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簡評張宏良《偉大的轉折》
送交者: 右而左 2007年01月08日16:58:0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某某網友, 謝謝來函,今天才看到,遲復。

推薦文章,我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過,並且在瀏覽一遍之後,又比較認真地看過第二遍,今天是第三次瀏覽,目的當然是在文章中找出表明我基本看法的具體依據。

首先,總的來看這是一篇相當不錯的文章,對中國社會亂象的描述比較到位,對現實的批判是相當激烈。作者有悲憤的責任心,但對現實和未來並不悲觀,對胡溫寄予厚望,對中國的前途充滿樂觀,所以能夠感染聽眾和讀者。

第二,這是一個演講稿,可以看出,作者為了使演講達到吸引觀眾的效果,許多地方感性色彩比較濃重,甚至有些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例如,在第七個戰略轉變的論述中,對我們自己民族的哲學智慧的自信,缺乏歷史事實支持,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批判,顯然是出於弱勢狀態下的義憤,而不是出自理性思考。我以為,對人類文明的一些重大的成果,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立法和國際準則,我們要有一個合適的心態。這個合適心態,才是民族自信的表現。毛澤東“洋為中用”的心態,才是充滿自信的表現。此外,那個掃蕩的日本兵的做法,顯然與智力無關,那是一種瀆職,是一種貪生怕死(若進去,真的有個八路軍怎麼辦,所以才裝傻,逃之夭夭,這哪裡是????)。中國古代的賽馬經(上馬對中馬,中馬下馬,下馬對上馬,可保勝兩局),是以對手為????作前提的,該文的作者,把日本的“下馬”當“上馬”對待,顯然是藐視了日本的民族精神的本質。我們不能以這種心態看待其他民族的人,這樣看待,固然有快感,有自我滿足,但顯然是自欺欺人。這種思維的實質內涵,是自己????,結果,發展出投機心理。我們民族,是特別崇尚賽馬經的,以為那是智慧,其實那是????的投機。愛國主義,與狹隘的民族主義是天敵,但一些人會把後者當前者。該文作者,本因該有很高的境界,這裡卻流露了一點狹隘的民族主義嫌疑,若誤導聽眾和讀者,就將“善因結惡果”。

第三,三個階段之劃分和命名(夢樂園,創樂園,失樂園)可以藉以簡化歷史敘述,可作為參考。但是,說六中全會扭轉了失樂園的歷史過程,我覺得,一是可能高估了這次會議的地位,二是可能過於樂觀的估計了胡的能力。胡執政以來,政治上有左轉傾向是毫無疑問的,但其屢次遭遇對手集體反抗,如高尚全,皇鋪平在理論上對反思改革的打壓,陳良宇等地方諸侯對中央政策的抵制,以致政令出不了中南海,左轉效果並不是太理想。六中全會是否一次真正的轉折,要待歷史的檢驗和實際成就來說明。作者明顯是因為含着對胡的期待和厚望,為了集聚支持胡的力量,沒有完全根據事實而對六中全會作出其個人的高調定性。我完全理解作者對中國歷史發展一定程度需要回歸毛澤東的期盼, 以及把這種期盼具體化到胡溫身上的感情需要。

以下就某些問題談一點具體看法。
“九個轉變”是“三個回歸”的理論支點。無論是九個轉變,還是三個回歸,都還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準確性如何,或者是否成立,我這裡不做考察,否則我的這個看法文字就會拖得很長。我只就某些個問題,提出一點補充,方便你多個視角看問題。

關於九個轉變。如果提法成立,那麼轉變如何完成,以及能否確實最終完成將是問題的關鍵。此外,以下一些問題值得注意或者強調。

在論述第一個轉折時,作者對歷史的總結,不少地方是值得商量的,但作者認識到了文化的至關重要的作用。稍微遺憾的是,21世紀中國文化如何能成為贏家,作者給出的理由太少(後文依然是如此,甚至沒有什麼站得住腳的理由)。關於人本主義,這裡要說明兩點,第一,首先明確提出“人本主義”的不是胡,而是西方。它是歐洲文藝復興的主要價值觀之一。(中國現在的許多所謂學者,為了表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不遺餘力在孔子思想的蛛絲馬跡中發掘“人本主義”, 顯得十分可笑。你可能注意到這一點)。西方人本主義大力提倡後,導致人擺脫僵死的神學,進行獨立思考,結果西方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然後就是工業革命,再後是資本主義高度發達。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之後西方重提人本主義,這時表達的是對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厭煩,對回歸“自然人”(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導致人的完全異化,變為非自然人)的渴望。人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的這個關係需要釐清。胡的人本主義顯然與歷史上的這個人本主義,不是一回事,本文作者卻沒有做區分,或者迴避了這個區分。這應該不是其知識不足所致,而是主觀上支持胡擁戴胡的感情需要所致。第二,在中國實踐真正意義上的人本主義,不是發自胡,而是發自毛澤東。如果本質意義上的人本主義確能主宰21世紀的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前途,那麼文化大革命,就將最終被證明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化革命。(當然,人本主義在21世紀若沒有發揮這個作用,卻不能反證文化大革命是錯誤的)。

在論述第二個轉變中,作者對發展的概念作出了澄清。這很好。作者說,“什麼叫發展?發展應該是一種完善,是人自身的完善,社會的完善,自然的完善,這才是發展。事物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就叫發展。可是我們卻相反,我們是以個體的人格、精神、心理、感受的扭曲和分裂,是以整個社會矛盾的激化和社會道德的墮落,是以整個自然環境不可逆轉的永久毀壞為代價的,這是破壞而不是發展”。

我要補充說明的是,我們現在的所謂發展實際上就是馬克思在其《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徹底批判過的“人的異化”。作者要是結合“異化論” 在理論上提升一下“發展論”就好了。追求以GDP高速增長為標誌的發展,即效益優先,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庸俗實用主義,是對“異化”的作出的最好註解。這方面本文有許多生動的表述,尤其是對貓論,國情論,特色論的批判很精彩,很幽默。

第三個轉變提到叢林法則,狼文化和羊文華,但作者的態度失之簡單,其好比前兩年流行的《狼圖騰》小說一樣,試圖簡單化地把我們民族的許多問題歸結為狼性的缺乏。叢林法則,是實際存在並發揮作用的自然法則之一,個人,國家,民族都無法迴避,必須面對其作用和後果,政治家則要合理誘導之。所以西方出現了達爾文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它們是叢林法則在自然領域和社會領域的哲學版本。本質上的中國人,和任何其他種族的人一樣,並不缺乏狼性,問題出在對於狼性的誘導。歷史上中國人的狼性被統治者引導到內鬥,窩裡鬥,而西方的狼性被導向了外侵。這是差別。我歷來主張,對內要消滅叢林法則,對外要用好叢林法則。(可參考我以前的有關文字)。這也正是現代西方文化所致力和已經獲得成功的地方之一,即在自己的社會內部充分建立平等,民主和自由;對外則不顧一切推行獨裁專制,例如美國的伊拉克和其他的對外戰爭,歐美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武器禁運,反傾銷調查等等。這樣做有一個重大的前提,就是統治者階級要約束自己,與民平等。毛澤東,在這個方面毫無疑問是抓大了西方的脈搏,也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問題所在,他在對外活動中經典的運用了叢林法則,以狼性還治狼性,即“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遺憾的是,它在內部消滅叢林法則的時候,遇到了貴族特權階級的拼死抵抗:他要建立全民的平等,貴族特權階級(主要是那些和他一起革命的人)卻要實現“革命的目的”:革命成功後,實現對自己有利的叢林法則。所以,毛澤東生前是那麼的艱苦前行,死後更是被罵了個狗血噴頭。毛澤東的晚年被當局否定的那一天就決定了中國人失去誠信,走向拜金主義,乃至有今天的社會道德價值體系的全面崩潰--人被徹底異化,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在第四個轉變中,有一段的表述是很精彩的:企業家成為了政治家,政治家成為了企業家。這種角色的顛倒,的確是許多問題的第一重的(表面的)根源。關於中國的經濟改革,陳雲早年有一個“鳥籠理論”並相應作出警告(你自己去搜索一下看什麼意思),現在看來,陳雲不愧是中國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和經濟管理學家。

關於網絡與高層的結合的說法,值得留意,但還需要考驗。我在我那個被迫替換進《在歷史和現實之間-一個網民的憂慮》的帖子裡(記得你說過不該放進那個系列)對網絡言論的價值作過比較高的評估和期待,並呼籲有責任心的朋友有時間就多寫網文,但我沒有直接將網絡言論與上層決策直接掛鈎(現在我對此也還是半信半疑),我更看重的是其啟蒙作用。看來這位作者的確把網絡看作推動現實政治的一種正面力量。這大概是他把自己的觀點放到網絡傳播的原因吧。


在談到第八個轉變時候,作者提出一個所謂的“三分法”,用到黨史和中國歷史的大框架中。這種提法十分牽強附會,明顯是因為作者要說明他的偉大的轉折這個論題而自社的,需要注意。在文章的結尾處,作者還用若幹個與6有關的年份,進一步闡述“歷史的命數”。如果這是為了追求演講的戲劇性效果,則無可厚非,聽眾和讀者可一笑了之,但如果確信如此,那麼這篇文章的“預言作用”就將大打折扣。我們在與任何一個數字有關的年份中,都可以找出許多看似有關聯的重大歷史件,並總結出“規律”,但這不是歷史的規律,而是文字遊戲,是抽籤,是算命。

其他轉變就不談了。

關於三個回歸。我想它們給大家提出了目標,也指出了希望之所在,但現在看來,三個回歸充其量只是一種若隱若現的東西,而不是六中全會已經解決了的問題。

“第一個回歸,是中國共產黨階級性質的回歸”。這個回歸何其艱難耳!只要一天沒有公開正面承認晚年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就一天不能說回歸完成。一個六中全會的決議什麼也說明不了。我也始終堅持,共產黨的合法性是64中被鄧小平用機槍和坦克摧毀的。當時的問題比較複雜。但請特別注意:溫家寶當時是胡啟立調入中央而加入趙紫陽系列的人,而胡錦濤是胡啟立的團中央的後任。趙紫陽和胡啟立的“政治遺產”在胡溫二人身上根除了嗎?誰敢保證沒有一個戈爾巴喬夫出現在當今中國的可能性?現在,肯定鄧小平,意味着必然要否定趙紫陽,但反過來,否定趙紫陽卻不必然意味着肯定鄧小平。而恢復共產黨的合法性,必須全面肯定毛澤東,必須同時否定64中的鄧小平和趙紫陽。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就要考驗胡錦濤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本來鄧小平只是毛澤東之後的一個經濟補充,他的歷史使命是在毛澤東完全鋪好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國際國內舞台上,搞好一個中國國內的民用經濟,完成毛澤東不得不壓後的這一件事情,其他可“按既定方針辦”,可是鄧小平非要把自己抬到毛澤東對等的位置,並且覺得自己比毛澤東還要高明,給毛澤東搞蹩腳的蓋棺定論,還搞起不倫不類的改革,弄巧成拙,搞出了64屠殺,把共產黨的合法性斷送了)。

第二個回歸,是中國改革歷史性質的回歸。在這個所謂的回歸上,胡溫做出了一些努力,例如改善弱勢群體的經濟地位,減免學費,醫療合作制,取消農業稅,甚至在理論上提出了和諧社會的建設,但是,大多數還只是醫頭醫腳的東西,遠沒有觸及到根本,還只是在鄧小平的災難性改革上,搞改良。效果如何,有待檢驗。

第三個回歸,是向人類政治文 明進程的回歸。這個說法太言過其實,一個六中全會有這個能力嗎?不過,在相關論述中,“大眾政治”的說法,值得關注,我也持有同樣的看法,並在以各種方法論證,毛澤東的路和西方成功的路是殊途同歸。(參見我的《只有絕對的人治,沒有絕對的法治》。嚴謹的翔實的學術論證將在我的文稿《1789-1989》中出現。但願以後你能看到。但是,我們現在看得到大眾政治的影子嗎?把網絡言論的有限自由,誇大為大眾政治,恐怕不合適吧?而在網絡言論之外的胡領導下的現實中國,哪裡有大眾政治?所以,以大眾政治為標誌的政治文明的回歸併未發生。所以,作者關於這個回歸的論證是不能成立的。

以上寫得不少了,是不是讓你有點泄氣,剛看到的希望又失去了?其實沒有。真正的希望也許是17大之後,17大之後的4年,胡溫如果依然如此平平,沒有完成上述事業,那麼,就要看還有後來人的。而如果17後以上回歸逐漸落實,那麼該文也就成立了,其作者就是先知先覺,察我所不能察覺。換句話說,17大後的四年將告訴我們本文的“預言價值”有多高。

最後,我三言兩語表明自己對胡溫的看法。我對溫 不看好,對胡還想做最後的考察。對毛澤東的晚年遺產的處理(對應的是對鄧小平的歷史地位的實事求是的評價),將是中國政治走向的指示牌。我現在假設胡沒有給晚年毛澤東恢復名譽,是出於政治謀略的考慮,因為它需要先鞏固權力基礎。如果17大後的某個時期直至最後階段,胡依然不敢涉足毛澤東晚年的政治遺產,也就是說不敢直接面對共產黨合法性的問題,那麼,大家就都高看了胡。

本看法草就後,覺得可以提供給更多的讀者參考,我會嘗試的,如果在某個網站出現,請不要介意。我則樂意你在方便的時候提供給別人參考。

右而左
2007-01-06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評長江長的“評蘆笛的[毛澤東的“六個
2006: 請善待窮人—中國的仇富問題新探
2005: 對“胡耀邦─趙紫陽時代人士”的期待
2005: 越掃越黃 越禁越賭
2004: 世界進入善霸主導時代
2004: 為兩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同胞感到驕傲
2003: 我認為磁懸浮鐵路是一個形象工程
2003: 中國分裂了會不會更好
2002: 尊重“民族自決權”就是為了分裂國家!
2002: 簡談法制與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