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人買車真累! 看歐美人與中國人買車的差異
送交者: bangbang 2006年04月13日10:46:1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人"買車真累"! 看歐美人與中國人買車的差異 新民晚報

美國、歐洲和我們的買車方式存在着差別,但不是差距,那只是適合與不適合的差別,是漢堡、雪茄和全家福的差別。

當歐洲人有了買車的想法後,他們會漫步到經銷商那裡訂購,訂購的車將在數個星期之後被送到。整個過程,就像坐在岸邊的酒吧里品嘗雪茄那般慢條斯理,充滿了詩意和悠閒。與美國人比起來,歐洲的買車族更像從經典油畫中走出來的貴族。

而美國人走進汽車銷售公司,一邊隨意吃着免費提供的漢堡,一邊認真聽着銷售員殷勤的嘮叨,不一會兒,交錢、拿車鑰匙,開車走人——這是美國人的購車方式,是那麼隨意。

在我國,買車就好像讀一個MBA,首先是溫習功課:哪裡產的、有啥配置、發動機什麼型號什麼性能……都要瞭如指掌。在我國,想要買車的人好像都要達到博導級別,才覺得不會吃啞巴虧。以後想買車的人也都像專家。

是的,中國人買車似乎在拍一張合家歡,往往要拖兒帶女去看車。所以車主大多是沒有“主權”的,還往往緊張得就像被檢驗入學資格一樣。漸漸的,中國經銷商普及試車,增加了買車的時間成本,但並沒有對購買決策有什麼實質幫助。事實上,大多數人試完車後,還得回家上網搜索和反覆研究報刊上的試車報告。

買車真累,於是才發現美國人的瀟灑。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美國式的瀟灑中,多少還體現着負債消費的衝動。

太多的美國人往往駕駛着一輛自己原本不需要的車離開車行。他們希望銀色時尚型的,卻開走了一輛酷似郵政車的綠色玩意兒。他們被業務員的慫恿所誘惑,買了2000美元的導航系統,而實際需要的只是廉價天窗。

而歐洲人通過定購表現出了那塊大陸上的悠閒、貴族氣質。據報道,60%法國製造的雷諾車是訂購的,而通用汽車在德國的opel品牌有52%是定購銷售。

事實上,這種氣質並不僅僅在汽車訂購上顯現出文化印記,即使在成衣工業異常發達成熟的今天,高級時裝的定購在時裝界仍然意味着最高特權。在很多歐洲人看來,像在超市購物一樣選車買車,就像平庸之人沒品位的生活方式。而為一輛新車等上幾個星期,美國人壓根兒就沒有過這種概念。在這個講求實效的國度里,耐心指數比道瓊斯低得多。通用汽車在北美的銷售中,訂購所占的比例只有10%。

除了美國文化的原因,美國汽車固有的銷售模式也令訂購在美國大地“火”不起來。在美國汽車產業鏈的末端,經銷商只有在車被開走之後才能擁有製造商的貨款,所以只有車賣出去後才能支付銷售業務員工資。如果經銷商達到月底銷售目標,製造商還會給予一定獎勵,經銷商也會把一部分獎金髮給銷售業務員。於是,在美國的汽車銷售公司里,每個銷售業務員都是語言的暴走族,英語發音奇快。當然,在中國也有訂購汽車,但我們的訂購更多的是象徵和宣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中國的出路就在你的腳下!
2005: 附錄一:文強年表
2004: 中國和平崛起的晃子
2004: 從恐懼到無畏的升華
2003: 愛國是有條件的,還是無條件的?
2003: SAR和SARS,香港倒運
2002: 江澤民,中國第一個華盛頓?
2002: 貪污與浪費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