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香港,中國經濟的黑洞?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10月27日10:59:4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在中國兩千年的文明史中,香港自古以來就不具有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戰略地理位置。在歷史上人們把香港叫做不毛之地,蠻夷之地。只是到了近代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登陸中國的橋頭堡之後,才變得熱鬧起來。在英國殖民統治的絕大部分時間內香港並沒有得到大的發展。確切的說,香港的空前大發展是在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依託和背靠中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才取得了舉世的經濟奇蹟和孕育了無數超級富豪。這從恒生指數1978年還在500點內徘徊,20年後達到18000點,增長40倍可以得到印證。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和推進,香港的地緣政治優勢和國際競爭地位急劇下降。香港高昂的政治經濟運行成本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策將使香港有走向邊緣化的危險,香港將會在世界經濟和金融中成為孤島。由於香港游離於中國政府的宏觀調空和政策監管之外,香港對中國經濟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弱,負面作用反而越來越明顯。香港不但成為中國經濟負擔的負擔和拖累,而且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黑洞,有掏空中國大陸經濟的危險。 一、香港對中國經濟的盤剝及危害 香港高昂的政治經濟運行成本不但成為中國經濟的負擔,而且還擾亂了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秩序。香港直接和間接吞食中國大陸納稅人的血汗錢,估計每年在一萬億左右。這些費用最終轉化成香港高昂的產品和服務成本、人工薪水成本、高福利成本、土地房屋成本等,最終利潤被少數幾個利益集團拿走。 (1)2002年香港的GNP為12700億港幣,轉口貿易為14300億港幣。轉口貿易作為拉動香港GNP增長的支柱產業。可見香港GNP的80%都是中國大陸貢獻的。眾所周知,轉口貿易是要支付中間成本的,按貿易額的20%計算中間成本,中國大陸每年支付給香港的中間成本高達3000億港幣。 (2)中央財政撥款的駐港軍隊費用;中國大陸向香港輸送的廉價的近乎免費的淡水資源、電力資源、油氣資源、食品蔬菜等估計每年達到三四千億元。中國大陸自1965年就向香港供水,淡水用量一年高達十多億立方米。香港得到了中國大陸的很多實惠,但是香港並沒有承擔向國家納稅的義務。既然香港已經回歸,同中國的三十個省市自治區一樣,應該享受國民待遇,而不再是外資待遇。 (3)香港獨立的司法體系、民選政府、資本市場體制等不利於國家的宏觀調控和政策監管,使國家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並對國家的全局發展不利。如國家的貿易政策、財政貨幣政策、資本市場政策等在香港得不到全面的貫徹和落實,內外勾結行賄受賄腐敗、偷稅、漏稅、走私、逃匯、騙匯、洗黑錢等屢禁不止並越發昌狂。估計國家每年在這方面的損失每年高達數千億。如: 據報道賴昌星興至少有120億元走私收入通過香港地下錢莊洗去了加拿大,並與香港一宗涉及500億港元的跨境“洗黑錢”案有關。當年賴昌星在香港線人的內外勾結下得以從羅湖海關順利進入香港,在香港如無人之境一樣從容逃往國外。 又如牟其中與香港商人、香港銀行、香港海關勾結利用信用證詐騙中國銀行湖北分行的3500萬美金等一案。從這些方面看出,由於香港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相對對立,這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中國的政治、經濟、金融秩序。 (4)香港“假外資”的偷稅、逃稅、套匯、洗錢等侵蝕着中國經濟國內一些靠鑽政策空子違規暴富的人通過香港的中介機構,將財富轉移到境外合法化。自已通過金錢交易再買個香港身份證,搖身一變,變成“假洋鬼子”回來中國大陸投資,享受外資待遇。根統計珠江三角洲地區有70%的外資直接來自香港,這之中有多少“假外資”,沒有人知道,但人所皆知的是偷稅、逃稅、套匯卻非常普遍。 國企產銷不旺、效益低下,與這些外資企業生產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的同類型產品,並直接低價傾銷搶占國內市場有重大關係。通過出口轉內銷他們又間接進入國內市場倒逼國企產品,在出口轉內銷的同時,他們還進行大量的套匯、走私和洗錢活動。 這些外資企業與國企生產的同類型產品,有的產品質量還沒有國企生產的好,為什麼毛利率高達40%—50%。其原因在於國企與這些小作坊的外資企業沒有站到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國企當然竟爭不過這些外資。 1、一些外企的產業技術水平和裝備普遍落後,機器裝備是從台灣等地買過來的六七十年代的二手設備,勞動生產率很低,工人的勞動強度非常大,在國外早就被淘汰。為了賺取高利潤,他們就加大工人的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但並不增加工資,工人的月薪每月在500元左右,其它任何福利他們並不承擔,如養老、醫療保險、大病統籌等。由於固定資產拆舊費用攤銷很小、稅費減免等這幾方面提升了他們的毛利率。 2、一些外企偷稅、逃稅、套匯以及不承擔國家的綜合社會治理和運行成本,如資源消耗費、環境治理費、排污費、公共設施使用費等,因為外資在這方面是的稅費是優惠並減免費的,這些因素提升了他們的毛利率。 據報道珠三角目前已成為中國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一些污染型、高耗能型的企業大批在珠三角投產,這就是某些中國人沾沾自喜並鼓吹的“世界工廠”。幾年下來,這些工廠將會給中國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如大氣、土壤、河流等,將來留給中國人民的就是一片廢墟,特別是在這些工廠打工的工人。據統計,在珠三角打工的就有一億人,這些打工者剩餘價值在被外資榨取的同時,長時間、高強度在嚴重污染的、高溫、有毒氣體環境下勞動,每天的工作時間高達16小時,他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嚴重破壞。早就有人講過,“香港街頭穿梭的奔馳滴着幾十里外內地工人的血和汗”。這樣發展下去,將對中國後代出生人口的素質極為不利,這種“人口素質”的包袱最終還是由國家來買單。一個國家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因素,人民才是國家的財富。 值得警惕的是,這些外資幾年下來賺夠了這種中國政策傾斜所帶來的豐厚利潤後,如果有一天國家政策越來越規範、制度越來越完備、監管加強導致利潤減少,資本逐利的天性促使他們必將資本抽逃國外,到時給國家和人民留下一片廢墟,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的泰國等地就是前車之鑑。 二、香港的政治、文化危機 近年來香港經濟陷入衰退,有些香港人老是想回到從前吃燕窩的日子,可是他沒想一想中國內地的老少邊窮山區的勞苦大眾幾十年如一日在喝玉米粥。香港高級公務員的薪水比美國總統還高几倍。香港政府發放“綜援金”,一家四口沒工作的可以每月領取8000-9000元,他們日子真的很艱苦嗎?你可知道他們拿着“綜援金”到深圳來“包二奶”!可是當然這也不能怪香港人,他們的文化就是一個人吃飽的文化,是典型的功利主義文化,指着地圖問陝北在哪裡,他說在深圳旁邊。曾經有這樣一道考試題問香港學生:“中國的四人幫是哪四個人?”,香港學生的回答是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四人幫成了唱歌的四大天王。至於香港人不會講國語,比比皆是,他們以講粵語為自豪。什麼叫語言,語言就是又能說又能寫的文字。如果你讀香港的報紙,你會覺得非常痛苦,口語、哩語、繁體字一大堆,如果你不懂“白話”真不知道他們在寫什麼,如“夢該”,沒學過“白話”的人,一定會把它理解為在夢裡該做什麼,其實是漢語“謝謝”的意思。不能寫的東西他們偏要把它們寫出來。 由於香港人從小就沒有受過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教育,他們怎麼可能有愛國之心。在意識形態方面,香港傳媒不受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局管理,不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經常發表一些不負責的新聞評論和報道。張五常早就講過:“香港沒有民族觀念,它既不英國,也不中國,香港人不關心政治,但喜歡批評政治。香港文化是“無厘頭”文化,所以香港沒有文化,國民黨批評,共產黨批評,英國政府也批評。” 三、腐朽的香港金融制度和規則 香港金融制度和規則是為保護香港幾個利益集團的利益而設計的遊戲規則。一言以蔽之,就是香港利益集團內部各階層用不同的遊戲規則、制度來分割中國國內財富。 如供股、批股、合股、拆股等制度規則,有利於第一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掏空中小股東。香港聯交所、證監會財政司等監管機構負有不可推御的責任。為什麼一些連續虧損幾年、資不抵債的公司,聯交所會等監管機構會批准他們的供股?原因在於大家都有費用拿,中介機構、上市公司、交易所等都有費用分亨,大家有錢賺,何樂而不為。許多達不到上市規模和要求的中小型公司,業務上完全沒有融資必要,就是為了騙三五千萬的費用,不惜與會計師、律師聯手造假上市,監管機構和主管部門也彼此心照不宣。如香港創業板的多數公司在1港元發行上市後,股價就長年累月的無量陰跌或暴跌到二、三分錢,上市完全沒什麼意義,純粹是為了圈錢。 香港股市還允許虧損、長期不分紅、資不抵債的垃圾公司配股圈錢。這些垃圾股可以每100股合併成新的1股,於是原來每股0.01港元,合併成新的1股後,就變成每股1港元的高價股。然後在1港元向中小股東供股或增發新股圈錢,圈錢完成後股價再從1港元無量陰跌或暴跌到0.01港元,跌掉99%。然後再合股,再配股圈錢…,再跌99%。第一大股東這樣可以循環操作四五次以上,如果當初你在0.01港元抄底或增發新股認購而長期“投資”持有下去,你100萬資金就會變成0.000001港元。這還不算中途追加的配股投資資金,如果算上,投資虧損可能就是無底洞,投資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如《新財富》2002.2《坐莊東寧》(郎咸平)東寧高科掏空上市公司一案。最終東寧系走上清盤之路,但令人驚嘆的是,其大股東卻毫髮無損。又如《香港先合股再供股的魔術》(郎咸平)《新財富》2002.10,先行合股而後再供股的28家香港上市公司,有24家的股價在供股後暴跌。暴跌後再合股,又再供股,又暴跌,這樣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掏空中小股東,進而掏空香港資本市場。這表明合股後再供股對中小股民是極為不利的,香港監管部門在上市條例以及兼併與收購條例監管上有重大漏洞。這是對香港有公正的法律體系,有廉潔的公務員,有健康的金融秩序的無情的嘲弄。 國有大中型企業去香港上市支付的中介費用(律師費、上市費、財務顧問費用、評估費等等)高達10%~15%,支付這麼高昂的費用其結果還是國有資產在香港市場的打折大甩賣,股票發行價降在10倍市盈率和每股淨資產附近,仍然發不出去。國企、紅籌公司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後股價跌破淨資產、跌破面值、跌破發行價,在嚴重喪失籌資功能的同時,每年還進行年息3~5%的派息和交納上市費用。國有資產在香港遭受到嚴重流失和掏空,中國廣大納稅人幾十年積累的財富拱手送給了外國人。 造成種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香港資本市場的誠信和公平被一些香港本地中介機構、本港上市公司和監管機構給糟蹋了。由於投資環境的惡劣,再好的公司,市盈率就是跌到三、四倍,投資者也不敢來投資。誰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眾所周知香港股市早已沒有散戶了,散戶早已被香港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掏空了。照這樣萎縮下去要不了幾年香港股市就會自動關閉,到時在香港上市的國企,退路在哪裡? 四、香港的問題及前途 香港政府刻意維持香港的高費用,就是要將香港政治經濟運行的高成本費用轉嫁給中國內地老百姓,讓13億中國大陸人來養活600萬香港人。通過這些案例我們發現香港並不是有些人所鼓吹的那樣:“有公正的法律體系,有廉潔的公務員,有健康的金融秩序、有法制保障的人權。”總之,香港土地面積太小只有10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0多萬。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中,這種袖珍型的經濟實體已經失去獨立存在的意義。香港獨立的司法體系、民選政府、資本市場體制,經濟自由、文化新聞自由等這種游離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之外的國中之國,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香港自己將會把自己送進墳墓,最終被歷史拋棄。由此看來香港回歸本位的時候到了,與祖國的其他省市一樣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框架下發展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光明日報網站)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穩“腚”壓倒一切
2002: 再駁對中共人事巨變的某種可笑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