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老馬之歌
送交者: 馬悲鳴 2002年03月12日15:29:3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我在交《王若望糊塗死了》的祭文作業時曾言,就此結束這個話題。結果緊跟着就發生有人因憤恨這篇文章而不願意自己的名字與“馬悲鳴”並列,要求論壇版主關閉其網上文集的事。

最近剛接到王若望遺孀羊子(馮素英)的親筆感謝信。此信既不是打印件,也不是手書拷貝,全文都是直接的手書。王大嬸要我中文名字的寫法,以便將來在建立“王若望紀念亭”時,將我們這些捐款人的名字都鐫刻在碑上以示永久的紀念和感謝。

我沒有給王大嬸回信或回電話。區區一百美元的捐款,也不值得永久紀念。但我大嬸這份中國人久違了的感恩情懷,卻也實在難得,真是讓人感動。這又使我想起了剛剛過去的,因為王若望追悼會上沒有哀樂而遭人「挑禮」的事。看來這幫子民運人士還是醉心於國內哀樂聲中“沉痛宣告”,某個“黨和國家領導人”“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那套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裡為共產黨訂立的追悼會格式。而其實在美國開追悼會並無這些套路。

我參加過一次在美國的葬禮,是個與我關係非常近的老太太。我們先聯繫當地華人的殯儀館。對方開價很高,但同時保證∶“你要多熱鬧都行”。我們實在不習慣中國舊式的趁喪趕熱鬧,於是找了家美國人開的殯儀館。價格只及中國殯儀館的一半。

喪事那天,我們剛到殯儀館就看見門前高聳的大旗杆上,一面簇新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讓我們很是感動。殯儀館老闆告訴我們,因為他沒有現成的中國國旗,昨天特地開車跑了老遠買回來一面。

我們事先問老闆,美國人的葬禮應該放什麼音樂。老闆說悉聽尊便,沒有規定,想放什麼都行,不放也行。但一般美國人愛放死者生前最喜歡聽的樂曲。

我們這位老太太是位畫家。就在她老人家去世前後的奔忙中,我們無意間發現汽車裡有一盤她最愛聽的《送別》,就是李叔同填詞的那首美國音樂。另外還有一張瞎子阿丙的《二泉映月》光盤。

葬禮開始前,我們先趕到殯儀館布置靈堂。我們把老太太的生平照片放大了,按年齡順序排列擺成長長的一行,供來賓弔唁。又把老太太的畫挑出比較好的,用鏡框裝了,也掛滿殯儀館的牆上,供來賓參觀。——葬禮和畫展一起辦。

來賓陸續到來。先來的因為有老照片和畫展可看,倒也不感寂寞。

等到了時間,葬禮開始,整個殯儀館座無虛席。親屬坐在了最前面的一排。我們入鄉隨俗,儀式由美國牧師主持。牧師是個剛畢業的神學院學生,初次主持葬禮有些緊張,在後台背悼詞時一個勁擦汗。我們安慰他,請他放鬆。

追思儀式開始,牧師講了很短一段話,然後宣布放送死者生前愛聽的《二泉映月》以為哀樂。大家低下頭閉上眼,悲愴哀怨的二胡樂曲在靈堂里迴蕩。

哀樂以後,是牧師講道,講了一些人生的哲理和對死者的頌揚。講得很好,很動聽。牧師布道以後,是家屬致悼詞。有用英文講的,也有用中文講的。

家屬致悼詞以後,牧師又講了一小段話,然後宣布放送死者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送別》。由於磁帶幾經轉錄和存放時間較長,聲音有些沙啞,平添了一絲蒼涼,更增加了默哀中的悲傷氣氛。大家又都垂下頭,閉目靜聽女童聲的古老歌曲: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歌詞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着,獨唱、合唱、伴唱、重唱。歌聲把我們帶回到對老人童年的想象中,帶回到“故國神遊”的舊庭院,帶到“今宵別夢寒”的悲情中。

放完這首歌,牧師走到老太太棺材前,面對着死者說了一些祝福的話,做了一些儀式,然後做最後的祈禱。全體與會者起立,一起跟着牧師大聲重複了一聲“阿門”。然後家屬站起來在棺材右側排成一行。所有與會者站起來排隊走過停放着的棺材前面,與逝者做最後的告別,和家屬一一握手,囑咐節哀保重,魚貫走出殯儀館。最後由最近的親屬親手將棺材蓋合上。追思儀式全部結束。

整個追悼會歷時整整一個小時。這其中親屬與弔唁者排隊握手告別是套的國內追悼會形式。與會的美國人感到很新奇。殯儀館老闆極口稱讚喪禮辦得好。

順便說一句,《二泉映月》是悲調的。二胡獨奏《江河水》也是悲調的,但還是較激越。《二泉映月》更適合用在葬禮上。

我本來知道美國的殯儀館不會有中國大陸的哀樂錄音帶,但我忘了知會劉青,可放送王若望生前最喜愛的歌。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我王大叔最喜歡應該是凱豐詞,呂驥曲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黃河之濱,集合着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同學們,努力學習,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我們的作風,同學們,積極工作,艱苦奮鬥,英勇犧牲,我們的傳統。象黃河之水,洶湧澎湃,把日寇驅逐於國土之東,向着新社會前進,前進,我們是抗日者的先鋒!

王若望老人靜靜地躺在棺材裡。靈堂里迴蕩着他年輕時為之振奮的戰鬥歌聲∶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拿起了土槍洋槍,揮動着大刀長矛。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正所謂“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英雄一生的王若望老人就此長眠。這會是一場多麼入情入理,盡哀盡思的追悼會。

魯迅在“今天天氣,哈,哈,哈…”那篇文章里講到,說人家孩子將來能當官發財是許謊,但若是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又討打。而其實這才是真話。

既然每個人從生下來起,每活一天,就向死亡走近一天,那麼在活到了一定歲數時,也該為自己的後事做點打算。《遺囑》當然是必要的,而願意把平生最喜愛哪兩首曲子用在喪禮上,也應該自己想好。

我馬悲鳴最喜歡的曲子除了“安娜是個好姑娘”的那首《多瑙河之波》以外,自然是“你看那這匹可憐的老馬”——俄羅斯的《三套車》。

冰雪覆蓋着伏爾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車。有人在唱着憂鬱的歌,唱歌的是那趕車的人。

“小伙子你為什麼憂愁,為什麼低着你的頭。是誰讓你這樣悲傷?”問話的是那乘車的人。

“你看那這匹可憐的老馬,它跟我走遍天涯。可恨那地主要把它賣了去,從此苦難在等待着它。”

另外我還喜歡一首《錫林高勒,烏森那赫》(錫林河的水啊…)。當然必須是蒙語唱的。——蒙古草原上一匹可憐的老馬。“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

“茫茫大草原,路途多遙遠。有個馬車夫,將死在草原…”,這是蘇聯電影《區委書記》裡的插曲。1966年12月26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的晚上,在北京西郊展覽館劇場召開的首都紅衛兵聯合行為委員會(聯動)成立大會的最後一個節目就是放映這部蘇聯電影。其中有句台詞∶“以血還血,以命抵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