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宣布四大承諾,不少人認為,美國總統川普未戰先贏,習近平完全依川普的要求回應,但這樣看,似嫌樂觀。因為習近平話中也有很多暗批美國和川普的言詞,何況中國要開放市場至何種程度、論斷輸贏為時尚早,而美國想達成什麼戰略目標,也待觀察。中國先硬後軟,是因中國的要害被抓住,習近平不得不示軟。一旦貿易戰爆發雖兩敗俱傷,但中國承受衝擊的能力,確實比美國低。

總體看來,習近平「軟調」,比先前官媒威脅用「抗美援朝」精神打趴美國、奉陪到底等論調,較積極有效。美中官方檯面下談判還在進行,雙方要脅加徵關稅都未撤消,只是情況不再那麼緊張。川普推崇習近平善意和「永遠是朋友」;習也回應川普訴求,有來有往,比雙方互放狠話好。

這波美中貿易紛爭,中國官媒異常強硬。「人民日報」海外版用「紙老虎從來嚇不倒中國」,指在強大中國人面前打貿易戰,美國注定失敗。「環球時報」甚至指要「用打『抗美援朝』的意志打對美貿易戰」;福建等地出現「抵制美國貨」的局部行動。到底這是揣摩今上發生偏差,或當局長期鼓動民族主義,想藉強硬言論讓14億人先過一把「痛擊美國」的癮,發洩情緒後,習近平再出面緩頰回應川普,兩者皆有可能。但近年中國抵制日韓,都同時也傷到自己,何況卯上美國。

習近平博鰲演講,把中國塑造成自由貿易的保護者;而川普和美國則未指名被描述成保護主義,冷戰思維、零和博弈,陳舊落伍。但這番話似乎忘了先照鏡子,看看中國的紀錄。中國2001年底加入WTO時,承諾3年後汽車關稅從180%降至25%,並取消進口配額。如今16年過去,承諾並未兌現,是美歐憤憤不平主因之一。當時中國認為,汽車業如對外國開放,本國業者將被擊垮。民族主義贏了。2009年起,中國汽車產銷量都高踞全球第一,迄今九年穩居冠軍寶座,但中國汽車發動機迄今未實現完全自製,外銷美國汽車數量是零,反而嘗到保護主義的苦果。

習近平承諾作全球自由貿易先鋒,也是形勢所逼。歐美對中國拒絕履行入世承諾開放市場、侵犯智慧產權、強制科技公司進中國經營須有中資合作,中資占股須過半、強制技術轉移等早有不滿。中方認為這是「市場主權」,歐美卻認定和自由貿易規則不合,掠奪智慧產權和不公平貿易。

這些行為在中國還低度發展時,歐美隱忍了。如今中國崛起,經常咄咄逼人自認快超越美國,成世界最大經濟體,但遇到對自己不利時,就搬出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抵擋。德國駐中國大使柯慕賢(Micheal Clauss)就說,德國企業在中國面對的困難有增無減。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更明說,中國推動自由貿易是「說一套,做一套」。

習近平退讓,也因美國並不孤立,中國正面對「新八國聯軍」。市場經濟國家如德、法、義、澳、加等國領導人雖不樂見美中貿易戰,但已磋商取得共識,一旦貿易戰難避免,會站在美國一邊,懲罰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無視貿易規則,逼習近平不得不宣布承諾。

中國為何比美國更怕貿易戰?一,中國正面臨發展重要關口,政治經濟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貿易戰爆發,意味處理中美關係欠周,會成習近平新一屆政府的硬傷。

二,美中貿易逆差結構對中國不利。例如2016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700億美元貨品,美國從中國進口4800億貨品,後者是前者近三倍。一旦關稅戰開打,美國可報復的商品種類、總額都比中國多,即使美國消費物價上漲,帶來痛苦,不利共和黨期中選舉和川普連任,卻可忍受。

這波美中貿易紛爭,美國兩黨罕見有高度共識,美國如趁機尋找東南亞、非洲和中南美國家進口,替代中國,會讓中國外銷市場萎縮。雖然中國內需市場夠大,但外銷導向的經濟現已面臨產能過剩,如再被迫大幅裁員、失業、倒閉,進而影響維穩,都是當局不願承受的風險。至於拋售美債、壓低人民幣值等,風險更高。

事實上,川普、習近平都打不起貿易戰,如今習近平率先善意回應,讓川普有台階可下。只是美國想見好就收,或有遏制中國的更遠大戰略目標;而中國會不會重施故伎,拖過紛爭後,一切恢復原狀,兩方都待觀察和驗證。