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丟失金融主權中國將重新淪為半殖民地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20年03月13日20:37:1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革命使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絕不是沒有意義的

 

  這些年,把中國在上世紀前半葉的革命歸結為“國共之爭”,把這場革命定義為“內戰”的言論甚囂塵上。很多精英們說那場革命只是黨派之間鬥爭,勝者王侯敗者賊,共產黨執政後歪曲了歷史,現在需要重新認識。

 

  中國革命僅僅是一場黨派之爭嗎?且不說反封建問題,共產黨取得政權後中國趕走了西方的政治經濟勢力,取得了對國民經濟命脈的控制權,這是中國此後60年能夠取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前提。如果中國還處在半殖民地狀態,國家經濟命脈尤其金融資本由西方人控制,中國哪裡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半殖民地並不只是個政治概念,還包括經濟領域。解放前,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中國金融業絕大部分集中在這裡。根據上海地方志資料,自1870年起,

 

  “外資銀行已壟斷上海的外匯市場,並以無息、低息或收取手續費等方式吸收大量存款,主要貸放給外商企業。”





  “ 進入20世紀後,外資銀行除支持帝國主義商品傾銷和掠奪原料外,還極力推行資本輸出,給予清政府大量借款,從而控制舊中國的海關和財政金融。宣統三年至民國16年北洋政府時期,新設外資銀行24家,倒閉9家。這一時期各外資銀行互相勾結,組成銀行團對中國政府共同貸款,以關稅和鹽稅收入作為擔保。自同治九年起,外資銀行憑藉特權先後在華發行鈔票的有20家。據民國10年資料,外資銀行在華發行鈔票的總數為中國銀行鈔票發行量的2.2倍。民國16-26年,美、日侵略中國經濟的勢力迅速擴大,形成英、日、美三國爭奪和控制中國金融的局面。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時,境內外資銀行有:有利、滙豐、麥加利、德華、橫濱正金、東方匯理、花旗、華比、荷蘭、義品放款、台灣、朝鮮、住友、三菱、三井、運通、安達、華義、大通、匯沅、大英、中法工商、友邦、沙遜、莫斯科國民共25家。一批中外合資銀行陸續在境內設立,其中有中法合資的中法實業銀行,中美合資的中華懋業銀行,中意合資的華義銀行,中日合資的中華匯業銀行等。這些銀行雖然名義上是中外合資,但實權都操縱在外方手中。”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金融基本被外國資本控制。二戰期間英美銀行先後撤出,抗戰勝利後捲土重來,依然能占金融資本的36%。

 

  西方資本控制中國金融使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受到嚴重製約,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首先,外資金機構可以經營中國貨幣,吸納存款和發行貨幣。

 

  憑藉強大的實力吸取了大部分中國人的存款。以英資上海滙豐銀行為例,其設立時僅338萬港元,1933年就達到9.3億港元,相當於中國當時146家銀行全部存款的42%,加上發行貨幣,取得了巨額資金。而這些錢都哪裡去了?——根據上海地方志資料,這些錢主要貸款給了在華的外資企業,尤其是英資企業。

 

  吸納中國居民大部分存款,讓西方企業利用,中國民族工業生存空間就受到限制。現代社會中,金融是經濟活動的中心。企業離不開銀行,如果銀行,尤其是外資銀行組成的財團想讓一個企業死,這個企業就可以查日子了。解放前中國民族工業處境困難,金融被外國控制是主要原因。同樣的例子可以從亞洲金融風暴後的韓國看出來。韓國銀行在被外資控制後,銀行“不傾向於給韓國企業貸款”,於是很多韓國企業經營困難,這又恰好成為外資收購的對象。所以很短時間韓國幾個主要產業被外資控制。

 

  其次,吸納的存款和發行的貨幣還有一個用途,就是貸款給中國政府,並以海關和鹽稅收入做抵押,使中國喪失主權。

 

  中國政府要向外國銀行借錢活,它能聽誰都話呢?如果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要靠西方控股銀行購買,中國政府還能不看西方人的臉色?那麼這個國家政府還能有什麼作為呢?可笑的是,這些錢本來就是中國居民存的。

 

  第三,這些外資銀行基本操縱了中國的匯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僅滙豐銀行國際匯兌就占上海全部匯兌的60-70%。從19世紀中期以後,外資銀行基本操縱了中國匯市。抗戰結束後,上海外匯牌價基本由美資花旗銀行和英資滙豐銀行決定,他們“隨意抬高或壓低,從中漁利”。





  外資控制金融後,實際就控制了匯市、股市、期貨的操作,雖然國家可以監管,但力度有限。況且凡是這個狀態,各級政府和機構中買辦就會大把出現,內奸防不勝防。現在連國內貪官還治不住,再加上內外勾結的事,中紀委能管中國的事,能去管人家外國人?

 

  解放前中國有自己的政府,也有各項主權,但為什麼被稱為半殖民地呢?金融被西方列強控制就是一個重要指標。

 

  共產黨執政,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部分外資銀行擠出中國,自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才能按照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安排金融活動。從此杜絕了由外國人控制中國的證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的悲慘境地。

 

  現在我們突然要放棄犧牲了數千萬人才換來的寶貴成果了。做這事情的人真的一點沒學過歷史嗎?這些金融專家上學時候沒學過中國金融史嗎?不知道解放前那種狀態對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的影響嗎?

 

  他們會說,時代不同了。現在是全球化,大家都金融開放了。而且只有金融開放才能加快現代化。

 

  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不看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的金融是由外資控制的還是本國國有資本或民族資本控制的呢?如果這個高喊金融自由化的國家的金融也是外資控制,這個說法還有點道理,但是這些國家的銀行沒有一個是外資控制的,這個道理就說不通了。

 

  最主要的是,凡是新興市場國家,也就是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完成了金融自由化的,無一例外的是金融被外資控制。而且無一例外的被搞個金融風暴,民族資本被西方便宜買光。而且這都發生在最近,難道時代有什麼不同了嗎?

 

  這些國家在回到金融被西方控制狀態以後,一切都如同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擺脫前一樣的窘境。

 

  阿根廷金融風暴來臨,企業和民眾為了躲避金融風險,紛紛將手中的阿根廷比索轉換成美元,存入花旗銀行等外資銀行的本地機構,仿佛這樣就能確保自己財產的安全,但後來爆發的金融危機卻證明其實不然,外資銀行不僅沒有成為安全的避難所,反而通過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和洗錢活動,令阿根廷民眾蒙受了慘痛的財產損失。

 

  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之後,阿根廷警方在聯邦法院的命令授權下,於2002年1月16日,對外資銀行進行了三十多起突擊搜查,搜查重點針對一些著名西方跨國大銀行,包括美國的花旗銀行、波士頓銀行,英國的滙豐銀行以及西班牙、法國的銀行等等。阿根廷聯邦法院和議會進行的調查表明,這些外資銀行涉嫌違法的濫用資金和資本外逃,將阿根廷民眾三百億美元存款轉移海外,其中一件特別可疑的資本外逃案件,發生在2001年11月末,有385輛裝甲卡車將數十億巨額美金,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國際機場運往美國,還有大量資金通過其他較小的國際機場,運往的烏拉圭和巴拉圭等其他國家,這些國家一般都金融監管鬆弛,屬於著名的全球金融洗錢中心。

 

  阿根廷議員馬里奧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指出,前經濟部長卡瓦略在美國的支持下,作出了類似殖民地的貨幣局制度安排,西方財團同阿根廷的少數的富翁勾結,通過高利率的外債、國債等形式進行掠奪,金融開放和外資銀行提供了資本外逃渠道,十年來向海外輸出了一千三百多億美元財富。

 

  阿根廷議會還向美國參議院調查委員會,提供了一個花旗銀行涉嫌洗錢證據的文件,指出花旗銀行曾幫助阿根廷腐敗官僚,包括前總統梅內姆的政界、財界密友,通過洗錢將大量資金轉移海外賬戶。這就是花旗銀行做的事情。不知道銀監會審查花旗銀行控股中國銀行資格時是否把這作為依據。其實花旗銀行在解放前的中國不也做這樣的事情嗎?

 

  目前,中國開放的各行業中,西方資本都控制了最大的前5家,已經不怎麼美妙。而吳敬璉等還喊叫着政府壟斷行業是當前經濟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而明擺着的是,只要開放一個,就被外國人壟斷一個。難道外國人壟斷就一定比中國政府壟斷了好?

 

  說實話,中國真到了一個關鍵時期。如果最終金融和其他國家命脈產業都被西方資本控制了,什麼崛起什麼復興就都成夢裡,甚至連夢也別做了。人家是按照國際慣例實現的,有完全符合中國的法律,還是你請人家來到。到時候按照正常的手段根本無法扭轉這種局面和態勢。

 

  中國與阿根廷和巴西等國不同,中國是經歷了一次徹底的革命的國家,革命思想深入人心,假如中國真到了那種地步,發生什麼事情真難說!中國人為了擺脫半殖民地地位,廝殺了幾十年,血流成河,犧牲了數以千萬計的同胞。難道這些人真的要子孫們再來一次這樣的革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掩蓋波音打壓華為壓出了美國的虛偽
2019: 懂得下跪才能站起來
2018: 習近平正在奮力為自己挖好4個大坑
2018: 大家看央視沒有。穿金會搞不成!記者問
2017: 轉貼:中國衛星600公里高空直播外國機
2017: 東窗988:愚婆移山
2016: 春秋戈:也談理想與現實衝突中的習近平
2016: 我對習近平未來個人命運的大膽預測
2015: 【極端十年】毛澤東發動文革到底要革誰
2015: 馬雙有:廬山會議驚心動魄的“7.23”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