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穿越·像古人一样过夏天
送交者: zhangfei06 2017年04月18日00:38:4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穿越·像古人一样过夏天

 

 

  导 :提到夏天,一定会想到有叫不停的知了、刺眼的大太阳、永远流不尽的汗、从早开到晚的空调、一天好几支的冰淇淋。这样的夏天伤身又浪费,在提倡节能环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返璞归真,像古人一样过个环保又健康的夏天吧!

  一、不可思议的古代智慧结晶

  古代中国的夏天并不比今天好过,差不多的高温,却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不要以为没有空调的夏天古人只能干熬,我们智慧的先辈可是有很多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发明呢。

  1、 叶轮拨风——古代的“电”风扇

  我猜最早的扇子应该是一片大大的树叶,摇破了就爬到树上再摘一片,慢慢地进化成竹扇、帛扇、写上诗做上画的折扇。这么摇来摇去太费劲,能工巧匠发明出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满堂寒颤”简直令人震惊,只是一定苦了“一人运之”的一人。

 

  想是这玩意儿太大,为了方便携带,雍正年间皇宫里出现了小型的“机械扇子”。它看起来就像普通的手握羽扇,但只要开动发条,让太监宫女抓着把手,像手摇放映机那样,均匀有力地摇着“电风扇”,扇叶就能旋转起来,产生习习凉风。

 

  2、冷水循环——古代的空调房

  今天我们常常被警告要警惕“空调病”,要是呆在古人的空调房里可就没有这种烦恼啦。古人的空调房叫“凉屋”,通常傍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扇轮转动,将徐徐凉气送入屋中;或者是利用机械把水送到屋顶,顺着屋檐流下,形成“人工水帘”,屋里自然凉快。这样不仅解放了“一人运之”的一人,可以反复利用的水更加符合今天节能环保的主题。明代在利用地理优势节能消暑方面更进一步,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此有精彩描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3、雪到口边消——古代的冰淇淋潮流

  民以食为天,解决了电风扇、空调房的问题,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冷饮。其实早在大约三千年的商代,华夏子孙就懂得冬季藏冰用于夏季消暑,弄点冰镇米酒什么的。经济繁荣的宋代遇到了极端高温,吃货们充分发挥智慧,在果汁中加冰块制成“冰镇果汁”。蒙古的吃货们也不甘示弱,在果汁、冰雪中加入了自己最爱的乳品,制成了“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学到口边消”的“冰酪”。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尝到了元世祖赏赐的冰酪,赞不绝口,把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后来技术辗转传到了英国,经过改造才有了我们今天吃的“冰淇淋”,下次吃冰淇淋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先感谢一下我们的老祖宗,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

 

  4、置冰于箱——古代的“电”冰箱

  藏冰避暑这种小技能我们早在商周时期就掌握了好吗?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冰窖都是皇宫贵族的专属,直到明清民间才开始大量藏冰,同时出现了功能类似于现代冰箱的“冰桶”,用导热性很弱的铅和锡做内部材料,大大延长了冰块使用时间。鸦片战争时来中国的英国人是这样描述的:“这些中国冰箱呈四方形,木制,包了铅皮,双重掀盖,中间有一小孔,冰箱内防冰,通常是一块大雪团,人们以之降低茶和酒的温度。他们也把冰箱放到客厅中间,让房间较为凉快。”

 

  5、一枕五更风——古代的瓷枕

  小时候看《少年包青天》,里面有一幕是有人被瓷枕打破头,好生奇怪,瓷枕又硬又重,枕着怎么会舒服呢?原来瓷枕表面有一层釉,冰冰凉凉的,夏天枕在上面睡觉当然惬意,“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表达的就是古人对瓷枕的爱吧。

 

  6、皇家大迁徙——避暑山庄的秘密

  矜贵的皇室贵族不满足吃点冷饮吹个人工“电”风扇过夏天,他们逃离紫禁城,跑到避暑山庄去逍遥。说到避暑山庄,最负盛名的就是承德避暑山庄了。承德避暑山庄内地形分为山地、平原两种,山地植被覆盖率高,平原多湖泊,且大部分土地裸露在外面,少钢筋水泥建筑和柏油马路,自然温度比别的地方低3-5℃。

  二、环保凉爽过夏天——古人给我们的小启发

  不难看出,古人多采用物理方法来消夏防暑自然是环保极了,既不会排放氟等有害物质,又省电省资源,我们何乐而不为。

  1、 穿得越少越凉快——NO!

  三十六七度的盛夏酷暑,皮肤不但不能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而且长时间暴露在骄阳下,很有可能会晒伤皮肤,因此夏季不宜穿得过少。爱美的女生夏天也要少穿紧身衣裤,不利于体内汗气的散发,容易产生湿疹、皮疹等疾病,宽松的衣物,像裙子、阔腿裤之类的,在走动的时候能产生较大的鼓风作用,会比较凉快。夏季宜穿浅色宽松衣物,越轻薄、孔隙越大的布料越凉快,丝、棉、麻都是不错的选择。

 

  2、 吃得越冰越凉快——NO!

  大汗淋漓地从外面赶回家,是不是一杯冰水更能解渴降温呢?当然不是啦,喝冰水只能暂时降温,身体会因为突然的刺激产生自我保护,加速血液循环来升温,反而更热。我们中学都学过蒸发带走热量的物理远离,喝温热水提高体温、排泄汗液,汗液的挥发会带走热量,从而降温。

  夏季适当吃“苦”更益身体健康,苦瓜、苦菜、莴苣、苦笋、油麦菜、莲子心等苦味蔬菜既能清热解暑有能助消化,后宫戏中常常出现的桂圆莲子羹就是一道很好的解暑菜品,皇上都用它来解暑,一定错不了。

  3、 住得越简单越凉快——YES!

  郊区温度往往比闹市区要低,这和避暑山庄能避暑的原理类似,没有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没有密密麻麻的柏油马路,阡陌交通,小溪潺潺,垂柳飘摇,吸收了大量热量,自然凉爽怡人。现代人多是城市动物,没有机会一直呆在乡村,只能利用早晚凉爽的时候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中午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和遮光布,避免阳光直射,最大限度降低室温。

 

  4、 防护越好越凉快——YES!

  夏天出门最怕什么?大太阳!晒黑、晒伤、晒出斑,难怪妹子们只能全副武装,擦好防晒霜、戴上遮阳帽、打着太阳伞,瞅准阳光攻势不太猛烈的早晚,赶紧出门。做好了物理防护,才能减少紫外线伤害。另外,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节能减排,减缓全球变暖,让我们人类以后的夏天不会更加难过。

  三、心静自然凉——神奇的心理暗示

  “消夏”的“消”是消磨、打发的意思,消夏就是消磨、打发高温天气,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停下匆匆的脚步,休整一下,如果只是把这些时间用在玩电脑、看电视、打游戏上岂不是浪费,让我们学学古代那些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文人雅士,也过一个有雅趣的夏天。

 

  1、赏景消夏。“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图。置身如此美景当中,与二三友人把酒言欢,不觉把酷暑抛在脑后,乃人生一大乐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夏夜沿着河堤散散步,顺着公园小径遛遛弯儿,坐在小区花园唠唠嗑,夏天倒也不那么难熬了。

  2、读书消暑。对于古代文人墨客来说,躲进“书荫”中消暑是他们的选择。“石林居士”叶梦得在《避暑录话》自序中说,绍兴五年(1135)因酷暑难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即择泉石深旷、竹林幽茂处避暑,与其二子及门生“泛话古今杂事,耳目所接,论说平生出处及道老交亲戚之言,以为欢笑,皆后生所未知”。

 

宋代《槐荫消夏图》

  3、精神消夏。苏东坡不仅自制冷饮,且交朋结友不论身份,还爱听鬼故事消暑;王安石“畜一驴,每食罢必旦一至钟山。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乃归,率以为常。”王安石吃了早餐后就带着书骑着毛驴到山林里读,困了就地睡觉,常常是太阳快落山时才回家。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不要小瞧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哟,热得烦躁的时候不妨静下来,看看古人言是不是真的有用。

  四、结语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智慧财富,这些财富不应该只存在古书中,更应该活在我们身边,怎么样去挖掘、利用这笔财富是我们当前应该着重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天气已经热起来了,大街上穿短裙的妹子越来越多了,手里拿着冰淇淋的小朋友数见不鲜,借古人的一点智慧,加我们自己的一个创造,希望大家都可以过一个健康、环保、快乐的夏天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老猿:祖宗崇拜是愚昧的陋习
2016: 风雨声:薄熙来重庆红色与上层特色之争
2015: Robert: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
2015: 消除信息不对称,多数人精神正常,那么
2014: 浅谈“中国人一盘散沙”
2014: 不厚公系狱奇闻
2013: 还真不能小看金正恩,俨然一个活着的毛
2013: 波士屯人高压锅土制定向雷杀人案,会不
2012: 泰國女總理英拉(客家移民第二代)演繹
2012: 可信度非常高:薄熙来在文革中的事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