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論中國民主革命
送交者: 周曉 2003年12月30日11:03:4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民主革命的目標是廢除中國的專制制度,建立中國的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憲政制度。憲政是依法、而非依人的政治。政治是指對政府權力的管理。專制制度包括一皇專制,政教合一和一黨專制的體制。民主制度包括君主立憲體制和共和體制。共和與君主立憲不同的是,後者容許虛權(沒有實際權力或存有少許實際權力)的君主及其王室或皇室的存在,並法定供養他們。公式化二者關係,它就是:共和體制+君主虛權=君主立憲體制。

共和體制特徵

中國民主革命今日成功標誌是共和體制建立起來。共和體制有四個特徵要素,它們是:多權分立制衡,多黨制衡,軍隊國家化和全民選舉。它們也是民主制度的特徵元素。君主立憲體制的特徵元素需另加君主虛權。中國民主革命到今天還未獲得成功的主因是目前所宣稱已建立的共和體制的要素不全,因此它們是假共和、真專制。假共和的標記是其要素是全部要素的0/4, 1/4, 2/4, 3/4。假共和是換了形式的專制。

歷史記錄披露,帝制並非由辛亥革命直接推翻,而是由清臣袁世凱和同盟會(國民黨前身)首領孫中山的談判成功使帝制結束運作。袁世凱原先堅持君主立憲體制,之後,他與孫中山談判,以他取代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為交換條件,採用了孫中山所堅持的孫中山所謂的共和體制。從此至今,在中國大陸的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被宣稱是共和體制。

然而,在中國大陸,孫中山和袁世凱的共和,國民黨人的共和和共產黨人的共和都是假共和體制。假共和的本質是專制。在這一系列假共和體制所發生的國度里,沒有全國範圍的全民選舉國家行政最高領導人的行為發生。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 等等無一為一國的全民所選。除袁世凱外,他們都是一黨獨大代表人物。

全民選舉

民主制度重要的特徵元素是一國的全民,而不是一黨的全民,選舉國家行政最高領導人,簡稱,全民選舉。這是專制制度與民主制度的關鍵區別點之一。這種區別導致這兩種國家體制內的服務者和被服務者的關係正好相反。這種選舉方式可以是多樣的,譬如,它可以是直接的或間接的,但在性質上基本上是全體適齡公民都有資格的一人一票的選舉,有人稱其為普選。

孫中山為代表的所謂的辛亥革命不是民主革命,因為這次革命沒有一國的全民選舉國家最高行政領導人的政治訴求。如果民主革命成功,那是指民主制度取代專制制度,而這個民主制度的最高國家行政領導人一定要是全國選民所選。沒有全民選舉的共和是假共和。

假共和的根源在民國臨時約法。它產生於民國的第一屆臨時國會。人們不一定苟同袁世凱對由臨時國會提出的約法的評價:處處暗藏權鬥之陷井玄機,但可能會同意該約法有重大遺漏的看法。該約法提到主權在民,而不提全民選舉。就像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一樣,主權在民是非常綱領性、口號類的表達。實際上,主權多用於對版圖擁有之意,與全民選舉無關。因為約法是由“民主之父”孫中山和“議會專家”宋教仁領頭起草,其中孫中山在已有百年憲政歷史的共和體制的美國生活多年,而全民選舉總統是美國制度化了的社會現象,並非抽象在書本上,所以孫中山是有意不打算在他的祖國推銷民主國家最重要的元件:由全國的全民選舉國家行政最高領導人。 所以,出現如此重大遺漏應是出於主觀,而非客觀。

軍隊國家化

民主制度還有一個特徵元素是軍隊國家化。中國民主革命的成功,除因其理念自身有強大號召力外,還需要依賴智慧的力量,更需要依靠政治實力,包括軍事實力。美國華盛頓依靠軍事實力建立起美國真共和;中國袁世凱依靠軍事實力建立起中國假共和。

軍隊國家化的實現不但取決於相關條款要寫入憲法還取決於做為三軍統帥的第一屆總統的個人意志。如果這個總統像美國華盛頓一樣,把軍權當作國家公器,他的後繼總統就可平滑延續推行民主制度;如果這個總統像袁世凱一樣,把軍權當作個人私器,他的後繼總統就可能面對軍閥割據的局面,導致民主制度的實施名存實亡。所以,軍隊國家化這個元素有它的特殊性,它很大程度上依存於因靠實力當上第一屆總統的個人意志。

真正的軍隊國家化的軍隊不再屬於一皇、其他個人或一黨,而屬於國家。

多黨制衡

民主制度的另一個特徵元素是多黨間相互制衡的多黨制,而不是一黨領導它黨的多黨制。約法雖然提及由國會多數黨組閣(但絕無多黨制衡機制方面的文字表達),即它間接體現了多黨制的合法,但因同盟會占議員的比例過大,奪權的意味過於濃烈。民國的第一屆臨時國會的同盟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代表大會的共產黨都搞一黨獨大,致使其它黨淪為花瓶黨,多黨間制衡成為空談。

民國第一部憲法在民國建立12年後出爐,它包括了全民選舉。在這12年裡,國民黨人已經習慣了沒有全民選舉的約法的規範。受孫中山以往一黨獨大行動影響,國民黨人認定,只要爭取一黨獨大地位,自家人就可能當總統。1923年左右,孫中山宣布了他的軍政、訓政和憲政三時期的政策,其中軍政和訓政各約為五年。人們會發現孫中山的做法和政策總是帶有對他的興中會、同盟會和國民黨有利的影子。軍政期五年是孫中山的又一大敗筆。五年軍政期產生了新的獨裁者蔣介石。在1927年,當時共產黨已發展為中國第二大黨,並國共合作有日,蔣介石利用軍政期獲得的軍權發動“4.12”政變,突然屠殺反對黨的共產黨人,以保持一黨獨大優勢。

蔣介石的榜樣是孫中山。慈禧太后在辛亥革命前已經決定中國實行君主立憲體制,並且派五位年輕要員前往共和體制和君主立憲體制的國家取經。當時身為同盟會領導人的孫中山開會決定炸死這五人,並派人實際執行。慈禧太后所要建的君主立憲體制和孫中山所想立的共和體制同屬民主制度,可是孫中山居然選擇了消滅對手方面人員生命的方式與大目標一致的對手競爭。這個事件的發生,孫中山一黨獨大、一黨專制的心態一覽無餘,同時表明孫中山的名言“天下為公”水份太大。孫中山為國民黨人做出一個壞榜樣。蔣介石的4.12政變又為共產黨人做出了一個壞榜樣。於是,共產黨人在奪取到政權後,公然把一黨專制條款寫入國家的憲法。

多權分立制衡

民主制度的再一個特徵元素是多權分立制衡。世界上民主國家(君主立憲體制或共和體制)的多權分立制衡大都為三權分立。中共也搞政權的多權分立。但是權力的分立並不等於它們之間會自動產生制衡機制。既使人為建立起多權間的制衡機制,由於政治體制中沒有多黨制衡和全民選舉元素,一黨干預行政、立法和司法以及行政干預立法、司法的行為必然發生,所以,多權間互相監督這一多權分立的本意自然成為紙上談兵。

憲政準備期

真正的民主革命者應該堅持在憲政期內的總統必須由全體國民選舉,但是他(她)不應反對在憲政準備期內的總統不需由全體國民選舉。憲政的初衷就是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憲政準備期內的非全民選舉的總統。如果憲政準備期太長,那麼,1。因準備期內的總統是三軍統帥,他可能成為新的專制獨裁者;2。可能出現軍閥割據;3。可能出現軍事強人。美國在它的農業國時期,而且全國平均教育水準很低的條件下就實現了全民選舉。國家落後和 教育水準低是獨裁者和獨裁心態者拉長憲政準備期的主要拙劣說詞。

內閣總統、內閣總理和內閣首相

總統是對共和體制而言。總統可以是總統制的總統,也可是內閣制的總統。在總統制下,內閣為總統內閣;在內閣制下,內閣為總理內閣,其上有總統。美國的總統是總統制下的總統。雖然總統多來自於一黨,但是上任後的總統是一國全民的總統,不是一黨的總統。

君主立憲體制無總統,它只有首相內閣。首相領導內閣,首相之上有虛權的君主。

在辛亥革命時代的中國,實施君主立憲體制合乎國情;而在現代的中國,則應實施美國式共和體制,因為,1。皇權已不存在;2。美國的共和體制經200多年的修正和實踐,已被證明是世界上最優秀的。

國體和政體

國體和政體變更的區別是前者不改變、後者改變國家制度的性質。聯邦制歸屬於國體項目,它只改變國家構成的形態,而多權分立制衡、多黨制衡、軍隊國家化和全民選舉歸屬政體的項目,它們牽涉改變國家政治制度的性質。民主制度的建立是政體改變。

民主制度和專制制度的國家都可實施聯邦制,譬如,在中共一黨專制下可以實現聯邦制。因民主革命的訴求是改變政體,所以聯邦不應是民主革命的目標。何況中國法律已經基本統一,如果在這種起點上搞聯邦可能反倒畫蛇添足,例如,現在美國的紐約州和加州對紅燈能否右轉彎有相反的法律規則,但是如果原先這兩州的這項法律規則一致,現在卻要改成相反,那是弊,而非利。因此,全國已經統一法規是利,而非弊。所以,不但聯邦制及其它國體項目(譬如,邦聯制)不應列入中國民主革命的目標,就是進入憲政期了,中國是否要從法律上的中央制改變為聯邦制還須認真探討。

和開創中國民主革命有關的人物

歷史上,和開創中國民主革命有關的重要人物是:主張君主立憲體制的康有為和光緒以及主張共和體制的孫中山。但他們都沒有成功,孫中山所搞的共和還是假共和。在民主革命意義上,慈禧太后是康有為和光緒的後繼之人,蔣介石和毛澤東是孫中山的後繼之人,並且蔣和毛是假民主革命者。

革命是指對事物性質改變。民主制度是對專制制度革命的產物,孫中山與袁世凱談判出一個假共和體制。它沒有改變專制制度的性質,它不是民主制度。康有為和光緒的戊戌變法是變一皇專制體制為類似日本的君主立憲體制。它改變了專制制度的性質,它是民主制度。因此所謂孫中山的革命不是革命,是改良,而所謂康有為和光緒的改良不是改良,是革命。 孫中山和梁起超把革命簡單地與暴力劃等號是不科學的。革命可以是非暴力行為。

如果康有為和光緒所搞的戊戌變法成功,既他們廢除了一皇專制體制,建立起君主立憲體制,那意味着100年前中國民主革命就已經成功了。當時康有為深入研究了日本的君主立憲體制,並奏上了240個摺子。每一個摺子就是一憲法條款。中國當時最好的選擇應該是日本式君主立憲體制。皇權體制到君主立憲體制的過渡較為平滑,而皇權體制到共和體制的過渡過為跳躍。

假設當年慈禧太后不受孫中山干擾、推行君主立憲成功,那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成功。慈禧太后搞君主立憲應該是真心的。當時的中國受過甲午海戰和八國聯軍的摧殘,面對國土割讓和巨額賠償的中國,慈禧太后認識到政體不改,國家必亡。她親手廢除了一千多年的專門招收統治官僚的科舉制度,並開辦多為自然科學的新學,同時派員分兩路到國外調查共和體制和君主立憲體制的民主制度。其實這正是多年後發生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口號“科學救國,民主救國”的實際行為。慈禧太后準備用12年完成一皇專制體制到君主立憲體制的轉換。

歷史是隨時間的紀錄。時間是單向的,所以歷史是單向的。所以,人們永遠沒有機會實際證明康有為和光緒以及慈禧太后的的君主立憲真正可行,但是人們卻明確知道孫中山的假共和的不可行。中國人為此付出極其高昂社會成本,包括上百萬的中國人相互殘殺、屍骨成山的成本。孫中山的行為已讓中國人浪費了100年時間。

中國民運和中國民主革命

中國民主運動中的多數人是在搞民主革命,因為這個群體的多數人主張把多權分立制衡,多黨制衡,軍隊國家化和全民選舉同時一起寫入中國憲法並付諸實施。

但是,中國民主運動的名稱是一個不準確的名稱,或者說是一個不能簡練地把這個事物要達到的目標從名稱上就表達出的名稱。這個事物最恰當的名稱就是中國民主革命。中國民主運動團體應稱為中國民主革命團體。而中國民主運動早先提出的口號: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含義是含混不清的,因為人們會發現它的所有項目在一黨專制體制下都存在,只是程度上有區別。因為對一個有關政治的事物的名稱與口號都沒取得準確,由其引起行動的亂象是必然的。“廢除專制,建立共和”或“廢除專政,建立憲政”應可做為當今中國民主革命口號的選擇。

革命偉人的出處

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共和的道路從我們時代已經正式起步。孫中山的所謂民主革命是虛假的。它讓真正的中國民主革命跚跚來遲了約100年。預測,廢除專制、建立共和這一幾千年來第一政治偉人的最可能出處:一是中共政權高層內部,一是中國民主革命團體或政體,一是前者和後者的混合體。

中共可能藉助於修憲,廢除專制,建立真共和。中國在一黨專制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因為貪污不可能真正受到有效監督而泛濫得不可收拾,從而貪污將繼續大口吞食因走資本主義道路所獲經濟成果。就象中共由於六四事件,為了民心上的領導合法性走資本主義道路一樣,中共可能再一次為了合法性,求助於修改憲法,廢除一黨專制,建立起真正共和體制。

中國政權以外的海內外中國民主革命勢力(團體或政體)可能取代中共政權。因為中國已經走上了的資本主義道路的經濟規律決定,中國會有經濟衰退周期出現。如果中共政權高層無人揭竿而起,在中國遇到經濟衰退周期的時候,外加上嚴重的貪污惡行,民眾會大批走上街頭。如果中共的鎮壓一次次發生,全國人心和軍心必將大亂。那時,中國民眾之心會大幅地轉向,希望出現取代者。那時,這種中國民主革命勢力可能成為取代者。

當然,中共政權政界和軍界高層人物同海內外民主勢力聯手主中國之沉浮的機會不應排除,譬如,中國出現類似當年袁世凱同孫中山和黃興那樣的聯手。

不管從哪一種環境出現的這一中國偉人,他一定具有像美國華盛頓那樣不戀棧的特點。如果像袁世凱或毛澤東,新的共和還是假的。中國需要出中國的華盛頓。

憲法與主義

實施憲政同時推行主義是種錯誤。美國的獨立宣言發表於美國憲法之前,而後,獨立宣言的民主理念和觀念溶入美國憲法。以後的200多年,這部憲法增加了近30個修正案。美國的共和體制在這部憲法的指導下運作非常成功。在200多年裡,沒有主義指導美國發展。民主國家視法規為最;一黨專制國家視統治者和主義為最。將來的民主中國,當然不需要共產主義,但也不需要三民主義。因為,民主的理念和觀念,即以民為主的理念和觀念,已經徹底體現在憲法之中。

在走向共和的道路上,革命家們就應先移植、後修改出一部基本成型的中國民主憲法。一旦專制廢,共和立,這部憲法就可立即被和盤托出。萬不可重蹈覆轍,像孫中山那樣,在廢止帝制12年後才推出憲法,另增補額外10年憲政準備期,並外加他的主義。

中國民主革命人有理由自信:為了中國真共和嬰兒早日完美誕生,在採取一系列積極進取行動的同時,一定會向未來中國真共和準備好一部中國人民渴望100年的、已融匯民主精髓的、不再有主義伴隨的中國憲法。

借鑑歷史,人們應該認識到,如果要搞共和,就要把共和所有要素:多權分立制衡,多黨制衡,軍隊國家化和全民選舉同時一起,而不是先後,也不是部分,寫入憲法並付諸實施。這應是中國人以慘痛的100年為代價所換到的結論。

註解: 本文中涉及美國全民選舉的全民含義並非包括婦女。這是美國社會歷史上的男尊女卑傳統所至。美國憲法關於婦女擁有投票權的第19修正案成為正式法定條款是在1920年8月26。

美國當時的這個傳統實際是當時世界上普遍傳統。但是,這是屬於另類社會問題。本文關注的是孫中山生活在美國的年代裡多黨的全民選舉是否制度化了。孫中山推翻帝制的年代美國已有120多年民主體制,並且40多位總統中有20多位是從那段時期產生的。當時中國的男尊女卑傳統同美國差不多。問題所在是孫中山不是考慮這個全民選舉的成份範圍,比如,少年,婦女,老人等的資格。他的問題是他在中國提倡民主的時候,全然視而不見他所生活過多年的民主社會的重要特徵:多黨的全民選舉。

2003年9月23日於加州灣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韓戰讓中國人民變成虎了嗎?
2002: 再談毛澤東要為今天中國的腐敗負全責
2001: 煽動中美敵對情緒的人是最危險的人
2001: 從趙薇被打看中國人的國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