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誰人曾與評說
送交者: 華中國 2002年11月30日19:05:5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坦白說, 我不太喜歡評價政治人物. 理由很簡單, 要想得出一個公允妥當的結論並不容易. 首先, 要評價一個政治人物, 你必須透徹地了解這位先生所出的歷史背景,比如是太平盛世, 抑或是板蕩之秋. 其次, 在評論中, 要避免將忠孝仁義這些道德倫理觀點牽涉入內, 並不容易. 而這些又往往會引至兩難的論斷. 比方說, 越王勾踐, 春秋之末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他兵敗被俘, 屈辱偷生, 當了吳王夫差的馬伕. 在極盡媚諛之後, 得以被譴回越國, 重當國君. 其後他臥薪嘗膽, 以欺瞞愚弄夫差為計, 最終起兵反攻, 滅了吳國, 成了霸業. 對於勾踐, 你既可能贊他是個忍辱負重, 能屈能伸的大英雄, 又可能會罵他是個陰險毒辣, 詭計多端的無恥小人. 引申觀點不同, 結論也是難以一致的. 但就實而言, 凡政治之事, 總不免涉及權力爭鬥, 利益衝突. 要解決, 或者要取勝, 沒有一番手段及計謀, 是不可能的. 所以, 常人要想在政治領域混出個名堂來, 離不開“狡”與 “狠” 這兩個字, 就如孔聖人誅殺少正卯的故事一樣. 因此,在我看來, 把仁義道德放在衡量政治人物的天秤上, 顯然多此一舉, 因為不是在定斷聖人或君子, 所以這天秤總是傾斜的.

要評價一個政治人物,簡單來說, 就是從他的功與過入手. 若他的功大於過的, 那他便有正面意義, 放得上殿堂. 若他功不抵過, 則成了負面任務, 只能擺在歷史的暗角里. 對這方面, 我不是什麼學者專家, 道不出些許高深理論, 但亦不妨充當一趟南郭先生, 說說自己的想法. 讓我來鑑定一個政治任務的功績, 我會先看看他的行為是否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和滿足了人民的意願. 接着一點, 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這為人物是否具備着出類拔萃的才能以及有着一股捨我其誰的氣勢. 不是我推崇英雄主義, 而是常言雖道 “世人平等”, 但於歷史發展而言, 個人的作用又當另論. 例如同是匡扶漢室的忠臣死仆, 諸葛亮與關雲長的貢獻便高下立見. 臥龍才智舉世無雙, 助劉備得荊州, 入西川, 三分天下有其一. 而關公雖然勇猛過人, 有不少彪炳的戰功, 但他不過是五虎將中的一員, 即使再厲害, 亦有人可以替代. 說得現實,簡單一點, 就如王進喜, 他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因為與他相似的人不少. 而鄧稼先,則是不平凡中的不平凡, 千萬人中挑一. 所以在品評政治人物的功業上, 凡夫俗子與人中龍鳳, 確應分而待之, 這是貢獻程度上的不可比, 而不是所處等級上的不可比.

而在批判一個政治人物時, 則主要是看他是否逆擋了時代的潮流以及違背了人民的意願. 還有一點, 我覺得也應該被考慮在內, 那便是這位人物是否限制及阻礙了其他人本應該發揮的正面作用. 道理很簡單, 例如本來不識鑑賞寶玉不打緊, 但卻去誣衊卞和, 使和氏璧這稀世之寶空待幾十年才得以為人所知, 你說, 那楚國的玉匠是否可恨?

空話說了不少, 正題也應該轉入. 毛澤東, 不容否定, 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出色的一位政治家. 對他的評價, 1977年之前, 中國人大多數都無異議, 他是一位偉人. 而1977年之後, 歷經反對 “兩個凡是”, 北京之春, 改革開放, 解放思想浪潮, 和六四民運等事件後, 在一部分國人的言語中, 則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雖然有部分是有歷史根據, 但也有一些是出於捏造誣衊, 完全是謊言噪音. 論毛澤東之功, 自1919年他創辦>至1957年發動反右運動之前, 這是毛澤東的最為光輝的時期. 他正確剖析了時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中國的根弊所在, 拋棄種種幻想, 運用自己的出色的團隊組織與軍事指揮能力, 領導工農大眾, 外御帝國主義之侮, 內平軍閥買辦之亂, 推翻國民黨統治, 統一中國大陸, 改變社會與經濟體制, 而又在最大程度上廢止了施加在中國大陸範圍內的對外不平等條約. 將一個已近休克的中國救活, 毛澤東功高至偉, 無可替代. 這並不是什麼盲目的吹捧, 在中國近現代, 亦有不少政治人物, 出於救國救民之念, 從事維新或革命, 但他們大多數都失敗了或被別人利用了. 他們不能成功的原因, 除了當時條件的制約外, 極大程度上在於他們自身的弱點. 在思想上, 他們或者訴求於那柔弱的帝皇權力, 或者幻想以暴易暴, 利用軍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而能夠由始至終, 把希望及重心寄托在廣大平民百姓身上的, 並不多; 在能力上, 他們或只諳宣傳之道, 不識鬥爭之理, 或是立場不堅, 意志不定. 所以從1851年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至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前, 中國都是處於進退徘徊的歷史秩序中.

若說在上述那段時期, 毛澤東如同頌歌中所稱道的紅太陽一般, 照亮了中國的前程, 那麼由1957年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這期間, 他就可以說是夜空中閃爍的星星, 時明時暗了.毛澤東精通兵, 史, 文, 政, 可以稱得上一個社會科學上的大家. 這使他在戰略決策, 外交較量上都得心應手, 成功地捍衛了中國的獨立與大國尊嚴. 但他不深諳自然科學的弱點, 也在其主政中國國內建設發展的過程中暴露出來. 毛澤東過分強調人的主觀意志, 忽視了自然發展規律. 盲目發動了大躍進等的過左的經濟生產運動, 導致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不少國人, 以及一系列的經濟停滯, 資源嚴重浪費的後遺症. 而最為人嘆息的是, 晚年的毛澤東沉迷於個人崇拜, 自信過度, 錯誤地發起文化大革命, 憑此來清洗與自己持不同政見或不服從自己決策的官員, 使中國深陷十年浩劫中, 遺害之巨, 貽誤至今.

“千秋功罪, 誰人曾與評說” 這是毛澤東> 詞中的一句. 無須深究他寫下此句時, 是出於何種情由. 但這句的答案是顯淺的, 人民自有評價! 國人雖忘不了文革時期的瘋狂, 但心中記憶更深的是當年收復國權, 驅除外侮時的欣喜若狂; 國人雖悲泣三年飢餓的困苦, 但更為慶幸的是擺脫三座大山壓迫剝削, 昂首天地間的自由; 國人雖惋嘆國家發展的艱難多劫, 但感情更加難以抑制的是衛星上天, 潛龍入海等譽滿九州的輝煌. 沒有毛澤東, 可能沒有前者的苦澀, 但卻絕對不會有後者的甘甜! 瑕不掩瑜! 筆者如此觀之. 確實, 平心而論, 世人可以批判毛澤東, 揮散他頭上的光環, 但去拆毀他的塑像及向他的巨像投墨, 這卻是違背歷史, 逆悖民意的, 為情理所不容, 於國家而無益!

世下西風日近, 國人的思想已無太多的禁錮, 品評歷史人物, 成為風氣. 自然如果沒有其他帶有政治目的的企圖, 另立新說, 百家爭鳴, 對中國史學界而言, 有益而無害. 但無奈大洋彼岸, 仍有某邦竭力不懈於對象為我國知識份子, 廣大青少年的 “希望工程”, 而國人中, 亦有一些利祿薰心, 鮮廉寡恥之徒. 所以一時間, 對毛澤東的謠言謾罵, 總是難以絕於耳際. 有些更加無知到可笑的程度. 如前段日子, 香港某出版社推出了謝姓作家的新作>, 宣揚是為了揭示毛澤東為首的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真實角色. 可惜這 “真實”的真實程度卻難以令人接受---國民黨是勇敢愛國的, 所有的退讓是為了積蓄力量, 謀圖反擊; 共產黨是卑鄙無恥的, 以抗日為幌子, 坐手漁人之利. 剛開始看到的時候, 覺得很震撼, 但一細細地思索, 一笑置之而已. 太多的例子可以拿來反駁, 就如九一八後, 中國飽受日本欺凌十年之後, 國民黨政府才在太平洋戰爭之後, 隨從美國發表文告, 對日宣戰. 蔣介石只敢讓中國成為美國的盟友, 卻無勇氣使美國成為中國的盟友, 說穿了, 遲遲不對日宣戰, 只是為日後與日本和談留下後路. 若無強國相助, 蔣介石斷無戰勝日本, 收復山河決心, 愛國之說又何在呢? 也別忘記, 是誰遣胡宗南統率七十萬精兵圍困陝甘寧邊區, 制約八路軍的抗日活動. 若說中共真的是 “坐收漁人之利”, 那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則應記頭功了. 這類所謂的歷史真相叢書, 令人啼笑皆非! 而出書者有何居心, 則見仁見智了. 當然, 我亦不敢去妄自惴測那謝姓作家會否從什麼地方領了美金或收了新台幣, 但他的 “語不驚人死不休” 確也過了頭, 難免令人有所聯想.

行文至此, 書包拋了, 牢騷發了, 就以一首七律來打底結尾, 儘管它曾被一些民主先鋒式的看官所鞭撻過.

惡語閒言哂未休, 成王敗寇演春秋.狂瀾力挽憑豪氣, 亂世爭鳴仗智謀.若嘆無人通萬事, 雖知是誰補金甌.思今憶古評功過, 毀譽傳名不絕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