭客觀現實的科學概括,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的繼承、捍衛和發展。“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毛澤東發展成熟的關於國際形勢在“大的歷史時代”和“小的歷史時代”的基本結論,是指導中國正確認識國際形勢、處理國際關係的國際大戰略。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和“三分法”分析國際形勢的正確結論,通過進一步加強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具有指導建立反帝反霸國際統一戰線的可操作性,“三個世界劃分”理論透過眼花繚亂的國與國、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政治矛盾、民族矛盾、經濟矛盾表象,總結背後的本質為國際範圍內爭取經濟利益的階級鬥爭,通過分析第一世界霸權主義本質,加強分化瓦解和協作,第二世界與第三世界結成反霸統一戰線前景是可以實現的。

  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我國國際空間越來越廣闊,外交事業不斷取得發展,它不僅是我國外交也是指引世界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強大思想方法。它在哲學高度上超越西方國際關係學地緣戰略、現實主義、新自由制度主義、建構主義分析學派的基本分析模型,不僅具備原則性,而且具有靈活性和操作性,為中國提供了國際政治關係理論框架和國際政治經濟合作範式,這一系列關乎中國乃至人類發展的深遠哲學體系和戰略思想,是我們必須堅持的一面偉大旗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美帝對毛澤東及中共大特務的歷史恩情
2019: 美國歷史上的黑奴是膚色和種族問題嗎?
2018: 子華:社會道德的敗壞是一切災禍和大難
2018: 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中國落後的政治經濟體
2017: 中國文化, 道是老大!道不行了就用 “
2017: 請愛好《福爾摩斯探案集》的同學教我:
2016: 阿妞不牛:習近平真是習仲勛的兒子嗎
2016: 蜀帖龍:從任志強和馬雲看部分中共高層
2015: 支持習總在黨還大於法的這個時期加緊清
2015: 文革必須否定,但不能全面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