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从古典整体观看和谐社会
送交者: 老平 2006年11月14日09:27:06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什么是和谐社会?专家说: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这个答案全面,第一点说的是人自己,第二点涉牵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点说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古典整体观,中国古典整体观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三样东西。不过,中国古人更强调第一点,他们认为社会的和谐需要以人自身的和谐为前提,古人的见解体现在身心整体观这一学说上。

古典身心整体观又叫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观,其中身包含了形和气,心则等同于神,与人的意识活动有关。身心整体观认为,人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其中形体是基础,精神是主宰,气则充斥周身,把形体和精神联系起来。人要想和谐,身心就得平衡,否则人会变得浮燥甚至生病。

《黄帝内经》写道:“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反之,“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这里把人看成是一个国家,而心就是这个国家的首脑,认为首脑昏庸国家就混乱,首脑贤明则国家兴盛。

《管子》写道:“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它认为身心合一就可以出入平安,就是圣人。又说“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圆,而履大方,鉴于大清,视于大明。”这里的“正静”是指心的中正和清静,心能正静,既可以濡养身体,又可以开发智慧。

《大学》写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儒家讲究用世,其基础却离不开修身,修身则先正心,这是儒家三纲八目中最重要的一环。儒家是如何正心的呢?书中说:“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去掉不正谓之中庸,中庸之道即是修身之道,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从上述古人的言论来看,身心整体观强调了两点,一是心为主导,心“正静”可以使身“筋信而骨强”;二是心不离身,只有“心全于中”才能“形全于外”。这两点对我们很有启发,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信息繁杂,使得人心浮动,神不守舍,各种身心失衡的毛病也就越来越多,与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

因此,要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古典整体观,因为中国古典整体观对身心整体有着独到的研究,而一个和谐社会是以个体的和谐为基础的,由于人的个体包含了身心两个方面,因此身心和谐就成了社会和谐的前提,也就是说和谐社会需要从身心和谐做起。 (老平 2006-11-14)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彭德怀与毛泽东的恩怨
2005: 胡祈:汉奸思想之二:秦桧的和谈思想
2004: 中国学术界的海龟与土鳖之争
2004: 简评中国海军震撼之行
2003: 中国潜艇首次逼近日本领海之战略意义
2003: 共产主义邪说对中国的祸害
2002: 被妖魔化的长城
2002: 回国南下记-过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