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雾霾:丁仲礼立场中的几个重大误区
送交者: 吕鱼冰 2017年05月27日11:20:2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在胡锦涛的治下,中国没有与西方就防污减排达成共识。习上台之后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与美国奥巴马就此问题达成共识并任命了新的环境保护部部长。新任环境部长海归博士陈吉宁上任后不久收到的第一份大礼就是在仅仅两天内网络点击过亿的环境保护大作《穹顶之下》。作者柴静女士一方面是讲述自身的经历,另一方面通过大量调查和与环保专家们的访谈显示:中国雾霾治理已经是刻不容缓,而中国的环保法规体制却不能得到权威部门的遵守或认同。

在政治来说,柴静的视频作品触动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经。第一,作为个人,柴静不应该享有在网络上公开大肆讨论敏感问题的权力,尽管治理雾霾已经是刻不容缓。还记得《人民的名义》开场的部分吗?就是贪腐犯罪分子可能马上逃遁,最后决定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中国的“政治原则”是党委还得详细讨论,因为党委必须显得比监察院拥有更大的权威。记得有位观点保守的人士质问:难道中共在修改在大众媒体上讨论敏感问题的规则?

柴静的作品对美国英国保护环境的种种努力做了些正面的报道,与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失败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对照对于不少气量狭窄的爱国人士来说难以接受。最后,柴静不慎踏入政治雷区,公开宣扬让私企进入采油行业,目的是减少对低质燃煤的依赖,当然是得罪了誓死捍卫国企份额的中国左派。

最后的结果是,尽管柴静宣传环保的努力在网络上博得了亿万中国人的赞誉,但同时也触动了不少人的政治神经,遭到强力反击最后是不幸遭到封杀。

新的环保部长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对柴静的感谢。总理在回答美国杂志提问时明确表达了对柴静的支持。习总对上海的人大代表说,上海的空气污染治理不能只是依靠风向,巧妙地回应了柴静对北京雾霾治理靠风向的批评。

与柴静交谈的丁仲礼院士对雾霾采取的是政治和民族主义的立场。丁院士代表中国拒绝了与西方签订防污减排的协定,理由是协议必须让中国人享有与西方同等的排污排热标准,这才是公平的减排方案,因为中国人也是人。如果,中国只是在那样的外交场合义正词严地拒绝,但同时却“偷偷地大力治理雾霾污染,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表面上可以拒绝,暗中却可以偷偷实干。

很可惜的是,中国在拒绝西方的协议之后,自己的雾霾污染治理没有取得任何明显的进展,反倒是更理直气壮的非法排污,来彰显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气节。在污染这种生死攸关的问题上,政治化和情绪化的心态难道不是幼稚可笑和十分的危险吗?

丁仲礼院士的立场有三个重大误区:

第一,  没有看到中国大城市雾霾治理已经是刻不容缓,再有拖延很可能出现国家和人民承当不起的后果;

第二,  丝毫没有考虑到中国社会和权力机构对环保法规的漠视,他的这种民族主义立场只会为无视环保法规的社会风气推波助澜;

第三,  人均排污排热排的标准其实掩盖了中国的排污现实,那就是人口和人均排污排热分布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极大的不平衡状态。换句话说,如果大城市被雾霾污染变成了鬼城,中国的人均排污排热指数还会低于西方的标准, 中国的环保局势还远非刻不容缓。

丁院士眼睛盯着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值标准和国家的政治尊严,对于现实中在发生什么,他好像没有很大的愿意去真心地关注。在院士下意识之中,政治或国家的尊严也许高于公民的健康和生命。

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曾遭受了四人帮的严厉批判,原因是周相有向美方基辛格卑躬屈膝”的表现。周的卑躬屈膝“应该是出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实际考虑,毛泽东和四人帮认为在谈判中方必须与美方在气势和措辞上完全对等,不能丧失了民族或共产党人的气节。有十亿中国人民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作为后盾,中共既是有天大的困难在国际场合也决不能让步卑躬屈膝。

政府和领导集团的脸面高于人民的实际利益就常常构成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核心。很明显,丁仲礼院士的部分角色就是在努力维护好这个核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在法庭上令人做呕的一堆软骨头共产党高
2016: 小思:作家斗川普正常人咋搞得过疯子
2015: 也谈人造革命
2015: 江泽民和曾庆红,就是中共党内的健康力
2014: 乌市再爆 为何中共反恐越反越恐
2014: 《撕开画皮,洞察心扉》
2013: 鲜为人知 68年民办枪毙:不用证据想杀
2013: 祖国的脊梁,民族的英雄正向我们走来!
2012: 你们毛左可以在普世价值下夺权和掌权,
2012: 薄变成了政治符号, 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