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驳“民主迷信论”
送交者: 老渔 2002年07月27日18:35:3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人往往容易走极端, 从“民主万能论”到“民主迷信论”便是一个例子。 虽有支持民主的朋友大谈民主的好处, 但有人指出印度或南美各国的经验足以说明民主不是发展的充分条件; 支持民主的朋友又说发达国家都是民主国家, 但新加坡的例子又说明民主不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由于民主对发展而言既非“充分”又非“必要”, 有人便又开始散布“民主迷信论” (比如潘维的“民主迷信与政体改革的方向”)。 那么民主到底有没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历来制定国家政策法规都是少数人的事, 无论专制、寡头统治或是民主国家(让个别人或是多数人参与政策制定是不现实的),而这少数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精英(虽然精英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专制、寡头和民主社会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谁使得这些政策法规合法化?君主,精英阶层本身,或是广大人民?在三个社会中,最终决定权分别是个别人,少数人,和多数人。不难看出,这三种社会都不是理想的,即使是多数人有最终决定权,少数人的利益仍可能受到侵害。

一个理想的社会(仅仅是理想而已)将是法制非常完善的自由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不需要为集体的问题作出决定,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由完善的制度解决,并且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社会的一个摸板是自由市场,在自由市场中,少数人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例如,即使多数人喜欢吃红苹果,喜欢吃青苹果的少数人还是可以买到青苹果的。

这样的社会是人类前进的方向,潘维所说的法制自由社会跟其类似。但是潘维没有说明白的是,谁最终确定这些必需的法律?但我们可以进行推测,潘维指出“法治政体的核心既非"人"亦非"党",而是机械的文官系统。习惯上的立法机构,无论是选举还是推举产生的,功能上都主要是文官系统的咨议机构”。可见文官系统,也就是精英阶层,是最后的决定人,议会只是“咨询机构”。换句话说,潘维认为少数精英有权利为整个集体的问题作出决定。

研究表明,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好的制度促进发展,坏的则相反,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这少数精英确立的制度是否确实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制度由少数精英还是由多数人民(民主)确立的好?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并且人很可能还是自私的,无论精英或是普通人。让精英们做最后决定的好处是,他们可以将人类有限的理性发挥到最大,有助于发展。风险是1、精英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他们很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2、精英可能作出仅有益于自己的自私决策;3、精英的偏好可能跟普通的多数人民不同,他们可能因不了解多数人的偏好而作出次优决策。

让广大人民做出决定的好处是,决策将代表多数人的实际偏好。风险是1,理性不够,作出错误决策;2、作出可能损害少数人利益的自私决策;3、注重短期、局部利益而忽略长远整体利益。

所有风险中,有两条是最重要的,也是被讨论最多的。那就是,精英统治中,精英阶层是否能代表全体人民,至少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民主统治中,人民的多数是否有足够的智力作出正确的决策?新加坡因解决第一个问题而得到发展,印度因没有解决第二个问题而导致发展停滞。所以支持民主的人需要证明人民是有智力的,至少是有常识的;支持精英统治的人需要说明,如何才能让精英阶层代表人民利益。

由于自私性是天生的,精英统治的难题可以说是不能解决的。新加坡与其说是一个典范,不如说是一个例外,因为世界上只此一家。并且我们也不知到将来会如何,毕竟汉唐盛世并没有保留到现在(我们可以认为那时的君主采纳了精英阶层的意见而类似于精英统治),亨廷顿就一直认为新加坡模式会随李光耀入土为安。

而人民的智力是可以提高的,我们不需要人人成为专家,只需要人人懂得常识。并且,既然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多数人的决策很可能比少数人好,“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应该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当人民能够胜任民主时,多数人的决策显然优于少数人的决策(至少解决了代理问题),这时候如果还鼓吹精英统治优于民主,我们只能认为这是缺乏常识。现在中国人民的常识水平已大大提高,特别在某些发达地区。如果现在还一刀切的认为民主是一种“迷信”,而不进行一些试点看看民主是否可行,只能说明统治基层已经偏离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虽然在我看来,这种偏离是不可避免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