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東京街頭演說盛讚毛澤東 | 菅直人東京街頭演說盛讚毛澤東
(轉載者的話:我想,人們讀完這篇文章,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擁抱着中國殘破的未來和美好的
夢想,大哭不已,至於為什麼會哭,我想,讀過之後就會知道了,恕不贅述---田忠國)
為應對參院選舉,日本民主黨12日和13日在日本關東地區展開以“民生第一”為主題的街頭遊說。新任
內閣首相菅直人12日下午在東京新宿發表了首場演說。菅首相在演說中提示國民,日本的外交可能發生
不再追隨美國言聽計從的大轉型,並高度讚揚了毛澤東的內政外交。在談到外交和防衛問題時,菅直人
說:
“什麼是外交?外交就是內政,這兩者絕不是兩碼事,不是。也就是說,
一個國家,國民要使自己成為國家的主人,這種願望是民主主義的根
本。在這同時,大政方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民眾的政治責任感
的強弱,也就在相應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外交的強弱。在這個意義上,
外交難道不就是內政嗎?曾經有毛澤東這樣的政治家,是好是壞歷史
會有說法。作為一位沒怎麼出過國的政治家,他在中國獲得了壓倒性
的支持後,在外交領域,他使中國在世界上的存在感變得非常卓著。
曾經有一段時期,毛澤東毫不畏懼與美國對峙並一路走來。可見,執
政黨在自己的國內獲得毫不含糊的支持,國民以天下為己任,在某些
場合為了保家衛國、為了國家的未來,不惜付出些許代價,一個國家
有了這樣的力量,外交才會有根本的力量。國之力在民,民之力是外
交之力、是外交最基本的原理。這是我對毛澤東的外交感觸最深的地
方。”
譯自視頻“菅代表(總理)街頭演說 東京新宿 2010年6月12日”
眾所周知,毛澤東對美國的戰略用一句話來形容,“該出手時就出手”。朝鮮戰爭出手了,以實力在世
界上重塑了中華民族不可辱的國家形象。此後,又不失時機地推出“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
”的宏大理論,規劃了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並不斷出手,結成反對兩個超級大國的廣泛的國際統一戰
線。隨着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勢力在世界上日暮西山,統治的範圍一天天縮小,毛澤東又不失時機讓中
國浮出水面,重返聯合國、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國迅速成為與美蘇兩大國“三足鼎立”的重要的第
三極,一舉奠定了今天的大國地位。
中國當時並不富裕,毛澤東何以能夠如此不畏強權,縱橫捭闔,他的力量從何而來呢?
我認為,菅直人的上述演說較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就是“執政黨在自己的國內獲得毫不含糊的支持
,國民以天下為己任,在某些場合為了保家衛國、為了國家的未來,不惜付出些許代價”。
菅直人在新內閣面臨美軍基地的爛帳和面臨第二次朝鮮戰爭可能勃發這個關頭,舉出毛澤東的例子,用
意恐怕不僅是呼籲日本民眾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外交路線,同時也是提示,即日本外交或將不再追隨美國
,不再對美國言聽計從。
鈴蘭台 2010-06-14
奔向“人民民主”:菅直人施政演說引言部分(中文)
按:這個演說肯定要被日本右翼攻擊為“極左派激進思潮”。聽上去很像是一個社會主義民主理念的宣
言,盧梭“人民主權”、直接民主的理想。如何實現是最關鍵的,為此日本民主黨首要任務是必須贏得
不久後的大選。
1.引言
國民們、國會議員們,我是菅直人。此次國會提名我擔任首相,深感責任重大。我認識到必須回應全體
國民的期待,傾盡全力,努力奮鬥。
首戰目標:重樹國民的信任
多數人不滿於長期以來的閉塞狀況,終於導致了在去年夏天政權更替的實現。但新政權卻因“政治和金
錢”的問題,加上普天間基地移設發生的混亂,使新政權肇始時獲得的廣泛期待發生了很大的動搖。作
為前內閣的一員未能防患於未然,我深感責任。
鳩山由紀夫前首相坦率承認了涉及他本人和民主黨前幹事長小澤一郎的金權問題,也坦然承擔了普天間
基地移設問題上的責任,以辭職方式作出了自處。
承接前首相的勇斷,我接替政權後面臨的最大責任和義務,是回到政權的歷史性更替的原點,超越挫折
,重樹國民的信任。
“草根”起家
回首投身政治,至今已經過去30餘年。我的政治生涯從協助市川房枝先生參選參議院議員開始的。那次
以市民運動為本體的選舉活動中,我擔任事務局長。組織青年義工用四輪板車組成串聯全國的車隊,描
畫出了真正草根選舉的大場面。
市川先生當選後,立即和青島幸男先生一起,拜訪經團聯的土光敏夫會長。雙方約定經團聯今後停止對
企業政治捐款的斡旋。儘管約定後來變成了徒有其表,不過經團聯今年終於作出了廢止對企業捐款的組
織干預的決定。
“一票之力可以改變政治”—— 這個強烈的體驗,是我政治生涯的原點。我深信國民的力量能夠改變
政治,我將不負此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使命中去。
孤身躍入政治漩渦
我出生在山口縣宇部市。念高中時,在企業當工程師的父親調動工作,全家搬到了東京。在東京,上班
族如果不負債是買不了房產的。看到父親辛勞的樣子,我後來致力研究的第一個課題就是城市土地和高
房價。大學畢業後,我在專利事務所一邊工作,一邊參加市民運動。
我在協助市川先生選舉的兩年後,以洛克希德選舉為契機,首次挑戰國家政治。我首次參選,寫的論文
標題是“抱着否定邏輯就無法創新”和“矢志參與型民主主義不動搖”。我認為,只有參與型的民主主
義才能把國民的感覺和常識融匯到政治中來。
經過了三度落選,直到1980年我才首次當上國會議員。我的議員生涯是從小小政黨起步的,事實上大多
數民主黨議員朋友也是和我一樣,青青子衿,無勢無錢,孤身縱入政治的漩渦。這說明,只要胸懷大志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參加到國家政治中來,這不正是我們所要創造的政治嗎?
實現真正的國民主權
我的基本政治理念,是實現國民參政的真正意義的國民主權,其原點,源自於政治學家松下圭一先生的
“市民自治思想”。在我國,迄今為止支配政治的是基於官僚主導行政的“官僚內閣制”。而根據憲法
規定,是先由國民選舉國會議員,再由國會提名首相組織內閣。
這種規定下產生的、正如松下先生所言說的那樣,本應是“國會內閣制”。政治主導的本意,是多數國
民支持的政黨與內閣合二而一來行政。基於此,就必須改變目前官僚主導行政的狀況。我將朝這個目標
邁進,這就是廣開政黨大門,通過國民的積極參與,來實現基於國民統治的國家政治。
新內閣的政策課題
我提出新內閣的政策課題有三個:
“開展戰後行政的大掃除”、
“重建經濟、財政、社會保障的三位一體化”、
“立足於責任感的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
(鈴蘭台譯) 2010年6月1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