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項目主任和教授沈大偉:《中國的繁榮之路》
送交者: 落英繽紛 2009年09月20日10:50:4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的繁榮之路》中文版: 香港中評社記者何耀雄編譯如下:

  六十年前,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以洪亮的聲線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高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經歷了列強百年侵占、日軍侵華和國民政府統治以後,中國在沒有大規模外力的援助下,終於成功實現了本土革命(homegrown revolution)。

  毛澤東為中國人民帶來了一個百年願景,就是重現一個富強、光榮、領土完整並獲世界尊重的中國。六十年過去,今日中國已逐漸躍升為全球最重要力量、發展成為擁有最多人口的工業化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並建立了世界級的大學體系,成為全球科研基地、又實現了軍事現代化,並與所有主要大國建立和平外交關係,這些成就都是值得慶賀的。

  當中,中國獨特的“准資本主義(quasi-state capitalism)”和“半民主(semi-democratic)”模式更被推崇為“北京主義(Beijing Consensus)”,吸引了全球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所學習。去年的北京奧運更進一步確立了中國軟實力的地位,而明年的上海世博也將再次令人驚羨。

  北京將會在十月一日舉行六十周年國慶活動,進行大規模閱兵儀式,展現“硬實力”,屆時世界必將為之震撼、甚至嚇倒。別忘了,中國也是全球最先走出、並帶領全球走出經濟衰退的國家。

  經歷了過去三十年劇變,中國現在的發展仍然是勢如破竹(on a roll)。文化大革命1976年終結以後,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自由重新興旺起來,鄧小平並在九十年代重燃了改革開放之火。政治發展上,近代領導人江澤民和胡錦濤也開始嘗試推進黨內政治改革,然而,目前改革路上仍然存在不少障礙。

  宏觀過去六十年,中國的發展成就是複雜的,因為每一個改革均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中國面前還有漫漫長路。

  繁榮背後的代價

  中國歷代領導人都面對着同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促進現代化?在毛澤東時代,中國作了不少經濟實驗,儘管當中有些政策是有效的,但不少政策卻帶來負面效果,使經濟進一步落後於與西方及東亞。直至文化大革命後,主張改革的鄧小平與陳雲上台,中國經濟政策才得以改變,成就了三十年後的驚人成績。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經濟強國,2010年可能追過日本,2020年將可望超越美國。

  過去中國的經濟都是出口導向的,利潤很低,技術水平只維持中等。但如今中國也已開始推進自身技術水平了,在電子和生物科技產業上加強創新。這個國家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生產大國”,供應着全球三分二兒童玩具、鞋子、影印機和微波爐、六成手提電話、五成半DVD、逾半數碼相機、三成個人電腦和其他各樣貨品。

  經濟急速增長為中國帶來了驚人的二萬億外匯儲備,她正開始利用這個世界最大的儲備基金來投資海外。據《財富》雜誌統計,世界五百強跨國企業中,中國上榜企業從十年前的六家躍升至今日的三十七家。而在美國五百強企業當中,有四百五十家也已經進占中國市場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吸引最多外商投資的國家。

  為了推動龐大的經濟增長,中國需要大量原材料資源,消費了全球16%能源,成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耗國,並背負着高昂的環境代價,使水質污染、空氣污染和廢氣排放領跑全球,損害公眾健康。2008年的中國統計年鑑顯示,中國死亡人口中,有28.5%人死於癌症,13.1%人死於呼吸道疾病。急速的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雙刃劍”。

  六十年來的國家新形象

  毛澤東窮一生的精力,希望以其社會主義理念和革命精神把中國打造成為一個平等的烏托邦社會,這個政府成功養活了這個擁有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滿足了人民的食物、房屋和基本社會服務需要,又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增進人民知識水平、人均壽命和減低嬰兒夭折率,這些成就都是絕不簡單的。

  可是毛澤東時代繁多的政治運動卻也為人民帶來困擾,種種實驗性政策也使國家飽受創傷。直至1978年鄧小平上台,政府承認了國家對社會和經濟的適度放鬆,才讓中國人民的創意和企業精神重新活躍起來。

  改革開放三十年過去,中國社會如今發展興旺。中國人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個人自由,超過二億人擺脫貧窮,愈來愈多中產人士有餘錢旅行、投資、購買豪宅並粉飾家居;教育高度普及化,約二億青少年接受中小學課程,二千萬人接受大學教育,每年更有三十萬人遠赴海外升學,中國的識字人口已從1949年的 20%急升至現在的接近全民識字了。但從世界水平看來,中國也可說還是一個貧窮國家,仍有二億人活在世界銀行的貧窮標準線下。

  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健康,人均壽命逐年上升,嬰兒夭折率逐年下降。1949年有90%人口住在鄉郊地區,但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半人口住在城市。但急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也為社會帶來更多拆遷事件,造成更多官民矛盾。

  發展背後,中國還隱藏着不少問題:西藏和新疆的少數民族去年分別爆發暴力事件;貪腐問題依然嚴重;上億“流動人口”仍缺乏基本社會服務;貧富懸殊差距接近全球頂點。但畢竟中國人口結構龐大,以上問題還未動搖到社會總體穩定。

  政治退出日常生活

  表面上,中國的政治制度跟六十年前沒有多大改變,但事實上絕非如此。今日的中國領導人和七千六百萬共產黨員知識水平已大大提高,政府人員的選拔融入了競爭制度,愈來愈傾向精英主義(meritocratic)。中央採取集體領導,領導人變得愈來愈有自信和體貼民心,政策制定也愈來愈重視民意。

  這麼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管治理念一直是富有彈性和絕不僵化的,不停向各國政治制度借鑑。共產黨在儒家思想和列寧理論的基礎下,融入了東亞國家的新權威主義(neo-authoritarianism)、拉丁美洲的社團主義(corporatism)和歐洲的社會民主思想,總的來說是適應了時代發展,讓許多中國問題專家眼前一亮。

  但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還需要致力改進其“公共服務”,如醫療、教育、環境保護和其他社會服務,改善人民生活質素。如何滿足人民對政府愈來愈高的期望,已經成為了當前中國的“新革命”。

  在世界市場中較量

  談及中國過去六十年巨變,當然也不得不談中國的國際形象。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前成立時只獲得少數國家承認,其後更因韓戰和冷戰而備受孤立,貿易和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六十年過去,中國現已全面擁抱全球化市場,並站穩於世界舞台。中國與美國、俄羅斯及歐盟建立了良好關係,確立了在亞洲及非洲的區域地位,並熱心參與各種國際事務,為地球村帶來更大貢獻。

  中國在環球安保問題上也愈來愈主動,尤其當各種如2004年南亞海嘯和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等大型天災發生時,中國更派出人力財力援助。中國現已參與了全球二千一百項國際維和任務,參與數量冠絕各安理會成員國。

  在裁軍問題上,中國過去曾經是全球其中一個主要武器和導彈的生產、銷售國,但隨着中國簽訂了《核不擴散條約》、《全面禁止核試條約》、《禁止或限制使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等國際公約,並加入了國際原子能組織,中國已經擺脫了過去那個“修正主義者”的不穩定形象,轉變為一個國際秩序捍衛者。中國把握“後冷戰”形勢的時機,成功確立了自己的區域和國際地位。

  而中國的國家戰略也正在改變,變得愈來愈大膽和有自信。中國解放軍在不少領域上的軍事實力都已經位居亞洲第一,水平甚至能逼近北約,十月一日的大型軍事檢閱將會向公眾展現它的實力。

  對於中國的全球急速擴張,許多國家都表示擔憂。一項歐美民調顯示,民眾對中國的形象仍然負面;歐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人民擔憂中國的經濟發展會使他們飯碗不保;中國與三大鄰國澳洲、印度與日本仍然存在緊張;與俄羅斯關係也存在歷史矛盾。隨着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並在世界舞台上展現肌肉,這些與鄰國的矛盾都必將難以避免。

  中國未來的危機?

  展望未來,有些歷史學家猜想中國會步上歷朝歷代的後塵:爆發政府貪腐、社會不穩、邁向獨裁或走向軍事化發展……有些經濟學家質疑中國的經濟增長能走得多遠……

  但不能忽視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過去六十年裡已經成功克服了許多嚴峻危機,每當中國面臨國內危機、邊境戰爭或國際圍堵時,她的實力和適應能力都總是一次又一次被低估的。歷史證明,中國永遠都會是一個複雜和充滿矛盾的國家,讓分析家難以預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王希哲:胡錦濤不可迴避毒奶背後的制度
2008: 右派不死,中華必亡!
2006: 民進黨的喪鐘敲響了
2006: 台灣。聲。色。情。勢
2005: 蜀帖龍:李敖,休戚與共還是休戚與中
2005: 展橋:颶風下不同種族的不同境遇
2004: 三代中共領導核心的功與過
2004: “民運”比“中共”更具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